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不释卷成语故事意思典故出处拼音造句

Posted

篇首语: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本文为你选取作文手不释卷成语故事意思典故出处拼音造句四篇,希望能帮到你。

本文目录

1、手不释卷成语故事意思典故出处拼音造句(1)

2、成语典故:开天辟地(2)

3、成语典故:罚不当罪(3)

4、收获(4)

手不释卷成语故事意思典故出处拼音造句

成语典故 手不释卷成语拼音 shǒu bù shì juàn 成语解释 释:放下;卷:指书籍。书本不离手。形容勤奋好学。成语故事或出处 《三国志·吴书·吕蒙传》注引《江表传》:“光武当兵马之务,手不释卷。”成语造句 闵象南老好观书,年七十余,每夜漏下二三十筹,~。(清·王晫《今世说·德行》)近义词 学 而 不 厌 、 爱 不 释 手 反 义 词 不 学 无 术 成 语 英 译 very diligent 成语故事 三国时期吴国大将吕蒙没有文化知识,孙权鼓励他学习史书与兵法。吕蒙总是推说军队事多没有时间学习,孙权列举自己及前人的例子,如“光武当兵马之务,手不释卷,孟德亦谓老而好学。”吕蒙深受感动,从此发愤学习,学问提高很快灯谜面捲成语用法 主谓式;作谓语、宾语、状语;含褒义

成语典故:开天辟地

开天辟地”这则成语的意思是表示开始有人类历史,也用来表示前所未有,是有史以来的第一次。

这个成语来源于徐整《三五历记》,天地混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

远古人生活在天地之间,他们很想知道天地是怎样形成的。渐渐地,他们创造出一个开天辟地的神话故事。

据说很久很久以前,天地还没有形成,到处是一片混沌。它无边无沿,没有上下左右,也不分东南西北,样子好像一个浑圆的鸡蛋。这浑圆的东西当中,孕育一个人类的祖先——盘古。

过了一万八千年,盘古在这浑圆的东西中孕育成熟了。他发现眼前漆黑一团,非常生气,就用自己制造的斧子劈开了这混混沌沌的圆东西。随着一声巨响,圆东西里的混沌,轻而清的阳气上升,变成了高高的蓝天,重而浊的阴气下沉,变成了广阔的大地。从此,宇宙间就有了天地之分。

盘古出世后,头顶蓝天,脚踏大地,挺立在天地之间。以后,天每日增高一丈,地每日增厚一丈,盘古也每日长高一丈。这样又经过一万八千年,天高得不能再高,地深得不能再深,盘古自己也变成了九万里长的顶天立地的巨人,像一根柱子一样撑着天和地,使它们不再变成过去的混沌状态。

盘古开天辟地后,天地间只有他一个人。因为天地是他开辟出来的,所以他的情绪有什么变化,天地也跟着发生不同的变化。他高兴的时候,天空晴朗;他发怒的时候,天空阴沉;他哭泣的时候,天空下雨,落到地上汇成江河湖海;他叹气的时候,大地上刮起狂风,他眨眨眼睛,天空出现闪电;他发出鼾(han)声,空中响起隆隆的雷鸣声。

不知经过多少年,盘古还是死了,躺倒在地上。他的头部隆起,成为东岳泰山;他的脚朝天,成为西岳华山;他的肚子高挺,成为中岳嵩山;他的两个肩胛,一个成为南岳衡山,另一个成为北岳恒山。至于他的头发和汗毛,全变成了树木和花草。后来,才有了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三皇,即天皇、地皇和人皇。

成语典故:罚不当罪

“罚不当罪”这则成语的意思是表示处罚过宽或过严,与所犯的罪行不相称。

这个成语来源于《苟子.正论》,夫德不称位,能不称官,赏不当功,罚不当罪,不祥莫大焉。

战国后期,赵国出了一位著名的思想家,名叫荀况,人们把他的著作称为《荀子》。

《荀子》这部著作共有三十二篇,其中一篇叫《正论》,是专门议论政治的。文中提出一个看法:国君要在百姓面前作出好的榜样。残暴的国君被推翻,如夏桀被商汤打倒,商纣被周武王消灭等,这些都是好事而不是坏事。

荀况主张刑罚要严明,犯罪的应根据罪行的大小,给予相应的处罚。如果杀人的不偿命,伤人的不判刑,那就会纵容犯罪,扰乱社会。有人说:“古代没有肉刑,只是象征性地用刑。比如,不使用黥(qing)刑而用墨画脸来替代;不使用劓(yi)刑,而用戴上草作的帽子来替代,这种办法在昏乱的现代是行不通的。如果继续这样做,犯罪的人得不到应有的惩罚,犯罪行为将越来越多。

在阐述了上面这些情况后,荀况提出了自己的主张;一个人地位要和品德相称,官职要和才能相称,赏赐要和功劳相称。如果不是这样,弄得地位和品德不相称,官职和才能不相称,赏赐和功劳不相称,处罚和罪行不相称,那就会带来极大的不幸和严重的后果。

收获

一年级结束了,我收获很多。

我认识了许多汉字,学会了汉语拼音,还会组词造句呢。过去只能听大人讲故事,现在我也能自己看妈妈给我买的带有拼音的故事书了。我的数学成绩也不错,两位数的加减法都难不住我,我真的变得更聪明了。

我还认识了很多小朋友,我们一起升国旗,一起上课,一起打扫教室卫生,一起玩耍。我加入了少先队,获得了两次三好学生。

下学期该上二年级了,我会更加努力。我的愿望是上清华大学,当一个科学家,给国家做贡献。

相关参考

心手相应成语故事意思典故出处拼音造句

成语典故心手相应成语拼音xīnshǒuxiānɡyìnɡ成语解释形容手法熟练,心里怎么想,手就怎么做。成语故事或出处《南史·萧子云传》:“笔力劲骏,心手相应。”成语造句近义词得心应手、随心所欲反义词手不应心成语用法主谓...

