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古典诗歌赏析全集
Posted
篇首语:风流不在谈锋胜,袖手无言味最长。本文为你选取作文高中古典诗歌赏析全集四篇,希望能帮到你。
本文目录
高中古典诗歌赏析全集
高中古典诗歌赏析全集静女这首民歌以一个青年男子的口吻叙写与情人幽会的情景。开篇先写了少女的羞怯与顽皮,男子的急切与热烈。接着写少女赠送爱情的礼物——从牧场上采来的茅草。最后直抒胸臆:茅草之所以非常珍贵,是因为它是心上人为我采来的。这首民歌运用通俗明白的口头语言和对比烘托的手法,生动地再现了远古时期青年男女密约幽会的爱情生活。感情真率,纯朴自然。无衣这是一首充满爱国主义情操的战歌。诗歌以质朴的语言,铿锵的节奏,乐观的战斗精神和炽热的爱国感情,动员全国人民团结一致、奋勇杀敌,坚决反击敢于来犯的敌人。同时也表达了战士们互助友爱、同仇敌忾、团结战斗、保卫祖国的爱国主义精神。氓这是一首怨愤诗,是一个被遗弃被蹂躏的女子对男尊女卑制度的揭露和控诉。前二章追叙了男方求婚的迫切情景,中二章叙述自己对爱情的专一和男方背信负心;后二章谴责了男方无情无义无德无行的丑恶行为,抒发自己对悲剧命运的怨愤之情。这首诗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两千多年前男尊女卑的社会现象,通过一位弃妇的叙述和控诉,揭露了造成妇女悲剧命运的社会根源,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湘夫人全文赏析:《湘夫人》是祭湘水女神的一首诗歌,和《湘君》是姊妹篇。全篇以湘夫人思念湘君的语调,描绘出湘夫人驰神遥望,祈之不来,盼而不见的惆怅心情。第一段段意:总写湘夫人思念湘君。第二段段意:写湘君不到,湘夫人由热烈的期待变为深切的怨望和惆怅。第三段段意:写湘夫人因思念湘君而展开的美好的想象:芳香而华美的室内外陈设。第四段段意:写湘君被九嶷众神接走,湘夫人最终也没等到湘君,怨望中又含着深沉的思念和痴情的期待。长歌行这首诗勉励青少年要珍惜青春,发愤努力,不可浪费生命、虚度岁月。诗歌前六句为一节,以园中青葵在阳光雨露的滋润下茁壮成长,待到暮秋霜降,则叶落枝枯。形象地喻示了青年一代要抓紧人生的大好时光,长身体、长知识、长才干,莫待人生的“暮秋”到来而空自嗟叹。最后四句以议论为主,先以百川归海作比,说明时光易逝,盛年难再,最后点明主旨。全诗通篇用比,借青葵成长和百川归海喻事说理,形象生动而含义深刻。迢迢牵牛星这首诗以牛郎织女的传说故事为题材,借牛、女之哀怨,描写了男女之间深深相爱却又不能自由约会的惆怅和哀思。首二句由观星而起兴,确定了全文低沉哀伤的基调。中四句转为对织女孤寂凄清生活的描写。末尾四句写双方心事难诉而望河兴叹的哀怨。语言朴素自然,感情真率深沉,是这首诗突出的特点。同时,采用比兴的手法,以牛郎织女的传说映衬青年男女的爱情,联想丰富而意蕴含蓄。短歌行这是一首抒怀诗,诗人借用乐府旧题,抒发了求贤若渴的迫切心情和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全诗共八章,前二章慨叹人生短暂而功业未成;中四章引用《诗经》倾吐了对贤才的思慕和求贤不得的苦闷;后二章抒发了自己要效发周公礼待贤才以共济统一大业的豪迈情怀。