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写作思维方法:矛盾观的运用

Posted

篇首语:任何事情的发生必有其目的,并且有助于我。本文为你选取作文议论文写作思维方法:矛盾观的运用四篇,希望能帮到你。

本文目录

1、议论文写作思维方法:矛盾观的运用(1)

议论文写作思维方法:矛盾观的运用

蒋念祖

[训练讲话] 矛盾的观点,即对立统一的观点,被列宁称为是“辩证法的实质”。前面介绍了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联系的根本内容就是矛盾双方的联系,而发展的源泉、动力都在于事物内部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 什么是矛盾呢?矛盾是指事物内部对立着的两个方面之间相互依赖又互相排斥的关系。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真假,善恶,美丑,劳逸,进攻,防守,人们之间各方面的差异,不同意见都是矛盾。矛盾的对立面,既有同一性,又有斗争性。矛盾的同一性是指以下两种情况:第一,矛盾的双方互相依存,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条件。比如战争中的攻和守,没有攻就没有守;没有守也就没有攻。它们是互相联系、互为前提的,如果失掉和它对立的一方,它自己这一方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条件。第二,矛盾着的双方,依据一定的条件,各向自己的相反的方向转化。例如化合和分解,氧化和还原,生物界中的同化和异化,都是可以互相转化的。矛盾的转化是有条件的。比如落后转化为先进,其条件是外界的帮助和自身认识的提高、不懈的努力。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对立面之间的相互对立、相互排斥的性质。这种相互对立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自然界现象中的排斥和吸引、遗传和变异的对立,社会现象中敌对阶级之间的对抗,人民内部不同意见的争论,社会各经济部门之间以及各地区之间不平衡等,都是矛盾斗争的不同的表现。 矛盾是普遍存在的。从横的方面看,也就是从广度和空间上看,矛盾无所不在。世界万物大至宏观世界的天体和星系,小至微观世界中的粒子,没有什么事物不是包含着矛盾的。从“纵”的方面,也就是从深度或时间上看,矛盾无时不在。事物从产生、发展、壮大和灭亡,始终都存在着矛盾。矛盾处处时时都存在,这就是矛盾的普遍性。既然如此,在观察思考问题时,就要坚持这样一条总原则:用矛盾分析的方法来分析一切。有人认为有了矛盾是坏事,总希望自己周围的环境没有矛盾,这是一种不切实际的幻想。还有人虽然口头上承认矛盾,但在实际工作和学习中,往往只爱听与自己相同的意见,听不进与自己不同的意见。顺利时忽略了困难,遇到困难时又看不到有利条件。这种思想方法,都是只看到矛盾的这一方面而忽略了矛盾的另一方面,实际上是否认矛盾普遍性的存在。 矛盾的特殊性,就是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矛盾的特殊性首先表现在不同事物中的矛盾各不相同。在我国存在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其性质是完全不同的,敌我矛盾是根本利益相对抗的矛盾,人民内部矛盾则是在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矛盾。在学校生活中,每个同学的性格是不同的,学习和思想上存在着矛盾,也有各自的特点。矛盾的特殊性,正是世界上一切事物千差万别的原因。矛盾的特殊性还表现在同一事物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上,也具有不同的特点。比如社会的发展,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五个阶段。这五种社会都存在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这些矛盾在每一个社会形态中,又有不同的性质和表现形式。奴隶社会中,奴隶和奴隶主的矛盾不同于封建社会中地主和农民的矛盾,而封建社会农民和地主的矛盾,又不同于资本主义社会中资本家和无产阶级的矛盾。矛盾的特殊性还表现在同一矛盾的每一个侧面及其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上,也各有其特点。例如,抗日战争时期,我国经历了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略反攻这三个阶段。在这三个阶段中,中日双方力量强弱都在发生变化。我方是正义的战争,得道多助,军事、经济力量由弱变强;日方是侵略战争,失道寡助,军事、经济力量则由强转弱。正是由于双方的不同特点,才显示出发展的阶段性来。矛盾特殊性的原理,要求我们在认识事物和解决问题时,必须在矛盾普遍性原理指导下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列宁称它为马克思主义最本质的东西,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离开了具体分析,就无从认识事物。例如列宁根据大量材料分析了资本主义在帝国主义时代矛盾的新特点,特别是分析了资本主义俄国的各种矛盾,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可以在一国取得胜利的新结论,并确定了中心城市武装起义的总方针。同样,毛泽东同志根据马克思主义气原理,具体分析了我国革命所处的社会条件和当时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各种矛盾,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革命胜利的道路。有了列宁和毛泽东同志的这种具体分析,才可能正确的认识俄国革命和中国革命的特点,从而制定出正确路线,引导俄国十月革命和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伟大的胜利。我们平时常说“量体裁衣”,“对症下药”、“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等等都是说要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不同的矛盾。 在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同时包含着许多矛盾,各种矛盾所处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也是不一亲的。其中起主导作用,规定或影响其它矛盾的存在和发展的叫主要矛盾,其它处于次要和服从地位的矛盾叫次要矛盾。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观点,要求我们工作统筹兼顾,适当安排,学会“弹钢琴”。