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鲁迅与柏杨作文

Posted

篇首语: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本文为你选取作文浅谈鲁迅与柏杨作文四篇,希望能帮到你。

本文目录

1、浅谈鲁迅与柏杨作文(1)

2、浅谈爱情(2)

3、浅谈看客之我见(3)

4、阿Q和酱缸(4)

浅谈鲁迅与柏杨作文

中国人经常被骂,而且常被中国人骂。今天我就要谈谈两个骂中国人的中国人――鲁迅和柏杨。

鲁迅的文章够辣。他用一种极为尖锐的方式,揭露一般民众的麻木不仁。在特殊的时代背景下,鲁迅以他独有的文字特点借助小人物来表现许许多多中国人普遍的精神病态,并运用夸张的手法,在人物的身上植入许多远非他个性所能包容的精神重负,更最大限度地凸现他身上的那种具有极大概括性的心理特点。这在小说《阿Q正传》中对阿Q的那种精神胜利法的表现的刻画当中,就可以看得很清楚了。鲁迅正是将阿Q和未庄当作愚昧的中国人和封建农村的象征来描写的。阿Q在鲁迅笔下代表“沉没的国人的灵魂”。

柏杨的文章够刺。他骂尽中国人。既是历史学家又是作家的柏杨,尖锐地挖掘中国五千年传统文化的本质,并把它命名为“酱缸文化”。他认为,在皇帝权利至上的几千年中央集权的官僚制度下,所培育起来的中国传统文化,就象装满了不断散发着臭气的“酱”一样的巨大无底的缸,人们在其中都化为蛆虫,即使将先进的西方文化放进来,也很快会被变质为完全不同的东西。

鲁迅大声疾呼“唤醒沉没的灵魂”,柏杨则呼吁“砸烂大酱缸”。鲁迅笔下的阿Q先生,深深潜入柏杨的“大酱缸”之中,颇为自在,虽是井底蛙,却自认为是世界第一,夜郎自大。

鲁迅有一股怨恨之气,横亘胸中,一吐为快。怨恨的对象是谁呢?礼教,制度,传统,政府,全成了他泄忿的对象。他是绍兴人,也许先天的有一点“刀笔吏”的素质,为文极尖酸刻薄之能事。柏杨其生平经历可说是反映着近代中国人的无奈命运,甚至是百年来中国苦难的写照。在七十年代台湾,柏杨随意翻译的一篇美国漫画,令他差点被政府枪决,实际上亦为他八年的劳改生涯,难怪日本作家黄文雄以日本的一句谚语来形容柏杨是一个看过地狱回来的人。

都说柏杨有着五四时期鲁迅的影子,鲁迅的《阿Q正传》、柏杨的《丑陋的中国人》又都是深刻而沉痛地描写中国人的人性的堕落,但我们仍不难发现柏杨的文章和鲁迅的文章的区别。柏杨的文章比起鲁迅的文章来看更显刻薄。换言之,柏杨将中国人的劣根性看得更加透彻。也许,是因为环境和历史的限制,鲁迅只能将当时社会的种种丑陋用文字表现出来,再加上鲁迅是一个常以超人的毅力将自己内心的矛盾和紧张感深埋在心底的人,看他的文章,这一印象也特别强烈,所以鲁迅的文章情感色彩过于淡化,甚至隐晦。例如《药》、《风波》中对那些人物的刻画,若非细细品味,则很难抓住要点。但看柏杨的文章就觉得他似乎那种恨天又恨地,说起中国人的不是,就好像在说别的国家的人一样,一点不留情面,将中国人的缺点一一列举,一一批驳。但好像毕竟是好像,柏杨的爱国心并不是哪个总是把对中国的赞美挂在嘴上的人能比的。柏杨的笔触痛快淋漓,特别是他的杂文尖锐锋利。事实上,他最为读者认识的作品,例如《丑陋的中国人》、《中国人你受了什幺的诅咒》及《中国人史纲》,文字刻薄尖锐,直指中国人种种的劣根性,和中国文化的弱质。