倚马七纸成语故事意思典故出处拼音造句

成语典故倚马七纸很少使用成语拼音yǐmǎqīzhǐ成语解释比喻文章写得快。成语故事或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桓宣武北征袁虎时从,被责免官。会须露布文,唤袁倚马前令作。手不掇笔,俄得七纸,殊可观。...

临阵磨刀成语故事意思典故出处拼音造句

成语典故临阵磨刀成语拼音línzhènmódāo成语解释临:到、快要;阵:上阵打仗。到快要上阵打仗时才磨刀磨枪成语故事或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70回:“‘临阵磨枪’也不中用;有这会子着急,天天写写念念,有多少完不...

心无二用成语故事意思典故出处拼音造句

成语典故心无二用成语拼音xīnwúèryònɡ成语解释指做事要专心,注意力必须集中。成语故事或出处北齐·刘昼《刘子·专学》:“使左手画方,右手画圆,令一时俱成,虽执规矩之心,回剟劂之手,而不能成者,由心不两用,则...

深恶痛疾成语故事意思典故出处拼音造句

成语典故深恶痛疾成语拼音shēnwùtònɡjí成语解释恶:厌恶;痛:痛恨。指对某人或某事物极端厌恶痛恨。成语故事或出处《孟子·尽心下》“斯可谓之乡愿矣”宋·朱熹集注:“过门不入而不恨之,以其不见亲就为幸,深恶而痛...

深恶痛绝成语故事意思典故出处拼音造句

成语典故深恶痛绝成语拼音shēnwùtònɡjué成语解释恶:厌恶;痛:痛恨;绝:极。指对某人或某事物极端厌恶痛恨。成语故事或出处《孟子·尽心下》“斯可谓之乡愿矣”宋·朱熹集注:“过门不入而不恨之,以其不见亲就为幸...

有备无患成语故事意思典故出处拼音造句

成语典故有备无患成语拼音yǒubèiwúhuàn成语解释事先有准备,就可以避免祸患。成语故事或出处《左传·襄公十一年》:“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成语造句近义词未雨绸缪、防患未然、有恃无恐反义词措手不及、临...

师出有名成语故事意思典故出处拼音造句

成语典故师出有名成语拼音shīchūyǒumínɡ成语解释师:军队;名:名义,引伸为理由。出兵必有正当的理由。后比喻做某事有充足的理由。成语故事或出处《礼记·檀弓下》:“师必有名。”成语造句这会儿我们突然转回去再搜...

临渴掘井成语故事意思典故出处拼音造句

成语典故临渴掘井成语拼音línkějuéjǐnɡ成语解释到口渴才掘井。比喻事先没有准备,临时才想办法。成语故事或出处《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

脍炙人口成语故事意思典故出处拼音造句

成语典故脍炙人口成语拼音kuàizhìrénkǒu成语解释脍和炙都是人们爱吃的食物。指美味人人爱吃。比喻好的诗文受到人们和称赞和传讼。成语故事或出处五代·王定宝《唐摭言·海叙不遇》:“如‘水声常在耳,山色不离门’,又...

强词夺理成语故事意思典故出处拼音造句

成语典故强词夺理成语拼音qiǎnɡcíduólǐ成语解释强词:强辩;夺:争。指无理强辩,明明没理硬说有理。成语故事或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三回:“座上一人忽日:‘孔明所言,皆强词夺理,均非正论,不必再言...

束之高阁成语故事意思典故出处拼音造句

成语典故束之高阁成语拼音shùzhīɡāoɡé成语解释高阁:储藏器物的高架。捆起来以后放在高高的架子上。比喻放着不用。成语故事或出处《晋书·庾翼传》:“此辈宜束之高阁,俟天下太平,然后议其任耳。”成语造句如果有...

明修栈道,暗渡陈仓成语故事意思典故出处拼音造句

成语典故明修栈道,暗渡陈仓成语拼音mínɡxiūzhàndào,àndùchéncānɡ成语解释比喻用一种假象迷惑对方,实际上却另有打算。成语故事或出处元·无名氏《暗度陈仓》第二折:“着樊哙明修栈道,俺可暗度陈仓古道。这楚兵不知...

视为知己成语故事意思典故出处拼音造句

成语典故视为知己很少使用成语拼音shìwéizhījǐ成语解释看成好朋友。成语故事或出处成语造句成语用法

磐石之固成语故事意思典故出处拼音造句

成语典故磐石之固很少使用成语拼音pánshízhīɡù成语解释比喻坚固不可动摇。成语故事或出处成语造句成语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