既要防止不分主次,又要防止只抓中心,搞“单拉一”。现阶段我国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因此党和国家的各项工作都必须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同时也不能忽视其他各项工作。 客观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各种矛盾,有主要和次要之分,而在每一个矛盾中,矛盾的双方也有主次之分。其中居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方面叫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服从和被支配地位的方面,叫矛盾的次要方面,事物的性质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矛盾的主要方面发生变化,事物的性质也随之发生变化。例如,在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中,如果资产阶级处于主导地位,它在政治、经济、军事力量方面占绝对优势,那么社会的性质是资本主义。当无产阶级夺取了政权、掌握了生产资料,变成了矛盾的主要方面,社会的性质也就变成了社会主义。根据这一观点,我们只有把握了矛盾的主要方面,才能抓住事物的本质和主流,才能辨方向、识大局。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互相作用的。因而我们在注意矛盾的主要方面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同时,还要注意矛盾的次要方面的作用。比如学校中教和学的矛盾,一般说来,“教”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学”是矛盾的次要方面。要提高教学质量,首先要改进教师的教学,但如果只有教师的努力,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或者学习方法不当,则教学质量也难以提高。总之,学习主要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原理,要求分析问题时,既要坚持“两点论”,又要坚持“重点论”。 本节所介绍的一些根本原理,在议论文写作中,也可作为演绎的前提,帮助我们形成论点、论证论点,帮助我们揭示某些错误观点的思想根源。下面举例说明。1.矛盾的普遍性。《有不受限制的“自由”吗》指出:在我们的国家,自由是要受到社会主义法律、纪律、道德约束的。有些青年认为自由就是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就是不受任何约束,我行我素,这实在是对自由的误解。在我们社会主义社会中,人的自由是相对于纪律而言的,自由是有一定限制的,这就是,一个人的自由不能妨碍他人的自由,更不能妨碍公共的自由。这段议论的中心,便是自由与法律之间对立统一关系。《强和弱》一文先指出了强和弱的区别、对立:强,就是占有优势,拥有力量,左右局势,举足轻重;弱,就是处于劣势,软弱无力,受人欺侮,低声下气。接着以抗日战争中中日双方形势变化为例,以历史上的赤壁之战为例,说明强者可以变为弱者、弱者可以变为强者。全文的中心便是揭示了强和弱之间对立统一关系。2.矛盾的特殊性。《扶贫致富的哲理》一文分析了一个乡所以能脱贫致富的原因,指出了关键在于这个乡的领导不是照搬别的乡成功的经验,而是坚持对本地区的特点作认真的调查研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致富计划,付诸实施。3.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从农民富裕后的思想状况看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一文,指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许多肯动脑筋、善于经营的农民先后富了起来。但一些封建主义的陈规陋习在农村有所蔓延:封建迷信活动重新抬头,赌博酗酒严重。这些说明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已经成为农村的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主要矛盾)。作者又分析道:封建主义的陈规陋习对农民的影响和侵蚀是严重的,但是它毕竟不是当代农民精神状况的主要方面。当前农民精神状况的主要特点是:商品观念、价值观念的初步形成,社会主义集体致富和个人致富的观念也在加强。在此分析基础上,作者认为,只要我们在农村大兴精神文明建设之风,广大农民一定能弃陋习而立新风,农村一定能获得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双丰收。 矛盾的观点也应当成为我们的一种思想方法,矛盾分析法,也就是平常所说的“一分为二”的方法。矛盾分析法在认识活动中,在议论文写作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但是由于“矛盾”这个概念的含义极为丰富,所以我们即使知道了事物可以分析作矛盾的两个方面,往旆还不一定能形成具体的认识。“矛盾分析法”只是给我们指点了思考问题的基本思路,要能够形成具体的认识,还需要理论联系实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比如《怎样正确看待分数》中指出,一方面要知道分数是检验一个人书本知识掌握的程度的标志,所以应当重视分数;另一方面又必须看到分数往往只能反映书本知识掌握的情况,又有其局限性。再如《对于“理解”的理解》一文指出每个同学都渴望得到家长的理解,这是对的;但是我们是否理解家长呢?我们是否设法争取别人的理解呢?以上几个例子表现形式不同,但都是较好地运用了矛盾分析法。 矛盾分析法可以贯穿、渗透到前面所介绍的各种分析法之中。比如在原因分析中,在广泛探求事物的产生、发展的原因的基础上,我们可以进一步探讨原因中哪些是内因,哪些是外因,内因外因之间的关系如何;可以进一步探讨原因中哪些是主要原因,哪些是次要原因,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的关系如何。又比如结果分析,可进一步探讨哪些是主要结果,哪些是次要结果;哪些是有害的结果,哪些是有益的结果,它们间的关系如何,如此等等。又比如特征分析。可进一步探讨哪些是表面特征(现象),哪些是本质特征,现象和本质间的关系如何,哪些是主要特征,哪些是次要特征,对这个事物应当作出怎么样的总体评价,如此等等。而特征和数量之间,其实就是质和量的关系,因此特征分析和数量分析之间又有密切的联系。又如比较分析。比较的双方很可能看上去是对立的,但同时又是统一的关系,也可能看上去是统一的,但同时又存在对立的关系。所有这些,都反映了“矛盾是无所不在的”,矛盾分析法可渗透到各分析方法之中。 [例文评析]

