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问三不知成语故事意思典故出处拼音造句

Posted

篇首语:不要什么话都跟别人讲,你说的是心里话,他们听的是笑话。本文为你选取作文一问三不知成语故事意思典故出处拼音造句四篇,希望能帮到你。

本文目录

1、一问三不知成语故事意思典故出处拼音造句(1)

2、成语典故:开天辟地(2)

3、成语典故:罚不当罪(3)

4、我读《三字经》的故事(4)

一问三不知成语故事意思典故出处拼音造句

成语典故 一问三不知成语拼音 yī wèn sān bù zhī 成语解释 不管怎样问,总说不知道。成语故事或出处成语造句 一连问了几个问题,他都答不出,老师对他这种~的学习态度很生气。反义词 无所不知歇后语向傻子问路成语英译 say“I don't know” to every question 成语用法 联合式;作分句;含贬义

成语典故:开天辟地

开天辟地”这则成语的意思是表示开始有人类历史,也用来表示前所未有,是有史以来的第一次。

这个成语来源于徐整《三五历记》,天地混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

远古人生活在天地之间,他们很想知道天地是怎样形成的。渐渐地,他们创造出一个开天辟地的神话故事。

据说很久很久以前,天地还没有形成,到处是一片混沌。它无边无沿,没有上下左右,也不分东南西北,样子好像一个浑圆的鸡蛋。这浑圆的东西当中,孕育一个人类的祖先——盘古。

过了一万八千年,盘古在这浑圆的东西中孕育成熟了。他发现眼前漆黑一团,非常生气,就用自己制造的斧子劈开了这混混沌沌的圆东西。随着一声巨响,圆东西里的混沌,轻而清的阳气上升,变成了高高的蓝天,重而浊的阴气下沉,变成了广阔的大地。从此,宇宙间就有了天地之分。

盘古出世后,头顶蓝天,脚踏大地,挺立在天地之间。以后,天每日增高一丈,地每日增厚一丈,盘古也每日长高一丈。这样又经过一万八千年,天高得不能再高,地深得不能再深,盘古自己也变成了九万里长的顶天立地的巨人,像一根柱子一样撑着天和地,使它们不再变成过去的混沌状态。

盘古开天辟地后,天地间只有他一个人。因为天地是他开辟出来的,所以他的情绪有什么变化,天地也跟着发生不同的变化。他高兴的时候,天空晴朗;他发怒的时候,天空阴沉;他哭泣的时候,天空下雨,落到地上汇成江河湖海;他叹气的时候,大地上刮起狂风,他眨眨眼睛,天空出现闪电;他发出鼾(han)声,空中响起隆隆的雷鸣声。

不知经过多少年,盘古还是死了,躺倒在地上。他的头部隆起,成为东岳泰山;他的脚朝天,成为西岳华山;他的肚子高挺,成为中岳嵩山;他的两个肩胛,一个成为南岳衡山,另一个成为北岳恒山。至于他的头发和汗毛,全变成了树木和花草。后来,才有了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三皇,即天皇、地皇和人皇。

成语典故:罚不当罪

“罚不当罪”这则成语的意思是表示处罚过宽或过严,与所犯的罪行不相称。

这个成语来源于《苟子.正论》,夫德不称位,能不称官,赏不当功,罚不当罪,不祥莫大焉。

战国后期,赵国出了一位著名的思想家,名叫荀况,人们把他的著作称为《荀子》。

《荀子》这部著作共有三十二篇,其中一篇叫《正论》,是专门议论政治的。文中提出一个看法:国君要在百姓面前作出好的榜样。残暴的国君被推翻,如夏桀被商汤打倒,商纣被周武王消灭等,这些都是好事而不是坏事。

荀况主张刑罚要严明,犯罪的应根据罪行的大小,给予相应的处罚。如果杀人的不偿命,伤人的不判刑,那就会纵容犯罪,扰乱社会。有人说:“古代没有肉刑,只是象征性地用刑。比如,不使用黥(qing)刑而用墨画脸来替代;不使用劓(yi)刑,而用戴上草作的帽子来替代,这种办法在昏乱的现代是行不通的。如果继续这样做,犯罪的人得不到应有的惩罚,犯罪行为将越来越多。

在阐述了上面这些情况后,荀况提出了自己的主张;一个人地位要和品德相称,官职要和才能相称,赏赐要和功劳相称。如果不是这样,弄得地位和品德不相称,官职和才能不相称,赏赐和功劳不相称,处罚和罪行不相称,那就会带来极大的不幸和严重的后果。

我读《三字经》的故事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意思是说:玉石不经过打磨或雕刻就不能成为有用或有价值的器具。

人如果不学习就不会懂得做人的道理。这句话出自《三字经》。《三字经》是南宋著名学者王应麟编撰的,同《论语》、《道德经》一样,都是中华国学启蒙教育丛书,它是我的良师益友。里面有“孟母三迁”,有“孔融让梨”,有“女娲补天”,有“开天辟地”等很多精彩的神话故事和历史典故。对我教育意义最大的是“孟母三迁”和“孔融让梨”这两个故事。“孟母三迁”这个典故说的是孟母为了让孟子专心致致的地学习,三次搬家,看到孟子不好好学习,剪断了织布机上的布,这个故事不但让我懂得了学习环境对学习有很大的影响,还让我懂得了学习要专心致志持之以恒。

“孔融让梨”这个故事说的是孔融四岁时就知道了把大梨送给哥哥,把小梨留给自己,让我懂得了尊敬长辈和尊敬兄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每个人应该懂得的道理。《三字经》句句押韵,读来琅琅上口,便于我们记诵。从问世起,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三字经》是我们中国的国粹,它被翻译成多种语言流传海外,为我们中国人争了光。我们为中国骄傲,为《三字经》骄傲。

相关参考

三月不知肉味成语故事意思典故出处拼音造句

成语典故三月不知肉味很少使用成语拼音sānyuèbùzhīròuwèi成语解释三个月之内吃肉不觉得有味道。比喻集中注意力于某一事物而忘记了其它事情。也借用来形容几个月不吃肉。成语故事或出处《论语·述而》:“子在齐闻《韶...