曹诗语言通俗清新,不事雕琢,感情真率自然,基调慷慨苍劲,悲壮之中蕴含着积极进取之精神。诗中尊重人才礼贤下士的思想在当时甚至在现在仍然有一定的进步意义。白马篇这是一篇热情歌颂从军杀敌、为国立功的青年战士的爱国诗篇。诗中塑造了一个娴习武艺、长于骑射、勇猛无私、献身爱国的边塞青年的英雄形象,表达了诗人渴望能上阵杀敌、为国立功的强烈愿望。诗歌着力刻划青年战士飒爽的英姿和娴熟的武艺,揭示他奋不顾身、英勇杀敌、为国纾难的思想基础,歌颂了青年战士抛妻离子、告别父母、义无反顾、奋勇杀敌而保家卫国的高尚品质。归园田居这首诗抒写辞职归来的愉快心情和乡居的乐趣。开头六句追述往事,说明弃官归田的原因。诗人把官场比作“尘网”,把做官比做误入“尘网”里的鱼鸟,深表懊悔。“开荒南野际”以下十句描写归田后的生活和乐趣。把自已的生活环境描写得优美宁静,富有诗情画意,诗人的乐趣自在其中。最后四句总结全篇,抒写自己的感受,欣喜舒畅之情溢于言表。诗歌通篇对比,以极赞田园生活的美好来反衬封建官场的黑暗。寄情于景,借景抒情。语言通俗清新,笔法轻松自然。给人淡而不俗的艺术享受。山居秋暝这首山水名篇,于诗情画意之中寄托了诗人高洁的情怀和对美好理想的追求。开篇“空山”二字,为全诗张本,在作者半官半隐的生活中,一切都似乎是“空”的。新雨、晚秋、夜月、清流,宁静清高而空阔高远。纵然有“浣女”“渔舟”,但山中树繁竹茂,人迹罕到。这山外的声响却正好烘托出山中的空旷。所谓“鸟鸣山更幽”。诗人钟爱的月下青松和石上清泉,既是他高洁情怀的具体写照,也是他矢志追求的理想境界。末联直接抒发了春光纵然消逝而自己长留山中的归隐志趣,曲折地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不满。这首诗以景物的自然美来表现诗人的人格美。表面看来,句句在写模山范水,实际上通篇比兴。借明山净水寄托情怀,含蕴丰富,耐人寻味。梦游天姥吟留别诗题一作《梦游天姥山别东鲁诸公》,当是天宝五载(746)前后诗人离开东鲁、南下吴越时所作。天姥(mǔ),山名,在今浙江嵊县。这首诗是李白的代表作之一。诗人通过对奇异美妙的神仙境界的描绘,抒发了他政治追求失败后的苦闷心情。表现了不愿与黑暗现实同流合污、蔑视权贵的高洁情怀。艺术上诗人运用奇特的情节,丰富的想象和大胆的夸张,将梦中的仙境和残酷的现实进行了鲜明的对比。将对幻想的追求和人生的探索联系起来,超过了一般山水游仙题材的范围,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越中览古这是诗人游览越中(今浙江绍兴)有感于吴越之争的怀古之作。诗人只选取了越王班师回国的两个镜头,深刻地揭示了人事变迁、盛衰无常的主旨。首句点明题意,二三两句分写战士还家和勾践还宫。战士锦衣凯旋;越王宫女如花,勾践的踌躇满志和荒淫逸乐跃然纸上。结句突然一转,当年不可一世的勾践而今何在呢?眼前只有几只鹧鸪在王城故址上飞来飞去罢了。笔法简洁而寓意深刻,含蓄地指出统治者的骄奢淫逸不过是过眼烟云而已。“古来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秦始皇、汉高祖„„历代王侯将相莫不如此。