从三门人“客迁”原因及客观效果

谈宁波市近郊农村的对策

宁波镇海中学 楼颖妍

从80 年代的第4 个年头开始,宁波市近郊的农村,在宁波话与黄岩话的和谐声调中,悄悄然又夹进了另一种方言——三门话。一批又一批的三门成年男子,携妻子带儿女来这儿包种土地。这次出来的三门人真不少,光我家所在的镇海区庄市镇菱漕村,就来了10 户三门人。 在宁波发展的地方史中,曾出现过几次大规模的人口入迁。最近的一次大约在本世纪20 年代,是黄岩、温岭等地大批农民来到宁波乡下种田。(有趣的是,我的爷爷就是这样的“客民”)用辩证唯物主义联系的观点历史地看待这二次人口入迁,我们就会发现,它们的动因似乎完全一致,都是因为经济原因而发生的人口移动。但任何事物既有共性,又有个性。纵观历史,它们毕竟是两次不同条件下的迁移,它们之间有着质的区别。本世纪20 年代的那一次人口迁移,是贫苦农民的自发迁移。他们在故乡无法再生存下去,于是不得不背井离乡,来到比较富庶的宁波谋生。而当前三门人的这一次“客迁”,是由于现时国家改革开放,搞活经济政策的牵引而出现的。宁波市作为国家14 个对外开放城市之一,要加快建设步伐,对劳动力的需求量大大增加。这样,处于“近水楼台”的近郊农民便“先得月”,大批大批的健壮男女劳动力涌入城市做工、开店、从事建筑行业、个体商贩业等;同时乡镇企业的兴起,又吸引了大批劳动力。以我们菱漕村为例,当前在宁波、镇海两城区以及乡镇企业做工的劳动力约占总劳动力的 70%左右。然而由于城市过多吸引了近郊农村的劳动力来发展自己的生产,带来的直接副作用是,一批农民的责任田的耕种成了问题。而三门那边的情况恰好相反,三门农村地少人多,劳动力过剩,交通比较闭塞,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缺乏工商业活动的经验。而从事传统的农业生产则是驾轻就熟的事。这样,肥沃富饶的宁波平原对他们有着无比的吸引力。而政策既然允许农村责任田可以转让承包,于是大批三门人就来到宁波种田。 我们该如何看待三门人的“客迁”对两地经济带来的影响呢?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事物的矛盾有主次之分。而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因此,我们正确认识事物的时候,必须分清哪一方面是主要的,哪一方面是次要的。首先,三门人到宁波乡下包种土地,缓解了这里城市与农村争夺劳动力而出现的矛盾,使近郊大批农民有更多机会和时间安心从事工商业或其他活动,走上致富道路。我们院中有一户人家,将全部田包给三门人,自己与广州一家公司联系,从事蛇皮加工行业,现在已快成了10 万元户了。我们村还有户人家将田全部包给三门人后,自己从事养鸭专业,平时向市场销售鸭蛋,逢年过节出售鸭子,如今还在不断扩大规模,一个新的700 平方米的养鸭棚不久前又建成,他们家也早就成了万元户。可以这样说,三门人的“客迁”对市郊农村经济的进一步振兴与繁荣起了积极的作用。更值得肯定的是,三门“客民”的到来,巩固和加强了市郊农村的粮食生产。