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浙江卷高考作文题:坐在路边鼓掌的人
Posted
篇首语:从来没有说忘就忘这回事,只有假装的冷漠和偷偷想念的心。本文为你选取作文2012年浙江卷高考作文题:坐在路边鼓掌的人四篇,希望能帮到你。
本文目录
2012年浙江卷高考作文题:坐在路边鼓掌的人
2012 年高考语文科考试已经结束,以下为2012 年浙江卷高考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台湾女作家刘继荣在博文上说,她上中学的女儿成绩一直中等,但是却被全班学生全票推选为“最欣赏的同学”,理由是乐观、幽默、善良、好相处、守信用等。她开玩笑地对女儿说:“你快要成为英雄了。”女儿却认真地说:“我不想成为英雄,我想成为坐在路边鼓掌的人。”博文引起了广大网民的热议。
网民甲:坐在路边鼓掌其实也挺好。
网民乙:人人都在路边鼓掌,谁在路上跑呢?
网民丙:路边鼓掌与路上奔跑,都应该肯定。
从上述网民的议论中,选取一种看法,写一篇文章,你可以讲述故事,抒发情感,也可以发表议论。
2008年高考作文浙江卷满分佳作:感受乡村
浙江考生?
初以为,乡村便是童话的乐园。它褪去了城市的浮华,洗尽了尘世的繁杂。它也许是凡?高画布上的阿尔,有明镜般纯粹的蓝天,有油彩般绚烂的花海,那金黄的向日葵在阳光的哺育下长出希望的种子;它也许是陶潜诗中的田园,在雾气迷蒙中演绎着仙侣的故事,斜斜的日光轻洒,便是悠然。?
那只是诗中画中的乡村,当我们真实地走进乡村,用心去感知乡村,便会发现,我们的乡村在经历着苦痛。那里也有阳光,那阳光不是温暖而是毒辣地炙烤着这片土地。远望去,土地上那个佝偻的背影,在朝夕间,在春秋中,在这片土地上耗尽心力。他在这片土地上成长,他的汗水滋养了这片土地;他在这片土地上学会坚强,他的脚步坚实了这片土地;他生于黄土又归于黄土,世世代代,生生不息。风暴来了,他的心如那田间摇曳的庄稼般颤动,他的泪水在他满是沟壑的脸颊上纵横,如那淹没田间的水,层层漫过他的心田,浸没他的呼吸。干旱来了,庄稼如他枯瘦的身体一般摇坠,他看不到希望,看不到丰收,他混浊的眼干涸空洞。?
他们也有快乐的时候,只是这种幸福仿佛如此卑微。他们最大的幸福就是丰收,饱满的谷粒仿佛是一颗颗珠宝,他们的眼角笑成了月牙。他们最渴望的生活便是风调雨顺,他们只想也只要这样平凡的生活。?
这样的乡村图景会不会让我们感到失望?而其实,乡村正因这份残酷的美丽而更见真实。感受乡村,别总是做一个悠闲的观光者,在体味它的宁静与纯净的同时,给它的苦痛多一点目光,给它的辛苦多一点理解与悲悯。?
感受乡村,感受农耕文明跳动的脉搏,感受中国最浑厚的呐喊,感受那片土地的厚重,感受那片土地浸润的血汗;感受中国农民最淳朴的执著与坚忍,感受中国农民所经历的苦痛与无奈。?
当我们用鄙夷的目光看着他们,我们是否想过是他们用血汗带给了我们昂扬的希望。?
中国的农民用最卑微的姿势在中国的历史上站成了永恒,且让我们用心去感受乡村!?
【名师点评】?
这是一篇优美的抒情散文。作者把思想的触角伸展和蔓延到人们渐渐淡忘的乡村,描写了它特有的景色环境、人物形象和风土人情,勾起人们对乡村的多方位的多滋味的感受。所谓特有的环境,就是乡村的明艳、宁静、传奇与休闲等;特有的人物形象,是指佝偻的背影、满是沟壑挂满泪水的脸颊、枯瘦的身体、混浊的眼眸、月牙般的笑与卑微的站姿;特有的风情不胜枚举,童话的乐园、凡?高的画境、世外桃源式的田园,坚韧淳朴的民风、卑微憨厚的人格等,无不给读者以感动。?
