2010年高考作文论据材料处理秘诀

Posted

篇首语:情况是在不断地变化,要使自己的思想适应新的情况,就得学习。本文为你选取作文2010年高考作文论据材料处理秘诀四篇,希望能帮到你。

本文目录

1、2010年高考作文论据材料处理秘诀(1)

2、考生必读:中考作文写作应急九大秘诀(2)

3、完胜09高考作文:写作技巧、素材、范文大放送(3)

4、高考作文指导——议论文(4)

2010年高考作文论据材料处理秘诀

二、论据编写的一般方法(一)事实论据一般写法与记叙文写人记事有哪些不同点?

编写事实论据,主要用叙述和议论文字。论据的叙述方法与记叙文写人记事有些不同:

叙述要素

(议论性散文)描写及其目的作用

议论及其目的作用

(议论性散文)抒情及其目的作用

字数控制

记叙文

一般需要六要素俱全。

特别是要详略得当地叙述全过程。

描写始终与叙述紧密结合。人物描写、景物描写和细节描写的多种方法相结合,目的是为了表现事物特征和人物性格,反映社会环境,表现主题。

在记叙的基础上可以议论点题。

也可以通过人物语言间接议论点题,特别是故事和小说作者常常不直接议论,而以人物为传声筒

议论是点睛之笔,少而精。

在记叙的基础上可以抒情以表达作者的爱憎之情。

抒情也可以与议论相结合。

800字的文章,最多记两件事情,一详一略。详细的可以写500字左右。若要写多件事情,则用总写——特写的方法,详细叙写一件事,总写概述多件事情。若记一件事,则可以800字全部记叙事件,也可以有少量议论抒情。

论据的编写

一般只须介绍人物、事件和结果。时间和地点看情况而定。过程中只介绍能够证明论点的,其余可以省略。

较少描写。议论性散文的论据可以有一两句描写,目的为突出重点以论证论点;或者是增添文采,增加可读性。

在论据编写中,议论是不可缺少的。

议论的目的是分析事例,找出事件发展中的前因后果,挖掘蕴藏其中的道理,以证明论点的。

较少抒情。议论性散文可以适当抒情,以表达作者的爱憎之情和鲜明的观点。

一般一个论据连同议论分析最多在300字左右,少则几十字一个略写的事例后加议论分析。

【训练示例】请将下面故事编写为事实论据,证明“只有不为外物所动,专注目标,才能取得成功”的论点。

不为外物所动

那是处地势险恶的峡谷,涧底奔腾着湍急的水流,几根光秃秃的铁索横亘在悬崖峭壁之间,当作桥。

山势的巍峨,涧水的轰鸣,越发烘托出桥的危险与简陋,经常有行者失足葬身涧底,尸骨难觅。

这天,一行四人来到桥头,一个盲人,一个聋人,两个耳聪目明的健全人。

铁索桥是必须攀附了,路已至此,决无退路。四个人一个接一个地抓住铁索,凌空行进。

盲人过桥了,聋人过桥了,一个耳聪目明的人过桥了,另一个则跌下铁索桥,丧了命。

难道耳聪目明的人还不如盲人、聋人?

盲人说:“我眼睛看不见,不知山高桥险,可以心平气和地攀索。”

聋人说:“我的耳朵听不见,不闻脚下咆哮怒吼,恐惧相对减少很多。”

过桥的健全人说:“我过我的桥,险峰与我何干?急流与我何干?只要注意落脚稳固就够了。”

很多的时候,成功就像攀附铁索桥,失败的原因,不是因为力量的薄弱,不是因为智商的低下,而是被周围的声势吓破了胆。不为外物所动,专注你的目标,不论风动还是帘动,只要心不动,你就可能走向成功。

答:

【答案示例】

一行四人要攀附铁索桥,桥两岸是悬崖峭壁,桥下是万丈深涧。他们抓住铁索,凌空行进。结果一个盲人、一个聋人和一个健全人安全到达彼岸,还有一个健全人跌入深涧,葬身鱼腹。

为什么那个健全人却不如盲人和聋人?因为他被险恶的环境吓破了胆。盲人不见山高桥险,聋人不闻山涧咆哮,他们都可以一心一意地走稳自己的路。

还是那个过了桥的健全人说得好:“我过我的桥,险峰与我何干?急流与我何干?只要注意落脚稳固就够了。”

很多的时候,在你的生活道路上,成功就像攀附铁索桥,只有你置“险峰”“深涧”和“激流”于度外,专心致志地走稳路,那么才能走出险境,走向成功。

【说明】

原材料连同点明寓意共416字,改写后的论据连同议论分析事例共265字。

原材料在叙述事件起因、经过和结果中,进行了较多的描写。改写后的故事没有交代攀附铁索桥的起因,也不介绍经过,只是简介人物、事件和结果。而后议论分析结果,得出结论来证明论点。改写后的论据将环境描写改为八个字的叙述介绍,将盲人和聋人的语言描写改写为议论句来分析事件,但还留有健全人的话,因为这些语言描写能够形象生动地论证论点,告诉人们应该怎样对待艰难险阻。

两相比较,可以看出,原材料以叙述和描写为主,更具体、形象,并且通过人物语言描写来间接说明道理,而后议论点明故事的寓意;改写后的论据以叙述和议论为主,内容更概括、简要,作者直接议论来分析道理以证明论点。

(二)编写论据要注意什么?