这首诗将昔时的繁盛和今日的凄凉作了鲜明的对比,使读者感受特别深切。蜀道难《蜀道难》,乐府相和歌辞旧题.。齐梁以来,诗人多以此题描写蜀道的艰险。李白借此旧题,按照由古及今、自秦入蜀的路线,抓住沿途各处的景色特点来展示蜀道之艰险和山势的高危。以大胆的夸张和丰富的想象,将神话故事、民间传说与现实融为一体,酣畅淋漓地描绘出蜀道山川的险峻壮丽,同时对当政者提出了“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忠告。寄寓了他对时局的关切。全诗句式长短错落,音调铿锵有力,气势磅礴,豪迈奔放,是李白浪漫主义诗篇的代表作。将进酒“将进酒”为汉鼓吹铙歌十八曲之九,多以饮酒放歌为内容。这首诗当是天宝年间李白供奉翰林遭贬后所作。本诗借饮酒放歌,表达诗人鄙弃功名富贵、纵酒销愁的愤懑情绪。开篇两句,以排山倒海之势,慨叹人生易老,青春难再。以雄浑壮阔的笔墨抒发无可奈何的哀伤,以黄河的伟大永恒反衬生命的渺小脆弱,具有惊心动魄的艺术力量。接下来,极力鼓吹“尽欢”而莫惜千金.“天生我材必有用”一句既表达了诗人的坚定自信,也吐露了怀才不遇的悲愤。呼朋喝友频频劝酒,不图功名富贵,但愿长醉不醒。引陈思王曹植,既赞醉酒之超脱,又使人联想到曹植饱受压抑而有志难伸的苦闷。末尾以名马宝裘换得一醉方休!流露了诗人遭贬后深深的痛苦。不过,应该指出,李白诗中常有“借酒浇愁”之语。但究其具体内容,大都是个人仕途坎坷、功名无望的感慨,这乃是诗人的思想局限。登高这首诗大约作于大历二年(767),杜甫卧病在夔州,通过重阳节登高所见的秋江景色,倾诉了诗人长年漂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慷慨激越,动人心弦。前两联写登高所见,后两联直接抒情。起句势如破竹,一个“哀”字,奠定全篇基调:天高气爽,西风猎猎,高猿长啸,哀转凄绝。接下三句,绘出浓郁的深秋特色:水清沙白,高鸟回旋,落叶萧萧,江水滚滚。浓浓的秋色勾起人“悲哉秋之为气也”的慨叹。颈联紧扣这个“悲”字,一波三折,反复咏叹:他乡做客本一可悲,万里漂泊二可悲,更兼秋风瑟瑟,则悲上加悲;独自登高无亲少友一不幸,疾病缠身二不幸,而长年抱病真可谓雪上加霜,不幸之甚了。尾联紧承上句,国事之艰,生计之难,致使诗人穷困潦倒,愁恨绵绵。蜀相乾元二年(759)十二月,杜甫离开同谷赴成都。靠朋友的帮助,在城西浣花溪边修建了几间草堂,开始了在蜀中较为稳定的生活,《蜀相》就是在这年春天游成都的武侯词时所写。题曰“蜀相”而不言“武侯祠”,可知主旨在人而不在祠。首联点明祠的方位,颈联写祠中所见所闻。诗人渴望像诸葛亮一样“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奉赠韦左丞丈》),无心观花赏鸟,因此碧草“自春色”,黄鹂“空好音”。以景物之明丽反衬诗人心情之沉重,曲折含蓄而意味深长。颈联正面评述人物:刘备三顾草庐,礼贤下士;诸葛不负众望,鞠躬尽瘁!助刘备开创蜀国鼎足而三,辅刘禅南征北伐六出祁山。只可惜这珠联璧合的君臣关系怕只能成为历史的追忆了。更可叹诸葛丞相壮志未酬抛尸疆场,千载而后,多少英雄豪杰曾为之泪下沾襟!诗人心念诸葛,胸怀苍生:当此国难之日,谁又是今日之武侯丞相呢!兵车行这首诗深刻地揭露了天宝年间唐王朝开边扩土、连年征战给人民带来的巨大灾难,表达了诗人反对侵略战争、同情人民疾苦的人道主义思想。