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读后感3000字

Posted

篇首语:所谓一见钟情不过见色起意,所谓日久生情不过权衡利弊。本文为你选取作文小说读后感3000字四篇,希望能帮到你。

本文目录

1、小说读后感3000字(1)

小说读后感3000字

我在阅读海男的长篇小说《县城》到一半的时候,在扉页上写下一句话:“这是一部体现了现实与理想之间巨大的、顽强的抗争的小说。”然而,当你通读了整部小说之后,你也许会用另一些比较简单明了的内容来概括这部小说,即它只是描写了与一个生活在县城的普通家庭的成员有关的爱情和婚姻而已,从父亲与张阿姨谜一样的关系,到我与李路、咖啡商人和简的爱情,当中发生的种种是与非、曲折与舒缓的情节变换,都是大部分在谈论爱情和婚姻。这似乎会让人感到灰心,因为这情情爱爱的纠缠与纷扰,虽则是情世中不可避免的俗世生活,但是它显然无法勾引起我们阅读它的兴趣,我们只把这些情爱关系当成庸俗的情爱关系。

但是在这部小说中,爱情与婚姻只是它的表面文章而已。这部小说的核心,在我阅读完整篇小说之后看来,有三个组成部分。其一,是海男对人生中所有发生的意外的大彻大悟。在小说的首页里写着一句关于托马斯·品钦的话:“一个人一生中所遭遇到的意外超过他所能予以承认并保持神志正常的速度。”我觉得这句引言是支撑起小说中的故事源源不断地向前发展的根基。顺理成章、因果关系是事物发展的根源,是发展的本质。但是意外、巧合总是掺杂在根源与本质中而发挥作用,引导着事件向我们无法预知的,料想不到的方向推进,以一种环环相扣的形式展现跌宕起伏、平缓或湍急的事件。如海男在小说中写下的:“所有猛然间向我们的肉身袭来的幸福的证据,悲哀的颤栗,灾难的震撼,都是贯穿在我们生命中难以逃离的时间之镜,它像一面镜子在照着我们的卑微和我们佯装在脸上的自尊。”我认为这段话是小说的核心之一,是小说的主题思想,是海男要向读者说明的事情,而且她认为那是我们无法逃离的,因为它是命运的一种表现形式,而我们的任何抗拒与反叛都将注定是卑微与徒劳的,我们的行为似乎只能够改变事件行进的方式,却无法改变其结局。当我在阅读过程中有时忽略了托马斯·品钦的话在小说中的作用时,我一度以为串起所有故事情节向前发展的线索是文中一而再再而三引起故事骚动的县城的流言和谣传,那些关于哥哥罗华与心爱女人的流言,关于“我”与李路的流言,关于姐姐罗果与张羊的流言,关于弟弟罗果吸毒的流言,流言还绕着丁兰、咖啡商人、简、父亲、张阿姨、小丫、桃子、杨琼飞和副院长等等生活在县城的人物而飞舞。所以可以说,流言制造了故事,而故事又反过来刺激了流言的产生与运转。

其二,小说的第二个核心部分是现实与理想之间的抗争。什么是现实?什么是理想?在这部小说中,一开始县城就是现实,许多人生活在现实中的县城,而八十年代的喇叭裤、收录机、自行车、高跟鞋和电影院以及在九十年代和二十一世纪初期中出现的代表着时髦摩登的事物就是理想,因为这些事物给予人美好的向往与情感,那也是理想带给人的向往与理想。后来省城是理想,许多人物向往着省城,“我”与波兰大货车司机李路开赴理想所在地省城,省城生活着父亲与张阿姨,简与咖啡商人都生活在省城。而后,当姐姐与哥哥在县城这个现实世界里受到爱情与婚姻的挫败之后,他们同样向往省城生活,姐姐罗果转让了县城的服装铺与医院的外科医生幽居在理想省城,弟弟罗敏与林莎也在省城开了茶馆,哥哥罗华为了拉近与杨琼飞的距离于是在省城开了照相馆。人在困境中,在悲伤时,在绝望里总是容易产生希望,产生美好的理想,这是支撑人继续生活下去的力量之源。但是,理想总是不尽人意的,在省城同样有来自县城的困扰与骚动,理想同样不可能不受现实的影响与制约而存在,这就是理想与现实之间巨大的、顽强的抗争,这其中需要人付出多大的决心与耐力,人可以忍耐理想一次一次覆灭与重建,可以心平气静地面对冷酷与冰凉的现实世界,这其中的精神考验与磨练是巨大的,也是困难与艰巨的。可以说,我们是这样生活下来的,即一边幻想着美好的星空,一边脚踩着深陷的现实土壤。而当我们做够了理想的梦后,我们又重回到县城里去了。