1、注意根据中心论点和分论点对事实材料作剪裁和详略取舍,使文章观点鲜明。

一个事件的发生和发展往往能反映多方面的问题,所以一例往往能够多用,但是在用同一事例论证不同的论点时,我们要对材料作不同的详略取舍,突出能够证明论点的部分,删去与论点无关的部分。

2、要善于分析事实论据,使之与观点结合得更紧密。

在叙述事实过程中和摆出事实之后要议论分析论据,归纳出与论点一致的道理。如果缺少分析,就缺乏逻辑力量,成了堆砌材料。议论分析要紧扣论点,切忌东拉西扯,不得要领。

【训练示例】下面两段话,哪一段更适用于“说话”的话题?为什么?

①茅屋为秋风所破,杜甫尚忧其民,发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广寒士”的呼声;自身被元人所缚,文天祥仍忧其国,高诵“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的诗篇;京官被君王贬谪,范仲淹却忧其君,写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警句。他们忧国忧民之情令古往今来多少英雄豪杰为之折腰。

②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广寒士”的心声共天地并存,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名句与日月争辉,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警句和山川同在。这些人话语的震撼力首先出自他们忧国忧民的赤诚之心,源自他们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伟大人格。

因此人格有多高,说话就有多好。要想说好话,就得修养品格。

答案提示:

第一段的叙述,引用名言和划线的议论句,都强调和赞扬人物的忧国忧民的伟大情操。

第二段叙述、引用名言和评论相结合,都突出了说好话的巨大作用以及说话的好坏与品格的高低有关。

因此,第二段话更适合于“说话”的话题。

3、运用事实论据要注意“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使论证富有时代感和现实意义。

在运用古代或外国的事例作为论据时,要注意分析论据材料对我们中国现实生活的借鉴作用。或者在叙述古代和外国的事例后,要例举和分析现实中的某些情况,进行对比,指出问题所在。

【训练示例】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文段后面的问题:

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於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於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於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焉。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之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子、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於弟子。闻道有先後,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韩愈《师说》

训练题:

①指出上面文段中属于古今事例对比论证的文句,并说明其中举例和议论的作用。

②文段中举孔子拜师例子的目的是什么?

【答案提示】

①文段中把“古之圣人”从师求教与“今之众人”“耻学於师”对比。有关议论是“是故圣益圣,„„其皆出於此乎?”,举例和议论目的在于批评“耻学於师”的时弊,奉劝“今人”要拜师求学。

②举孔子的古例,目的在于告诉当时的读书人应该学习孔子,不耻下问,以能者为师。形成拜师求学之风。

4、要注意运用富有时代感的新鲜事例,使文章更具说服力。

一篇800字以上文章的论据一般在两个以上,为使举例更具有广泛意义和现实意义,选择事例不要偏重古代。当然,流传千古的名人事例经过实践的检验有着经久不衰的说服力,可以并且应该运用。但适当选择今人的新鲜事例会产生更大的说服力。因为正面事例,如已经评选几年的年度“感动中国”人物事例,还有各行各业的先进人物事例,会以其崇高的品德力量震撼人心,它雄辩地告诉人们,在信息时代和商品经济时代,传统美德不仅不会过时,而且需要大力弘扬,只有这样,才能构建共同富裕的和谐社会。而那些反面事例,它产生于当今的现实生活中,会以其惨痛的教训警示着处于相同背景中的人,如果重蹈覆辙,就将跌入错误甚至犯罪的万丈深渊里去。

5、举例要详略结合,两种论据交替使用,灵活运用多种论证方法。

事实胜于雄辩,因此论文一般都必须使用事实据论证。为使举例丰富翔实,论证更具层次感,必须注意详略得当地运用论据,注意将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交替使用。

如果一篇800字的文章分别用300多字叙述兼评论两个事例,那就显得比较单薄而缺少说服力,因为人们可能怀疑这两个例子是特殊的,不具备普遍意义。但是限于篇幅,不可能再用300多字举例了。因此我们可以较为详细的举两个事例,再概述几个简略的例子,使文章更有说服力。

另外,理论论据往往言简意赅,富有哲理意义,因此可以与事实论据交替使用,使两种论据相得益彰。

而且,举例详略得当,理论论据和事实论据交替使用,还可以使文章富有变化而有可读性。

(三)编写论据和论证过程中的几个问题。

运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是论证,论证和论据是密不可分的。因此我们这里将编写论据和如何论证这两个问题一起探讨。

1、运用课内人人熟知事例,是否让人感到没有新意?

