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贺《雁门太守行》诗歌鉴赏
Posted
篇首语:倘若心中愿意,道路千千条。倘若心中不愿意,理由万万个。本文为你选取作文李贺《雁门太守行》诗歌鉴赏四篇,希望能帮到你。
本文目录
李贺《雁门太守行》诗歌鉴赏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 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 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 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 提携玉龙为君死。
“雁门太守行”系乐府旧题。李贺生活的时代藩镇叛乱此伏彼起,发生过重大的战争。如史载,元和四年(09),王承宗的叛军攻打易州和定州,爱国将领李光颜曾率兵驰救。元和九年,他身先士卒,突出、冲击吴元济叛军的包围,杀得敌人人仰马翻,狼狈逃窜。
从有关《雁门太守行》这首诗的一些传说和材料记载推测,可能是写平定藩镇叛乱的战争。
诗共八句,前四句写日落前的情景。首句既是写景,也是写事,成功地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黑云压城城欲摧”,一个“压”字,把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以及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等等,淋漓尽致地揭示出来。次句写城内的守军,以与城外的敌军相对比,忽然,风云变幻,一缕日光从云缝里透射下来,映照在守城将士的甲衣上,只见金光闪闪,耀人眼目。此刻他们正披坚执锐,严阵以待。这里借日光来显示守军的阵营和士气,情景相生,奇妙无比。据说王安石曾批评这句说:“方黑云压城,岂有向日之甲光?”杨慎声称自己确乎见到此类景象,指责王安石说:“宋老头巾不知诗。”(《升庵诗话》)其实艺术的真实和生活的真实不能等同起来,敌军围城,未必有黑云出现;守军列阵,也未必就有日光前来映照助威,诗中的黑云和日光,是诗人用来造境造意的手段。三、四句分别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铺写阴寒惨切的战地气氛。时值深秋,万木摇落,在一片死寂之中,那角声呜呜咽咽地鸣响起来。显然,一场惊心动魄的战斗正在进行。“角声满地”,勾画出战争的规模。敌军依仗人多势众,鼓噪而前,步步紧逼。守军并不因势孤力弱而怯阵,在号角声的鼓舞下,他们士气高昂,奋力反击。战斗从白昼持续到黄昏。诗人没有直接描写车毂交错、短兵相接的激烈场面,只对双方收兵后战场上的景象作了粗略的然而极富表现力的点染:鏖战从白天进行到夜晚,晚霞映照着战场,那大块大块的胭脂般鲜红的血迹,透过夜雾凝结在大地上呈现出一片紫色。这种黯然凝重的氛围,衬托出战地的悲壮场面,暗示攻守双方都有大量伤亡,守城将士依然处于不利的地位,为下面写友军的援救作了必要的铺垫。
后四句写驰援部队的活动。“半卷红旗临易水”,“半卷”二字含义极为丰富。黑夜行军,偃旗息鼓,为的是“出其不意,攻其不备”;“临易水”既表明交战的地点,又暗示将士们具有“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那样一种壮怀激烈的豪情。接着描写苦战的场面:驰援部队一迫近敌军的营垒,便击鼓助威,投入战斗。无奈夜寒霜重,连战鼓也擂不响。面对重重困难,将士们毫不气馁。“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黄金台是战国时燕昭王在易水东南修筑的,传说他曾把大量黄金放在台上,表示不惜以重金招揽天下士。诗人引用这个故事,写出将士们报效朝廷的决心。
一般说来,写悲壮惨烈的战斗场面不宜使用表现秾艳色彩的词语,而李贺这首诗几乎句句都有鲜明的色彩,其中如金色、胭脂色和紫红色,非但鲜明,而且秾艳,它们和黑色、秋色、玉白色等等交织在一起,构成色彩斑斓的画面。诗人就象一个高明的画家,特别善于着色,以色示物,以色感人,不只勾勒轮廓而已。他写诗,绝少运用白描手法,总是借助想象给事物涂上各种各样新奇浓重的色彩,有效地显示了它们的多层次性。有时为了使画面变得更加鲜明,他还把一些性质不同甚至互相矛盾的事物揉合在一起,让它们并行错出,形成强烈的对比。例如用压城的黑云暗喻敌军气焰嚣张,借向日之甲光显示守城将士雄姿英发,两相比照,色彩鲜明,爱憎分明。李贺的诗篇不只奇诡,亦且妥帖。奇诡而又妥帖,是他诗歌创作的基本特色。这首诗,用秾艳斑驳的色彩描绘悲壮惨烈的战斗场面,可算是奇诡的了;而这种色彩斑斓的奇异画面却准确地表现了特定时间、特定地点的边塞风光和瞬息变幻的战争风云,又显得很妥帖。惟其奇诡,愈觉新颖;惟其妥贴,则倍感真切;奇诡而又妥帖,从而构成浑融蕴藉富有情思的意境。这是李贺创作诗歌的绝招,他的可贵之处,也是他的难学之处。
(朱世英)
相关参考
敌方的军队如黑云般滚滚而来,想要推倒城墙,我军将士严阵以待,仿佛下一秒战争就会一触即发,天气变化莫测,云间有一丝阳光透过云层照射在他们的铠甲上,一片金光闪烁耀眼夺目。在这满是秋色的季节里,军队的号角声...