从县城到省城,从现实到理想的穿越途径,在小说中,存在两种方法。其一是旅馆,“一座小县城太沉闷的原因,使我们的目光与旅馆相遇,也许只有住旅馆里的男人对于我们来说是陌生的。”旅馆在这里成为从现实通往理想的桥梁与纽带,在旅馆里经常发生偷情,偷情是县城式婚姻生活之外的一种理想爱情形式;在旅馆里发生艳遇,艳遇演绎了一个男人与一个女人橘红色的梦幻般的爱情故事。其二是旅途,“旅途给人带来的是一种陌生的情绪,所以,不能获得自由的人通常会把双臂伸向旅途,那个够不到的地方,才是舒展身体和自由的理想之所。”往返于县城与省城之间的旅途就是一种穿越现实与理想的方法,小说的开始“我”陪同姐姐到张羊所在的小镇偷拍奸情的旅途与最后简在巴黎向“我”发出旅途之邀,分别是通向现实与走向理想的旅途。

其三,是关乎人性的探究与思考。这一核心部分探索得更深入、揭示得更彻底是出现在小说的中部部分,“我”作为姐姐的同谋,陪同姐姐去过张羊所在的小镇,并在后来目睹姐姐与张羊幸福的留影,也陪同姐姐去过县城郊外舞厅与张羊所在的地区并躲在衣柜里,都是为了撞破张羊与女人偷情的背叛,通过这些婚姻冲突与情史秘史的演绎,作为人性研究的“我”洞破了张羊狡黠和好色的人性与姐姐长久的怀疑和动荡不安的人性。在经历了爱情与婚姻的背叛之后,“我”又窥视到了姐姐报复形式的“无所谓”的人性,这种报复式的人性引导她与男人偷情并且洋洋自得;在弟弟罗敏的瘾君子生涯里面,通过捆绑弟弟的行为,作为人性研究的“我”,了解了弟弟罪恶的人性,因对丁兰的语言保证与目睹肖瘦田的脱胎换骨,也唤起了“我”赎罪自己的人性。人性在罪恶与忏悔之间来回摇摆,动荡不安,经历了一次次的冲击与自赎,弟弟与林莎最终选择了坠楼身亡为人性作一次补偿和了结;而“我”,仍然得在县城与省城之间,在现实与理想之间,在面对丁兰与肖瘦田之间经历人性的一而再再而三的考验。

在阅读这部小说的过程中,我一直认为海男具有一个诗人的才情与特质。小说中的一句比喻对我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明月就像一轮圆盘高高地悬挂在天空上。”自我开始认为海男具备诗人的才情与特质之后,我就觉得她应该用非常煽情的文字来形容这个明月,因为我认为诗人都有这样的才情,但是海男没有这么做,她是用平实朴素的文字比喻了明月,所以从这里我改观了,我认为诗人只分两种,矫情的和平实的。对于矫情,我认为就是诗人的特质,因为诗歌除了意象,最重要的就是情感,矫情的文字或者说矫情的诗人总是容易煽起读者的情感。更能体现海男的诗人才情与特质的地方是文中两次提到芒果,而且与芒果同时出现的总是激情。我认为这就是诗人笔下的意象与所附予意象的情感;另外她关于“肉欲”的煽情的引人浮想翩翩的描述更是将人的情感推向极致,你的身体也会在不知不觉中经历“肉欲”关系,但与赤裸的粗俗的色情小说描述又截然不同;再有,“我直奔我生命的县城,只因为在这个世界上,它既是我的出生地,也是我的成长地”,有人说:“诗人的使命就是还乡。”海男关于毒品源头与上述这段话的形而上的看法也证明了海男诗人的身份。海男的作品中流淌着诗歌的灵魂,如果你愿意,你可以从中采摘出许多句子独立出来成为一首首好诗歌,比如:“我们离开时,彼此都带着创伤,语言伤害了我们的身体,我那落入河底的湿湿的肉体。”有一点嘲讽或有趣的是,当我读完《县城》整部小说之后,我竟然在小说的开端页面里翻出一页关于海男的简介说明,其中说道:海男著有诗集《虚构的玫瑰》,而在这之前我从未曾了解过海男的作家身份背景,也没有注意到这一页,《县城》是我阅读的海男的第一部作品。