课内的例子都是典型的例子,而且都是大家印象较为深刻的例子,因此完全可以使用。至于是否让人感到没有新意,这主要在于看你怎么编写和运用例子。

⑴老例新用法。

课文中的例子,往往是用来表现一定的主题思想的。但是除了课文所表现的主题思想外,这个例子还可以反映其他问题。如果你能够从这些老例子中,发掘出新的启迪意义,那么老例子就不老。特别是名篇叙事作品,其故事情节曲折跌宕,人物关系错综复杂,即使只是名篇选段,也能为人提供丰富的论据素材。

【训练示例】

以下是从课文《信陵君窃符救赵》内容中提取的观点,请仿造例题的做法,分别用该课的内容编写论据以支持各个观点,编写时注意语言简练。

例1。

论点⒈注重修养,造就成功人生。

论据:信陵君宴请宾客,亲迎侯生,久立闹市,执辔色恭,静候侯生,何等恭谦!何等修养!信陵君的恭谦和修养终于打动隐者侯生为其出谋献策,窃符救赵,永载青史。

例2。

论点⒉为官者应思贤若渴,仁而下士,才能凝聚人才,共创辉煌。

论据:信陵君亲迎侯生,数请朱亥,拔抑塞磊落之才,汇聚门客三千人,救赵存魏创伟绩。

论点⒊领导者要以品德的魅力凝聚人才。

论点⒋领导者要广开言路,察纳善言,从谏如流,为国忘身。

论点⒌一视同仁,团结群众,才能成就伟大事业。

论点⒍弘扬急人之困、救人之急的义勇精神。

论点⒎为国忘身,丹心永照汗青。

论点⒏心怀全局,互助双赢。

(救赵存魏)

论点⒐谦虚有礼,才能广交朋友。

论点⒑率众赴死勇气可嘉,考虑欠周实不足取。

论点⒒明察自省,严于律己,虚怀若谷,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点⒓深明大义,以理智胜感情,才能成就大义。(泪斩晋鄙)

从朱亥角度立意:

论点⒔位卑未敢忘国忧。

论点⒕不图名利,只为报国。

论点⒖忠诚守信,人微言重。

论点⒗知彼知己,才能取胜。

论点⒘报国需要真才实学。

从魏王角度立意:

论点⒙没有远虑,必有近忧。

论点⒚自私懦弱,目光短浅,难成伟业。

从晋鄙角度立意:

论点⒛忠诚爱国,就该审时度势,为国计深远。

从平原君立意:

论点21。坐而求救,不如群策群力奋力自救。

(答案略)

考生必读:中考作文写作应急九大秘诀

在考试中,常常会出现作文来不及做、作文中间卡住、作文无法结尾等等等等的情况,并为此而大大地降低了应试作文的得分率。但如果掌握了一些应急处理的小常识,不仅能挽回败局帮你顺利完成结束你的应试作文,相对提高应试作文的成绩,如果运用的好的话,甚至还可以出奇制胜,守得云开见日出,反败为胜为你的作文增色,造就一篇高分作文!

一、移花接木法。就是将原来看过的范文或写过的习作,在文章的结构上,或者有关的人物上,或者表达的主题上,或者列举的论据上,诸如此类,稍加变通和更换,使之与考试的命题与要求相符合。这不但可以节省写作时间,更可以提高作文质量,不仅写作时间不足时应该运用,而且写作时间有余时同样可以运用。

二、直接代入法。考试时,由于把过多的时间花费在前半部分的基础题中,而导致后半部分写作题时间仓促,客观上已不允许再进行仔细的构思。与其紧扣考试作文的命题及要求写一半,还不如稍偏离命题及要求完成一篇。因为阅卷者很讲究作文的完整性,所以在这种节骨眼上,不妨将平日自己印象较深而又在内容与写法上较为近似的文章改头换面直接代进去。

三、将错就错法。有时慌张与紧张之下,一不留神审题不慎,写对一半才发现文章偏题或者离题,但若重新构思则又没有充裕的时间。在这种情况下,与其更弦改辙写上半篇几段,倒不如将错就错完成通篇全章。当然要尽可能牵强附会、力挽残局,在扣题点题、分析总结上下功夫,在议论抒情、结论收尾上下文章,这样说不定会使文章宕开一笔、绝处逢生。

四、编拟提纲法。考试中,有时由于忙于攻基础、做小作文,以致留给作文的时间所剩无几,无论如何快速,也为时不够,与其只写一个开头或者干脆空着,总还不如列个提纲来得划算。当然提纲尽可能详细具体,至少能让阅卷者看出文章的结构、主题及大致的内容,如有可能再补写开头与结尾,让阅卷者略睹文采。

五、留空凑扑法。考试作文时,因为事先不曾列提纲,写了一半写不下去的情况也是较为多见的。多数同学们往往会冥思苦想、咬笔待续,越想越觉得时间紧迫,越想越觉得衔接不上。这时不如留出一段空白,先将自己构思高考虑过的内容写下去待思路畅通了,内容回忆起来了,或者全文完成了再来进行弥补拼凑,那也是为文的上策。

六、回扣标题法。不管在何种情况下,作文中的扣题是极为重要的,更何况在考试作文无法煞尾的情况下,尤为需要。如有一年高考的标题是《一次不寻常的考试》,在记述了某件事情之后,一旦想不出更好的结尾方式,就不妨以“对我来说,这是一次多么不寻常的考试啊”来作结。有了这样一句扣题的结尾,作文分数就有可能明显上升。

七、照应开头法。这和上面的回扣标题有异曲同工之处。但无论是记叙文还是议论文,都比较讲究首尾的照应,如果在应试作文一时寻找不出更好的结尾,就可以采用照应开头的方式来写。

八、画龙点睛法。在记叙文的写作中,适当的议论往往能点明题旨、深化主题,而当应试作文最后来不及结尾时更要进行相关的议论来总结点题。这既是迫不得已的办法,也是为文应急的措施。