艺术效果的取得,得力于“点染”的手段。何为“点染”?“点”,就是交代记叙要素,“染”,就是描写、抒情、议论,就是修饰形容、衬托对比、铺排博喻等表现手法的运用。本文开头采用比喻的辞格、画家的示现和诗人的描绘,给读者呈现一幅乡村图画,佐证“乐园”的首括;第二段,仍然采用点染的手法,写乡村的“苦痛”;下文“卑微”“呐喊”“希望”的描写,都是点染的注脚。?散文内容“景”“人”“情”“三位一体”,感人至深,是不可多得的佳作。(朱庆平)
2008年浙江卷高考优秀考场作文
“忽必烈汗已经留意到,马可波罗的城市差不多都是一个模样,仿佛只要改变一下组合元素就可以从一个城转移到另一个城,不必动身旅行。”
当伊卡诺。卡尔维诺写下这句话,这一句戎马倥偬者对城市的厌倦,就如永恒的谶言,紧紧地罩住了我们,百年后生活在高度城市化的时代且血液中流淌着现代属性的我们。我们从这座城市迁徙到那一座,再从那一座城市迁徙到更远。这样无休止地候鸟式循环,总能以千篇一律结局告终——生锈的思想和青春一次次被现实抛弃并扼杀在某座钢筋混凝土丛林的某个房间里。城市,依旧是单调的积木,以冷酷的形式矗立。
我们是否太忙了?惊惶地在倒三角形现代文明上攀爬逃窜的,是城市的恐惧;邪恶地在觥筹交错金碧辉煌里明争暗斗的,是城市的欲望;沉默地在波德莱尔笔下排队吊丧的,是城市的残忍。没有人,这里已经没有人,去触摸,任何一座城市,所看不见的角落。
看不见的城市,是城市的脉搏。马可曾经触摸到,佐贝德如白色毛线般纠缠的街道,也支撑起居民憧憬未来的真切梦境;我自己曾经触摸到,丽江古城小桥流水的潺潺罄音,也在诉说这方水土的千年安宁。面对这些鲜活的例外,我们是不知道自己正在失去什么,还是我们已经知道?
看不见的城市,是城市的梦境。梦境的无限可能,让一切人口、GDP都失去意义,城市的触感通过独立的个体出现了不统一。我的梦境里,伦敦只是特拉法加的那一面红旗,纽约只是曼哈顿的那一轮悬日,杭州只是六月一个暴雨前万人奋笔的场景。
看不见的城市,是城市的真情。这真情被错综的关系银行冻结了太久。一经释放,便不可抵挡地伸向城市的每个角落——这触角是对爱情的渴求,对真知的渴望,对人类苦难的不可抑制的同情。就如面对支离破碎的城市,我们落泪了,这一刻,北川便有了超越地理坐标的意义,化身为一座挺立的丰碑。
看不见的城市,随时都可以触摸。为了回到我们的过去或寻找我们的未来,触摸。
遥远的抵达
■卞恺灵 杭州第十四中学(保送北京外国语大学)
我是一个在城市里长大的人。我习惯于视野中充满着林立的高楼,我爱看这个城市流光溢彩的夜景,当我走过那些商业街时,心中是对这个城市的自豪。
而当我敲打键盘的时候,却常常感觉自己听见的是麦穗在收割机下发出的咔嚓声。很缥缈很模糊,那是来自记忆中的声响。
咔嚓咔嚓……是火车在铁轨上发出的有节奏的声响。从很远很远的地方,传过来。
小时候,我常坐着火车,去很多遥远的地方。为了抵达城市,我们穿越了无数乡村。窗外,满眼都是金色的麦田,田间堆得高高的麦垛,温顺的牛羊,朴素而简陋的民居,和守护着麦田的稻草人。甚至,还能看见阳光倾泻在葵花的花瓣上,花瓣微微颤动,仿佛时光在一瞬间从这一片流向另一片。
乡村就像一个很遥远的意象一样,存在于意识流之中。目光无法达到的地方,就由想像去完成。是的,那些对乡村的记忆已经混淆,在凡高的画中,在悠远的歌谣中,变得越来越理想化。
歌里,悠扬地唱:到不了的都叫做远方,回不去的名字叫家乡。梦里,发现乡村,就是人们遗忘在远方的家乡。
回头望,乡村,是人最能贴近大地的地方。几千年以来,朴素的人们,背朝着太阳,将自己最忠诚的信仰和最质朴的情感,完全地交付给这片土地。
米兰。昆德拉在《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中说,我们的生命越贴近大地,它就也越真切存在。