海男在《县城》中流露出的思想是悲观的。其中有关托马斯·品钦的话的核心部分就是悲剧意识之一;关于情节安排比如弟弟一而再再而三地重蹈瘾君子的生涯也是悲剧意识之一;“所有人世间的一切我都注定要去经历,比如婚姻。”这是悲观的宿命论。小说的最后与小说开始互相呼应,是一种感伤的呼应,“我”穿越八十年代、九十年代到二十一世纪初期,再次穿起喇叭裤之时,发现时代不同了,已经是物是人非的世纪了,一种跨越世纪的悲凉不禁涌上心头来了。我们经历纷扰的诸多世事之后,会发现时间改变了所有的一切。县城仍然是县城,县城仍然代表现实,我们又回到县城来了。在小说中,海男的内心又变现得是矛盾的,她看起来是个理想主义者,她对爱情持有敬畏与崇拜的理想主义思想,她认为婚姻之外的情史秘史,每一次艳遇与偷情带来的爱情都是理想的,但最终我们又从其作品中读到,能够拯救爱情的不是理想,能拯救爱情的还是现实。

总之,《县城》是一部体现了因缘注定的事物发展、体现了现实与理想之间恒久的抗争主题和人性的罪恶的小说,正如海男形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像“磁场”一样,这部小说对读者也产生了磁场效应。

小说读后感3000 字

台湾海峡两岸的中国人,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分离已有56 年的时间,也就是说超过半个世纪的岁月。在人类漫长的历史中,半个世纪的岁月固然只是一瞬间,但对于一个家庭或一个民族来说,半个世纪却是一个漫长的岁月,它往往是两代人或三代人经历的时段。在这个漫长的岁月中,生活在海峡两岸,有着千丝万缕关连的千千万万家庭和人们,经历和忍受着由于分离而造成的巨大的伤痛,因而海峡两岸的人们,只要记得自己是中华民族的子孙,就必然急切期盼着两岸的沟通,民族与国家的统一。

近日读完福建实力派小说家杨少衡的长篇小说新作《海峡之痛》(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心潮久久不能平静,关于海峡两岸由于分离而造成的历史之痛以及两岸的统一问题,久久盘桓于心中。应该说,这是一部关于海峡的历史与现状深刻而动人之作,它落笔的是生活于海峡两岸杜、罗两家历史恩怨、悲欢离合、曲折动人的故事,着墨于大陆中国人民解放军将领杜荣林和先是流窜于大陆、金门、台湾之间的国民党军官、特务并曾沦为土匪,后来又成为到大陆投资的企业家罗进这两个人物的“海峡之痛”,他们可以说都带着这个“痛”离开人间的。但是明眼人一读便知,杜、罗两家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恩怨故事以及杜荣林、罗进的心中之“痛”,折射出的却是海峡两岸千千万万个家庭和千千万万人由于海峡两岸分离造成的灾难和创伤。这个“海峡之痛”是属于整个中华民族的,也是属于已经逝去的二十世纪的!当然,长篇小说《海峡之痛》由杜、罗两家的“海峡之痛”所表现出来的民族之痛、世纪之痛,是对结束海峡两岸分离状态,反对台独,实现中华民族统一大业的由衷而强烈的呼唤!这种呼唤不仅是适时的,也是强有力的,震撼人心、动人肺腑的!这正是这部小说主题深刻的体现,也是它的艺术魅力之所在。

我是个小说的专业读者,近三十年来,仅长篇小说读过的就数以千计,但像《海峡之痛》如此强烈吸引着我,读后又让我心潮久久难以平静的作品却不多。这是因为《海峡之痛》不仅具有一个宏大而深刻的主题,还有一个曲折动人、富于传奇色彩的故事。