具有深刻的社会历史意义。开篇以白描手法刻画了官府抓兵的场面:兵车隆隆,战马萧萧,征夫们挟弓带箭,亲人们哭声震天!接着通过问答手法,以士兵的亲身经历,揭露了唐王朝穷兵黩武的暴政。“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这是诗人发自肺腑的悲愤呐喊,也是广大人民共同的心声,更是对最高统治阶级的有力的控诉!接下来,诗人把镜头从“边庭”又转向内地,从战场转向农村,千村万落,田园荒芜,人烟萧条,荆棘丛生。皇家征伐不断,官府横征暴敛,前后照应,层层推进,深化主题,入木三分。最后,诗人以无比哀痛的笔调,描绘了青海古战场上的悲惨景象:黄沙漫漫,白骨磷磷,阴风阵阵,哭声啾啾!与开篇的哭送场面遥相呼应。加强了作品的感染力。客至这是一首洋溢着浓郁生活气息的纪事诗,表现诗人诚朴的性格和喜客的心情。作者自注:“喜崔明府相过”,简要说明了题意。首联从户外的景色着笔,点明了客人来访的时间、地点和作者的心境。绿水缭绕、春意荡漾,这就是临江近水的成都草堂。群鸥日日来,渲染环境清幽僻静,增添了浓重的隐逸色彩,“但见”二字,隐含遗憾惋惜之意,也为朋友来访的欢愉作巧妙的铺垫。颔联转向庭院,引出"客至"。采用谈话口吻,增强了生活实感。长满花草的庭院小路,还没有为来客打扫过,紧闭的家门,第一次为友人敞开。颈联写待客之诚。精选了延客就餐、频频劝饮的镜头,简单的菜肴,家酿的浊酒,更见友情之真和情谊之浓。尾联突然宕开一笔,邀请邻翁,举杯尽兴。把朋友聚会的气氛推向更为热烈的高潮。旅夜抒怀公元763年,杜甫作《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渴望早日回到河南老家。765年4月严武去世,杜甫卖掉定居5年的草堂,举家乘舟东下,大约在中秋以后下云安(今云阳县),旅途中写下这首诗。首联写近景,微风,细草,桅樯,小船,映衬出自身的孤寂落寞。颔联写远景,群星垂空,更显得原野空阔;月光鳞鳞,烘托出大江奔流。景象雄浑,视野开阔,天上人间,气势磅礴。颔联的雄阔与首联的孤寂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反衬出诗人孤苦伶仃的凄凉心情。颈联转而抒怀:人的名声,哪能是著文得来的?做官嘛,年老多病就该退休。这既是诗人自嘲,也是对官场倾轧的愤慨。尾联借沙鸥自况,表达了诗人老病交加而飘泊无依的伤感。咏怀古迹本题共五首,当是大历三年(768)杜甫离开夔州,出峡至江陵、归州时所作。五诗分咏途经诸州著名古迹,以抒胸中感慨。这是第三首,歌咏王昭君出塞故事,含有生不逢辰的感慨。首联点明昭君故居位置,接下来转而怀古,生而朔漠茫茫,丧而冢草青青。活着无人省识,死后佩环空归。四句诗概括了昭君的一生悲剧。也暗寓诗人天涯漂泊,有家难归的感慨和一片忠心无人省识的苦闷。末联抒情,揭示主旨,借琵琶之音抒昭君的绵绵怅恨。通篇只叙昭君,着眼具体形象,而字字都在议论,寄寓了无尽的哀思。阁夜公元766年冬,杜甫寓夔州。时西川军阀混战,吐蕃不断侵扰。感时忆旧,写了这首诗。开首点明时令,岁暮日短,光阳荏苒。由耳边鼓角声声,联想到兵革未息的战争局面;三峡虽美,但四野民怨沸腾,哭声阵阵,尤其是当地少数民族的“夷歌”,使忧国忧民的诗人倍感悲伤。