对城市的眷恋和对乡村的迷恋,始终在人们的血液中纠结。人们每天都在触摸这个城市,触摸着快节奏的生活,然而城市却每天带给他们失望与陌生。当他们疲惫倦怠时,总是向往着乡村,希望能感受到那里原始而质朴的一切,乡村给了他们能贴近大地的安全感。
然而事物总是在变化,楼房被建造成统一的、与麦田不再相符的风格,田间小径弯曲的线条变得生硬。人们看着现在的乡村,露出失望的表情。那些消逝在记忆中的画面,成为心中永远的痛,于是,它成为人们再也无法抵达的地方。
为了抵达乡村,现在的我们,不仅仅是要穿越无数城市。
一个城市可以不死
■毛明超 杭州外国语学校(保送北京大学)
有人爱山,有人爱水,我却爱城。
同爱城的人中,有人爱都市,有人爱小镇——这于我都是无所谓的。我爱的是一个城市的灵魂。
城市亦是可以被人格化的。科技可以赋予一座城市以它所愿意的任何外表,正如人可以选择任何他喜爱的衣装。但这样的城市是不真实的。我想到了帕斯卡尔。在空间和时间的轴上城市和人都被湮没为一个质点,但如笛卡尔所言“我思故我在”,若有了思想和灵魂,一座城市亦可以包含整个宇宙。而城市的灵魂,便是城市中的人。
忘了在哪里读到这样一句话:“我爱一个城市的程度,与这个城市的书店和历史成正比。”我是极赞同的。高尔基之语曰“不阅读的人没有灵魂”,依然如雷一般敲打着我。排斥阅读和思考,便如阿伦特所指出的,是将人置于自然属性的压力下,满足于物质消费,成为生存必然性的奴隶。马克思把劳动看作人之所以为人的必要条件,而我以为阅读和思考是人成为公民的必经之路。
没有公民,城如何称为城?
而历史则是公民气质的源泉。不是建筑的历史,而是习惯的历史。一个城市从他诞生的那一天起,便因为它的居民们而有了生命。居民的话语、故事,他们订立的法,他们的为人处事构成了城市的血液;到了现在,成了代代相传之后的道德律例和价值判断,体现出来的便是人的性格。如中国北方人的豪爽,南方人的细腻;又如巴黎的浪漫和激情、柏林的严谨,这是城的历史性,一座城无法磨灭的印记。
写到这儿,我突然意识到触摸城市的提法是不够恰当的。触摸是物质上的。在横店或者好莱坞,你能够触摸到这个世界上的任何一座城市。但那城是死的。城市的血液、生命和灵魂,是被摩天大楼、汽车和飞机忽略为质点的人。我爱我的家乡,因此我感受到他:他的呼吸和脉搏,与我的是一样的。
四川的地震如此强烈,几乎毁了汶川城。但汶川的人还在,他们只是暂时的离开。只要他们还选择成为公民,选择继续书写汶川的历史,这座城市的生命就还在。一个人放弃了阅读思考才会死去,一座城忘记了历史才会是灭亡,汶川还没有死。
感受乡村
■李昕欣 杭州第二中学(保送北京大学)
人是那样一种奇怪的动物,对未知的事物总是存有无限的向往,以至于愿意消耗整个生命来换取完全不同的生活。
曾去西溪游玩,其中一站便是感受农家的原始生活。同那许多赞羡田园的诗歌一样,介绍文字也总流露出淡淡的欣喜和向往。烧柴的灶台,木制的幼儿床,纸糊的镂窗,甚至简陋不过的木制脸盆与搓衣板,就组成了所谓田园的梦。人们随意赋以“田园”美好的印象,只在无关的骚人笔下段取只言片语,竟使乡村成了寄梦的地方——一生追逐的,不实的梦。
当“乡下人”不再涌入城市时,囚城中的人们开始了幻想。或许只有钢筋水泥的世界中才关着毫无根据的向往,或许只有自以为文明的人们才被贴上天真的标签。于是有那么多天真的“城里人”向往着在车水马龙中耗度大半青春后于乡野置田买屋,颐养天年。
城市的忙碌挤走了我们思考的时间,乡村的生活是我们在日夜的疲倦过后堆砌的城堡,我们只在路过时浅浅一笑。就像房客参观将来某一天可能属于自己的财产,却忘了停下匆忙的脚步,推门稍息。
笼罩在同一片星空下的城市与乡村之间为什么有如此遥远的距离?是因为我们从来就是城市人,是因为我们从小就生活在无形的玻璃穹顶之下?抑或,只是因为那是一个没有确定意义的生词,可以肆意地篡改而不被只属于城市的逻辑质问?
