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仲舒名言
Posted
篇首语:使人疲惫的不是远方的高山,而是鞋里的一粒沙子。本文为你选取作文董仲舒名言四篇,希望能帮到你。
本文目录
董仲舒名言
1、名生于真,非其真弗以为名。
2、众少成多,积小致拒,故圣人莫不以掩致明,以微致显。
3、性比于禾,善比于米;米出禾中,而禾未可全为米也;善出性中,而性末石全为善也。
4、治乱兴废在于己。
5、性者,天质之朴也;善者,王教之化也。
6、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
7、窃譬之琴瑟不调,甚者必解而更张之,乃可鼓也。
8、百乱之源,皆出嫌疑。
9、仁者所爱人类也,智者所以除其害也。
10、得志有喜,不可不戒。
11、事各顺于名,名各顺于天,天人之际,合而为一。
12、教化立而奸那皆止者,其堤防完也;教化废而好邪并出,刑罚不能胜者,其堤防坏也。古之王者明于此,是故南面而治天下,莫不以教化为大务。
13、气之清者为精,人之清者为贤,治身者以积精为宝,治国者以积贤为道。
14、天之道,有序而时,有度而节。循天之道以养其身,谓之道也。
15、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
16、质朴之谓性,性非教化不成。
17、天人合一,君权神授。
18、常玉不琢,不成文章;君子不学,不成其德。
19、人之受命于天也,取仁于天而仁也。
20、圣人为天下兴利也。
21、薄赋敛,省徭役,以宽民力。
22、师帅不贤,则主德不宣,恩泽不流。
23、善为师者,既美其道,有慎其行。
24、欲审曲直,莫如引绳,欲审是非,莫如引名。
25、言出于己,不可塞也;行发于身,不可掩也。
26、大富则骄,大贫则忧。
27、躬自厚而薄责于人。
28、身之有性情也,若天之有阴阳也。
29、治身者以积精为宝,治国者以积贤为道。
30、匿病者不得良医。
31、命者天之令也,性者生之质也,情者人之欲也。
32、事在勉强而矣,勉强求学则见闻广而智力明,勉强修养,则德日起而大有功。
33、琴瑟不调,甚者必解而更张之。
34、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35、仁之法,在爱人,不在爱我;义之法,在正我,不在正人。
36、善无小而不举,恶无小而不去。
37、承天意以从事,任德教而不任刑。
38、能使万民往之,而得天下之群者,无敌于天下。
39、父不父则子不子,君不君则臣不臣。
40、至廉而威。
友谊
纵观古今,凡有成着,都有他们的良友,因为有了这些良友,他们才得以成功。
汉武帝在登基之时,他立誓要安邦兴国,他纵观中原大地,俯览天下百姓,将一批有识之士纳入自己宫中。他听从父亲的意愿,削诸蕃侯;又听从董仲舒之言,罢废百家,独尊儒术。这些举动使得大批的人才与他结为良友,汉武帝受益匪浅,使得汉朝屹立于世界之林,在历史上雄踞一时。
唐太宗李世民在建立唐朝之前,同父亲南征北战,战功赫赫,可谁知它的兄弟不和,互相之间明争暗斗,手足相残,在他凄苦之时,他的好友安慰他,在玄武门一战中,尉迟恭的一箭保全了他的性命;在平定胡人之乱时,候诸集的铁骑为他保全了大唐江山;在他糊涂时,有长孙无忌以死相劝;在他惆怅时,有魏征进尽忠言,正因为有了这些良友,唐朝才得以昌盛繁荣。
李白有着非凡的才华,但他的官场政史并不如意,面对唐玄宗的贬谪,他有着“仰天大笑出门去”的豪迈,却又自嘲“吾辈岂是蓬高人”在谪戍途中,他与许多志同道合的诗人结为良友,他获得了“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友谊,与杜甫的谈话更让他感到相见恨晚,许多诗人与他共同饮酒作诗,李白正是有了这些好友,才给后人留下了无数精彩的诗篇。
拥有友谊,此生无憾!
礼仪之邦
浩瀚的神州,乃是世人皆知的“礼仪之邦”,其溯源可谓是久远流长。“礼”始于周公,复于孔子;盛于董仲舒,贯穿中华上下五千年。礼仪是一个人道德水平、文化修养、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也是一个国家道德风尚和生活习惯的反映。
那来看看这个世界的礼仪吧,英国以绅士风度而着称,日本和韩国以鞠躬微笑令世人大为赞叹,而如今中国的礼仪有些懈怠了不是吗?
先来说说道德水平吧。随地吐痰,随手扔垃圾,把先登上公车的人挤下来自己却理所当然的踩上踏板,登上车,看见有老妇人登上车,自己却塞着耳机脸朝窗外,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欠扁之态……再想想还有什么呢,其实太多太多了。
再来谈谈文化修养吧。走在路上,如果留心,不难发现两个并肩走在一起的小伙子手里叼着根烟,穿的稀奇古怪,头发则是什么颜色都有,嘴里不干不净的,时不时的会爆上一句粗口……那这些人有令我们骄傲的利益吗?回答是:当然已经荡然无存了。
最后再来看看生活习惯吧。北京大爷光着膀子在故宫前晨练,弄堂阿姨卷着头发穿着睡衣去菜场买菜,胡同口的小毛孩儿光着屁股,天真的笑着……把自己想象成一个英国人,来到中国旅游,无论去到那个地方,心里一定十分惊讶。再想象一下自己能到上述的每个地方,看到这些会不会很失望呢?
