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独秀
Posted
篇首语:历史和哲学负有多种永恒的责任,同时也是简单的责任。本文为你选取作文陈独秀四篇,希望能帮到你。
本文目录
陈独秀
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不学则殆。类别:读书
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不学则殆。类别:学习
青春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之新发于硎,人生最宝贵之时期也。青年之于社会,犹新鲜活泼细胞之在身。类别:青年
青春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之新发于硎,人生最宝贵之时期也。青年之于社会,犹新鲜活泼细胞之在身。类别:社会
青春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之新发于硎,人生最宝贵之时期也。青年之于社会,犹新鲜活泼细胞之在身。类别:青春
青春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之新发于硎,人生最宝贵之时期也。青年之于社会,犹新鲜活泼细胞之在身。类别:人生
读《陈独秀和瞿秋白》有感
这一段时间我看了一本叫《陈独秀和瞿秋白》的书,因为对一个常州人来说,瞿秋白很有代表性。
这本书讲到瞿秋白是多么爱国,我要告诉你们我的感觉。瞿秋白和陈独秀作为党的最早创始人,在当时的情况下,瞿秋白24岁便牺牲了,陈独秀虽没牺牲,但十分冤枉。瞿秋白两次担任中国最高领袖,他用文笔作武器,讽刺了当时的黑暗,而且他还是马克思主义的宣传人,也许没有他的宣传,我们共产主义可能不会成功,我们就过不了这样快乐的生活了。
说完瞿秋白说说陈独秀吧,书上说:1921年12月,即陈独秀从粤回沪接任中共中央领导人不久,马林离沪去中国南方和孙中山会谈了3次,马林根据自己的观察和分析结果,大胆地提出了建议:实行两党党内合作。陈独秀坚决反对这一条约,他提出反对加入国民党的原因有6条,主要有两点:第一、国共两党的“革命之宗旨及所握之基础”政策太不相容。第二:国民党仍是一争权夺利之政党,共产党倘若加入该党,则在社会上信仰全失,永无发展机会。我个人认为,陈独秀指出的观点是符合事实的,要不是陈独秀有主见,那共产党就真没发展了。
从那以后共产党便逐渐发展壮大,我们现在幸福快乐的生活是很多人牺牲来的。其实我喜欢瞿秋白宁死不屈,陈独秀有主见的精神。
独秀非春
大年初一,驱车到江津市中山古镇。途经陈独秀当年在江津的旧居,准确的说是路过指示路牌,真正的陈独秀旧居在一处偏僻的山坡上,碍于行程安排,只是坐在车上晃了一眼旧居的方向。爸在旁边介绍说,那是陈独秀晚年的住地,他在那里去世,遗体葬在安庆。
这时车头转弯,陈独秀旧居所在的山头蓦地消失。而这个晚年被人遗忘的革命家,六十三年的人生,也只是留下惊鸿的一瞥,最终被人遗忘在以往里。
鲁迅曾在《藤野先生》的开头的把日本“留学速成班”的满清学生痛快地讽刺了一番,那些学生梳着“标致极了”的发型浑噩度日。而当年二十二岁的陈独秀(
1901
年,当时他还叫做陈庆同),因为连续两年四处发表反清言论,被清政府通缉,无奈被逼逃到了东京。而他所就读的,便是当时的“东京高师速成科”。
但陈独秀在速成科的学生中确属另类,是否像鲁迅写的那样不务正业,整夜跳舞,已无法考证。但确凿的是,他依然把他的反清思想带到了日本,因为看当时的清国湖北留日学生学监不顺眼,陈独秀和两个志同道和的同伴一怒之下,踢开那位学监的房门,迎面先一记暴拳,后据说是由陈独秀亲自手拿剪子,一刀除了学监的长辫子。
如很多最终改变世界的人一样,陈独秀从小便不是安分的人,他幼时丧父,自幼人生跌宕不平,起伏的命运或许是那个时代的中国人所共有的,而陈独秀却偏偏觉得这样的波折太平稳,非要固执己见地去闯。这点从他名字的变化便能看出,小时候家中起名“庆同”,本是从了儒家的“中庸之道”。而这实在与陈独秀的个性背道而驰,于是从