...《梅岭三章》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胭脂凝夜紫。李贺《雁门太守行》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范仲淹《渔家傲》醉里挑灯看剑,梦会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
诗歌鉴赏是初、高中阶段每次语文试题中的必修题,对大多数人来说这类题很是让人头疼,失分严重,那么我们该怎么做好这个模块儿呢?当你在做诗歌鉴赏的时候最先看的是这首诗的什么?当然是标题咯。没错!第一步就是“...
...要组成部分,是高考的必考内容。能力层级为D级。古代诗歌里形象的主体应该是由是个里的“人、事、景、情、物”等具体内容构成的。其中人物形象是考察的重点之一。2.学习目标掌握诗歌中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掌握人物形...
《江之歌》鉴赏(陈慧君) 《江之歌》是一篇短小精悍的散文诗。它通过船夫号子和码头工人之歌,描绘了纤夫和码头工人艰辛的劳动,苦难的生活,表现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不幸处境的深切同情。这篇散文是诗,又是画...
江汉杜甫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杜甫诗鉴赏大历三年(76)正月,杜甫自夔州出峡,流落湖北江陵、公安等地。此时他已五十六岁,北归无望...
江亭杜甫坦腹江亭暖,长吟野望时。水流心不竞,云在意俱迟。寂寂春将晚,欣欣物自私。江东犹苦战,回首一颦眉。杜甫诗鉴赏这首诗作于上元二年(761),那时杜甫居于成都草堂,生活暂时比较安定。表面上,“坦腹江亭暖...
《至节即事》 马臻天街晓色瑞雪浓,名纸相传尽贺冬。绣幕家家浑不卷,呼卢笑语自从容。鉴赏: 这是一首描写冬至的七言绝句。第一句中以环境描写,写出了天色的红,点明了天刚亮;“瑞烟浓”写出了冬至的吉祥,...
过华清宫 李约君王游乐万机轻,一曲霓裳四海兵。玉辇升天人已尽,故宫惟有树长生。 本诗运用今昔(或时间)对比:昔日霓裳羽衣,歌舞升平;今朝杂树丛生,宫殿荒凉。诗通过咏史抒怀,讽刺统治者荒淫误国,感叹...
诗歌鉴赏鹧鸪天•西都作朱敦儒我是清都山水郎,天教散漫与疏狂。曾批给露支风敕,累奏留云借月章。诗万卷,酒千觞,几曾着眼看侯王?玉楼金阙慵归去,且插梅花醉洛阳。注释:清都山水郎:在天上掌管山水的官员。清都...
漫成一首杜甫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刺鸣。杜甫诗鉴赏这首诗是杜甫寄居巴蜀时期写的,诗写夜泊之景。写一个月夜,诗人不从天上月写起,却写水中月影(“江月”),一开始就抓住...
...不知何处是他乡。抒写离别之悲、他乡作客之愁,是古代诗歌创作中一个很普遍的主题。然而这首诗虽题为客中作,抒写的却是作者的另一种感受。“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兰陵,点出作客之地,但把它和美酒联...
...出处: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唐李贺《雁门太守行》意思翻译:战事紧急,象乌云层层笼罩,要把城头压垮似的,战士们的铠甲在日光照射下金光闪烁。意蕴解释:诗句极显战士们披坚执锐,严阵以待的阵势,...
...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题。竹李贺①入水文光动,抽空绿影喜。露华生笋径,苔色拂霜根。织可承香汗,裁堪钓锦鳞。三梁曾入用,一节奉王孙。②【注】①李贺是唐代诗人,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属...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杜甫同李白的友谊,首先是在诗歌上结成的。这首怀念李白的五律,是天宝五年(746)或六年(747)春杜甫居长安时所作,主要就是从这方面来落笔的。开头四句,都是对李白诗的热情赞美。首句称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