……
这些完全体现了中国现在的文明礼仪,我们平时不去关心这些,甚至认为这也太正常了,那么和中国古代的礼仪媲美呢。很逊色吧!同样的我也不认为中国古代的礼仪值得我们再次效仿,很难保证如果重演历史,闭关锁国的情况不再发生。
所以我们需要在前人的礼仪上做适当的调整,而正视现在社会礼仪的缺陷,那么赶超世界礼仪的梦想就会很快实现,恢复中国礼仪之邦的美称也不再只是奢望,作为二十一世纪的炎黄子孙,我们应做些什么呢?很简单,从身边小事做起。
着装整洁,文明用语,热心微笑,尊老爱幼,细心观察,保持每个所到之处的整洁,那么城市将变得很美很美,那么所带来的经济效益也会大大提升,那么中国人在世界的口碑也会得到好评……太多太多连锁效益了,只要我们完善自己的举动。
说了这么多,只想体现一句话:提升个人修养,完善个人举动,礼仪之邦便会重返世界。
上海长宁区上海市延安中学高一:薛欣怡
这里的我们
2006年来临,毫无预兆地来了。我还在懵懂地生活着,任由着周围的事物不断变化,蠢蠢欲动。
历史没有改变过,黄帝和炎帝还是在阪泉开战;汉武帝还是接受董仲舒的建议进行了改革;日本鬼子还是侵略了中国……一切都没有改变过。历史无法改变。管他2006,2016年。
我还是整天跟着林丹乱逛,路上的行人还是那么多。哥哥还是每天拿着一大堆到医院去看纪新宇。天空还是那样的颜色,灰灰的,没有一点生气。身边的玉米,笔迷一直在疯狂地喊着。陈祺芬一如既往地展示她美丽的歌喉,同桌仍像小孩一般向我哭着说她的痛苦。而我,还是在写一堆废物文字。
有时我会想,10年以后我会变成怎么样?2016年,我已23岁。我是像小时许的梦想一样,做一位“为人民服务”的老师,抑或是去做“为祖国作出贡献”的科学家呢?也许我只能成为一个毫无作为的普通的人。掉进人群里,就是用放大镜也找不出我的身影。那么众越呢?是成为一个作家,还是带着探照灯去探索地理,或者是在实验室里干物理?张莉琦跑到澳大利亚找外国佬。我想,到了冬天,头上的天空应该还是这样的,灰灰的。
站在尘世中,这里的我们平凡而自由的生活着。
相关参考
...好习惯。手抄报的主要内容:什么是书、名人读书故事—董仲舒、马克思、《汤姆索亚历险记》读后感、内容简介、名人名言。我爱读书的手抄报:快乐读书书是我们生活中的必需品,养成读书的好习惯,让书成为我们生活中的...
勤奋的名人故事勤奋的名人故事11、董仲舒三年不窥园董仲舒专心攻读,孜孜不倦。他的书房后虽然有一个花园,但他专心致志读书学习,三年时间没有进园观赏一眼,董仲舒如此专心致志地钻研学问,使他成为西汉着名的思想...
勤奋的名人故事勤奋的名人故事11、董仲舒三年不窥园董仲舒专心攻读,孜孜不倦。他的书房后虽然有一个花园,但他专心致志读书学习,三年时间没有进园观赏一眼,董仲舒如此专心致志地钻研学问,使他成为西汉着名的思想...
勤奋的名人故事勤奋的名人故事11、董仲舒三年不窥园董仲舒专心攻读,孜孜不倦。他的书房后虽然有一个花园,但他专心致志读书学习,三年时间没有进园观赏一眼,董仲舒如此专心致志地钻研学问,使他成为西汉着名的思想...
勤奋的故事关于勤奋的故事1、董仲舒三年不窥园董仲舒专心攻读,孜孜不倦。他的书房后虽然有一个花园,但他专心致志读书学习,三年时间没有进园观赏一眼,董仲舒如此专心致志地钻研学问,使他成为西汉着名的思想家。2...
即使您没有孔夫子那般辉煌的成就;没有董仲舒那般卓越的才能;没有陶行知先生那般颠覆众人的言论。但您却有孔夫子那般的慈蔼;有董仲舒那般的刚毅;有陶行知那般伟岸的胸怀。——题记走出小学的瓦房,迈入中学的庭院...
...》5、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汉书·董仲舒传》6、前车覆,后车诫。——《汉书
...》5、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汉书·董仲舒传》6、前车覆,后车诫。——《汉书
...才能有美丽的诗和远方。做好自己的前提是做自己。西汉董仲舒三年手不释卷、埋头苦读、目不窥园,他强调以道德教化作为治国的重要工具,形成了一套完整的“阳德阴刑论”,他提出的政治主张为西汉的强盛做出了重要贡献...
...司马迁从小聪明好学,师承西汉两大文学大师—孔安国和董仲舒。司马迁胸怀大志,意气风发,少年时代游遍祖国万里河山,了解各地风土人情,开拓眼界,拓展胸襟。公元前119年,年仅27岁的司马迁入朝担任郎中;公元前108年...
...而》28、义者,心之养也;利者,体之养也。——董仲舒《春秋繁露·身之养重于义》29、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30、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
...而》28、义者,心之养也;利者,体之养也。——董仲舒《春秋繁露·身之养重于义》29、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30、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
...溯源可谓是久远流长。“礼”始于周公,复于孔子;盛于董仲舒,贯穿中华上下五千年。礼仪是一个人道德水平、文化修养、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也是一个国家道德风尚和生活习惯的反映。那来看看这个世界的礼仪吧,英国以...
1、义者,心之养也;利者,体之养也。——董仲舒《春秋繁露·身之养重于义》2、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论语·子张》3、小勇,血气所为;大勇,义理所发。—朱熹《四书<孟子集注>》4、民...
1、义者,心之养也;利者,体之养也。——董仲舒《春秋繁露·身之养重于义》2、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论语·子张》3、小勇,血气所为;大勇,义理所发。—朱熹《四书<孟子集注>》4、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