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论持久战》有感300字

Posted

篇首语:顾虑太多难以起步,背负太多难走远路。本文为你选取作文读《论持久战》有感300字四篇,希望能帮到你。

本文目录

1、读《论持久战》有感300字(1)

2、《论持久战》读后感(2)

3、校园中的《论持久战》(3)

4、读培根随笔有感(4)

读《论持久战》有感300字

今天不用做事,认认真真地把毛主席的《论持久战》读了一遍,根据我以前的想法,我现在进行读后总结。

这篇著作,读完的第一感觉是震撼,没有多好的修饰手段,却在字里行间透露出一股正气与睿智。令我想不到的是读完后反而不知道该怎么去评述这篇著作,不知道如何才能用最恰当的文字将我的理解表达出来,而不会曲解主席当年的想法,这是我所担心的,与我阅读之前的想法完全相反。

但我记住了主席说的一句话,我觉着用在生活上是最好不过的了,采取非正常手段去解决困难反而会将自己置身于更加困难的境地,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不要轻视自己的弱项,弱项在一定情况下是可以转化成强项。日本为了解决自身问题而发动的侵华战争使其陷入更加艰难的境地,中国弱于日本,但抗战最后必须属于中国,都是说明这两个说法。

愚钝之至,理解有限,惭愧!

读《论持久战》有感300 字

据传毛主席在延安窑洞连续七天七夜奋笔疾书,连右脚布鞋鞋底被烧出一个洞都没有察觉,终于完成举世闻名的《论持久战》。一方面由于好奇,另一方面为了完成作业,于是便选择《论持久战》,结果我不得不承认毛主席是一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智人。

《论持久战》全文共论述21 个问题,前9 个问题主要论述为什么是持久战,为什么最后胜利是中国的;,后12 个问题主要阐述怎样进行持久战,怎样去的最后的胜利。《论持久战》的每句每字都是精华,很难找出那一句作为其中心句,若一定要的话,蒋介石的总结很精辟:“积小胜为大胜,以空间换时间”。毛主席将马克思的唯物论、辩证法和唯物史有机的结合起来,贯穿始终,用以说明中日战争过程和结局,他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重要标志之一。

虽然现在建党90 年了,但这并不意味着《论持久战》就无用武之地,无论时代如何变化,毛主席的精神永不过时。

读《论持久战》有感300 字

在感觉在电脑前呆久了有点疲惫的时候,就停下来随意拿本书看下。开始看到是《论持久战》只是为了想看看毛主席是怎样治理军队的,看了才知道有感颇深。我想那就是因为有了他的战略原则才赢得了中国的8 年抗战胜利。

要是我们在这次网络营销大赛中也把她的战略原则应用到其中,,(1)主动地、灵活地、有计划地进行完成阶段任务,持久战中的速决战,内线作战中的外线作战的方针:(2)采取运动战和游击战的作战形式。这就说明了怎样进行营销和怎样争取最后胜利的问题。《论持久战》运用的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论,不仅科学地论证了抗日战争的发展规律,阐明了持久战的总方针,在思想上武装了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更重要的是给我们在学习中的启迪——应该如何辩证的分析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制定切实可行的战术。作为一名大学生,首先要对自己学习的整体状况有一个比较客观、清晰的分析认识,承认自己学习的不足,在此基础上要有长远的目标,确定具体的近期奋斗目标,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方法,使自己在原有的基础上有进步。而在此过程中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持久战中最关键的因素是人而不是物。

《论持久战》读后感

《论持久战》是一九三八年五月二十六日至六月三日在延安抗日战争研究会的讲演稿。第一次认真研读的论文。抛开思想性、军事话题和历史背景,单从议论文写作的角度学习这篇文章。学习作者论文的整体框架设计、论证流程和论证方法。《论持久战》是一九三八年五月二十六日至六月三日在延安抗日战争研究会的讲演稿。