故事开端于1949 年初秋闽南山区一个叫龙潭的山谷里的一场伏击战。其时,渡江南进的中国人民解放军(闽南人当时叫大军)追击溃逃的国民党败军于此,“大军”的一个连长杜荣林率一个连在龙潭山谷打了一个伏击战,把准备由闽西逃到厦门的一个运送家属的国民党车队击溃,把押车的“国军”上尉罗进的一家击散。罗进的妻子刘小凤失踪。他的出生仅三个月的女儿被“大军”收留,先是寄养在农家,后来由于一个偶然的事故由杜荣林收养,成为杜的女儿,取名杜山。罗进则在逃窜中落入土匪卢大目之手,后入伙为匪。龙潭山谷伏击战打出了杜、罗两家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恩怨故事,也展示出台湾海峡两岸分离而造成的民族之痛。作为“国军”的一方,罗进开始了为了寻找妻子女儿下落几进几出大陆的传奇般的经历:他化名刘四斤在卢大目处当了个小土匪头目,后来又趁“大军”剿匪于九弯一役使卢大目部全军覆没之际逃脱,“先向西,潜入深山,从福建西部龙岩一带逃进广东,再转折南行”,经过他童年生活过的潮汕地区,然后“从番禺一个小港坐上一条小船漂泊珠江,于夜中偷渡香港”,再作为“大陆难民”由香港到台湾。到台湾之后,即加入“国军”情报部门,派到金门蹲在坑道里收集大陆情报,制造过一个“心战”案例,叫秦之川《致杜营长的信》。又认识了在金门开酒馆,后来成了他妻子的寡妇吴淑玲。1953年7 月中旬,又曾随“反攻大陆”的“国军”登上东山岛,企图再回大陆,仅三天即无功而返。后来,吴淑玲由金门而回台中,罗进也回到台北,由于一个叫陈汉的国民党情报人员的“供出”,涉及“匪谍”案,差点送了命。经吴淑玲营救,终于出狱,又作为“反共挺进军特别支队”的支队长被派遣回大陆。但当这个“特别支队”进入大陆之际,即陷于绝境,10个匪特,或被击毙,或被活捉,罗进比较识趣,主动投降,又隐瞒了历史,只轻判了十年徒刑。在江西南部劳动农场服刑后,罗进刑满释放,拒绝留场就业,回到刘小凤的故乡漳州,干起了收破烂的营生,常出没于龙潭山谷一带,为的是寻找当年失散的妻儿的下落。几经曲折,他在龙潭山谷附近的土门村见到了在此当赤脚医生的叫做杜山的女儿,但不敢相认。不久,由于吴淑玲动用在美国的亲戚转信给中共高层领导,于是,罗进手持一张前往香港的单程通行证离开大陆,经香港再次前往台湾,结束了他在大陆近十年的游荡。后来,他又几次穿越台湾海峡,来往于大陆与台湾岛之间,不过,他已有了各种合法的身份,而目的还是一个:寻找他的妻子女儿。一直到与女儿相认,也找到失散的妻子刘小凤的踪迹,为迟到的寻访,最后喊着心痛告别人世。罗进这个曲折而又充满传奇色彩的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往来于海峡两岸的人生经历,可以说正是半个世纪海峡两岸戏剧性关系的缩影。而杜荣林的故事呢,也可以说是相当曲折动人和富于传奇色彩的。这个来自河北南部农村的连长,由于一个偶然的机会被从他的连队里调回闽南山区剿匪护粮,才没有和他的连队以及他的战友连指导员于立春一起把白骨留在金门岛上。但是,他后来的经历也是不顺的。九弯之役后,由于受重伤住院,认识了一个认真细致护理他的护士秦秀珍,产生了感情,非秦秀珍不娶。但秦秀珍之父是逃台的国民党军官秦之川,上级一直不批准他同秦秀珍结婚。后来勉强批准之后,又由于敌特制造的秦之川《致杜营长的信》一案,久久得不到信任和提升。到了“文革”前夕,一个机会使他提升了团长,,但由于“文革”初期杜山造反找出秦秀珍与其父母的合影被说成是期待“国军”反攻大陆而造成秦秀珍自杀,杜荣林又由于抢出当时被定为“走资派”的陈石港到军营避风而被撤职送往闽西,这无疑是对杜荣林极大的双重打击。“文革”之后,他虽然逐步升至某部队副司令,进入高级指挥员之列,但很快退休进干休所看孙子。更重要的是,解放金门、台湾遥遥无期,还扔在金门的战友白骨不能接回来,仇不能报,女儿杜山又被认走,且远走美国,这一切都使这个革命一辈子的“大北杠”深受打击,尤其是看到他的半个世纪的对手罗进大摇大摆闯回大陆,认走他的女儿,在龙潭山谷修了度假村,更让他感到生气和失落。最后,他是在遥望海天后大喊“痛”字而告别这个世界的。

我之所以这样不惮其烦地复述罗进、杜荣林两家半个世纪来发生在海峡两岸的曲折动人且富于传奇色彩的故事,复述这个可以称为民族之痛和世纪之痛的悲剧故事,不仅因为它是动人的,是具有吸引力和艺术魅力的,更重要的是这个海峡之痛的故事耐人咀嚼,也让人深受启迪。而作者在讲述这个故事时采用的虚实相间的手法也是值得注意的。我们看到,在叙述者的叙述中,半个多世纪来,海峡两岸发生的大事都是于史于时有据的,从1949 年秋闽南解放,厦门之役,金门失利,到1953 年7 月的东山战斗,再到“文革”中的种种事件,一直到二十世纪80 年代中期台胞返回大陆探亲之潮以及随后而来的台胞到大陆投资办企业之潮,这个大背景完全是实录;至于杜、罗两家的传奇性经历以及悲剧故事,都完全是据有关史料虚构的。这种一实一虚、虚实相间的叙事方法,自然有它的长处和短处。其长处是,由于大背景的真实描述加上闽南风情的生动描绘,使杜、罗两家的虚构故事更加真实感人;其短处是,由于写了真实的大背景,杜、罗两家的虚构故事受到真实背景的限制,因而拖得较长,也写得较散,枝节较多,显得不够集中。