1914
年开始,他根据家乡安庆一座山的名字给自己起笔名为:独秀,后干脆弃了原名,正式改名为“陈独秀”。
——改名次年,陈独秀创办《新青年》杂志,宣告中国近代“新文化运动”的掀起,陈独秀的一生逐渐登上顶峰。
从
1901
年去日本,到
1915
年创办《新青年》,这十三年的时间,陈独秀因讨伐袁世凯入过牢房,还创办过例如《国民日报》、《安徽俗话报》等报刊,加入一系列反清组织,且都混到了不错的职务。离开日本归国,还顺利进入当时响当当的陆军军官学校任教。这一系列的举动,似乎都是为后来的“新文化运动”打下基础、积累经验,而作为“新文化人”,在陈独秀身上表现出的最大特点就是试图“以文服人”,加上《新青年》之后他创办的《无产者》以及和李大钊创办的《每周评论》,陈独秀一生参与创办、编辑的刊物竟有五样。其中使他在中国近代史上声名鹊起的,毫无疑问当属《新青年》。当时是在辛亥革命之后,陈独秀少年时期的最大目标“撬掉满清政府”已成定局,他又开始有了新目标,改革文化。
《新青年》创办时,鲁迅弃医从文并从日本归国已六年,闷骚了多年的鲁迅,理所当然地成为了“新文化运动”的核心人物之一。当时陈独秀在运动前线举着“民主”与“科学”两大旗帜呼风唤雨;鲁迅、胡适、李大钊等人在后方成为《新青年》的主要作者,构成中坚力量;蔡元培在北大为“新文化运动”营造第二据点,充当坚实后盾。在这样的情况下,《新青年》越办越盛,成功“捧红”了中国近代两位名垂千古的作家:鲁迅与胡适。中国第一篇白话小说,鲁迅的《狂人日记》在
1918
年《新青年》第四卷第五号上刊登之后,掀起轩然大波,鲁迅成为中国“民族魂”,便从那时开始奠基。
“新文化运动”的空前影响这还只是开头,苏联“十月革命”之后,《新青年》又有了新的内容,开始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后来甚至成为中国共产党一切开端的起始,预告了
1949
年新中国的成立。(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嘛)
陈独秀领导了如此空前的一场思想解放运动,理应得到至高无上的荣誉,但人生暮年,却潦倒到在江津贫病交加而死,源于后来一系列荒诞的故事,追根本源,其实是源于陈独秀固执的性格,或者说是天意如此。
1919
年“五四运动”爆发,陈独秀又因在运动中“过于积极”而当场被抓入狱,三个月后在全国人民的强烈抗议下被释。蔡元培当时激动地大喊:“北大为有陈独秀而骄傲!”北京大学都因为有他而骄傲,放到今天,当属一顶直插云霄的大高帽子了。
1921
年陈独秀便当上了当时中国共产党早期的老大哥,那时是在浙江嘉兴南湖一条破渔船上召开的“中共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陈独秀并未出席,他人在广东,在浑然不觉的情况下被别人选为了中央局书记。这还只是开始,后来从一大到五大,陈独秀先后被选为中央局执行委员会会长、中央总书记等职务,这恐怕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政绩最辉煌的领导人了。
而当陈独秀名耀江山之时,后来被全国人民景仰的毛泽东,还是中共的普通党员,充其量是个打杂的,或许那时毛泽东也曾以仰望的姿态对陈独秀毕恭毕敬过,后来在
1936
年,毛泽东在陕北跟美国记者斯诺会见时,承认五四时期“非常钦佩”胡适和陈独秀的文章,并承认胡适和陈独秀取代梁启超和康有为,成了自己心中的“楷模”。但这也都是陈独秀短暂的辉煌而已。
1924
年轰轰烈烈的“国民大革命”开始,三年后,蒋介石汪精卫跟共产党撕票,当年夏明翰临终一声:“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其实只是向世界说明:“大革命失败了!”