第一次认真研读的论文。抛开思想性、军事话题和历史背景,单从议论文写作的角度学习这篇文章。学习作者论文的整体框架设计、论证流程和论证方法。 按照逻辑顺序,先提出问题,叙述历史背景和当前形势,接着分析中日双方的特点,得到问题的根据,也就是论据,最后得出观点。因为时间关系,我只看了问题的根据和驳亡国论,这是最重要的2部分,能以小见大也。 在问题根据部分,作者一针见血指出战争本质,然后分析中日双方的特点。主要分析影响战争的因素:军力、经济力、政治组织力,战争的性质(进步性、退步性和野蛮性)。分别分析了日本、中国在这几大因素的对比。得出,日本的军力、经济力和政治组织力是强的,但其战争是退步的、野蛮的,人力、物力又不充足,国际形势又处于不利。

中国反是,军力、经济力和政治组织力是比较地弱的,然而正处于进步的时代,其战争是进步的和正义的,又有大国这个条件足以支持持久战,世界的多数国家是会要援助中国的。问题的根据建立在要讨论的事物的特点上的,因此是非常具有说服力的根据。分析非常精辟。 结下来,开始驳亡国论。作者并没有开门见山驳斥,而是采用循序渐进的驳斥方法。列出亡国论的所谓的一般论据,接着说出自己的反对根据,然后继续引用亡国论更有力的根据,接着举出针对性的根据。

论证中,思路是抓住论证的需要的关键根据-----日本的退步和寡助,中国的进步和多助。抓住亡国论的根据中的片面和主观性(主要是分析中国现状和印度、阿比西尼亚的不同,说明亡国论的根据站不住脚),同时提供自己全面、客观的论据(中国当前状况存在胜利的条件)。论证非常精辟,有层次感和说服力。论证中,大量使用了矛盾论,紧紧抓住了事物发展的根本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 总之,本文是一般论文的典范,好好学习。

校园中的《论持久战》

春雨在一些作家和画家的眼里是一幅温馨而略带回忆的作品,雨气空明而迷幻,淅淅沥沥,它是一种耐听的古旋律,优雅而充满意境,超凡而略带些脱俗。正如余光中老先生的《听听那冷雨》,它是一种回忆的音乐,她也是惆怅女子的情思。这些都是细雨的素描。夏雨则有些滂沱,在作家画家的眼里,他只是空气清新的先兆,它不会成为人追求的精品。

这些天显得有些阴沉,空气中总会迷幻着各种不祥的预兆,给人的心情造成很不舒服的感觉,让人的大脑和灵魂产生恶心与烦躁。终于,夏雨忍不住了,它把几十年的哀怨都倾诉在这宽阔的土地上,滂沱中略带些泥泞。昨天,一场二十年不遇的的大暴雨袭击了徐州,雨量特别的大,持续的时间特别长,恰巧是从下午五六点持续到第二天的六七点。这对于在校的学生来说无非是巨大的挑战,于是他们在校园中打起了毛泽东笔下的《论持久战》。我的学校也是这样。

灾难发生之前,天空中飘下一定的征兆。很阴沉,就像是魔兽统治的世界一样漆黑而繁杂,西南方向的天空泛出一点黄光和紫光,就好像电影《唐山大地震》里,大地震发生之前的预兆一样,令人害怕极了,就好像随时要把这个校园而吞噬的样子。渐渐地滂沱大雨倾盆而下,就好像汹涌的江河一时间冲塌了堰,迸发出无穷的力量。有一句诗不曾这样说过么“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顿时轰天雷鸣,一道无痕的闪电划破天空,大家在尖叫,在等待,天空没的亮了,一片漆黑,就连电也停了,这似乎是天自有定数,这似乎是夏雨给我们的教训,这似乎——我的脑海里混乱一片。