我们只是累了,只是厌倦了。或许我们的“乡村”不过是一个不被打扰的度假,一个宁静的月夜,一种每天都对自己好一点点的生活。如此切近。而城市的人们只为了在跟着城市的节奏,拼命消耗自己的热情与青春的同时,对得住自己,才幻化出这样一个看似实际却那么遥不可及的梦想。
“乡村”其实那么近,为什么非当作最终的奖赏呢?
最新评点:2006浙江卷高考作文题
2006年浙江卷高考作文题:
据《列子》记载:子贡倦于学,告仲尼曰:“愿有所息.”仲尼曰:“生无所息.”古今中外,还有诸多相关的论述,例如:
人就是不断地进行创造性的工作,工作是使人得到快乐的最好办法。(康德)
我这一生基本上只是辛苦地工作。(歌德)
天子乃祈来年于天宗??劳农夫以休息之。(《吕氏春秋》)
休闲不是偶尔玩一次一次,而应是人们三分之一的生活
人们应该学会超前休息,也就是说在疲劳之前,适当休息效果最佳。(医学专家)
读了上述文字,你有何感想,请以生无所息/生有所息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讲述你自己或身边的故事,抒发你的真情实感,也可阐明你的思想观点。
注意:1、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可任写一个方面,、也可兼写两个方面;2、立意自定,角度自选,题目自拟。3、除诗歌外,文体不限。4、不少于800字。5,不得抄袭。
所有的高三语文教师都在猜想着一年一度的作文题,网络上关于2006年高考作文的预测更是比比皆是甚至是信誓旦旦。但只有在作文题最后落地后,才会让人意识到,真正要押准高考题,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但是,所谓的高考题,最大的特色就是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一、 回归与坚持相统一
命题权下放到地方后,全国卷的意义便在于它能起到的引导和规范的作用。在单独命题两年后,浙江卷的命题人终于决心向全国卷靠拢了。04年全国卷的一题目是“相信自己与听取别人”,05年是“铭记与忘记”,“情理之中,意料之外”,很显然,这样的题目都是正反观点的辨证分析。而06年的浙江卷“生无所息/生无所息”显然也是正反观点的选择。
但今年浙江卷与以往全国卷的不同在于全国卷必须是包容正反两个观点,也就是说,一篇作文,对“相信自己”和“听取别人”,对“铭记”和“忘记”,对“情理之中”和“意料之外”都必须提到,相对来说更注重对考生的思辨分析,有着较强的限制性,而浙江卷的注意1则提示,可任写一个方面,也可兼顾两个方面,也就是说,今年的高考作文其实是三个题目,即,“生无所息”,或者“生无所息”,或者是“生无所息与生无所息”。而这显然是最大限度地拓宽了学生的写作空间,而这同样很大程度上体现了浙江卷命题人的向来拥有的一种人文关怀。
命题人的人文关怀还体现在尽最大可能降低审题难度。
今年话题“生无所息/生有所息”,审题的最大难度在于“息”字。如果单单出现《列子》里的一段材料,即自贡说“愿生有所息”,孔子答“生无所息”,那么对“息”字的理解,程度差的学生会错误地认为“出息”,于是话题就会成为,活着就要有出息,或者活着没什么出息。这必定是离题万里。为了消除误解,命题人又找出一堆材料,在我看来,所有的材料能起到的作用就是明确对“息”字的理解:休息,或者是停止。
二、 立意,决定是否突破作文瓶颈
今年的高考作文,怎样立意是比较深刻,或者是比较新颖呢?
