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出于蓝成语故事意思典故出处拼音造句

Posted

篇首语:任何你的不足,在你成功的那刻,都会被人说为特色。所以,坚持做你自己。本文为你选取作文青出于蓝成语故事意思典故出处拼音造句四篇,希望能帮到你。

本文目录

1、青出于蓝成语故事意思典故出处拼音造句(1)

2、成语典故:开天辟地(2)

3、唯美句子摘抄古风带出处(3)

4、成语典故:罚不当罪(4)

青出于蓝成语故事意思典故出处拼音造句

成语典故 青出于蓝成语拼音 qīnɡ chū yú lán 成语解释 青:靛青;蓝:蓼蓝之类可作染料的草。青是从蓝草里提炼出来的,但颜色比蓝更深。比喻学生超过老师或后人胜过前人。成语故事或出处 《荀子·劝学》:“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成语造句 愈变愈妙,可谓~矣。(清·平步清《霞外捃屑》卷六)近义词 后来居上反义词 每况愈下成语英译 The students surpass the teacher. 成 语 用 法 主谓式;作谓语;含褒义

成语典故:开天辟地

开天辟地”这则成语的意思是表示开始有人类历史,也用来表示前所未有,是有史以来的第一次。

这个成语来源于徐整《三五历记》,天地混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

远古人生活在天地之间,他们很想知道天地是怎样形成的。渐渐地,他们创造出一个开天辟地的神话故事。

据说很久很久以前,天地还没有形成,到处是一片混沌。它无边无沿,没有上下左右,也不分东南西北,样子好像一个浑圆的鸡蛋。这浑圆的东西当中,孕育一个人类的祖先——盘古。

过了一万八千年,盘古在这浑圆的东西中孕育成熟了。他发现眼前漆黑一团,非常生气,就用自己制造的斧子劈开了这混混沌沌的圆东西。随着一声巨响,圆东西里的混沌,轻而清的阳气上升,变成了高高的蓝天,重而浊的阴气下沉,变成了广阔的大地。从此,宇宙间就有了天地之分。

盘古出世后,头顶蓝天,脚踏大地,挺立在天地之间。以后,天每日增高一丈,地每日增厚一丈,盘古也每日长高一丈。这样又经过一万八千年,天高得不能再高,地深得不能再深,盘古自己也变成了九万里长的顶天立地的巨人,像一根柱子一样撑着天和地,使它们不再变成过去的混沌状态。

盘古开天辟地后,天地间只有他一个人。因为天地是他开辟出来的,所以他的情绪有什么变化,天地也跟着发生不同的变化。他高兴的时候,天空晴朗;他发怒的时候,天空阴沉;他哭泣的时候,天空下雨,落到地上汇成江河湖海;他叹气的时候,大地上刮起狂风,他眨眨眼睛,天空出现闪电;他发出鼾(han)声,空中响起隆隆的雷鸣声。

不知经过多少年,盘古还是死了,躺倒在地上。他的头部隆起,成为东岳泰山;他的脚朝天,成为西岳华山;他的肚子高挺,成为中岳嵩山;他的两个肩胛,一个成为南岳衡山,另一个成为北岳恒山。至于他的头发和汗毛,全变成了树木和花草。后来,才有了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三皇,即天皇、地皇和人皇。

唯美句子摘抄古风带出处


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荀子》


2、山不厌高,海不厌深。——曹操


3、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


4、信言不美,美言不信。——老子


5、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苏轼


6、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


7、绳锯木断,水滴石穿。——罗大经《鹤林玉露》


8、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9、惟仁者能好人,能恶人。——《论语·里仁》


10、读书须知出入法。始当求所以入,终当求所以出。——陈善


11、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李绅


12、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白居易


13、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


14、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旧唐书》


15、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左传·宣公十二年》


16、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诗经


17、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尚书》


18、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尽心上》


19、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史记


20、退笔如山起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DD苏轼


21、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


22、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


23、礼之用,和为贵。——《论语·学而》


24、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25、读而未晓则思,思而未晓则读。——朱熹


26、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


27、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蜂》


28、精骛八极,心游万仞。——陆机


29、以公灭私,民其允怀。——《尚书·周官》


30、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


31、言必信,行必果。——《论语·子路》


32、亡羊补牢,未为迟也。——《战国策》


33、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欧阳修


34、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35、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