如一篇题为《唠唠叨叨的姥姥》,文章主要通过对姥姥“唠唠叨叨”的性格刻画,不仅真实地反映了三中全会以后,人民生活得到了改善的现实,更重要的是从姥姥那种念念不忘过去的唠叨中启发人们不能忘记过去的勤俭品德。文章最后就运用画龙点睛的方法作结的:“我明白了,我住校时缺少的,就是姥姥的唠叨。”

九、抒情号召法。用抒情的手法、号召的形式来结尾,当考试中来不及写其它更完美的结尾时,我们就可以简单地以抒情号召的方法来进行。

如一篇题为《零用钱》的作文,它是这样结尾的:“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发扬勤俭节约的精神,为自己、为他人、为国家节省每一分钱,使我们的生活更甜、更美、更有意义吧!”不过,抒情号召之时,一是最好不要唱过分的高调,二是要比论点更深刻些。

以上所述是考试时应急处理作文的九种方法。不管怎么说,要在极端不利的情况下使作文仍能得到相应的好分数,关键不在于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较强的思维能力,不要慌张,要冷静!否则,上述方法也可能是用不上、用不好的。

完胜09高考作文:写作技巧、素材、范文大放送

高考作文技巧

点击查看高考语文作文常见三种“病症”分析与对策

点击查看2009年高考语文作文游记写作技巧(附范文)

点击查看提高2009年高考作文写作的15种技巧

点击查看09高考答疑:怎样写好高考作文?

点击查看高考作文提高技巧:布局谋篇的策略

点击查看高考作文制胜的十三点秘诀

点击查看写好高考作文开头的几条妙法

点击查看2009年高考必看:材料作文破译话题三步法

点击查看高考作文取得高分的“六步法”

点击查看高考作文如何与错字“躲猫猫”

高考作文素材见下页

高考作文指导——议论文

高考议论文写作难点指导——言之有据

论据是议论文中的重要因素之一,包括事实论据和事理论据。事实论据指生活中客观存在的事实,它包括举事例和列数据两个方面。例如,有一篇发表在报纸上谈教育重要性的文章,为了论证“发展经济,教育先行”的观点,列举了日本战后发展教育事业的一系列确凿的数据,有力地证实了观点的正确性。

理论论据包括经典性着作中的理论,名人名言,党在不同时期的方针、路线、政策,科学上的公理、原理、定义、法则、定律、格言、俗语、成语、谚语,以及尽人所知并为人所工人的最普遍的道理等。选用作论据的理论必须是经过时间检验证明是正确的而且至尽仍有生命力的。经典着作中的理论,如是原文摘引,应避免断章取义;如是原意概括,应该符合原文的基本内容。

在掌握丰富的论据的同时,还要善于选择论据,就是能够选择那些真实典型,确凿可靠,能充分有力地证明论点,使论点具有无可辩驳的说服力量的论据。一句话,就是选择那些最能符合论点需要、为论点服务的论据。

一、要善于选择论据

1、吻合性原则

即要注意各个材料之间的侧重点,正确把握材料的中心,努力做到与观点的一致。

每一个材料可以用来论证的观点可以是单一的,也可以是多角度。我们在选择论据时,要把握好材料的中心,弄清它的含义所在。特别是有很多材料,看起来能够用来论证同一观点,可细细体会,发现它们侧重点并不相同,彼此之间其实有着较大的区别,因此,必须对掌握的材料进行筛选辨析,区别不同材料所蕴含的要旨的细微差异。例如下面三个材料:

①爱国诗人陆游,生活在宋王朝遭受外族肢解的时代,他渴望祖国统一,直到临终,还念念不忘复兴中原。他在《示儿》诗中云:“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突出地反映了这种爱国思想。

②“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是文天祥《过零丁洋》中的名句。文天祥被俘后,已降元军的张弘范,一再逼迫他写信招降抗元将领张世杰,文天祥便毅然写了这首诗作了回答,表现了坚定的民族气节和崇高的精神境界。

③鲁迅先生为了国家的富强、民族的振兴,年轻时东渡日本寻找救国的真理,“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表达了誓为中国人民献身的革命精神。

上述三例都引述了人物的诗作,都包含了“爱国”的内容,但是作为论据来说,这三个材料蕴含的主旨是有着细微差别的:例①表明的是渴望光复失地的爱国思想;例②反映的是为民族利益不惜牺牲生命的崇高的民族气节;例③揭示的是立志为国出力、报效祖国的革命献身精神。这种差别从所引的诗句和材料的语言表述中可辨析出来。因此,同样论述爱国的文章,如果提出的论点侧重于渴望收复被侵略者掠夺的国土,应用例①;如果侧重于不怕牺牲、誓死?I卫祖国,应用例②;如果侧重于拯救多难的祖国,将个人的前途同祖国的命运紧紧连在一起,则应用例③。经过筛选辨析,使之最切合论点的需要,才称得上是最恰当的论据。马马虎虎地选来敷衍充数,似乎也在论证“爱国”的论点,实际上论据和论点之间的关系是不贴切、不严密的。

2、新颖性原则

选择论据,自然要挑自己熟悉的;感觉陌生、缺乏把握的,必然难以驾驭。但是“熟悉”不等于陈旧,如果选用的论据都是些尽人皆知的“陈谷子、烂芝麻”,虽然一点也不“陌生”,但是文章也没有一点新鲜感了。所以要选择最恰当的论据,包含了要选择新颖的时代感较强的新鲜材料。论据求新,要注意从时间上、空间上、角度上的求新。

新鲜材料从哪儿来?一是从生活中积累,二是从阅读中积累。例如以下两个例子:

(1)现实生活中,仍有许多人不敢冒尖,不敢“木秀于林”,不敢成名成家,取得了一点成绩就“急流勇退”,害怕“枪打出头鸟”。然而知名改革家、杭州第二中药厂厂长冯根生告诉我,只要稍稍改变一下上述谚语中的条件,结论就两样了。比如,枪打出头鸟,只是指在枪的射程之内,出头的鸟要遭殃,假如鸟飞得再高再远一些,飞出了枪的射程之外,那又奈何得了它什么呢?