我对村里的10 户三门人作了调查,近三年,他们每年为国家和市场提供的商品粮大大超过一般农户。与此同时,三门人自身的生活水平也提高了。三门人一般肯吃大苦,耐大劳,干活兢兢业业,合理优惠的转让责任田合同使他们的收入成倍提高,且农闲时,他们在“主人”的介绍下,或进城去拉拉车,或到建筑队帮帮工,又能增加额外的收入。其次,我们欣喜地发现,这次人口“客迁”,加强了山区同开放地区的联系,促进了两地的经济文化交流,一般来说,市郊农村生产管理先进,机械化程度比较高,来这里的三门人深受市郊农民的影响,潜移默化,回去后不但把当地先进的农业生产方式带回了三门地区,而且把新的经营观念带回了家乡,这必然会促进当地农业经济的发展。 总之,从现在的生产力发展状况及宁波发展方向来看,三门人出来包种土地,其积极作用占矛盾主要方面。但事物总是一分为二的,三门人出来包种土地后,也带来了一些问题,这主要表现在:①由于国家对户籍实行统一的管理,作为“客民”的三门人无法把根扎下来,因此,在土地利用上,就缺乏长远的眼光,他们不肯在农田基本建设上多花本钱投资,即使对作物的栽培管理,也只给庄稼施以可以暂时增加产量的化肥。这种近似掠夺性的耕种,长此下去,必然会严重破坏土地资源,给今后近郊农村的粮食稳产、增长埋下危机的种子。②三门人与当地农民一般都是口约合同,缺乏法律依据,因此,由于权益问题常跟当地农民发生矛盾,给村干部的工作和地方治安管理带来一定的困难。以上存在的问题虽然是矛盾的次要方面,但矛盾的主次方面在一定条件下会相互转化,我们必须充分重视它。据此,我以为在今后以至一个较长的时间内,为了充分发挥“客迁”者的积极作用,最大程度地消除可能产生的不良影响,在市郊农村,宜采取下列对策: 一.近郊农村地方政府要从宏观上加强对“客迁”户的统一管理;结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普法教育,积极指导各村农户依法签订转让承包合同,对擅自违约毁约的,要主持正义,必要时追究法律责任。 二.在实行统一临时户籍管理制度的同时,为鼓励“客迁”户打消临时观念,安心扎根下来,应视其实际情况,即看“客迁户”在本地农村承包多少土地,承包多少年以上,又是遵纪守法的,经审核妥善解决其户口关系。 三.严格实施承包田转让合同的审批手续,从制度上保证堵住市郊人口密度的不必要增加,堵住擅自弃田毁农的弊端,同时大力加强农业生产在四化中的重要意义、地位和作用的宣传,要大力树立近郊农民中通过务农致富的实际典型,并多渠道地、卓有成效地引导近郊广大农民开拓务农致富之路,这样,就能从根本上保证近郊农村从人力和物力上支援城市的建设,加快整个城市和农村的四化建设步伐。 当然,事物发展的过程中时时刻刻充满矛盾,原来的矛盾解决了,又会出现新的矛盾,我们应该紧紧抓住有利于生产力发展这一根本点,研究新情况,制定新对策,切实加强改革开放中宁波市郊农业生产建设。 本文运用矛盾的主要方面、次要方面的有关观点,分析了三门“客迁”带来的结果,指出“客迁”总的来说是“利大于弊”,但对于“弊”不可等闲视之,而应采取相应对策。