36、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史记》


37、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论语·宪问》


38、一日不读书,胸臆无佳想。——萧抡谓《读书有所见作》


39、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刘希夷


40、举一纲而万目张,解一卷而众篇明。——郑玄


41、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


42、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夏日绝句》


43、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论语》


44、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白居易


45、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司马光


46、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礼记·中庸》


47、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


48、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王禹《清明》


49、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中庸


50、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


51、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司马迁


52、志当存高远。——诸葛亮


53、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


54、书给人以优点,人从书中得益。——陈伯吹


55、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56、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李商隐


57、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也。——汉·韩婴


58、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老子


59、磋砣莫遗韶光老,人生惟有读书好。——《宋诗纪要》


60、立片言以居要,乃一篇之警策。——陆机


61、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


62、少年豪放,莫学衰翁样。——叶梦得


63、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礼记·礼运》


64、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卫灵公》


65、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晁错论》


66、读书谓已多,抚事知不足。——王安石


67、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


68、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北齐书


69、不是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黄f禅师


70、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韩愈


71、读书务在循序渐进;一书已熟,方读一书,勿得卤莽躐等,虽多无益。——胡居仁


72、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后汉书·广陵思王荆传》


73、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陶渊明


74、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礼记·杂记》


75、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古诗诗话》


76、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诗经》


77、学而不知道,与不学同;知而不能行,与不知同。——黄


78、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荀子·劝学》


79、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


80、凡欲显勋绩扬光烈者,莫良于学矣。——王符


81、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孟子》


成语典故:罚不当罪

“罚不当罪”这则成语的意思是表示处罚过宽或过严,与所犯的罪行不相称。

这个成语来源于《苟子.正论》,夫德不称位,能不称官,赏不当功,罚不当罪,不祥莫大焉。

战国后期,赵国出了一位著名的思想家,名叫荀况,人们把他的著作称为《荀子》。

《荀子》这部著作共有三十二篇,其中一篇叫《正论》,是专门议论政治的。文中提出一个看法:国君要在百姓面前作出好的榜样。残暴的国君被推翻,如夏桀被商汤打倒,商纣被周武王消灭等,这些都是好事而不是坏事。

荀况主张刑罚要严明,犯罪的应根据罪行的大小,给予相应的处罚。如果杀人的不偿命,伤人的不判刑,那就会纵容犯罪,扰乱社会。有人说:“古代没有肉刑,只是象征性地用刑。比如,不使用黥(qing)刑而用墨画脸来替代;不使用劓(yi)刑,而用戴上草作的帽子来替代,这种办法在昏乱的现代是行不通的。如果继续这样做,犯罪的人得不到应有的惩罚,犯罪行为将越来越多。

在阐述了上面这些情况后,荀况提出了自己的主张;一个人地位要和品德相称,官职要和才能相称,赏赐要和功劳相称。如果不是这样,弄得地位和品德不相称,官职和才能不相称,赏赐和功劳不相称,处罚和罪行不相称,那就会带来极大的不幸和严重的后果。

相关参考

玉毁椟中成语故事意思典故出处拼音造句

成语典故玉毁椟中成语拼音yùhuǐdúzhōnɡ成语解释比喻因主管人员失职而造成重大损失。成语故事或出处《论语·季氏》:“虎兕出于柙,玉毁椟中,是谁之过与?”成语造句成语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含贬义

耸壑凌霄成语故事意思典故出处拼音造句

成语典故耸壑凌霄很少使用成语拼音sǒnɡhèlínɡxiāo成语解释出于幽谷,高入云霄。比喻成就比别人高。成语故事或出处《旧唐书·房玄龄传》:“仆阅人多矣,未见如此郎者。必成伟器,但恨不睹其耸壑凌霄耳。”成语造句成...

练兵秣马成语故事意思典故出处拼音造句

成语典故练兵秣马成语拼音liànbīnɡmòmǎ成语解释训练士兵,喂饱战马。指作好战斗准备成语故事或出处宋·苏洵《几策·审敌》:“将遂练兵秣马以出于实,实而与之战,破之易尔。”成语造句近义词厉兵秣马成语用法联合式;...