(2)一个国家必须有民族自豪感。发掘民族文化中的精华,能唤起这种伟大的感情。李燕杰在《民族之魂》的讲演中曾讲了这样一件事:叱咤风云的法国大军事家拿破仑,被囚禁于圣爱伦岛时,终日读书消遣。有一天他读到了《孙子兵法》,立刻拍案叫绝。进而叹道:“倘若我早日见到这部兵法,我是不会失败的!……”

这两例中的论据都是“听来的”,例①是听谈话,例②是听讲演。作者不愧是生活中的有心人,把听来的材料十分恰当地引进自己的文章作论据:“飞出射程之外”、“拿破仑赞叹《孙子兵法》”,新鲜而又贴切,选择它们来证明论点,不仅有极大的说服力,而且发人深思。

3、分析性原则

同学们在写作议论文时,常走入“观点+材料”的误区,认为有了事实,就能自然地证明观点了,其实不然。有了论点和论据,还须进行论证,阐述论点与论证的内在联系,使论点统领论椐,论据支撑论点,这样才能使你的文章水乳交融,浑然一体,更具说服力。如果缺少论证或论证不充分,文章的论点与论据就油水分离,无法产生使人信服的力量。分析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因果分析法:

古代有一个穷人,饿得快死了,有人丢给他一碗饭,说:“嗟,来食!”(喂,来吃!)饿人拒绝了“嗟来”的施舍,不吃这碗饭,后来就饿死了。不食嗟来之食这个故事很有名,传说了千百年,是有积极意义的。那人摆着一副慈善家的面孔,吆喝一声“喂,来吃!”这个味道是不好受的。吃了这碗饭,第二步怎样呢?显然,他不会白白施舍,吃了他的饭就要替他办事。那位穷人是有骨气的:看你那副脸孔、那个神气,宁可饿死,也不吃你的饭。

不食嗟来之食,表现了中国人的骨气。

——分析饿人不食“嗟来之食”的原因。具体有两个方面:一是施舍者的态度,吆喝一声“喂,来吃!”,是如此蛮横和冷漠!另一个是施舍的目的,吃他的饭就要乖乖地听命于他,可见其目的之卑劣!这是对饿人人格的极大侮辱,因而饿人“宁可饿死”,也不食嗟来之食。至此,文章水到渠成亮出了观点:“不食嗟来之食,表现了中国人的骨气。”极具说服力!

这样的分析就是因果分析。我们写作时可以用因果关系复句来表达。关联词语有“因为……所以……”“之所以……是因为……”,或者单用“因为”“所以”“因此”等皆可。如《想和做》中“人类能够这样劳动,能够一面做,一面想,所以文化能够不断进步。”

(2)条件分析法:

《勤能补拙》:“由此可见,一个天资笨拙的人,只要勤勤恳恳,做到‘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就能变得聪明起来,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对其条件进行的分析,用的是条件关系复句。其关联词是:只要……就……。我们还可以用“只有……才……”、“无论……都……”等句式来分析条件。

(3)假设分析法:

《想和做》中有这样一段话:“除了学习功课以外,做种种课外活动,也要把想和做联结起来。例如开会,演说,办壁报,组织班会和学术团体,这些实际的行动,如果光凭一腔热情,埋头苦干,不根据已有的成绩和经验,想想怎样才能把这些事情做得更好,更有效果,那么结果常常会劳而无功。”

这段是从危害的角度来进行假设分析的。关联词语是:如果……那么……,其他句式还有“如果……就……”“假使……那么……”等。

(4)对比分析法:

《想和做》:“人在劳动中不断地动脑筋,想办法,才清清楚楚地知道自己做这件事为什么目的,有什么意义,有什么缺点,才渐渐想出节省劳力,提高效率的方法。人类能够这样劳动,能够一面做,一面想,所以文化能够不断进步。要不,今天的人类就只能像几万年以前的人类一样,过着最原始最简单的生活了。”

此段是从意义和危害两个方面进行正反分析的。正面用的是因果分析,反面用的是假设分析。由此可见,一段分析可综合运用多种分析方法,这样可使分析更全面,更深入,富有思辩性,令人信服!