回首西望“卧龙”先生的武侯祠,又联想到“跃马称帝”的公孙述,眼下自己的寂寥孤独也就不觉奇怪了。自慰自勉之背后,“怆然有无穷之思”。总览全篇,从寒宵雪霁写到五更鼓角,从天空星河写到江上洪波,从山川形胜写到战乱人事,从当前现实写到千年往迹。气象雄阔,有上天下地、俯仰古今之慨。胡应麟称:“气象雄盖宇宙,法律细入毫芒”,誉之为七言律诗的“千秋鼻祖”。登岳阳楼公元768年,杜甫举舟东下,欲归河南,中途遭兵祸大水而困居岳阳,感时伤己而有此作。诗人长期漂泊,几乎无家可言。昔日“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的抱负已成泡影,眼下又困在异乡,举目无亲。但是,关心国计民生的诗人一旦登高望远,那热血依然会在胸中沸腾。在诗人笔下,洞庭湖浩渺无边,祖国河山辽阔壮美,而当极目北望时,却难免忧心忡忡:中原狼烟又起,华夏残破不全,百姓离乡背井,自身长年漂泊,有家难返。这战火何时能平息,老百姓何时才能安居乐业呢?想到这里,诗人不禁老泪纵横,悲愤难遏!这首诗视野开阔,立意高远,一扫个人身世之悲叹,忧国忧民之情怀真挚感人。 
;渔翁本篇作于永州。作者用清丽明快的笔触描绘了湘江上一个独来独往、无牵无挂的渔翁形象。夜幕降临,渔翁将小船停靠在西岩下,拂晓时分,他汲来江水,燃起楚竹做早餐,太阳出来了,他摇着小船去打鱼,在桨声“欸乃”中,不知不觉地山也青了,水也绿了!船到中流再回头一看,只见那悠悠白云自由自在地在山顶上互相追琢戏耍呢。这首诗与作者的另一首《江雪》有异曲同工之妙。渔翁乃作者心目中的意象,隐现出自己的影子。表面上“遗世绝俗”追求自由超脱的生活境界,实则寄托了作者追求理想政治的精神。石头城这是一首咏史诗,是组诗《金陵题》的第一首。首句渲染废都的悲凉气氛。群山如故,围绕着废弃的故都。江山依旧,但人事皆非,今日的石头城,已经失去了六朝的繁华,自唐以来,当年王公将相醉生梦死的游乐场而今几乎成了一座“空城”。潮水拍打着城郭,更显得废都的寂寞和冷落。在这冷落荒凉的气氛中,只有那秦淮河上的明月,如今仍旧多情地从城垛(女墙)后面升起,映照着这久已残破的古城,见证这废都的盛衰兴亡。点明“旧时”,隐含着“今月曾经照古人”的深沉慨叹。发人深思,耐人寻味。诗人明写沉寂的群山,冰凉的潮水,清冷的夜月,实则烘托石头城的没落荒凉。暗示六朝繁华已化为乌有,故国萧条,人事凄凉。琵琶行这首长诗是白居易政治上连遭打击被贬江州司马后所作。诗歌借一琵琶女身怀绝技却沦落漂泊的身世,抒发了自己半生仕途坎坷、备受打击迫害的愤懑心情。把一生居官的自己和诗中卖艺为生的歌女联系在一起,发出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深长感叹。作为一个封建社会的知识分子,以社会下层人士自比,是十分难能可贵的。这是一首抒情诗。作者善于把叙事和抒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诗中塑造琵琶女的形象是为了引发郁结在诗人心中的压抑之情,在对琵琶女身世的叙述之中,同时也饱含着浓浓的感情。这首尤其引人入胜的,是绝妙的音乐描写。