其实,无论是鲁迅还是柏杨,他们写这些“骂文”无非是想唤醒沉睡中的中国人。

浅谈爱情

有人说,没有触礁泰坦尼克号,就没有那悲壮的爱情故事;没有残缺的结局,也就没有那回味无穷的追忆。

我想我不是纯粹的现实主义者,也并非是完美的幻想派。我们每个人在现实和幻想面前不得不低头。此时此刻,我为宝黛二人的爱情悲剧感到无限的惋惜。他们的一见倾心,他们的情意相投,尘世的污水却湮没了她。我并不了解曹先生再写这部巨作的时候有没有为他们伤感?不知道他安排这种结局的初衷是什么?或许正如鲁迅先生所说,悲剧是将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们看,这大概就是悲剧往往更能震撼人心吧!人们往往喜欢花痴的说自己可以爱某个人到地老天荒,到海枯石烂。对于这些话我的确不敢苟同。爱,只要一世就已足够,别说什么生生世世,别说什么永永远远,谁能对未来承诺呢?我们能把握的无非是当时当地的感觉。一辈子,不也是由无数个现在组成的吗?努力好了每一个瞬间,想你所想,爱你所爱,也就是永远了。

对于爱情,我没有太多的感触,花开花落,毕竟是受时间支配的,我还没有到那个年龄,现在说的这些也只不过是以自己浅薄的认识来书写青春。或许,爱最初只是因为心动,一如宝黛二人一见钟情一样。一个人能于千万人之中遇到与自己心有灵犀的人实属难得,既然遇到了,就不要错过,蹉跎的岁月不会为任何人而停下它的脚步。有些人,有些事,一旦失去就是永远的失去,到时候你就在也找不回当初的悸动和感觉了。

我们每个人在自己成年的那天起,不,应该是当从你欣赏异性的那一刻起,我们就一直在找一个能与自己相守终生的人。偶尔遇到了一个,走近却发现他并非是自己想要的,他的个性和趣味与自己有着天壤之别,一切都那么的格格不入

,这并不是真爱。爱,带给两个人的不应该是相互伤害,相互羁绊。

也许许多年后,当我们白发苍苍,回忆起年轻时候走过的曲曲折折的路,心底会突兀的出现某个人的名字。这个名字曾牵动我们的心,只是由于某个莫名其妙的原因,他被无知的我们在很多年前悄悄的隐匿在某个角落,至今忆起,感觉依旧热烈,这就是爱的最好证明。真正的爱。跨越了时间和空间的界限,冲破了记忆的壁垒,刻骨铭心的爱情是不会随时间一起老去的。

我们每个人都喜欢随欲而安的生活,喜欢寂寞的享受自己的天空,一些奇怪的念头总会适时的附和我们的想法。爱有很多种,爱也可以根据人的心情好坏而定。心情好了,外面下着雨,心也是晴的,因为有爱情滋润着;心情不好,外面晴着,心却下着雨,因为爱情梦的破灭。爱情就是如此神奇,可以塑造一个人,也可以败坏一个人。

我始终相信名人的这句话:爱,是牵挂着的痛苦;爱,是思念着的孤独;爱,是团聚时的欢乐;爱,是相拥着的幸福;爱,是彼此之间默默的祝福;爱,是天长地久的守护。爱,就必须付出。真爱,是永远不会变成怨恨的;爱,就要给彼此足够的空间,让两个人畅快的呼吸,让我们都有余地选择是彼此相爱还是成为陌路人。从这个角度上来说,只要你爱的人能获得真正意义上的幸福,就应该满足,就算狼狈退出,也无须后悔。爱,不可能完全的对等。。。。。。

浅谈看客之我见

伟大的鲁迅先生,曾在他的文学集作品上,提到过一种没有社会道德的小市民——看客。他们,就存在于我们的身边,也许,是逛大街的;或者,是小本职业经营者……看客,是形形色色的人,所组成的一个概念化的总称。

或许,大家都不知道,什么,是看客;为了更好地说明,下面,我就主要简介一下。

这一类人,要不就是闲着没事干,要不就是坐上办公椅如坐“针垫”,张三李四的,三五成群的,到大街上,东晃晃,西晃晃,寻图着看看新鲜,刺激的事;“舒展舒展筋骨”“活动活动腿脚”。

中国的“看客现象”,目前,有愈演愈烈的倾向;它对社会治安,人民人生安全,都有着极大的负面影响。

举个例说,2年前,某地一儿童落水,围观者竟无一人伸出援助之手,都眼睁睁地看着孩子在水中扑通着,挣扎着。孩子的父母,都一个劲地给围观者磕头,竟还有人为了救人,向他们索取一定的“救济费”……很快,孩子耗尽了体力,水面淹过头顶,慢慢地,沉了下去……孩子的父母伤心欲绝,趴在地上嚎嚎大哭;这些看客呢,仿佛像是看完一场精彩的猴戏似的,个个散去……

他们虽不会被法律处置,但在社会上,会受到良心的谴责。

看罢,怎能不叫人怒火中烧,咬牙切齿?可悲的看客们,灭绝了所谓的人性,简直令世人所痛恨!