雨还在不停地下,“比刚才更大了”某同学喊着。由于学校坐落在洼地之中,大量的雨水排不出去,致使水漫上了台阶,第一台阶被大雨吞噬了。同学还在焦急的等待,似乎希望雨早些停了,但是夏雨就像开出去的弓箭,一直没有回头。雷鸣电闪,几乎要把天空,世界给震碎。“九点了”某学生喊着,班级顿时乱成了一片,迫切的心情只好去等待,那守望的眼神透露出少许的哭泣。漫上了两个台阶了,坐落在后楼的办公室已经全部进水了,书全部湿了,坐在后门的我用眼睛记下了这个可怕的瞬间,眼看校园即将被吞噬,我充满了无助。突然一道无痕的闪电划破夜空,就好像在我的身边一样,我吓得缩回身子,忙着就往教室跑,恐惧而略带些哭泣,瞬间感觉地动山摇,。

“十点了”有人喊了一声。我必须回家,家里没人来接我,我似乎怀着恨意。看着别的同学回去,我的心里焦急的哭了,我暗下决心“不管那么多了”,我卷起裤子走出教室,校园里乱成了一片,透着灯光望去,水快漫上了教室,我下台阶,雨水是那样的凉,有种被雨水侵蚀的感觉,几十公分的水,这是我有生以来面临最大的灾难,毕竟我们这边是平原,要是盆地,早就变成了汪洋的大海,也可能造成泥石流和山体滑坡。想想舟曲的身影,我的眼里含着泪水。可能是同情吧,望着同学的身影,才知道学习是多么的可贵,才知道对学习的渴望。这夏雨引起了我多方面的思考。许是地球妈妈生气了,看着她顽皮的孩子胡作非为,心里充满了哀伤,只能让她的孩子在风雨中体会成功来之不易。现在生态环境被破坏了,这一切的一切都是人造成的。真的就是那样么,为什么,说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但是为什么呢?这样是不够的,这应该从人门的意识当中去体会。

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就要从人们的意识当中去体会。

徐州市睢宁县凌城高级中学高二:仝文化

读培根随笔有感

《培根随笔》为英国十七世纪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和经验主义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所著。本书分为《论求知》《论美》《论善》《论真理》《论健康》《论家庭》《论友谊》等多篇随笔。

在《论求知》中培根说道:"人的天性犹如野生的花草求知学习好比修剪移栽。"可见求知可以改变人的命运在我们的一生中是相当重要的。在《论友谊》中培根说道:"如果你把快乐告诉一个朋友你将得到两个快乐;而如果你把忧愁向一个朋友倾吐你将被分掉一半忧愁。"

这说明了朋友是我们身边必不可少的一个角色可以为我们的生活增添色彩。在这数十篇随笔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论美》。这是一篇关于“美”的经典之作语言简洁内涵深刻充满哲理。"美"本身是个很广泛的问题本文着重论述人应该怎样对待外在美和内在美的问题。

世界上没有一个人是十全十美的所以不要抱怨自己外在的缺陷只有内在的美才是永恒的美。美德重于美貌把美的形貌与美的德行结合起来美才能真正发出光辉。文中有这样一句话:"形体之美要胜于颜色之美优雅行为之美又胜于形体之美。"形体是一个人的整体形象体形。颜色指五官相貌主要是脸部是局部的。

而行为之美指举手投足的动作神态是后天的是内在美的折射表现在三者中最高。如今有些人只注重外表的美丽而忽略了内在他们虽然具有美貌却由于缺乏优美的修养而不配得到赞美。所以一个打扮并不华贵却端庄严肃而有美德的人是令人肃然起敬的。因此把美的形貌与美的德行结合起来吧。只有这样每才会放射出真正的光辉。

相关参考

论持久战的读后感

1.在《论持久战》中,毛泽东全面地考察和论证了中国能够、也必须经过持久战取得抗战胜利的客观依据。他指出:“中日战争不是任何别的战争,乃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和帝国主义的日本之间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进行的一...

《论持久战》读后感

如毛泽东所说,抗战初期,国人对于整个战争的走势的看法是非常片面的,要么只看到了武器上敌强我弱的表面,要么抱着过度乐观的带着遗留下来未被清理干净的天朝上国的观念觉着“中国一定可以很快取得胜利”,然而很显...