音乐,本是无形的事物,诗人却能将这看不见的艺术用看得见的文字表达出来,运用大量的比喻,兼用恰当的象声词,还适当地揉进了琵琶演奏的动作和指法,并时时以听众的感受和环境描写来烘托,使人读之,真有“如临其境、如闻其声”的感觉。段意小序:交代诗歌的创作的背景和缘起,简述全诗梗概。语言委婉曲折,虚实相间。段意第一:写夜遇琵琶女的缘起、时间、地点和心情。奠定全文凄凉伤感的基调。段意第二:写琵琶女高超的演奏技巧和琵琶曲声中蕴含的幽怨和怅恨。段意第三:写琵琶女自叙半生坎坷、颠沛流离,由京城艺人而流落江湖的身世,为下文抒情作铺垫。段意第四:写诗人触景生情,由琵琶女的漂泊身世而联想到自身的“天涯沦落之恨”,抒发了诗人仕途坎坷、人事沧桑的感慨和悲愤。闻乐天左降元和十年(815),元稹由江陵士曹参军改授通州(今四川达县)司马,到任不久,即得瘴疾,病重几死。这时,白居易由左赞善大夫贬为江州司马。元稹在病危中闻知这一消息,一时惊痛交集,写了这首诗寄给白居易,不仅表示了朋友之间的同情与慰问,而且显示出政治失意的强烈共鸣。诗中开篇以凄凉黯淡的景物渲染出悲剧气氛,以垂死突然坐起描绘出骤闻噩耗的极度震惊,情景交融,真实生动地表达了诗人当时的感受,哀伤怨苦,扣人心弦。白居易读此诗说:“此句他人尚不可闻,况仆心哉!”(《与元九书》)李凭箜篌引这首诗是作者听了乐工李凭弹奏箜篌后,有所感慨而作。起句“吴丝”“蜀桐”极写箜篌之名贵,为李凭精妙的演艺作铺垫。接着用“山空”“云凝”“玉碎”“凤叫”“神女啼泣”“香兰含笑”等有形的客体反衬乐师演奏的技巧。后六句进而扩展视野,从京都到天庭,从从当今到远古,从现实到幻境。寒气为之销融,玉帝为之动容,女娲为之失神,以致石破天惊!神女前来拜师,鱼龙为之起舞。全诗构思奇特,想象丰富。思维跳跃,语言富有音乐性。“石破天惊”已成熟语。有人认为,客体中从不及人,暗示佳音妙曲尘世知稀,透露了作者怀才不遇的感伤,可资参考。过华清宫华清宫是唐玄宗开元十一年(723)修建的行宫,玄宗和杨贵妃曾在那里度假休闲寻欢作乐。本题共三首,此诗通过快马送荔枝这一典型事件,鞭挞了玄宗与杨贵妃骄奢淫逸的生活。首句先描写华清宫所在地骊山的景色。站在长安“回望”骊山:林木葱茏,花草繁茂,宫殿楼阁掩映在团团锦绣之中。次句说皇家行宫的宫门一道道缓缓打开了。第三句紧承上句:一匹快马急驰而来,身后扬起阵阵红尘,而宫内妃子见了即刻嫣然而笑。读到这里,人们不仅要问:“千门”因何而开?“一骑”为何而来?“妃子”因何而笑?然后由末句揭开谜底:“无人知是荔枝来。”“荔枝来”三字,不仅道出了事情的原委,更是深刻地提示了封建统治者奢侈腐化的生活。诗贵含蓄,这首诗的艺术魅力就在于含蓄、深刻。玄宗的荒淫好色,贵妃的恃宠而骄,都在这短短二十字之中。菩萨蛮这首《菩萨蛮》,为适应宫廷歌伎的演唱、点缀皇宫里的生活情趣而作。写妇女容貌美丽,服饰华贵,体态娇柔。俨然一幅白描的唐代仕女图。词的上片,写床前屏风的景色及梳洗时的娇慵姿态;下片写妆成后对镜自怜的情态,暗示人物孤独寂寞的心境。全词巧妙地运用反衬手法,委婉含蓄地揭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鹧鸪双双,怎奈人儿孤独;服饰华贵,难销寂寞空虚。体现了作者的词作风格和艺术成就。锦瑟这首抒情诗的主旨,宋元以来,莫衷一是。就诗中“一弦一柱思华年”来看,应该是回首往事之作。诗歌通篇用典,含蓄曲折。