小说中几个主要人物的形象塑造也是值得赞赏的。杜荣林这个来自河北省南部农村的孤儿,是在革命军队里成长起来的我军优秀指挥员,他从上个世纪40 年代末随军南下来到台湾海峡西岸起,就一直扎根于海防前线:由于时代与历史的多种因素,他的解放金门、台湾的夙愿虽尚未实现,到金门背回战友尸骨、为战友报仇的壮志也未能酬,最后也可以说是饮恨离开这个世界。但是,这个被叫做“大北杠”的军人形象却是高大的,独特的,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的。他不仅是位英勇杀敌、多谋善战的军人,从他对待爱妻秦秀珍的态度、对养女杜山的爱、对战友陈石港的义诸方面,尤其是从他年迈回北方一一探访已故战友家乡,并准备在龙潭山谷的山峰建亭纪念他全军覆亡的连队这一笔来看,他的胸襟又是相当美丽的。他的倔强和他的善良相交织,他的疾恶如仇,立场坚定同胸襟宽广,与时俱进相统一,成为一个相当高大又高度真实的人民解放军老指挥员的形象。而罗进的形象呢,又相当复杂多侧面,相当立体丰满,他既是国民党溃退中的一名下级军官,又是犯过罪行的匪特,后来又是热心投资大陆的台胞。他虽然出于对失散的妻子女儿的思念,多次穿越台湾海峡,来往于台湾与大陆之间,但都表现了大部分去台的原国民党军政人员的经历与愿望,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与审美价值。罗进的女儿,杜荣林的养女杜山的形象也是相当独特的。杜山与杜荣林深厚感情的表现,以及她倔强的性格,都是耐人琢磨的,只是到了小说的后半部,这个形象的艺术色彩似乎逊色了些。总的说来,杜荣林、罗进、杜山的形象都是相当成功的,他们不仅具有典型性,从某种意义来说,还具有一定的象征性。

杨少衡的小说在叙述语调上逐渐呈现出特色,不仅具有客观性,同时也相当老到幽默,有些地方适当夹杂进闽南的方言土语,又相当有味道。这种独特的有韵味的叙述语调,先是在他近期的中短篇小说中显露出来,而从这部长篇小说近作来看,这种叙述语调显得更从容更出色。小说是一种叙述的艺术,叙述技巧的成熟意味着小说创作的成熟。我当然为少衡的小说艺术渐趋成熟感到由衷的高兴,但是要想在这方面做些分析,恐怕要另为一文了。就此打住吧。

小说读后感3000 字

阅毕苏童的长篇小说《菩萨蛮》,故事情节的明朗程度在我的脑海里一直保持恒常的温度,如果你想知道,我可以如数家珍地为你道出其中的二三事,我们知道华金斗是个死不瞑目的、阴差阳错地被漏掉编号而得以四处走动的鬼魂,于是他回到了魂牵梦萦的香椿树街的家中,一直看着他的妹妹大姑是如何将五个儿女拉扯成人的,然后全篇就是大姑的辛劳艰苦与五个儿女的不成材不成器,让最后华金斗愤怒不已,于是他不再管这些劳什子事了,他的失望与孤独让他这个鬼魂终于要瞑目了;大姑是一个平庸的早年就丧父的妇女,一直赖在华金斗家里为他操劳整个家务事,拉扯五个儿女成人,期间发生了许多波折起伏的事情,她的欢笑给了这个家庭、这个世界,她的痛苦给了这个家庭、这个世界,她的孤独给了这个家庭、这个世界,她自己一无所有,但是这个家庭这个世界似乎不太喜欢接受她的这种方式,于是她便产生了失望与孤独;再看华家的唯一的儿子华独虎,从小就扎堆在胭脂堆里让他变得女里女气的,与李方的认识更是让他性格里的阴柔气质一览无遗,甚至他的身份更是让他的性格产生了变异。