校园中的论持久战高二作文

春雨在一些作家和画家的眼里是一幅温馨而略带回忆的作品,雨气空明而迷幻,淅淅沥沥,它是一种耐听的古旋律,优雅而充满意境,超凡而略带些脱俗。正如余光中老先生的《听听那冷雨》,它是一种回忆的音乐,她也是惆怅...

论英雄——读《三国演义》有感

论英雄——读《三国演义》有感普天之下,谁是英雄?我带着这个疑问读完了《三国演义》,但那时的我,依旧没有搞清楚这个问题,只不过是为《三国演义》中的情节而感动。我为刘关张“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求同年同月...

读《培根论人生》有感

读完《培根论人生》这本书,我才发现我自己竟然几乎是一口气读完的。它给我太多的震撼,让我实在无法自拔。一切有形的物体最终会破碎,一切有生灵的生物总将死亡。其实死亡并不可怕,是人们听信了鬼怪之类的谣言,所...

读《培根随笔》有感

弗兰西斯?培根,是英国十七世纪着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和经验主义哲学家,说起他的名字,大家都会想到他的《培根随笔》。在这个暑假,我有幸拜读了他的文章,从书中我看到了他对哲学的执着、对政治的热衷、对生活的热...

读基辛格《论中国》一书有感

《论中国》一书是美国前国务卿、“政坛常青树”亨利·基辛格唯一一部中国问题专着。他以一位资深外交家和思想家的独特视角,分析和梳理了中国自鸦片战争以来的外交传统,从围棋文化与孙子兵法中探寻中国人的战略思维...

读《和教师的谈话》有感

读《和教师的谈话》有感1《和教师的谈话》一书,比较全面地论述了新教学论同传统教学论的基本分歧,尤其是针对小学低年级的许多教学问题提出了新观点新方法。书中采取对比方式大量论述了新旧教学方法的长短得失,但...

煮酒论英雄——读《三国演义》有感

这个寒假,我读完了四大名着中的一本,书名是《三国演义》。书中一个个故事、一个个传奇,构成了一本让人津津有味、百看不厌的历史书。这本书生动有趣的写了东汉末年时期到晋朝统一之间发生的一系列故事。故事中刻画...

论母爱 ——读《繁星·春水》有感

如果世界上一切其他都是假的,空的,那么唯有母亲才是真的,永恒的,不灭的。——题记爱有很多种,要问世界上伟大的爱是什么,当然莫过于母爱——伟大的人性美!母爱平凡而伟大,早已融入我们滚烫的心中,流淌在我们...

品行论“英雄”-----读《三国演义》有感

近日,我看了《三国演义》之后,心有所触,文中的曹操,乃天下奸雄,挟天子以令诸侯,生的儿子也都个个可以在乱世之中独挡一面。“汉贼,曹贼”的也不知被骂了多少回了。可是我所认识的曹操与演义中可大不同:有谋略...

进步的阶梯人生的镜子——读《培根随笔》有感

弗兰西斯·培根,是英国十七世纪着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和经验主义哲学家,说起他的名字,大家都会想到他的《培根随笔》。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而在这个假期,我带着求知的欲望拜读了培根的随笔,从书中...

读《狐狸列那的故事》有感

《狐狸列那的故事》,又被称为《列那狐的故事》,是一部经典之作。它以童话的形式,写一只狐狸为生存,用智慧去奋斗,终而取胜的故事。情节虽曲折,列那的战斗虽也有失败,但它仍是笑到最后的强者。其实,在故事中,...

读《说岳全传》有感

乱战烟火出高帅久战沙场何曾败大破兀术连环马故土河山复收来一身只为抗金兵精忠报国何时待无奈宋宗无心计暗使莫须势迫害

读三国演义有感300字

忆三国风起云涌,战火连绵。静坐论英雄。先论关羽,他降汉不降曹,秉烛达旦,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古城斩蔡阳,后来又在华容道义释曹操。他忠于故主,因战败降敌,但一得知故主消息,便不知千里万里投。我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