据说,因围观人员不出手相助,而造成人员伤亡的事件,已不下数十起。

……

同学们,在遇见不平,危险时,一定要见义勇为,但要智斗,智救,切莫有勇无谋,更不要做一名无情的“看客”!

阿Q和酱缸

中国人经常被骂,而且常被中国人骂。今天我就要谈谈两个骂中国人的中国人——鲁迅和柏杨。

鲁迅的文章够辣。他用一种极为尖锐的方式,揭露一般民众的麻木不仁。在特殊的时代背景下,鲁迅以他独有的文字特点借助小人物来表现许许多多中国人普遍的精神病态,并运用夸张的手法,在人物的身上植入许多远非他个性所能包容的精神重负,更最大限度地凸现他身上的那种具有极大概括性的心理特点。这在小说《阿Q正传》中对阿Q的那种精神胜利法的表现的刻画当中,就可以看得很清楚了。鲁迅正是将阿Q和未庄当作愚昧的中国人和封建农村的象征来描写的。阿Q在鲁迅笔下代表“沉没的国人的灵魂”。

柏杨的文章够刺。他骂尽中国人。既是历史学家又是作家的柏杨,尖锐地挖掘中国五千年传统文化的本质,并把它命名为“酱缸文化”。他认为,在皇帝权利至上的几千年中央集权的官僚制度下,所培育起来的中国传统文化,就象装满了不断散发着臭气的“酱”一样的巨大无底的缸,人们在其中都化为蛆虫,即使将先进的西方文化放进来,也很快会被变质为完全不同的东西。

鲁迅大声疾呼“唤醒沉没的灵魂”,柏杨则呼吁“砸烂大酱缸”。鲁迅笔下的阿Q先生,深深潜入柏杨的“大酱缸”之中,颇为自在,虽是井底蛙,却自认为是世界第一,夜郎自大。

鲁迅有一股怨恨之气,横亘胸中,一吐为快。怨恨的对象是谁呢?礼教,制度,传统,政府,全成了他泄忿的对象。他是绍兴人,也许先天的有一点“刀笔吏”的素质,为文极尖酸刻薄之能事。柏杨其生平经历可说是反映着近代中国人的无奈命运,甚至是百年来中国苦难的写照。在七十年代台湾,柏杨随意翻译的一篇美国漫画,令他差点被政府枪决,实际上亦为他八年的劳改生涯,难怪日本作家黄文雄以日本的一句谚语来形容柏杨是一个看过地狱回来的人。

都说柏杨有着五四时期鲁迅的影子,鲁迅的《阿Q正传》、柏杨的《丑陋的中国人》又都是深刻而沉痛地描写中国人的人性的堕落,但我们仍不难发现柏杨的文章和鲁迅的文章的区别。柏杨的文章比起鲁迅的文章来看更显刻薄。换言之,柏杨将中国人的劣根性看得更加透彻。也许,是因为环境和历史的限制,鲁迅只能将当时社会的种种丑陋用文字表现出来,再加上鲁迅是一个常以超人的毅力将自己内心的矛盾和紧张感深埋在心底的人,看他的文章,这一印象也特别强烈,所以鲁迅的文章情感色彩过于淡化,甚至隐晦。例如《药》、《风波》中对那些人物的刻画,若非细细品味,则很难抓住要点。但看柏杨的文章就觉得他似乎那种恨天又恨地,说起中国人的不是,就好像在说别的国家的人一样,一点不留情面,将中国人的缺点一一列举,一一批驳。但好像毕竟是好像,柏杨的爱国心并不是哪个总是把对中国的赞美挂在嘴上的人能比的。柏杨的笔触痛快淋漓,特别是他的杂文尖锐锋利。事实上,他最为读者认识的作品,例如《丑陋的中国人》、《中国人你受了什幺的诅咒》及《中国人史纲》,文字刻薄尖锐,直指中国人种种的劣根性,和中国文化的弱质。

其实,无论是鲁迅还是柏杨,他们写这些“骂文”无非是想唤醒沉睡中的中国人。

相关参考

像柏杨那样生活

像柏杨那样生活在中国的近代史这漫漫长夜中,涌现出无数的抗战英雄,但他们却只能称得上是“平天下”,而那些看似无用的知识分子,却敢在“太平盛世”中发现隐藏的危机。柏杨就是其中一个。柏杨本姓郭,但之后由于偶...

