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秋登宣城谢朓北楼》赏析
Posted
篇首语:我认为知识是一切能力中最强的力量。本文为你选取作文李白《秋登宣城谢朓北楼》赏析四篇,希望能帮到你。
本文目录
李白《秋登宣城谢朓北楼》赏析
秋登宣城谢朓北楼⑴
江城如画里⑵,山晚望晴空。
两水夹明镜⑶,双桥落彩虹⑷。
人烟寒橘柚⑸,秋色老梧桐。
谁念北楼上⑹,临风怀谢公⑺?[1]
词句注释
⑴谢朓北楼:即谢朓楼,为南朝齐诗人谢朓任宣城太守时所建,故址在陵阳山顶,是宣城的登览胜地。谢朓是李白很佩服的诗人。
⑵江城:泛指水边的城,这里指宣城。“江”并不是实说长江。唐代江南地区的方言,无论大水小水都称之为“江”。
⑶两水:指宛溪、句溪。宛溪上有凤凰桥,句溪上有济川桥。明镜:指拱桥桥洞和它在水中的倒影合成的圆形,像明亮的镜子一样。
⑷双桥:指凤凰桥和济川桥,隋开皇(隋文帝年号,公元1~600年)年间所建。彩虹:指水中的桥影。
⑸人烟:人家里的炊烟。
⑹北楼:即谢朓楼。
⑺谢公:指谢朓。[2]
白话译文
江边的城池好像在画中一样美丽,山色渐晚,我登上谢朓楼远眺晴空。两条江之间,一潭湖水像一面明亮的镜子;江上两座桥仿佛天上落下的彩虹。橘林柚林掩映在令人感到寒意的炊烟之中;秋色苍茫,梧桐也已经显得衰老。除了我还有谁会想着到谢朓北楼来,迎着萧飒的秋风,怀念谢先生呢?[2]
创作背景
此诗为李白在安史之乱爆发前不久所作,时间与《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的作年相近。李白在长安为权贵所排挤,被赐金放还,弃官而去之后,政治上一直处于失意之中,过着飘荡四方的流浪生活。公元73年(天宝十二载)与公元74年(天宝十三载)的秋天,李白两度来到宣城,此诗当作于公元73年或74年的中秋节后。[3-4]
赏析
谢朓北楼是南齐诗人谢朓任宣城太守时所建,又名谢公楼,唐代改名叠嶂楼,是宣城的登览胜地。宣城处于山环水抱之中,陵阳山冈峦盘屈,三峰挺秀;句溪和宛溪的溪水,萦回映带着整个城郊,“鸟去鸟来山色里,人歌人哭水声中”(杜牧《题宣州开元寺水阁阁下宛溪夹溪居人》)。
一个晴朗的秋天的傍晚,诗人独自登上了谢公楼。岚光山影,景色十分明净。诗人凭高俯瞰,“江城”犹如在图画中一样。开头两句,诗人把他登览时所见景色概括地写了出来,总摄全篇,一下子就把读者深深吸引住,一同进入诗的意境中去了。严羽《沧浪诗话》说:“太白发句,谓之开门见山。”指的就是这种表现手法。
中间四句是具体的描写。这四句诗里所塑造的艺术形象,都是从上面的一个“望”字生发出来的。从结构的关系来说,上两句写“江城如画”,下两句写“山晚晴空”;四句是一个完整的统一体,而又是有层次的。“两水”指句溪和宛溪。宛溪源出峄山,在宣城的东北与句溪相会,绕城合流,所以说“夹”。因为是秋天,溪水更加澄清,它平静地流着,波面上泛出晶莹的光。用“明镜”来形容,用语十分恰当。“双桥”指横跨溪水的上、下两桥。上桥叫做凤凰桥,在城的东南泰和门外;下桥叫做济川桥,在城东阳德门外,都是隋文帝开皇年间(1~600年)的建筑。这两条长长的大桥架在溪上,倒影水中,诗人从高楼上远远望去,缥青的溪水,鲜红的夕阳,在明灭照射之中,桥影幻映出无限奇异的璀璨色彩。这更像是天上的两道彩虹,而这“彩虹”的影子落入“明镜”之中去了。这两句与诗人的另一名作《望庐山瀑布水》中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相似。两者同样是用比拟的手法来塑造形象,同样用一个“落”字把地下和天上联系起来;然而同中有异,异曲同工:一个是以银河比拟瀑布的飞流,一个是用彩虹写夕阳明灭的波光中双桥的倒影;一个着重在描绘其奔腾直下的气势,一个着重在显示其瑰丽变幻的色彩,两者所给予读者的美感也不一样,而诗人想象的丰富奇妙,笔致的活泼空灵,则同样十分高明。
秋天的傍晚,原野是静寂的,山冈一带的丛林里冒出人家一缕缕的炊烟,橘柚的深碧,梧桐的微黄,呈现出一片苍寒景色,使诗人感到是秋光渐老的时候了。当时诗人的心情是完全沉浸在他的视野里,他的观察是深刻的,细致的;而他的描写又是毫不粘滞的。他站得高,望得远,抓住了一刹那间的感受,用极端凝炼的形象语言,在随意点染中勾勒出一个深秋的轮廓,深深地透漏出季节和环境的气氛。他不仅写出秋景,而且写出了秋意。他在高度概括之中,用笔丝丝入扣。
结尾两句,从表面看来很简单,只不过和开头二句一呼一应,点明登览的地点是在“北楼上”;这北楼是谢朓所建的,从登临到怀古,似乎是照例的公式,因而李白就不免顺便说一句怀念古人的话罢了。这里值得注意是“谁念”两个字。“怀谢公”的“怀”,是李白自指,“谁念”的“念”,是指别人。两句的意思,是慨叹诗人“临风怀谢公”的心情没有谁能够理解。这就不是一般的怀古了。[3]
相关参考
就在一个凉风瑟瑟的夜晚,名震唐朝的大诗人李白,正独自一人坐在落寞的山头上。那是李白经历了安史之乱后的漂泊流离,经历了蒙冤被囚禁的牢狱之灾,经历了戴罪流放的屈辱之后,李白第七次,也是最后一次来到宣城。没...