[思考和练习] 1.阅读《关于中国“华尔街”的思考》,说明文中是如何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展开论证的。

2.现在有些学生不愿意当学生干部,怕影响了自己的学习;当了学生干部,也宁可做“老好人”,不愿意得罪人;还有些同学主观上希望把班级工作搞好,但对同学的态度失之简单粗暴。针对以上某一种情况,运用所学的基本观点,写一篇议论文,题目自拟。

3.《尊重名人而不迷信名人》、《牵牛要牵牛鼻子》、《进和退》、《说“小”》、《学习和思考》、《自由和必然》。

附:

关于中国“华尔街”的思考

新疆大学附中 施远江

当前,中国各大城市沈阳、上海、广州、北京等地都成立了金融交易所。中国终于有了自己的“华尔街”了!这件事引起了国内外许多人的关注。一时间,议论纷纷,莫衷一是。有人称赞,有人则对此进行非议,说这是资本主义社会才有的,社会主义国家决不能允许它的存在。好像它在中国这块大地上的出现是对社会主义的全盘否定,大有大逆不道之嫌。 在一些人的眼里,好像金融交易所是资本主义所特有的现象。其实不然,它的出现只不过是对封建社会末期金融市场的一次不彻底的改革而已。金融交易所大约产生于15 世纪到16 世纪的欧洲,是资本主义国家大宗商品和证券的交易所,其中以股票、债券等有价证券为交易对象的证券交易所——即金融交易所。 马克思主义认为,一切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看问题要从两方面看。对金融交易所也应如此。正常的有价证券交易起着自动发配货币资本的积极作用。但由于在资本主义社会里这种交易是无政府管制的,从而造成了它的不稳定性,使得金融交易所成了资本家进行商品投机和证券投机的活动中心。我国社会主义的金融交易所出现,并非是资本主义金融交易所复活,而是对资本主义社会金融交易所的“辩证的否定”。它扬弃了资本主义金融交易所的消极的、过时的、腐朽的东西,即无敌府管制进行买空卖空的投机交易,并且增添了新的内容,即进行严格的政府控制,防止买空的投机交易,使之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这就决定了我国的社会主义金融交易所虽然是在资本主义金融交易所的基础上产生的,但是二者在本质上是不同的;我国的社会主义金融交易所是在国家政府严格控制下的正常的有价券交易,而资本主义金融交易所则是无政府管制买空卖空的投机交易。因此,我国社会主义金融交易所的出现不是对社会主义的全盘否定,而是对资本主义金融交易所的一种“扬弃”。 古人云:病万变,药方万变。金融交易所的出现是符合我国国情的。目前,我国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劳动生产率同发达的国家相比,差距很大。其所以如此,除了在经济体制上形成一种合理化模式外,另一个重要原因便是生产力低,底子薄,无大量资金用于建设。而建立金融交易所正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金融交易所尽管刚刚在中国大地上萌芽,然而它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前途。随着它的发展,必将大大有利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由此,我想到了在我们向书本学习、向老师学习、向社会学习、向实际学习、向资本主义先进经验学习的过程中,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要善于区别有益的东西和有害的东西,不加区别的吸收与一概否定都是错误的。同时,在对待新生事物时,要看它的主流与本质,努力做新生事物的促进派,切不可求全责备,讽刺讥笑。正当改革之风吹遍神州大地时,如果我们在各行各业中,坚持上述两点,那么我们就会少犯错误,多出成绩。中华巨龙腾飞的日子便指日可待。

相关参考

议论文写作方法篇:比较分析

蒋念祖[训练讲话]比较是确定事物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的思维方法。“有比较才能有鉴别”,比较是人类认识事物的基本方法。从日常生活中作出的判断,到科学研究中的重大发现,都要运用比较的方法,所以俄国著名心理学...