这部小说有两个比较新颖的地方,一是叙述的角度,一是开篇的方式。小说的叙述是从幽灵华金斗的口中娓娓道来的,我们很难想象甚至是接受一个鬼魂的眼睛,一个鬼魂的说话,一个鬼魂的情感,所以我们首先就定义这是一部魔幻小说,但是华金斗的语气是那么诚恳,态度是那样实事求是,情感是那样真挚流露,又让我们认为这是一部现实主义作品,这只是叙述角度的与众不同让我们产生的误区而已。更重要的是,以一个第三者的旁人身份,特别是一个无法改变香椿树街、无法改变世界的鬼魂来叙述故事,我们便会油然而生对这个鬼魂的可怜和同情,然后就达到了苏童的写作目的——我们看到并体会到了华金斗的孤独,一个幽魂的孤独。另一点,这部小说的开篇是以“审讯”的方式展开的,小说的开篇可以有千差万别的方式,有些方式很容易引人入胜,开门见山,故事的吸引力就是这样跃然读者的眼前的,我们看到华金斗与审讯员的对话,便了解了华金斗的身份、性格,然后我们便急迫地想要了解造成华金斗目前现状与性格的环境因素是怎样的,于是我们就这样被故事情节吸引住了。

我们都知道,小说就是由许多的场景、情节拼接而成的,到那时这些情节,既是相互独立又是相互联系的,我们可以理解什么是独立,无非就是自说自个的,各人自扫门前雪的样子,相互联系就比较让读者头疼了,有些作品的这条线索还是比较明朗的,一清二楚,一语道破天机的,可有些却好像是在冥冥之中的茫然寻找,甚至一无所获,这类作品一般是外国的那些意识流小说,我们说,那几乎是一个精神病患者的日记。但我们现在阅读的并非外国的意识流小说,而是土生土长的作家苏童的小说,我们认为中国人都有落叶归根的传统观念,于是我们认定小说中一定有这条根,所以,这部小说的情节线索是沿着华金斗对香椿树街的归根情感延伸、发展下去的,这似乎让我们很信服,一个鬼魂肯定迷恋他的故土,于是这让我们觉得是理所当然的事情。我们为自己的阅读捏了一把汗,因为我们找到了真相,即使是权宜之计似的把它当作真相,我们也甘心情愿,接着我们发现,故事情节在本书中相互连接的方式是一种跳跃的方式,从新梅身上的故事跳跃到独虎的身上,又从独虎的身上跳跃到新兰身上,而且一只跳跃下去,我们怀疑,这种跳跃所需的能量,即动力是来自哪里?然后苏童的一句话:“这都是我的宝贝儿子惹来的事,你看看我这宝贝儿子,他整天干些什么事?”证明苏童跟我们站到了一起说,独虎便是事件与事件之间的起承转合,是润滑剂一类的东西使事件之间可以很默契地结合而不显得粗糙,不方枘圆凿,即使独虎这条线索在小说后面变得暗淡起来了。

这样一来,这部小说便是我们所说的具有双线故事情节线索的小说,这两条线索齐驱并驾,友好地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这就像父亲跟儿子一起走路的样子,其乐融融、相亲相爱,直到华金斗这个父亲听到谗言说独虎这个儿子并不是华金斗这个父亲的亲生儿子,而是余凤凰与邓天寿的私生子。就这样,两条情节线索发生了矛盾,父亲与儿子发生了矛盾冲突,我们说高潮诞生了。虽然,华金斗对独虎的态度由爱生恨了,独虎的娘娘腔性格最终使他被拘留了,可是,让我们在普天同贺地为小说找到了几乎完美的线索之余,冷静下来将兴奋的目光转向地面,转向低空,我们便会看见华金斗骑的黑天驴,“我这才想起我这头黑天驴是最喜欢热闹的,它不爱回第八区,它跟我一样喜欢在香椿树街瞎逛„„”,“我是被黑天驴凄厉的哭叫声吵醒的。这驴子不知是人还是驴,关键时刻它竟然像人一样呜呜地哭叫起来,它的泪水像瓢泼大雨落在我的脸上。”在文中许多地方我们可以看出,当华金斗愤怒地或者失望地或者孤独地想要抛弃香椿树街,抛弃他的住在香椿树街的家庭的时候,也就是故事情节在这里就要偃旗息鼓的时候,都是黑天驴将华金斗驮回香椿树街,都是黑天驴这头似驴非驴的人将故事情节的香火延续了下去,所以我们要怀疑这部小说里牵引着故事情节线索的是黑天驴,而不是前面所说的什么华金斗与独虎,但是我们似乎还未弄清楚这样的真相:一头驴子怎么会跟华金斗一样留恋香椿树街,而且会跟人一样哭哭啼啼的呢?也许真相只有一个,就是:黑天驴便是余凤凰。揭开这个真相的人,不是华金斗,不是独虎,不是新梅、新竹、新兰和新菊等人,而是大姑,“后来大姑就朝着我的黑天驴叫了一声嫂子,她对黑天驴说,嫂子呀,我就知道你和哥守在一起呢,可你不该把自己变成一头驴子呀。”——我们在目瞪口呆之余才醒悟过来:驴子才是真相呀。

