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狼牙山五壮士》读后感300字
Posted
篇首语:如烟往事俱忘却,心底无私天地宽。本文为你选取作文读《狼牙山五壮士》读后感300字四篇,希望能帮到你。
本文目录
读《狼牙山五壮士》读后感300字
读了《狼牙山五壮士》这篇文章后,我了解到了五壮士的英雄壮举,他们为了掩护群众和主力部队转移,五位壮士拖住敌人,把敌人引上了狼牙山后又痛击敌人,面对强大的敌人,最后五位壮士英勇跳崖,在战士们纵身跳下悬崖时,他们想到的不是自己或是自己的亲人、家人,想到的而是自己的祖国,喊着口号声:“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中国共产党万岁”。这声音惊天动地,气壮山河!他们年轻的生命就这样献给了祖国。
看到这里,我思绪万千,如果没有像五壮士这样的英雄,我们现在将过着怎样的生活,也许我们已经沦为亡国奴,也许我们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早已死在了敌人的枪口。感谢这些英雄们,使我们有了生命,有了现在的幸福生活。我们更应该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好好学习,在今年的清明节我要为这些烈士们献上一束鲜花,我要在烈士面前庄严宣誓。
相关参考
读《狼牙山五壮士》有感当五星红旗在天安门上空高高升起时;当红领巾在我们的胸前随风飘扬时;当我们在教室里专心致志的听老师讲课时„„„„你是否想过,今天的幸福生活是那些英雄先烈们用生命换回来的。这几天,我学了...
最近,我们学了一篇课文《狼牙山五壮士》。这篇文章讲述了1941年的秋天,日寇集中兵力,向我晋察冀大举进犯。当时七年六班接到了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的任务。七年六班班长:马宝玉,副班长:葛振林,战士宋学义、胡德...
篇一:《狼牙山五壮士观后感》篇一:读《狼牙山五壮士》有感是谁,将日本人赶出国土,夺回中国?又是谁,给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共产党。当五星红旗冉冉升起时,你是否想起过他们?他们为了我们的祖国,用鲜血染...
读了《狼牙山五壮士》这篇课文,我对这几位壮士感到无比的骄傲。[狼牙山五壮士]这篇课文叙述了1941年秋,五位战士胜利地完成了阻击敌人,掩护人群和连队转移的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在于子弹和粮食快没了的时候,就要被敌人俘虏...
篇一:《狼牙山五壮士观后感》篇一:读《狼牙山五壮士》有感是谁,将日本人赶出国土,夺回中国?又是谁,给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共产党。当五星红旗冉冉升起时,你是否想起过他们?他们为了我们的祖国,用鲜血染...
读了《狼牙山五壮士》这篇课文,我被五壮士的英勇气概深深地感动了,他们为了保护群众和主力部队,跟敌人顽强地战斗,英勇跳崖,光荣牺牲。表现了五位壮士不向困难低头、不怕敌人追打的革命精神。通过学习这篇课文,...
本学期读了《狼牙山五壮士》这篇课文,感受很深。1941年秋天,侵华日军围攻我晋察冀根据地的狼牙山地区,八路军某部七连六班马宝玉、葛振林、宋学义、胡德林、胡福才等5名战士担负后卫阻击,掩护全连转移。他们坚定沉...
村矿校五年级周嘉乐读了《狼牙山五壮士》这篇文章,内心久久不能平静下来。这篇课文讲了1941年秋,五位战士为了掩护连队和群众的转移,和敌人殊死拼搏,五位战士顺利完成了掩护任务准备转移,为了不暴露连队转移的位...
篇一:《读狼牙山五壮士有感(400字)作文》精选作文:读狼牙山五壮士有感(400字)作文因为要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的任务而壮烈牺牲的。五位壮士为了保护群众和连队主力坚定不移的新畏牺牲自己的精神,在文中,一个走字铿锵有力...
篇一:《读狼牙山五壮士有感(400字)作文》精选作文:读狼牙山五壮士有感(400字)作文因为要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的任务而壮烈牺牲的。五位壮士为了保护群众和连队主力坚定不移的新畏牺牲自己的精神,在文中,一个走字铿锵有力...
《狼牙山五壮士》中五壮士那惊天动地、气壮山河的呼喊声在我耳边久久回荡,五壮士那英勇跳崖的身影在我眼前时刻闪现。它主要描述了五壮士完成任务后,有两条路可走:一条通向连队主力和人民群众,一条通向三面悬崖的...
狼牙山五壮士这篇课文主要讲了:在1941年秋,也就是抗日战争时期,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为了掩护主力部队和群众而把敌人引上狼牙山继而英勇跳崖的故事。表现了五位壮士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仇恨敌人、勇于牺牲的英雄气...
读了《狼牙山五壮士》这篇课文,我觉得这五位壮士很英勇,我被他们视死如归的精神感动了。1941年秋,日寇集中兵力,向我晋察冀根据地大举进犯,由于敌我力量悬殊,七连决定向龙王庙转移,把掩护群众和部队主力的任务...
读《狼牙山五壮士》有感今天,我读了课本《狼牙山五壮士》,让我充分知道了五壮士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仇恨,对党和人民的热爱,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课文主要内容写在1941年秋,日寇集中兵力向我晋察冀根据进攻,七连...
读了《狼牙山五壮士》这篇课文,我深深地被感动了。《狼牙山五壮士》记述了1941年秋,八路军某部七连六班五位战士,为了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诱敌上山,顽强歼敌,把日本鬼子引上狼牙山顶峰,最后子弹打完,英勇跳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