浅谈中学生议论文的写作思路

议论文写作是中学生作文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头戏。在教学中我们发现:不少学生在平时已积累了不少作文材料,练笔文章也写了不少,但到了中考、高考时还是写不出文字通顺、条理清晰的议论文来。究其...

浅谈“物”与“志”_高三议论文1000字

浅谈“物”与“志”_高三议论文1000字——古往今来,人们总是会将一个人的学业好坏作为评判这个人成败的标准之一。古时人们讲求“学而优则仕”,当今人们认为“知识是第一生产力”。而面对这些观点,我不仅想问一句:...

浅谈辛亥首义精神 浅谈辛亥革命精神作文400字

一九一一年十月十日武昌城头的枪声响彻云霄,它代表着封建社会的终结。引发了一场席卷中国大的的伟大变革。它带给了我们光荣与骄傲,更带来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辛亥革命的精神,是创新与改革的精神。它推翻了中国...

浅谈竞争与情感作文

竞争在手,情感在心,当冰冷的手捂住炽热的心,又会演绎出怎样精彩的幕剧呢?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竞争原则。有的人追求“商场如战场,不是你死就是我亡”;有的人追求“让竞争与情感共同勉励,共同成长”;有的人追求“二者...

浅谈文明与爱国

目前,举国上下都开展“八荣八耻”的活动,我们学校也不例外,上个星期五,每个班都开展了“八荣八耻”的主题班队会,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给我的启发很大,深受教育。现在,我联系自己的实际,对“以热爱祖国为荣,...

浅谈孩子教育

浅谈孩子教育文/蔡卫星何谓“导”“导”的第一层境界:清楚。大人与小孩沟通,表达含义要明确,否则,小孩要么自我理解,要么不知所措。在夸奖时,一定要明确指出夸奖的原因。比如,我们看到小孩可以自己穿衣服时,...

浅谈作文命题引发与学生写作心理

作文命题引发与学生写作心理作文课怎样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怎样使学生兴趣为文,这是中学写作课一直探讨的重要问题。笔者认为,解决这个问题的重点,作文课一定要研究写作者本身,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思想实际和心...

浅谈电脑的好处与坏处

说到电脑,大家一定会想到有声有色的电子书、飞速的网络和网络电视还有各种游戏。的确,电脑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方便,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网络带给人类的好处可谓数不胜数,电脑可以储存大量的资料,...

浅谈赏析短文写作的突破口

normalalign=center>浅谈赏析短文写作的突破口normal>——2006年现代文命题趋向与赏析短文的联系normalalign=center>normal>自2005年高考,湖南省自主命题中启用了赏析短文的出题形式,受到专家及考生的一度好评。今年高考依然沿袭了这一...

浅谈讲诚信与善意的谎言

我国乃至世界着名的作家巴金曾说过:“说真话不应当是艰难的事情。我所谓真话不是指真理也不是指正确的话。自己想什么就讲什么,自己怎么想就怎么说——这就是讲真话。”从古至今,诚信一直就是人们所推崇的品质。在...

浅谈间接描写

本人在阅读学生作文中,经常发现有些学生在对人物进行描写时只会简单的直接描写,很少或根本不会间接描写,这将削弱对人物的刻画表现力度,甚至还会影响到文章主题的彰显,因此很有必要让学生熟悉和掌握有关间接描写...

浅谈青春

青春、合作流云在天边,行囊在眼前,有一条通往太阳的路无边又无沿。路上绿草茵茵,有青春为伴;远方黄沙滚滚,同成熟相连,我们走着,带着与青春合作的体验,用生命祭起心中的圣坛。即使受了伤,也不让泪水遮盖住脸...

浅谈学好语文的重要性

语文,是一门科学,一门关乎国民的文化素质、关系国家生存与发展的科学。正如清代大教育家王国维所言:“生百政治家,不如生一大文学家。何则?政治家与国民以物质上之利益,而文学家与以精神上之利益。夫精神之于物...

浅谈中国茶文化论文2500字

...小的茶蕴含着中国文化的气息。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浅谈中国茶文化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摘要:中国作为茶的故乡,茶文化也是被许多的了解和认可的。本文就茶与中国文化做了认真的分析和探究,也介绍了茶的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