前面所讲的都是关于写作技巧方面的,即理性方面的东西,然后我们再翻翻这本《菩萨蛮》,体会体会其中一些感性的事情,这对于我们了解苏童的情感世界也许有些裨益。首先我们会发现,这又是一部将背景设置在香椿树街的小说,对香椿树街的情感之笃深弥厚是我们无须再多费口舌的了。看看下面一段话:“独虎爬在树上。独虎爬在树上看月亮。月亮刚刚升起来,月亮看着太阳的火堆一点点地熄灭,它就从化工厂的大烟囱后面亮出半张脸,太阳还没走月亮就来了,就像早晨太阳赶走月亮一样。这两个东西自古以来就在天上斗来斗去的,世上的人们从此有了白天和黑夜,因为它们斗不出胜负,所以就有了白天和黑夜。天上的事情我现在越来越清楚了,只是我无法把这些事情都告诉我儿子。我儿子瞪着眼睛看月亮的那半张脸,他肯定是嫌月亮来得太早了,月亮一出来天就要黑了。天黑了大姑就要把他从树上拉回家里去了”。这段话让我很感动,我甚至怀疑苏童剽窃了我写过的短篇小说《童年在树上》,当然我是怀疑他剽窃了我的情感,但后来我又释然了,这只能说明我们的童年经历存在这样类似的地方,经历这样类似的情感,即童年在树上看月亮一样的情感。“我看见我每每和女儿站在故乡的热土上,一个满面苍凉,一个无动于衷。我听见我老家的土地在她们的脚下发出一声悠长的莫名的叹息声,然后我的眼泪就留下来了。”什么是故乡?故乡就是旧人的哀愁,新人的冷漠态度下,一掬熟悉的热土对你情感的熏陶和呼唤。我们不难看出苏童对故土的热爱与留恋,就像对香椿树街的情感一样,这些情感是支撑写作的一股泉眼,先唤起思源的感情,“然后我的眼泪就留下来了。”这部小说中,在大姑陪伴女儿新兰回老家的这部分中,充满浓郁的乡土气息,这种气息让人潸然泪下的样子。另外,小说中小王医生利用绳子对新兰的捆绑,让我想起苏童的短篇小说《把你的脚捆起来》,绳子的出现都意味着捆绑的出现。再者,华金斗怒斥“什么儿子,什么女儿,什么妹妹,全是假的,你舍不下他们,他们却把你忘啦!”让人想起苏童的短篇《告诉他们,我乘白鹤去了》,这里面的失望、绝望与孤独的成分远远超过了愤怒的情感。还有,关于华金斗的四散漂流,这种被世界遗弃的孤独与凄凉让我想起自己写的《被世界抛弃》这部短篇小说。之余,文化大革命中遗留下来的阶级斗争思想在文中仍旧得以体现,伦理道德的思考与批驳也得以彰显,家庭教育中的一些弊端也是苏童诟骂的地方。

最后,让我们来回温一下这部小说,这是一部集现实与魔幻于一体的小说,苏童的小说中一直带点传奇梦幻一样的色彩,说真的,到目前为止,我还是不明白他这样精心的安排只是为了追求小说的诡异迷离、华丽魔幻,还是执着于叙述技巧的巧夺天工,抑或只是为了服务于他的故事情节或者主题思想。所以,我还需要反复阅读苏童这类作品,因为我并没有办法变成像华金斗一样的鬼魂去与苏童作面对面的交谈并且向他讨教这个问题。然而,我意外发现的苏童的一篇《我为什么写<菩萨蛮>》却为我揭开了这次阅读的疑云,让我们来看看苏童写作这部小说的目的:“我一只想在一部小说中尽情地描摹我所目睹过的一种平民生活,我一直为那种生活中人所展示的质量唏嘘感叹,我一直觉得有一类人将苦难和不幸看作他们的命运,就是这些人且爱且恨地生活在这个嘈杂的世界上,他们唾弃旁人,也被旁人唾弃,我一直想表现出这一种孤独,是平民的孤独,不是哲学家或者其他人的孤独。

因此我写了《菩萨蛮》

„„

我写了一个痛哭的幽灵,他不知道自己为什么遭此磨难,后来他就不想管人间的什么闲事了,他想直接去了地狱,把更大的孤独留给别人,留给我,留给我们大家。”

我们接受了华金斗留下的孤独,我们也接受了苏童留下的对我们猜测他写作目的的答案,他像揭开驴子是真相一样,为我们揭开了他写作《菩萨蛮》的真相。

相关参考

牛虻自传 初二原创小说3000字

Padre,我亲爱的padre啊,你累了吗,如果不是,你苍白的笑容为何总显得如此疲倦…。。—题记夜色如墨,翻滚奔腾,咆哮呼喊……昏黄的灯光下,一本褶皱的书平铺在广漆色的书桌上。我轻着卷末,映入眼帘的簪花小字,却仿...

