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驹《夜泊宁陵》原文翻译及赏析
Posted
篇首语:幽映每白日,清辉照衣裳。本文为你选取作文韩驹《夜泊宁陵》原文翻译及赏析四篇,希望能帮到你。
本文目录
韩驹《夜泊宁陵》原文翻译及赏析
夜泊宁陵
汴水2日驰三百里,扁舟3东下更开帆。
旦辞4杞国风微北,夜泊宁陵月正南。
老树挟霜鸣窣窣6,寒花7垂露落毵毵9。
茫然10不悟11身何处,水色天光共蔚蓝。
词句注释
1 宁陵:今河南宁陵县。
2 汴水:即汴河,在今河南境内,流入黄河。
3 扁舟:小船。
4 旦辞:清晨辞别。
杞国:古国名,今河南杞县。
6 窣窣(sū):象声词。形容细小的声音。
7 寒花:寒冷时节开放的花。多指菊花。
垂露:露珠下滴。
9 毵毵(sānsān):细长的样子。亦作“毶毶”。
10 茫然:犹惘然。失意的样子。
11 不悟:不知道。[2-3]
白话译文
汴水奔流,日驰三百里,我的船儿向东顺流而下,还张起了白帆。清晨时离开杞国,刮着微微的北风;晚上泊舟宁陵,月亮正照着南边的舷窗。一棵老树满带着清霜,凉风吹来,窣窣作响;花儿上凝聚着寒露,慢慢滴落,连绵不断。我只觉得心中一片茫然,不知道身在何处,眼前的水色与天光都是蔚蓝。[3]
作品鉴赏
韩驹是江西诗派中的一员干将。江西诗派诗以布局严谨著称,这首诗是《陵阳集》中的名作,被宋吕居仁等人作为样板,认为“可作学诗之法”(《诗林广记》引《小园解后录》)。
诗题写夜泊,便以夜泊为中心,这就是所谓擒题。但如果一味扣住诗题,诗便会死板呆滞,必须不即不离,眼睛觑定中心,然而不直接接触中心,在旁衬上做文章。这首诗前两联便不写夜泊,先写夜泊以前,船走得飞快,衬映出诗人的心情,以动、行来为下面的静、泊作陪。第三联写夜泊,以景为主,第四联转而写情,使诗有余味。在搭配上,前两联尽量蓄势,苍劲快捷,自然流畅,景色变化幅度很大,把动态写足;后两联转入凝重平缓,情致悠然,景色固定不动,把静态写足。写动态时,又配合其快,写流水、北风、明月等粗线条的大环境中的景物,间以地名,形成跳跃;写静态时,写老树、寒花、微小的声音与下垂的露水等小景。这样,全诗以意相贯,以气相接,浑然精到,把自己夜泊前后的景物、心情都反映了出来。宋魏庆之《诗人玉屑》卷二评这诗的章法说:“如梨园按乐,排比得伦。”很形象地作了总结。清代王士祯、纪昀等人也对这首诗交口称赞。
除布局外,这首诗在描写场景及遣词造句上也很得熔炼之功。如第一句“汴水日驰三百里”,气势很磅礴,可与李白“千里江陵一日还”、“飞流直下三千尺”一类诗比靠。次句“扁舟东下更开帆”,加一倍写快,方回评说:“此是诗家合当下的句,只一句中有进步,犹云‘同是行人更分首’也。”“旦辞杞国”一联则写得很圆活,似山谷诗法。
值得一赞的是,诗尾联融情于景,由苍茫的夜色产生迷惘沉醉的感觉,遂以“水光山色”寄托难以表达的情思,得含蓄不尽之意。但是宋曾季狸《艇斋诗话》挑剔说结处“汴水黄浊,安得蔚蓝也?”落实了说,就失去了诗的趣味了。再说,夜间船泊水上,月光明照,蓝天映入水中,自可蔚蓝;这时要分辨汴水是否黄浊,倒反而不是件容易的事。[1]
作者简介
韩驹(100~113)北宋末南宋初江西诗派诗人,诗论家。字子苍,号牟阳,学者称他陵阳先生。陵阳仙井(治今四川仁寿)人。少时以诗为苏辙所赏。徽宗政和初,召试舍人院,赐进士出身,除秘书省正字,因被指为苏轼之党谪降,后复召为著作郎,校正御前文籍。宣和五年(1123)除秘书少监,六年,迁中书舍人兼修国史。高宗立,知江州。绍兴五年(113)卒。写诗讲究韵律,锤字炼句,追求来历典故,写有一些反映现实生活的佳作,有《陵阳集》四卷。[
相关参考
绵谷回寄蔡氏昆仲⑴一年两度锦城游⑵,前值东风后值秋⑶。芳草有情皆碍马⑷,好云无处不遮楼。山将别恨和心断⑸,水带离声入梦流⑹。今日因君试回首⑺,淡烟乔木隔绵州⑻。词句注释⑴绵谷:地名,今四川广元县。蔡氏...