...亭山作文1就在一个凉风瑟瑟的夜晚,名震唐朝的大诗人李白,正独自一人坐在落寞的山头上。那是李白经历了安史之乱后的漂泊流离,经历了蒙冤被囚禁的牢狱之灾,经历了戴罪放逐的辱没之后,李白第七次,也是最后一次来...
谢朓阅读下面这首南北朝古诗,完成14~1题。秋夜谢朓秋夜促织鸣,南邻捣衣急。思君隔九重,夜夜空伫立。北窓轻幔垂,西户月光入。何知白露下,坐视阶前湿。谁能长分居,秋尽冬复及?【注】南北朝时,战乱不断,很多新...
和江丞北戍琅邪城南朝·齐谢朓春城丽白日,阿阁跨层楼。苍江忽渺渺,驱马复悠悠。京洛多尘雾,淮济未安流。岂不思抚剑?惜哉无轻舟。夫君良自勉,岁暮勿淹留。【注】“江丞”,即江孝嗣,“丞”,官名,是正职官的辅佐...
临溪送别[南北朝]谢朓怅望南浦①时,徙倚②北梁步。叶下凉风初,日隐轻霞暮。荒城回易阴,秋溪广难渡。沫泣③岂徒然,君子行多露④。【注】①南浦:典出《楚辞·九歌》中“送美人兮南浦”,此处代指溪水。②徙倚:徘...
观胡人吹笛李白胡人吹玉笛,一半是秦声。十月昊山晓,梅花落敬亭。愁闻出塞曲,泪满逐臣缨。却望长安道,空怀恋主情。【注】此诗作于唐玄宗天宝十二栽(73年)。诗人从梁宋来到安徽宣城。梅花:笛子曲,又称《梅花落...
...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16题。秋暮登北楼王武陵秋满空山悲客心,山楼晴望散幽襟。一川红树迎霜老,数曲清溪绕寺深。寒气急催遥塞雁,夕风高送远城砧。三年海上音书绝,乡国萧条惟梦寻。1.下列对这首...
...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16题。秋暮登北楼王武陵秋满空山悲客心,山楼晴望散幽襟。一川红树迎霜老,数曲清溪绕寺深。寒气急催遥塞雁,夕风高送远城砧。三年海上音书绝,乡国萧条惟梦寻。1.下列对这首...
...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16题。秋暮登北楼王武陵秋满空山悲客心,山楼晴望散幽襟。一川红树迎霜老,数曲清溪绕寺深。寒气急催遥塞雁,夕风高送远城砧。三年海上音书绝,乡国萧条惟梦寻。1.下列对这首...
送宇文太守赴宣城王维寥落云外山,迢递舟中赏。铙①吹发西江,秋空多清响。地迥古城芜,月明寒潮广。时赛敬亭神②,复解罟师③网。何处寄相思,南风吹五两④。[注]①铙:古代军中的乐器。②赛,神:旧时祭祀酬报神恩。...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9~10题。二月三日登楼有怀金陵宣城诸友【注】范成大百尺西楼十二栏,日迟花影对人闲。春风已入片时梦,寒食从今数日间。折柳故情多望断,落梅新曲与愁关。诗成欲访江南便,千里烟波万叠山。【...
...若荠,江畔洲如月。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孟浩然《秋登兰山寄张五》注解1、荠:野菜名,这里形容远望中天边树林的细小。2、重阳节:旧以阴历九月九日为重阳节,有登高风俗。孟浩然《秋登兰山寄张五》韵译面对北...
赠汪伦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注释] 1.汪伦:李白在桃花潭结识的朋友,性格非常豪爽。这首诗就是赠给他的。 2.踏歌:一...
星期天,我和爸爸一起去爬南山。秋高气爽,凉风习习,我们踏着黄色的落叶,沿着崎岖的山路,艰难地向上爬。黄色的树叶在秋风中飘落,路边开满了黄色的野菊花,路边的小草变成了黄色的,在秋风中瑟瑟发抖。我不禁想起...
...。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秋登兰山寄张五韵译面对北山岭上白云起伏霏霏,我这隐者自己能把欢欣品味。我试着登上高山是为了遥望,心情早就随着鸿雁远去高飞。忧愁每每是薄暮引发的情绪,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