个人感觉,这牵涉到两方面的问题,一是对“息”字的把握。
“息”如果单单理解“休息”,这样的话题很显然与“健康有关”,比如材料中医学专家的话。事实上,健康问题已经是要让全部国民引起重视问题,比如几十年来,对青少年健康状况的调查,很轻易地显示,中国青少年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正呈现逐年退化的趋势,特别是到如今还没有最后揭密的第三次调查,据说问题的触目惊心程度已经让人恐惧,与周边的国家例如日本,差距是全面的,巨大的。
在这样的背景下,写健康话题虽然是立意较浅,但还是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要提升立意,同样是在“息”字上做文章:追求的终止。材料中是歌德和康德的话。这样转述话题就是“生命不停止就追求不停止”或者是“生有所息为的是生无所息”,在后一个话题里,则是用两个“息”的不同含义来拔升话题,就是用有所息来确保一个健康的身体,来进行对生命不停止的追求。
但是,真正要拓宽写作的范围,就必须做到第二点,即进行追问:为什么要生无所息,或者是为什么要生有所息。
用康德的话来回答第一个问题就是,生无所息的目的是为了追求人生中的快乐和幸福??这样就可以转移话题了,比如什么是幸福,工作着就是幸福着,追求着就是幸福着;比如因为心中有梦,人必须去追梦等等;再比如“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等等。
对于为什么要生有所息,则可以回答,一个人不停止的奔走往往只是奔走,而疏远了心灵,一个人有时候要放慢前行的脚步,要停下来静静地回归心灵,思索自己的精神家园在何方。走是向前,停是为了更好的向前。这样,话题就可以转移成熟悉的“快与慢”的话题了,快是一种速度,慢却是一种境界等等。或者是转换成“守望”,在奔走过程中,要学会守望,守望的是幸福,守望的是梦想。
三、“我”在何方
今年的考试说明早早就强调“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这在往年是没有明确说明的。提出这一点目的是为了杜绝抄袭或者是宿构,为的是写出一个人的真性情。
而在今年的作文题当中,这样的话语果真出现了。
那么,在作文中,如何出现“我”呢?
首先,当然可以写“小我”的感受。最直接的例子是,高三的学生往往会提“一切为了高考”的口号,那么,高考是不是一个人的终极追求,或者是教育的终极目标呢?通过了高考,是否就可以一劳永逸了呢?高考之后的路还很长,高考之后的烦恼还很多,关键是要过好每一天,做好每一天要面对的每一件事情等等。
但是,“我的感想”不一定就必须出现我这样一个人,行文的最高境界是处处无我,却处处有我。我照样可以写贝多芬即便是聋了但依然追求欢乐谱写“欢乐诵”,我写的是贝多芬,但归根结底写的是自己的感受,你如果真的不放心,你只要在最后,提到了,从贝多芬身上我明确了自己的选择,我坚定了自己前进的方向,这样的作文,显然是符合要求的作文。
总之要明确,“你有何感想”所能限制的其实并不多,更不是要将作文限制在“小我”上,高考作文,能否顺理成章地突破“小我”是另一个关键。
结尾的话
说高考作文是意料之外,情理当中,料不到的是具体的话题,但你对高考作文的准备却应该是在情理当中,我前面的所有论述,更多的是说明即便是一个看似陌生的话题,其实它的全部写作范围并没有超越你的准备范围。高考作文的准备,要达到的境界就是去寻找一只如来佛的手掌。让高考作文这悟空永远也跳不出。
要做到这一点也不如意,正所谓,生命不止,作文不息。
相关参考
...中老师第一时间在微博独家点评了本年度全国各省市高考作文题,说明了其破题立意的角度及升华方向,并结合往年题目说明了高考作文需要关注的重点。以下为2012浙江卷高考语文作文点评微博内容汇总:浙江卷:【有篇博文...