满江红·敲碎离愁辛弃疾敲碎离愁,纱窗外、风摇翠竹。人去后、吹箫声断,倚楼人独。满眼不堪三月暮,举头已觉千山绿。但试将一纸寄来书,从头读。相思字,空盈幅;相思意,何时足?滴罗襟点点,泪珠盈掬。芳草不迷行...
咸阳城东楼全文(原文):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咸阳城东楼全文翻译(译文):登上百尺高楼,引我万...
行香子树绕村庄全文(原文):树绕村庄。水满坡塘。倚东风、豪兴徜徉。小园几许,收尽春光。有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远远围墙。隐隐茅堂。扬青旗、流水桥傍。偶然乘兴,步过东冈。正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行香...
月夜听卢子顺弹琴全文:闲坐夜明月,幽人弹素琴。忽闻悲风调,宛若寒松吟。白雪乱纤手,绿水清虚心。钟期久已没,世上无知音。全文翻译:清静的夜里坐在明月下,听着幽人卢先生弹奏起古琴。忽然听到《悲风》的曲调,...
原文冬夜读书示子聿 (yù)(南宋)陆游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注释1、示:训示、指示。2、子聿(yù):陆游的小儿子。3、学问:指读书学习,就是学问的意思。4、遗:保留...
赠赵伯鱼(节选)韩驹①荆州早识高与黄②,诵二子句声琅琅。后生好学果可畏,仆常倦谈殊未详。学诗当如初学禅,未悟且遍参诸方③。一朝悟罢正法眼④,信手拈出皆成章。[注]①韩驹(?~113),字子苍,两宋之际著名诗...
赏析西村陆游乱山深处小桃源,往岁求浆忆叩门。高柳簇桥初转马,数家临水自成村。茂林风送幽禽语,坏壁苔侵醉墨痕。一首清诗记今夕,细云新月耿黄昏。《西村》翻译吴鹏飞韵译:还记得当年游玩时进入乱山深处,想去找...
梦江南 作者:温庭筠原文: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萍洲。译文: 满怀希望,精心打扮,独自凭栏,登上高楼。千船过尽,都不是自己心中的人,夕阳西下,斜晖脉脉,江水悠悠。...
秋夕清泛 [宋]武 衍弄月吹箫过石湖,冷香摇荡碧芙蕖。贪寻旧日鸥边宿,露湿船头数轴书。翻译:趁着月色我吹着萧在石湖上游玩荷花冷艳的香气在湖面上四处荡漾由于留恋拜访往日的好友,天色渐晚我只能留宿于此了湖...
会员:henrunhan 友情提供原文:东城渐觉风光好,榖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注释] 1.皱:即绉纱,比喻细细的水波纹。 2.棹:...
原文草书屏风【唐】韩偓何处一屏风,分明怀素踪。虽多尘色染,犹见墨痕浓。怪石奔秋涧,寒藤挂古松。若教临水畔,字字恐(一作“可”)成龙。[1]作品译文你从哪里得到这一个屏风?上面分明有怀素书法的踪迹。虽然有很...
原文:孟冬十月,北风徘徊,天气肃清,繁霜霏霏。鵾鸡晨鸣,鸿雁南飞,鸷鸟潜藏,熊罴窟栖。钱镈停置,农收积场。逆旅整设,以通贾商。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译文初冬十月,北风呼呼地吹着,气氛肃杀,天气寒冷,寒霜...
作品原文听 筝抽弦促柱听秦筝,无限秦人悲怨声。似逐春风知柳态,如随啼鸟识花情。谁家独夜愁灯影?何处空楼思月明?更入几重离别恨,江南歧路洛阳城。翻译那忽急忽徐、时高时低的古筝声,就从这“抽弦促柱”变化巧...
原文酬张少府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1]编辑本段注释译文酬张少府注释酬:回赠惟:只。好:haò爱好。自顾:看自己。长策:高见。空: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