4、充分性原则

(1)正反例结合

A。如来佛祖抛除私欲,性格沉稳,终修成正果,普渡众生;诸葛孔明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终运筹帷幄,功成名就。有了私欲,心中自然无法沉稳下来,遇事则慌,处事则乱。霸王以一己私欲,赶走亚父,气走韩信,终被困垓下,遗憾千古,长使英雄泪满襟。霸王之败,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则必使后人而复哀后人矣。

B。张志和渴求隐逸,而在桃花流水中,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林黛玉在冷雨敲窗之时倍感寄人篱下的凄凉,便觉秋窗秋雨秋不尽了,风雨却还要助凄凉;刘禹锡心胸开阔,众人悲秋,他却从排云而上的白鹤中品出了诗情,欢歌“秋日胜春朝”……

(2)不同时空事例组合

文中常用“纵贯历史长河”“古今中外”等字句。也可用现实生活中日常现象作为论据来写以强化论证效果。例:

诚信是买东西忘记带钱时,老板仍将货物塞在你手中送你出门时的轻轻一笑。诚信是在一连串失败后,朋友们主动伸出的那一双双温热的手。诚信是为徘徊在路边的陌生人指路后,看到他脸上的粲然一笑。诚信可以是从前百年老店里赊帐的帐单,也可以是今天人们手中的信用卡。

(3)详略事例组合

二、善于剪裁论据

论据又有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之分。我们用得比较多的事实论据,又能从不同角度证明不同论点,所以使用时是需要剪裁的。我们今天就来探讨一下议论文事实论据的剪裁方法。

(一)了解同一材料可以多角度立论

请看下面例子思考:

材料:“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曹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遂入见。”(《曹刿论战》)

讨论:用曹刿和他同乡对话的材料作论据,对材料可作怎样的分析?可以从哪些角度立论?确定什么论点?

明确:材料中“请见”、“遂见之”是结果;曹刿有才有胆有识有主见和鲁庄公有容人之量国家有民主参政的环境是原因。从曹刿的角度可以确定二个观点:1、关心国家大事,要有强烈的参政意识。2、位卑末敢忘忧国。从鲁庄公及国家的角度可以确定这样的观点:要积极创设民主参政的环境。并请学生阅读例文。

(二)明确剪裁原则

三段例文对材料的表述都有不相同有的突出点,分别是什么?为什么突出这个点而其它则都省略了,为什么要突出这个点而省略其它呢?

学生思考讨论。

明确:论点一突出“请见”;论点二突出鲁庄公采纳建议;论点三突出“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根据论证论点的需要截取材料,突出论证论点的有关内容,摒弃无用的材料。这就是剪裁的原则。

(三)探讨剪裁的步骤和方法

从鲁庄公的角度确定一个观点:要积极创设民主参政的环境。

请看例文:关心国家大事,要有强烈的参政意识。

例文:

春秋时代的曹刿是个普通百姓,属于“非肉食者”一类。就是说,他无职无权。但他关心国家命运,在齐国军队来进犯自己的国家之际,他不放心光让那些“肉食者谋之”,于是挺身而出,主动要求“入见”鲁庄公,阐述对怎样打仗的看法。

思考讨论:此例文选取材料与论点的吻合点是什么?这个吻合点在材料中是因还是果?在表述中是如何突出这个点的?

明确:吻合点是“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是结果。是通过合理扩充内容想象情境来突出的。

再看例文二:要积极创设民主参政的环境。

例文:

曹刿论战是发生在二千多年前的事,那时候,平民百姓要见国君,说句话,参与商量国家大事,似乎还是很容易的。曹刿和他同乡说的话:“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是对鲁国统治者的尖刻的批评,但也没有遭到“穿小鞋’’的打击报复。相反,鲁庄公还诚心诚意地请教曹刿,并按曹刿的正确意见发布军令,确实是很有民主气度的。可见,曹刿能积极参政,发表意见,恐怕不仅仅因为他有这方面的才能,还因为当时有一个允许参与的民主环境。如果曹刿贸然找上门去,却被一顿军棍轰出来,也就不会有什么求见论战之事了。

思考讨论:此例文选取材料与论点的吻合点是什么?这个吻合点在材料中是因还是果?在表述中是如何突出这个点的?

明确:吻合点是“曹刿请见,并能入见。”是因。通过合理的想象和扩充来突出这个吻合点的。

再看例文三:位卑末敢忘忧国。

例文: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人人应该关心国家大事,积极参政议政,发挥主人翁的精神。我们不能像春秋时代那个曹刿的同乡,面临国家遭受侵犯,却说什么“肉食者谋之,有何间焉”的话。如果抱着让少数人去“忧天下”而自己“何必去参与”的思想,来对待当前的改革和开放,那就丢失了自己作为国家主人翁的资格了。

思考讨论:此例文选取材料与论点的吻合点是什么?这个吻合点在材料中是因还是果?在表述中是如何突出这个点的?

明确:吻合点是“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是结果。通过合理的对比来扩充内容突出吻合点。

上述三例都用曹刿和他同乡对话的材料作论据,但因立论角度不同,文章中论据的表述也不一样,这就是对论据材料的灵活剪裁。那么对论据材料的灵活剪裁又有什么方法呢?