大革命时期,陈独秀当然不甘寂寞,他多次独自一人,或纠结一小撮党员,反对共产国际领导层的投降政策。这种宁死不屈的精神,非但没有再次给他名誉,反而成为革命失败的替罪羊,最后又是因为他顽固的性格,落得最后在国民党共产党两面不是人。
1927
年他离开中共领导层。
1929
年,又因多嘴被开除党籍。
1931
年,他成为托洛茨基派组织中央书记。后又被他的托派学生开除出托派组织。
大革命失败后,国民党共产党针尖对麦芒,互相开战,互相唾骂,互相指责。但就是这样一个内战状态下,直到
1936
年中共被迫开始北行长征,这期间国共两党达成的唯一共识便是:
“严惩陈独秀!”
——真是讽刺啊。
1937
年抗战爆发,陈独秀被国民党释放,最后逃到四川江津(今重庆江津)。陈独秀的人生迎来最后凄苦的五年。
1939
年,抗战后方移至重庆,周恩来和一群共产党干部特意跑到江津,苦口婆心来劝陈独秀去延安,并许诺给他更好的生活条件,被陈独秀一口回绝。
而后蒋介石也试图收买陈独秀,国民党几登陈独秀家门,均遭闭门羹,直骂陈独秀“老顽固”。
胡适劝他去美国写自传,他也最终还是待在江津直到老死。
独秀暮年,在江津只有一位老保姆陪伴,靠接受北大学生的救助过日。这时他开始反思自己的一生,推翻自己先前所崇尚的一切,企图重新定位自己。他终于放弃政治改革之路,潜心研究语言文字学与托洛茨基派政治学说。
只是最后,陈独秀在一些政治评论中产生了偏见,但晚年的瑕疵并不影响陈独秀一生对中国的进步所作出的贡献,并不影响他那一生的工成名就。
鲁迅晚年,面对不甘平顺的青年,他的劝告不是革命,也不是读书,老先生说了句大实话:“顶要紧的是,是银行里要有一点钱。”
这句忠告同样适用于陈独秀的一生。但如果没有他年轻时的读书与革命,鲁迅也许一生只是默默无闻的学堂教书先生,中国不知何时才能迈向白话文文学时代,中国共产党也不知何时能够建立,北京大学也不会有这么深厚的历史底蕴。
但是一枝独秀不是春,陈独秀的一生都是这样固执己见,一意孤行。这样的人生结局,看者无不唏嘘。的确是意料之外,但又何不是情理之中。
陈独秀(1879—1942),
新文化运动
的倡导者之一,
中国共产党
创始人和早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原名庆同,字仲甫。
安徽
怀宁
(今属
安庆
市)人。
向党致敬
今天,我们能够坐在教室里听课,完美的生活,完全是共产党的成就,我们应敬重、感谢共产党,向它说一声:“谢谢!”共产党是怎么来的呢?是由在南方的陈独秀以上海、广州为中心,在北方的李大钊以北京为中心,为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积极工作。北方各地党组织的创建都和李大钊有关系,南方各地党组织的创建和陈独秀有关系。虽然陈独秀和李大钊都没有参加党的“一大”,但他们是中国共产党公认的主要创始人和领导人。共产党的生日是7月1日,但与世界的日子差了二十二天。
提到共产党肯定会想的郭明党。随着革命形势的一路高歌猛进,共产党的作用逐步得到了体现,在国共合作的同意战线中,共产党员在许多岗位上那个担任了要职。然而,共产党的同盟者——国民党却在革命的紧要关头,逐渐背弃了当初的约定。1926年3月18日晚蒋介石指挥亲信,以海军驻省办事处的名义,到中山舰长李之龙家中传达命令,声称奉校长命令,要海军局速派得力兵舰两艘开赴黄埔。
其实,这是蒋介石精心设计的第一步,及制造假令把中山舰调出广州,以便为李之龙罗列罪名埋下伏笔。最终,国民党大肆镇压和打击共产党,大革命失败后,整个中国的革命进入了低潮。虽然大革命失败了,但是通过这次合作,中国共产党还是壮大了自己的力量,发展了自己的组织,也经历了深刻的锻炼和严峻的考验,初步积累了正反两方面的经验,为把斗争推向新的阶级做好了准备。共产党,我的家;我爱你,谢谢你。
相关参考
...党,热血影片不断推出。电视剧《觉醒年代》,介绍了以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等为代表的一批优秀共产党员中华民族启蒙派与官僚主义资本主义的斗争。在影视题材中首次正面大张旗鼓的树立了陈独秀先生为了启蒙国民爱国...