首联以瑟发端,引出全篇主旨“思华年”;中间两联用四个典故:庄周梦蝶,望帝啼鹃,鲛泪成珠,暖玉生烟。乍看来这些典故似与“华年”无涉,细味之有根根情丝牵连:华年已逝,盛事难再,不正如庄生梦蝶、望帝啼鹃一样空自惆怅叹惋;月明似珠,泪珠似月,究竟是“月”是“珠”,似乎又是个凄美动人的“庄生梦蝶”。再深一层:明珠藏海空流泪,美玉埋地无人识,“思华年”盛事,叹生不逢辰,思之叫人感慨万端。以上典故,可发壮志难酬的怅恨,可抒生离死别的深情。尾联“此情”二字,总拢中间两联,“成追忆”上承“思华年”而与“惘然”呼应,作为全诗的总结。浪淘沙这首词通过伤别与惜春,表达了惨痛欲绝的国破家亡的感情。上片通过梦醒前后两种境界的鲜明对照,刻划诗人抚今追昔的沉痛心情。下片写凭栏远眺的惆怅情怀。“春去也”寥寥三字,包含了多少留恋、惋惜而又无可奈何的悲哀!“流水落花”的空自伤悼和无可挽回;“天上人间”的巨大反差和沧桑巨变,深深地震憾着读者的心,不仅激发人们丰富而深沉的联想和思考,而且引发了人们回首往事的强烈共鸣和人事错迁的深沉浩叹。这首词句句沉痛,字字泪珠,以歌当哭,千古哀音。虞美人李煜由南唐国君变为宋朝囚徒,这一巨大的反差和残酷的现实,使得他“日夕以泪洗面”,产生了他特有的悲愤和愁苦。他的词发自内心深处,以他独特的观察体验和非凡的表达能力,倾泻了自己无可奈何而又痛彻心脾的亡国之痛:“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贴切生动地将抽象的感情形象化、具体化。道出了通常人们只可意会而难于言传的内心世界,极易唤起人们的共鸣。他的语言明白如话,不事雕琢,而概括力极强,看似平淡无奇的家常话却蕴含着无穷无尽的丰富内涵。对后代词家影响甚大。有人说李煜的词是“血泪之歌”,是“一字一珠”“一语胜人千百”,是有一定道理的。雨霖铃柳词多咏相思之情和别离之痛,善于“状难状之景,达难达之情”,故而“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这首词借长亭送别而抒离愁别恨。先写别前,通过景象与声音渲染悲凉的气氛。日暮、长亭、饯别宴;寒蝉、凄雨、劝酒声,更有艄公那揪心断肠的催发声。继写别时,摄取特写镜头:泪眼相对,执手无言,“此时无声胜有声!”紧接一个“念”字,领起别后设想,展开联想和想象,使悲剧气氛越浓越重:一想楚天云遮雾漫,二想自古悲秋伤别,三想今霄醉卧郊野,四想经年孤寂冷落。回环往复,一唱三叹,虚实相间,情景交融,愁肠百结,情深意浓。桂枝香这首怀古词,上片写金陵如画的秋景,下片抒发怀古之深情。开篇先写登临所见,金陵初秋,江水澄澈,山青峰翠,残阳里征帆点点,西风中酒旗飘舞。远处,彩绘的小船与晚霞辉映,悠闲的白鹭在星空下飞舞,一幅祥和宁静的图画呈现在人们眼前。然而,诗人描绘如画美景并不仅仅是欣赏和陶醉,而是触景生情,
相关参考
...古诗苑,含英咀华,去感触感染古诗中的精华。从小学到高中,我们一直在学习古诗,从唐诗到宋词到元曲,源源不中断。我们多数喜欢名句赏析,很少透过整首诗词去感触感染诗
1、宝髻松松挽就,铅华淡淡妆成、红姻翠雾罩轻盈,飞絮游丝无定。最美的爱情诗句2、斗鸭阑干独倚,碧玉搔头斜坠。终日望君君不至,举头闻鹊喜。3、重叠泪痕缄锦字,人生只有情难死。-文廷式《蝶恋花》4、樽前拟把归...