高考作文立意创新之反弹琵琶法

...高考作文题“近墨者黑/近墨者未必黑”,让任选其一写议论文,后者就是对前者的“反弹”。“班门弄斧”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其讽刺意味是很明显的,而华罗庚却主张“下

借鉴语言运用题,构建议论文写作模式

一.语言运用训练是指导学生写好议论文的一种重要基础训练㈠语言运用训练与议论文写作是不同层面的听说读写综合训练,二者相辅相成,才能大面积提高学生议论文写作能力。美国结构主义学派代表人物沃尔夫在研究中发现...

备考2015年高考作文专家系列辅导:逆向反意法

议论文写作技法之十:逆向反意法所谓“逆向反意”,就是违反常情,有背常理,反用常话,转换角度,从反面下笔成文,进行逆向求异思维。这种方法,在真实地反映客观现实的基础上,在一般正常思维的前提下,从不同角度...

议论文写作思维方法:概括

蒋念祖[训练讲话]“概括”一词的英文为“generalization”,“普遍性”一词在英文为“generality”。这两个词在英文中是同一语根,意味着“概括”与“普遍性”有着密切的联系。“概括”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有两个义项,...

议论文写作中的逻辑推理运用_高中作文指导

议论文是一种说理性质的文章,无论是立论或是驳论,议论文中必须树立起一定的观点,运用论据来论证论点的过程就构成了议论文的主体。怎样在议论文中证明自己的观点?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推理论证方式。(一)归纳推理...

话题作文拟题存在的思维问题及对策

...关照,运用联想、想象、辩证、批判、发散、聚敛等多种思维方法,运用记叙、议论、描写、说明、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写出来的文章。由近几年来的作文命题趋向来看,话题作文很受欢迎,因为话题作文以其宽松、开放、灵活...

议论文写作思维方法:演绎推理

[训练讲话]推理就是从一个或几个判断得出另外一个判断的思维形式。推理由前提和结论两个部分组成,前提是推理所依据的判断,结论是由推理得出的另一个判断。演绎推理是从一般的原理推出有关个别的事物的知识的推理方...

议论文写作思维方法:综合

蒋念祖[训练讲话]以上各节我们介绍了几种常用的分析方法。分析是在思想上把整体分解为各个部分或各个方面,或者把整体的个别特征、个别属性分出来。综合则是在思想上把整体的各个部分或各个方面联系起来,把整体的个...

借鉴语言运用题,构建议论文写作模式2

⑷全文开头和结尾示例举隅。方法之一:诗句引入法【示例一】白居易在《琵琶行》中写下了“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千古绝句。也许,这是当时千言万语在无言中的最好写照。但有时,或者说更多的时候应是有...

议论文善于学会展开层次

[要义点拨]在论说文的写作中,我们经常采用逐层深入的写法。所谓逐层深入,就是论说的问题由浅入深,由现象到本质,由“是什么”到“为什么”再到“怎么办”,即我们常说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议论文写作思维方法:类比推理

[训练讲话]根据两个或两类事物在某些属性上相同,从而推出它们在别一些属性上也相同,这种推理方法叫做类比推理。类比推理可分作三类:一类叫正类比推理,是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在若干属性上相同,又知道其中某个或某...

议论文写作思维方法:归纳推理

[训练讲话]归纳法是从个别的或特殊的经验事实出发而概括出一般性原理、原则的一种推理方法。毛泽东同志说过:“就人类认识运动的秩序来说,总是由认识个别和特殊的事物,逐步扩大到认识一般的事物。人们总是首先认识...

议论文写作思维方法:想象和联想

蒋念祖[例文评析]还我头来陈虞孙三国演义里有一个关公玉泉山显圣的故事。故事本身并无可取。关公喊的“还我头来”的口与却很有意思,可以借作题目,发挥几句。人各有头,或称脑袋。谁都知道,人不能没有头。在危墙之...

2014年度高中课本10个精典素材写作运用与范文点评

...物,不曾见过空技巧却造出好的器物来。”作为高中生,写作的“优美的原料”来自何处,很大程度来自于所学过的高中课本。作为高中语文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经典课文的时候,应该引导学生积累与运用。从积累来说,可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