谁想成为坐在路边鼓掌的人呢?若放在房地产行业来看,似乎没有谁甘愿如此。因为,大家都想做那个被鼓掌、被关注的英雄。上市,是众多房地产企业梦寐以求的事情。因为上市对他们来说,不仅仅意味着财富增加,同时也意...
2012年浙江省作文题目以“站(坐)在路边鼓掌的人”为话题,题目平易,难度适中。符合作文写作的基本原则,能让大多数考生有内容、有兴趣写,可运用记叙、抒情和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完成作文,适合不同文体写作优势的...
2012高考作文深度解读系列:三条线、三个面、三个体——浙江卷高考作文审题谈
四川省绵竹中学龚志华真题回放:台湾作家刘继荣的一篇博文说,她读中学的女儿成绩一直中等,但却被全班同学评为“最欣赏的同学”。理由是乐观幽默、热心助人、守信用、好相处等。她开玩笑地对女儿说:“你快要成为英...
女儿的同学都管她叫“23号”。她的班里总共有50个人,而每每考试,女儿都排名23。久而久之,便有了这个雅号,她也就成了名副其实的中等生。我们觉得这外号刺耳,女儿却欣然接受。老公发愁地说,一碰到公司活动,或者老...
2012年浙江省作文题目以“站(坐)在路边鼓掌的人”为话题,题目平易,难度适中。符合作文写作的基本原则,能让大多数考生有内容、有兴趣写,可运用记叙、抒情和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完成作文,适合不同文体写作优势的...
我是一名高三的学生,很多时候我都是在看书。有时候我也偷偷的跑到网吧里上网,由于花的都是我父母的钱,所以往往我都是忐忑的在电脑前面呆上两个小时,不会多出一分钟,因为多一分钟我就得多出两块五。以前上网我喜...
有篇博文《坐在路边鼓掌的人》,网友3种评论,一是肯定,也想做这种人,二是质疑,如果大家都在路边鼓掌,谁去跑呢,三是觉得两种说法都对,根据这些情况写篇文章。
光荣的荆棘路浙江省一考生台湾著名女作家刘继荣的女儿说:“我不想成为英雄,我只想成为坐在路边鼓掌的人。”可是,为别人喝彩固然重要,亲自参与人生努力奔跑才是一种圆满。倘若人人都在路边鼓掌,那么这条光荣的荆...
2015年高考百日冲刺名校模拟作文题:2015年浙江省普通高考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台湾女作家刘继荣在博文上说,她上中学的女儿成绩一直中等,但是却被全班学生全票推选为“最欣赏的同学”,理由是乐观幽默、热心助人、守信用、好相处等。她开玩笑地对女儿说:...
...下顾虑 北京:火车巡逻员 山东:孙中山的一段话浙江:在路边鼓掌的人 江苏:忧与爱广东:你想生活的时代 福建:人生中的赛跑安徽:梯子不用横着放 湖北:科技的利与弊四川:手握一滴水 湖南:伸出...
去年浙江省高考的作为题目——《坐在路边鼓掌的人》,报纸登出这个消息后,我立马哈哈大笑起来,但是,很快又陷入了沉思中。打开百度,将作文的题目输入空栏中,立刻,千千万万的消息呈现在我的眼前,点开这篇作文的...
这位作家所说的人要读的三本大书,在我看来,“有字之书”即为人所受到的教育和文化;“无字之书”指的是人在生活实践中所获得的经验;而这“心灵之书”则是一个人的道德与言行。吾认为,这“有字之书”与“无字之书...
典型失误分析感受乡村浙江考生带着烦乱心境,穿梭于高楼大厦间的我,早已厌倦水泥的气息、车笛的声音,心中所企盼的,是宁静的山林、清清的泉水、低喃的鸟鸣和朴实善良的人。景之情去年的假期,去了天台...
2012年全国大纲卷高考同题作文:爱那个让你“放下顾虑”的人
这个故事中的主角,不是那个“放下顾虑”的孩子,而是那个鼓励孩子“放下顾虑”的母亲。能“放下顾虑”当然很好,心无旁骛一身轻松,但你要幸运地遇上一个不仅不会增加你的顾虑、不会将他的顾虑传递给你、还鼓励你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