明确:

1、找准材料与论点的吻合点。

2、通过合理想象和扩充来强化和突出这个吻合点,从而有力地证明论点。

3、对材料中无关的内容大胆舍弃。

(四)实例训练

我们知道了这个方法,就可以通过训练来掌握和巩固这个方法,

练习之一:修改病例。

题目:《谈“伯乐”精神》

论点:奖掖后来者,争当新时代的伯乐。

材料:着名画家傅抱石先生,原来家里很穷,年过三十还在一个小学里替别人代课。他很爱画画,由于生活所迫,他常常拿自己的作品到街上去卖。有一次,一个偶然的机会,他的画被着名的国画大师徐悲鸿发现了,徐悲鸿高度地评价了傅抱石的绘画技巧。后来,徐悲鸿冒雨拜访了他,并且为他申请了留学经费,送他去日本留学深造,他终于成为享誉中外的画家。

病例:

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这是对人才被埋没的感叹。一匹千里马,无缘驰骋疆场建功立业,一个人才被无端埋设,能不令人惋惜吗?所以当代领导者应该学做伯乐争做伯乐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多发现人才多举荐人才。

着名画家傅抱石先生,原来家里很穷,年过三十还在一个小学里替别人代课。他很爱画画,由于生活所迫,他常常拿自己的作品到街上去卖。有一次,一个偶然的机会,他的画被着名的国画大师徐悲鸿发现了,徐悲鸿高度地评价了傅抱石的绘画技巧。后来,徐悲鸿冒雨拜访了他,并且为他申请了留学经费,送他去日本留学深造,他终于成为享誉中外的画家。

如果没有徐悲鸿这个伯乐哪有傅抱石这只千里马驰骋于中国当代画坛。

明确:

病因:照抄材料,没有根据证明论点的需要剪裁。

处方:找准徐悲鸿发现人才这个吻合点,进行扩充,对无关内容要略述概述

展示修改后的文段:

着名画家傅抱石因穷困不得不卖画为生。有一次,一个偶然的机会,他的画被着名的国画大师徐悲鸿发现了,就像伯乐发现了千里马一样,徐悲鸿眼睛一亮拍案惊呼,高度地评价了傅抱石的绘画技巧。后来,徐悲鸿冒雨拜访了他,并且为他申请了留学经费,送他去日本留学深造,这只千里马终于找到了纵横驰骋的疆场,找到了建功立业大好时机。成为享誉中外的画家。

练习之二:用孔乙己的故事作材料论证“坚持未必胜利”的观点。

展示例文:

坚持未必胜利

君不见鲁迅笔下的孔乙己,青灯黄卷,寒窗苦读,口疮舌茧,兀兀穷年,每日诵习“之乎者也”,沥尽心血地坚持科举考试,然而科举考试并没有垂青于他,“结果半个秀才也没有捞着”,穷困潦倒,“断腿”而死,他失败了,败得很惨!真是“科场末捷身先死,长使后人泪满襟”!个中原因,不难明白:人生目标错误,即便坚持到海枯石烂,也必然胜利无望。

练习之三:请以《曹刿论战》和《邹忌讽齐王纳谏》作论据写一篇议论文。

观点:说也要讲究方法。

要求:运用议论文事实论据剪裁方法对材料进行剪裁。字数800左右。

练习之四:瑞典女足是“业余队”只为荣誉没有奖金

据新华社电:主要由业余选手组成的瑞典队负于德国队,获得第四届女足世界杯亚军。不过,即使瑞典队夺得冠军,她们也不会拿到分文奖金,她们为国家队踢球“只为荣誉”。

瑞典队除了10号永贝里之外,清一色都是业余足球选手。她们有各自不同的谋生职业,足球只是她们共同的爱好。5号本特森是包裹邮递员,她每天下班之后才能参加国家队的训练,6号队长莫斯特罗姆是学历最高的队员,这位金融学硕士是瑞典一家银行的分析师。

近日,本特森告诉记者:“瑞典足协只是把我们组织在一起来比赛,没钱给我们发奖金。我很喜欢踢球,为国家队踢球只为荣誉。”

18号队员弗里达告诉记者,她们全家都喜欢足球,她从4岁开始跟父母学踢球,已经有超过20年的球龄。整个瑞典队只有永贝里靠足球吃饭,她每月可以从足协那里领取大约500美元的津贴。

(1)爱好(兴趣)可以创造奇迹

范例:一只获得世界杯亚军的队伍,球员居然都是业余的,第四届女子世界杯瑞典队勇夺银牌,战果骄人,但其队中除10号永贝里之外,清一色是业余球员,各有职业,如五号本森特是包裹邮递员,6号队长则是一家银行的分析师,她们只能在下班之后参与国家队的训练,但她们共同一点就是“足球是他们的至爱“,是兴趣将她们聚集在绿茵场上,并以业余队的身份勇夺亚军,由此看来,一个人的兴趣可以创造奇迹。

分析:本论点应强调——(1)业余,(2)困难,(3)巨大成功

强调了(1)(2)才说明(3)的巨大意义,才说明兴趣之力量

(2)荣誉

一只夺取了世界杯亚军的队伍,队员们竟然没有分文经济上的收益,勇夺本届女足世界杯亚瑞典女足,除10号永贝里可以从足协每月领取区区500美元,其他队员分文全无,那么她们图个啥?太傻了吧!还是5号球员本森特一语道破天机:为国家队踢球只为荣誉,荣誉高于一切。

练习之五:(根据不同观点来处理下面一则材料)

贝利从小家境贫寒,买不起足球,就用塑料盒,汽水瓶,椰子壳等练习,有一天,一个足球教练发现他很有天赋,就送给他一个足球,后来又对贝利进行专业训练,经过努力,贝利终于成为一代球王。

