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昌龄《同从弟南斋玩月忆山阴崔少府》
Posted
篇首语:每个人至少拥有一个梦想,有一个理由去坚强。。本文为你选取作文王昌龄《同从弟南斋玩月忆山阴崔少府》四篇,希望能帮到你。
本文目录
王昌龄《同从弟南斋玩月忆山阴崔少府》
高卧南斋时,开帷月初吐。
清辉淡水木,演漾在窗户。
苒苒几盈虚,澄澄变今古。
美人清江畔,是夜越吟苦。
千里其如何,微风吹兰杜。
王昌龄《同从弟南斋玩月忆山阴崔少府》注解
1、苒苒:同“冉冉”,指时间的推移。
2、美人:旧时也指自己思暮的人,这里指崔少府。
3、越吟:楚人曾唱越歌以寄托乡思。
王昌龄《同从弟南斋玩月忆山阴崔少府》韵译
我和从弟在南斋高卧的时候,掀开窗帘玩赏那初升的玉兔。
淡淡月光泻在水上泄在树上,轻悠悠的波光涟漪荡入窗户。
光阴苒苒这窗月已几盈几虚,清光千年依旧世事不同今古。
德高望重崔少府在清江河畔,他今夜必定如庄舄思越之苦。
千里迢迢可否共赏醉人婵娟?
微风吹拂着清香四溢的兰杜。
王昌龄《同从弟南斋玩月忆山阴崔少府》评析
此诗写玩月思友,由月忆人。感慨清光依旧、人生聚散无常。诗的开头点出“南斋”;二句点“明月”;三、四句触发主题,写玩月;五、六句由玩月而生发,写流光如逝,世事多变;七、八句转写忆故友;最后写故人的文章道德,恰如兰杜,芳香四溢,闻名遐迩。
全诗笔不离月,景不离情,情景交融,景情相济,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相关参考
...我们不得不像一群忙碌的蚂蚁一样为了以后的路不断努力月忆月光下的记忆而那只是记忆我永远也回不到那遥远的记忆中
人已散,月独圆漫天清幽点点忧愁照着你,照着我忆往昔,千里外无限眷念柔情片片寄给你,寄给我夜寂寥,难成眠相思满满粉泪盈盈淋了你,湿了我
...故事或出处清·无名氏《杜诗言志》卷三:“其所作如《少府画障歌》、《崔少府高齐观三川水涨》诸诗,句句字字追琢入妙,耐人寻味。”成语造句这个故事的结尾留下了一个悬念,~。近义词回味无穷、引人入胜反义词枯燥...
...公元九零零年)春,正月,宣州将康儒攻睦州,钱镠使其从弟銶拒之。二月,庚申,以西川李度使王建兼中书令。壬申,加威武节度使王审知同平章事。壬午,以吏部尚书崔胤同平章事,充清海节度使。李克用大发军民治晋阳城...
...帝城边古木疏。圣代即今多雨露,暂时分手莫踌躇。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韵译我叹息与二位作别,不知有何意想?请下马,我们把盏谈谈贬谪的地方。李少府去巫峡,听到猿啼落泪数行;王少府到衡阳,多寄雁书是我所...
...古木疏。圣代即今多雨露,暂时分手莫踌躇。高适《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注解1、谪居:贬官的地方,冒下四句。2、巫峡:在今四川巫山县东。古民歌:“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3、衡阳:今属湖南。...
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高适嗟君此别意何如,驻马衔杯问谪居。巫峡啼猿数行泪,衡阳归雁几封书。青枫江上秋帆远,白帝城边古木疏。圣代即今多雨露,暂时分手莫踌躇。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译文此次离别不知...
...在岔路口上分手之时,像小儿女那样悲伤泪湿佩巾。注释少府:官名。之:到、往。蜀州:今四川崇州。城阙(què)辅三秦:城阙,即城楼,指唐代京师长安城。辅,护卫。三秦,指长安城附近的关中之地,
原文酬张少府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1]编辑本段注释译文酬张少府注释酬:回赠惟:只。好:haò爱好。自顾:看自己。长策:高见。空:徒...
...带,山月照弹琴。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王维《酬张少府》注解1、吹解带:吹着诗人宽衣解带时的闲散心情。2、君问两句:这是劝张少府达观,也即要他象渔樵那样,不因穷通而有得失之患。王维《酬张少府》韵译晚年...
...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酬张少府韵译晚年只图个安静的环境,对世事件件都不太关心。自认没有高策可以报国,只好归隐到这幽静山林。松风吹拂我且宽衣解带,山月高照正好弄弦弹琴。君若问穷困...
《酬张少府》盛唐王维1 晚年唯好静2,万事不关心。自顾无长策3,空知返旧林4。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君问穷通理6,渔歌入浦深7。[1-3] 注释酬:回赠。唯:亦写作“惟”,只。好(haò):爱好。自顾:看自己。长策:...
高适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题。钜鹿赠李少府高适李侯虽薄宦,时誉何籍籍。骏马常借人,黄金每留客。投壶①华馆静,纵酒凉风夕。即此遇神仙,吾欣知损益②。【注释】①投壶:古代饮宴时的一种游戏。设投壶一个,...
...劝他不要在分手的时候过于悲伤。这样写来多么委婉!杜少府一定会感到亲切,他那点缠绵悱恻的感情也一定可以排解开了。所以我喜欢这句诗。
...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注解1、城阙:指唐代都城长安。2、辅:护卫。3、三秦:现在陕西省一带;辅三秦即以三秦为辅。4、五津:四川境内长江的五个渡口。王勃《送杜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