知其一,不知其二成语故事意思典故出处拼音造句

成语典故知其一,不知其二很少使用成语拼音zhīqíyī,bùzhīqíèr成语解释知道事物的一方面,不知道还有另一方面。形容对事物的了解不全面。成语故事或出处成语造句你只~,如今路多险峻,我挑着重担,着实难走。(《西...

着三不着两成语故事意思典故出处拼音造句

本文关键字:成语典故着三不着两很少使用成语拼音zháosānbùzháoliǎnɡ成语解释指说话或做事轻重不当,考虑欠周,注意这里,顾不到那里。成语故事或出处成语造句那珍大爷管儿子,倒也象当日老祖宗的规矩,只是~的。(《...

强不知以为知成语故事意思典故出处拼音造句

成语典故强不知以为知成语拼音qiǎnɡbùzhīyǐwéizhī成语解释不懂装懂,本来不知道,强说知道。成语故事或出处成语造句近义词不懂装懂成语英译pretendtoknowwhatonedoesnotknow成语用法复句式;作分句、谓语;含贬义

知其一不知其二成语故事意思典故出处拼音造句

成语典故知其一不知其二成语拼音zhīqíyībùzhīqíèr成语解释只了解事物的一方面,而不了解其他方面。形容对事物的了解不全面成语故事或出处宋·苏轼《上文侍中论强盗赏钱书》:“比来士大夫好轻议旧法,皆未习事之人,...

恬不知耻成语故事意思典故出处拼音造句

成语典故恬不知耻成语拼音tiánbùzhīchǐ成语解释做了坏事满不再乎,一点儿也不感到羞耻。成语故事或出处宋·吕祖谦《左氏博议·卫礼至为铭》:“卫礼至行险,侥幸而取其国,恬不知耻,反勒其功于铭,以章示后。”成语造...

识二五而不知十成语故事意思典故出处拼音造句

成语典故识二五而不知十成语拼音shíèrwǔérbùzhīshí成语解释只知道一个方面,而不懂得全面地观察问题。成语故事或出处《史记·越王勾践世家》:“且王之所求者,斗晋楚也;晋楚不斗,越兵不起,是知二五而不知十也。”...

人不知,鬼不觉成语故事意思典故出处拼音造句

成语典故人不知,鬼不觉成语拼音rénbùzhī,ɡuǐbùjué成语解释形容事情做得很秘密,没有被人发觉。成语故事或出处元·无名氏《争报恩》第一折:“恁做事可甚人不知鬼不觉。”成语造句近义词不知不觉、神不知,鬼不觉反...

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成语故事意思典故出处拼音造句

成语典故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成语拼音zhǐzhīqíyī,bùzhīqíèr成语解释只知道一方面的情况,不知其他。对情况没有全面了解成语故事或出处先秦·庄周《庄子·天地》:“识其一,不知其二,治其内,而不治其外。”成语造句...

心痒难挠成语故事意思典故出处拼音造句

成语典故心痒难挠成语拼音xīnyǎnɡnánnáo成语解释形容高兴得不知如何才好。成语故事或出处成语造句近义词心痒难揉成语用法偏正式;作宾语;形容高兴得不知如何才好

一无所知成语故事意思典故出处拼音造句

成语典故一无所知成语拼音yīwúsuǒzhī成语解释什么也不知道。成语故事或出处成语造句对于世界历史,他~。近义词一概不知、一窍不通、目不识丁反义词无所不知、博古通今、见多识广成语用法动宾式;作谓语、定语、宾语...

无所适从成语故事意思典故出处拼音造句

成语典故无所适从成语拼音wúsuǒshìcónɡ成语解释不知听从哪一个好。指不知怎么办才好。成语故事或出处《左传·僖公五年》:“一国三公,吾谁适从。”成语造句他做了很多指示,把大家弄得~。近义词莫衷一是、不知所措...

知人知面不知心成语故事意思典故出处拼音造句

成语典故知人知面不知心成语拼音zhīrénzhīmiànbùzhīxīn成语解释旧时俗语。指认识一个人容易,但要了解一个人的内心却很困难。成语故事或出处成语造句凤姐儿故意的把脚放迟了,见他远去了,心里暗忖道:“这才是‘~’...

恬不为怪成语故事意思典故出处拼音造句

成语典故恬不为怪成语拼音tiánbùwéiɡuài成语解释指看到不合理的事物,毫不觉得奇怪。成语故事或出处《汉书·贾谊传》:“至于俗流失,世坏败,因恬而不知怪。”成语造句近义词恬不知怪成语用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

天高地厚成语故事意思典故出处拼音造句

成语典故天高地厚成语拼音tiānɡāodìhòu成语解释原形容天地的广大,后形容恩德极深厚。也比喻事情的艰巨、严重,关系的重大。成语故事或出处《诗经·小雅·正月》:“谓天盖高,不敢不局;谓地盖厚,不敢不脊。”《荀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