妙手偶得成语故事意思典故出处拼音造句

成语典故妙手偶得很少使用成语拼音miàoshǒuǒudé成语解释技术高超的人,偶然间即可得到。也用来形容文学素养很深的人,出于灵感,即可偶然间得到妙语佳作。成语故事或出处宋·陆游《文章》诗:“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雁默先烹成语故事意思典故出处拼音造句

成语典故雁默先烹成语拼音yànmòxiānpēnɡ成语解释比喻无才者先被淘汰。成语故事或出处《庄子·山木》:“夫子出于山,舍于故人之家。故人喜,命竖子杀雁而烹之。竖子请曰:‘其一能鸣,其一不能鸣,请奚杀?’主人曰:...

下乔木入幽谷成语故事意思典故出处拼音造句

成语典故下乔木入幽谷很少使用成语拼音xiàqiáomùrùyōuɡǔ成语解释从高树上下来,钻进幽深的坑谷里。比喻弃明从暗,或从良好的处境转入恶劣的处境。成语故事或出处《孟子·滕文公上》:“吾闻出于幽谷,迁于乔木者,未...

蜀锦吴绫成语故事意思典故出处拼音造句

成语典故蜀锦吴绫很少使用成语拼音shǔjǐnwúlínɡ成语解释蜀锦:四川生产的彩锦;吴绫:绫的一种,最初出于吴郡。泛指各种精美的丝织品。成语故事或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八十二回:“微风初动,轻飘飘展开蜀锦吴...

轻歌曼舞成语故事意思典故出处拼音造句

成语典故轻歌曼舞成语拼音qīnɡɡēmànwǔ成语解释音乐轻快,舞姿优美。成语故事或出处元·乔孟符《两世姻缘》第一折:“似大姐这般玉质花容,清歌妙舞,在这歌妓中可是少也。”成语造句梵呗圆音,竟将为~所“加被”,...

天马行空成语故事意思典故出处拼音造句

成语典故天马行空成语拼音tiānmǎxínɡkōnɡ成语解释天马奔腾神速,象是腾起在空中飞行一样。比喻诗文气势豪放。也比喻人浮躁,不踏实。成语故事或出处元·刘廷振《萨天锡诗集序》:“其所以神化而超出于众表者,殆犹天...

下乔入幽成语故事意思典故出处拼音造句

成语典故下乔入幽成语拼音xiàqiáorùyōu成语解释原指鸟儿从高树上下来,钻进幽深的山谷。比喻弃明从暗,或从良好的处境转入恶劣的处境成语故事或出处先秦·孟轲《孟子·滕文公上》:“吾闻出于幽谷,迁于乔木者,未闻下...

入主出奴成语故事意思典故出处拼音造句

成语典故入主出奴成语拼音rùzhǔchūnú成语解释原意是崇信了一种学说,必然排斥另一种学说;把前者奉为主人,把后者当作奴仆。后比喻学术思想上的宗派主义。成语故事或出处唐·韩愈《原道》:“入于彼,必出于此;入者...

名实相副成语故事意思典故出处拼音造句

成语典故名实相副成语拼音mínɡshíxiānɡfù成语解释名声和实际一致。成语故事或出处汉·陆粹《为曹公与孔融书》:“昔国家东迁,文举盛叹鸿豫名实相副,综达经学,出于郑玄,又明《司马法》;鸿豫亦称文举奇逸博闻。”...

畏首畏尾成语故事意思典故出处拼音造句

成语典故畏首畏尾成语拼音wèishǒwèiwěi成语解释前也怕,后也怕。比喻做事胆子小,顾虑多。成语故事或出处《左传·文公十七年》:“畏首畏尾,身其余几?”成语造句我们年轻人就是要敢想敢干,决不能~,怕这怕那。近义...

视为知己成语故事意思典故出处拼音造句

成语典故视为知己很少使用成语拼音shìwéizhījǐ成语解释看成好朋友。成语故事或出处成语造句成语用法

磐石之固成语故事意思典故出处拼音造句

成语典故磐石之固很少使用成语拼音pánshízhīɡù成语解释比喻坚固不可动摇。成语故事或出处成语造句成语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