(1)逆境出人才

一提起贝利无人不知,可有谁知道鼎鼎有名的贝利小时候家境贫寒,竟然买不起他心爱的足球,只能用塑料盒,汽水瓶,椰子壳来当成足球来进行练习,对球王贝利来说,逆境不但没有消蚀其斗志,反而成为激励他奋斗的动力,看来,只要心中有了目标和动力,逆境就是人才成长之摇篮。

(2)有伯乐才会有千里马

球王贝利从小家境贫寒,尽管他爱足球,但连心爱的足球都买不起,只能用塑料盒,汽水瓶,椰子壳等来代替,后来,多亏一位教练无意中发现了小球王的天分,送给他足球,指点他,最终对他进行专门培训,终于将他造就成一代球王,世有伯乐,而后有千里马,假如不是有了教练这个伯乐,也许贝利这匹千里马,也只能骈死于槽枥之间了。

相关参考

美丽的渠县作文总分总的写法300字

美丽的渠县作文总分总的写法300字(一)总分式材料作文的写法及三个示例写法一:至少有一个论据能体现分说部分,其他论据抓住总说部分论证。写法二:把材料的分说部分作为分论点。强调:开头处理材料时,可把三个分说段...

2010年高考作文常用格式实例详解

用爱雕琢心中的天使(5号文,论据并列式议论文)只要有爱,就可以雕琢出心中的天使。(此句为全文的论点,无分论点,下面三个事例是三个论据)你或许常常抱怨天公不作美,事事令你不如意。你或许责怪天使都忙着照顾别人去了,...

专家指导秘籍:2013年高考议论文例证法训练指导

一、例证法──列出观点后举出具体实例一一明确论据选择的要求。首先论据要为论点而设,要确实能证明观点。每个材料它最能证明的那一“点”是什么,这最应是我们思考研究的。其次论据要准确可靠,文章所用论据,如是...

2010年高考安徽作文题:材料作文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安徽卷作文题。“交流四水抱城斜,散作千溪遍万家。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由此哲理诗引发的思考和联想写一文,诗歌体除外。

2010年陕西高考作文题:材料作文自主命题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陕西卷作文题2010年高考陕西选用材料作文形式,共给出三则材料,大意分别是:1:把一条热带鱼放在一个小鱼缸里,它只能长到3寸大小;把它放进大鱼池里,它才有可能长的很大;2、狼之所以勇猛...

备考2012年高考热点作文之:单论据型作文的9个最新示例

1.根据下面这则材料写一篇文章。1975年,美国柯达实验室研发了世界第一台数码相机。它不需要胶卷,通过电子方式拍摄和记录影像。作为全球最大的传统胶片企业,柯达担心胶卷销量受到影响,一直没有大力发展数码业务。这...

2010年高考模拟材料作文30题

2010年高考模拟材料作文30题一、擦亮心窗有一位女士,多年来总是嘲笑对面的女邻居懒惰:“你看她衣服永远都洗不干净,晾着的衣服上面总是有斑点!”有一天,这位女士的朋友到她家做客,听见她嘲笑对面的女士时,就仔细...

2010年上海高考作文题:材料作文钓鱼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上海卷作文题。根据以下材料,选取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丹麦人去钓鱼会随身带一把尺子,钓到鱼,常常用尺子量一量,将不够尺寸的小鱼放回河里。...

2010年高考辽宁卷作文题:材料作文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辽宁卷作文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一个叫托尼的小孩,在他3岁的时候,把手伸到糖罐里抓了一大把糖,但手卡在罐口,拿不出来了,所以他放弃了。在他30岁的时候...

精选2010年高考模拟材料作文30题

一、擦亮心窗有一位女士,多年来总是嘲笑对面的女邻居懒惰:“你看她衣服永远都洗不干净,晾着的衣服上面总是有斑点!”有一天,这位女士的朋友到她家做客,听见她嘲笑对面的女士时,就仔细地观察起来。结果细心的朋...

2010年高考材料作文“和而不同”导写与例文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论语子路》中说“君子和而不同”,意思是,作为君子,要善于与别人和谐相处,要善于调和矛盾冲突。但与此同时,自己也要有不同于别人的独立见解,不能随风倒、随大流。有学者认为,“和...

2010年海南同题高考作文人的成长是有规律的

2010高考海南卷作文题:人的成长是有规律的据考生介绍,此次作文题总共给出三则材料,第一则的材料大意为:一种鱼被养在一个很小的环境内,长的也很小,但是如果把它放养在一个大环境内,就会长得比较大;第二则材料...

2010年全国各地高考作文题目汇总

2010年全国各地高考作文题目汇总作文题作文题全国Ⅰ全国卷I作文:有鱼吃还捉老鼠?全国II请以“路径”为题目,写一篇文章。北京卷北京高考作文题: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上海卷上海高考作文题目:丹麦人钓鱼材料作文重庆卷201...

2010年高考作文预测题目

1、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生活中充满了矛盾。我们一方面对自己说对人要有爱心,爱人如爱己;一方面在外头又怕跟陌生人说话。我们一边叹息人际关系逐渐冷漠,一边又不愿意伸手去帮助路旁车子抛了锚的人...

2010年宁夏高考作文题:诚信善良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宁夏卷作文题。材料为:三个男同学去打篮球,路上遇到一个乞讨的小女孩,女孩在地上用粉笔写着“我因为出来旅游钱包被偷,请资助我”。其中一名男孩给了女孩10元钱。另两名男孩说这个男孩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