读《泡沫之夏》有感3000字

杨丽芝《泡沫之夏》是我读的第一本小说,以前高中学习比较紧张,没有闲暇看各类小说。上了大学后,课余时间多了,就阅读了风靡多时的青春小说——《泡沫之夏》。《泡沫之夏》是武汉大学女作家明晓溪所著,共有三部。...

读《老人与海》有感3000字

《老人与海》是现代美国小说作家海明威创作于92年的一部中篇小说,也是作者生前发表的最后一部小说。小说描写了一位老渔夫在海上捕鱼,经过了8天,他还没有捕到一条鱼,大家都说他运气不好,不吉利,等到第8天,他决...

《老人与海》读书笔记3000字

《老人与海》是现代美国小说作家海明威创作于92年的一部中篇小说,也是作者生前发表的最后一部小说。小说描写了一位老渔夫在海上捕鱼,经过了8天,他还没有捕到一条鱼,大家都说他运气不好,不吉利,等到第8天,他决...

一种文体的启示高一作文3000字

...种文体从千把字的叙事文体中脱颖而出,被业界称之为小小说,以别于其他千字左右的叙事文体。最近,中国作协创研部、文艺报以及郑州的百花园杂志社、《小小说选取刊

写在纸上的思念作文3000字

...?”这是她问我的。当时她正在翻弄着一本我忘了书名的小说,侧过身来神秘兮兮的样子。我漫不经心地说:“怎么,看小说又看出心得来了?”她给了我一个巨大的白眼,“白痴,我很认真的在

围城的读书心得 围城的读书心得3000字

...外的人想进来”。《围城》是钱钟书先生所著的一篇长篇小说。全书以讽刺为基调,以主人公方鸿渐的生活道路为主线,展现了人们在恋爱,婚姻,生活,事业等一系列有形而又无形的“围城”中的挣扎。小说可以分为四个部分...

关于读后感作文3000字

...组织,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那关于读后感作文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读后感作文3000字,欢迎阅读参考。读后感作文3000字【1】《国富论》是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于1776年撰写而成的。这本书被...

《简爱》英文读后感3000字v

AfterreadingJaneEyre,IthinkJaneEyreisagreatwoman.ThroughaseriousoftroublesomesituationsbetweenJaneEyreandMr.Rochester,theauthorsetupagreatfemaleimagebeforereaders:insistingonmaintaininganindependentpersonality,pursuingin

《骆驼祥子》读后感作文3000字

《骆驼祥子》读后感《骆驼祥子》真实地描绘了北京一个人力车夫的悲惨命运,《骆驼祥子》读后感3000字。祥子来自农村,在他拉上租来的洋车以后,立志买一辆车自己拉,做一个独立的劳动者。他所轻力壮,正当生命的黄金...

穹顶之下观后感3000字 穹顶

...文网http://www.w234.n小编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了穹顶之下观后感3000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穹顶之下观后感3000字(1)诚心看完柴静的《穹顶之下》(以下简称调查),非常用心又有激情的调查,有详实的数据和客观的理论,提出了雾...

《优秀员工》读后感3000字

8月,是镇“阅读激活思维,学习巧解难题”主题阅读月,在活动中本人阅读了推荐用书——《优秀员工这样工作》。该书分为三部分,从职业理念、职业策略、职业精神三个方面给予现代职场人士最实用且全面的指导:正确的...

《狂人日记》读后感3000字

...先生似乎在说梦话,内容凌乱近似无逻辑,于是,写这篇读后感,也从“梦”开始。“狂人”近于“疯”,在做着“恶梦”,在境象中充满了青面獠牙的家伙,黑暗阴森的笑,古怪的语句。却借着“疯”,把带着愤怒、惊恐的鞭...

“现实”-3000字作文

总是幻想着自己如同小说中的女主角,有一段唯美的爱情故事,可,天违人愿!幻想就像是肥皂泡那样,“砰”,打碎了我这少女的美好梦想。网上都说处女座的人,对别人的要求如同对自己一样--“完美”,不过,我就是典型...

《万历十五年》读后感3000字

(一)黄仁宇的“大历史观”近日拜读黄仁宇先生的《万历十五年》,此书英文名为“1587,AYearofNoSignificance”,可直译为“平淡的1587年”。黄仁宇,只是依稀记得他的“大历史观”。由于孤陋寡闻,不能从专业的角度解释“大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