1、宝髻松松挽就,铅华淡淡妆成、红姻翠雾罩轻盈,飞絮游丝无定。最美的爱情诗句2、斗鸭阑干独倚,碧玉搔头斜坠。终日望君君不至,举头闻鹊喜。3、重叠泪痕缄锦字,人生只有情难死。-文廷式《蝶恋花》4、樽前拟把归...
...终身禁锢于宫墙之内,青春活活葬送.这是古代女子的悲剧.古典诗歌中描写宫廷生活的'宫词',常取此为题材,为不幸的宫女倾诉苦衷.武衍这首宫词,以深惋之笔,借景托情,描写宫女被禁锢的悲哀和渴望自由而不可得的怨恨之情. ...
我喜欢大海。因为我喜欢大海那高洁的蓝色,喜欢大海的汹涌澎湃,喜欢大海的深邃,喜欢大海的安静,更喜欢大海的广阔无边。我常常去看海。又是无所事事的一日。我独自走去海边。由于是清晨,海边人很少,十分安静。我...
...个新的起点,我将要在这里开始我三年的努力拼搏.有人说高中生活是充实的,我们收获的将是希望;有人说高中生活是乏味的,希望越大失望越大;有人说高中生活是残酷的,同学们在你追我赶中丧失了人情;有人说高中生活是快乐的,同...
我们那个小院,名副其实,就是很小很小。绿化不怎么多。仅仅只有院里那颗健壮的桃树,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在哪儿的,反正它已经陪了我很久了。一到春天。慢慢抽芽,渐渐开花,粉红粉红的点缀着单调的小院。还有,墙角的...
...你的爱愈发深厚。不知从何时起,我喜欢捧着一本《宋词全集》,与你
欣赏大自然的美景,可以陶冶我们的情操。小鸟叽叽喳喳的叫声,花儿醉人的芳香,小草那绿油油的叶子,都是大自然妙手偶得的杰作。燕子将冬天最后一抹沉郁剪下,便有草芽拱破冻土。在春的地平线上,擎起一片翠绿的憧憬...
...。开门惜夜景,矫首看霜天。谁见无家客,山中独不眠。赏析:江湜(11~166),清代诗人。咸丰时县学诸生,屡试不第,曾为幕僚,或作塾师,借以糊口。江湜遭逢离乱,半生辗转闽浙苏三地,生命历程与行旅密切联系,毕生心...
重阳老鹳衔来一声呼唤唤醒灵魂深处的惊颤青蛙奏响一章合唱唱别秋暮如眉的月光溯向一条无名的河河里柔波荡漾谁破碎的歌漫步一条幽寂的路路上青草满溢谁梦中的途曲径月明都不合今夜的重阳蛙音鹳鸣谁的诗儿还找不到方向...
夏天的雨,干脆,强劲;夏天的的雨,利落,爽快;夏天的的雨,生动,豪爽;夏天的雨,毫不拖泥带水;夏天的雨,像个男人!他不像春天的雨那样,淅淅沥沥,极尽了缠绵。他生性秉直,无所顾忌,来的猛烈,去的迅速。如果说春...
中考成绩自我感觉不是很好,但是却莫名其妙的进入了实验班。记得开学第一天我和我兄弟找班级,我们从最后一个班开始找,我俩怀着神曲《忐忑》一样的心情找到10班,但是还没有找到,这下我俩就有点慌了。戏剧般的说出...
当世人留恋于时尚时,我却把目光转向了古典。我喜欢《三国演义》。当曹丕把许多文臣武将给袁绍表忠献身的书信怒气冲冲摆在父亲的书案上时,我看到曹丕的眼里喷出了火,杀人的火。他的手紧握着剑,而曹操的脸上我看到...
当世人留恋于时尚时,我却把目光转向了古典。我喜欢《三国演义》。当曹丕把许多文臣武将给袁绍表忠献身的书信怒气冲冲摆在父亲的书案上时,我看到曹丕的眼里喷出了火,杀人的火。他的手紧握着剑,而曹操的脸上我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