说起桂林八大景来,留给我们印象最深的一景要数独秀峰了。如果把漓江两岸峰峦迭翠的群山比作一群轻歌曼舞的瑶池仙女的话,那么,这场歌舞的“主角”就是独秀峰了。“独秀峰”,多么美好而又自豪的名字!你看,它那巍...
《觉醒年代》里有这样一个特写镜头:陈独秀的家面前有一段由黄土、泥沙、雨水和车轱辘印记组成的泥泞之路。当每一次陈独秀与人走过时,会用路旁的砖块丢入水中作为垫脚石以辅佐前行。有人说,这个片段代表他们是在用...
...一座小巧秀丽的山峰,人们给它起了个好听的名字,叫“独秀峰”。这里四季风景优美,景色怡人,不信,请随我来看看吧!春天,山上的树木抽出了嫩生生、绿油油的枝条,胖胖的小叶儿,活像一个个刚睡醒的娃娃,争先恐后...
孤寒傲立霜满天,大雪纷飞相为伴。一枝独立。多少英雄与豪杰,惊诧而赞。不愧身为四君子,风雪当中展英姿。一枝独秀。
...意与日本签署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流亡在外的孙中山、陈独秀都回国倒袁……为了拯救处于水深火热的民众和濒临崩溃的祖国,一大批仁人志士挺身而出: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他们创办《新青年》,让民众搞新文...
...题记世界梅无数,我国也正有这样独特一支梅——“五岳独秀”南岳衡山。爱上这一座山不仅仅是爱上这山的花草树木,爱上这山某个遗忘的角落,还是爱上这山那抹岁月滑过而沉淀的年代色彩,爱上这山满满酸甜苦辣的回忆。...
...部电视剧,名叫《觉醒年代》。这部电视剧的主要人物有陈独秀、李大钊、胡适等人讲述了从1915年到1921年的全部过程。陈独秀1915年单独创办《新青年》杂志,之后被蔡无培三次邀请去当北大文科学长,到了北大把《新青年》改...
上下五千年,英雄千万,你却是那一株独秀,分外骄傲的青莲。在那个歌舞升平的大唐盛世,你是一个不朽的神话,一道亮丽的风景。“酒入了毫肠,七分化作月光,余下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你,心怀天下,...
...这丛花变得列加耀眼,更加美丽动人。可是,我觉得一枝独秀比百花齐放好看多了,仿佛那一枝白色的花有一种神奇的吸引力,可那一大丛红花一点也吊不起我的胃口,我也说不上这是为什么,难道真的是因为白花好看一
你,不与谁争奇斗艳,你,不与谁千篇一律,你,只是默默地绽放着。俗话说的好,“腊七腊八,冻死寒鸦。”可是你却与众不同,新颖地盛开在寒冷的冬天,不奢望沐浴春天的阳光,也不奢望拥有肥沃的泥土,更不奢望得到他...
...文00字》在我的相册里保存着一张珍贵的照片。这是我在独秀峰顶上的留影。我一看到照片上的我,当时我爬独秀峰的情景就清晰地出现在我眼前。那是去年的寒假,我和爸爸乘汽车来到广西师范大学爬独秀峰,我们来到独秀峰...
淡紫色、白色的灯光交错着,随意旋转着……透过那丝若有若无的阳光,更加让舞台绚烂夺目,透出白霜般闪耀的高贵、冷艳。在这种贵族风气的逼势下,也只有那几个字倒还相宜相衬“2014年度十佳学生”。空气中有一种奔走...
...自然所能成就,何以世界各民族的幸福不能一样呢?——陈独秀我认为陈独舶这一段话形容得十分贴切。一个人若想不劳而获,那是不可能的。幸福只能靠自己去争取。幸福对于这世睥每一个人都是公平的。它并不会偏袒某些人...
...段时间内的历史故事与风云人物,它以毛泽东、李大钊、陈独秀、蔡和森、张国焘、周恩来等第一批中国共产党党员为中心,讲述了他们在风雨飘摇的时代为国家赴汤蹈火的精彩故事。建党伟业是一部很好看的电影,大家有空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