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终是一个怎样的过程?有生之年,幸好读到
Posted
篇首语: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本文为你选取作文临终是一个怎样的过程?有生之年,幸好读到四篇,希望能帮到你。
本文目录
临终是一个怎样的过程?有生之年,幸好读到
临终是一个怎样的过程?有生之年,幸好读到
文/莫小米
一个遭遇车祸的22岁男性被送进了监护室,此时的他生命垂危,几乎不能说话。然后,在长达3个小时的时间里,医院不允许家人进入病房看望这个随时会告别人生的亲人,在随后的时间里,也只允许一个亲人每隔2小时进去看望分钟。在漫长的等待中,沮丧的女友只好回家了,父母也抵不住身心疲惫睡着了,直到护士通知他们病人已身亡时才惊醒过来。由于痛惜没能在最后时刻与亲人见上一面,说上几句告别的话,家属的悲痛骤然升温……
这还算不上残忍。在最后的日子里,病人常常得被动地接受这样的“待遇”:一是过度治疗。有些病人甚至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仍在接受创伤性的治疗。另一个极端是治疗不足,也就是说,病人受到的痛苦和不适直到死亡也没有得到充分的解脱。
那么,生命在最后的几周、几天、几小时里到底处于什么样的状态?一个人在临近死亡时,体内出现了什么变化?在想什么?需要什么?我们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怎样做才能给生命以舒适、宁静甚至美丽的终结?
临终期一般为10-14天(有时候可以短到24小时)。在这一阶段,医生的工作应该从“帮助病人恢复健康”转向“减轻痛苦”。
临终病人常处于脱水状态,吞咽出现困难,周围循环的血液量锐减,所以病人的皮肤又湿又冷,摸上去凉凉的。你不要以为病人是因为冷,需要加盖被褥以保温。相反,即使只给他们的手脚加盖一点点重量的被褥,绝大多数临终病人都会觉得太重,觉得无法忍受。
呼吸衰竭使临终病人喘气困难,给予氧气似乎是顺理成章的事。但他们已失去了利用氧气的能力,此时给他们供氧无法减轻这种“呼吸饥饿”。正确的做法是:打开窗户和风扇,给病床周围留出足够的空间。另外,使用吗啡或其他有类似鸦片制剂的合成麻醉剂是减轻病人喘气困难和焦虑的最好办法。
当吞咽困难使病人无法进食和饮水时,有些家属会想到用胃管喂食物和水,但濒死的人常常不会感到饥饿。相反,脱水的缺乏营养的状态造成血液内的酮体积聚,从而产生一种止痛药的效应,使病人有一种异常欢欣感。这时即使给病人灌输一点点葡萄糖,都会抵消这种异常的欣快感。
而且,此时给病人喂食还会造成呕吐、食物进入气管造成窒息、病人不配合而痛苦挣扎等后果,使病人无法安静地走向死亡。静脉输液虽然能解决陷入谵妄状态病人的脱水问题,但同时带给病人的是水肿、恶心和疼痛。
在生命的最后阶段,甚至在死前三个月之久,不少病人与别人的交流减少了,心灵深处的活动增多了。不要以为这是拒绝亲人的关爱,这是濒死的人的一种需要:离开外在世界,与心灵对话。
一项对100个晚期癌症病人的调查显示:死前一周,有6%的病人是清醒的,44%嗜睡,但没有一个处于无法交流的昏迷状态。但当进入死前最后6小时,清醒者仅占%,42%处于嗜睡状态,一般人昏迷。所以,家属应抓紧与病人交流的合适时刻,不要等到最后而措手不及。
随着死亡的临近,病人的口腔肌肉变得松弛,呼吸时,积聚在喉部或肺部的分泌物会发出咯咯的响声,医学上称为“死亡咆哮声”,使人听了很不舒服。但此时用吸引器吸痰常常会失败,并给病人带来更大的痛苦。应将病人的身体翻向一侧,头枕的高一些,或用药物减少呼吸道分泌。
濒死的人在呼吸时还常常发出呜咽声或喉鸣声,不过病人并不一定有痛苦,此时可用一些止痛剂,使他能继续与家属交谈或安安静静地走向死亡。记住,没有证据表明缓解疼痛的药物会促使死亡。
听觉是最后消失的感觉,所以,不想让病人听到的话即便在最后也不该随便说出口。
这几天,我一再地说,我一再地想——为什么,为什么直到现在,我才读到了这篇文章。现在是什么意思?现在是,我的父母已先后去世,而一直到他们生命的最后时光,我没有和这篇文章相遇,所以在无知中铸成大错。
所有的误解都基于一个前提,我们和临终者已经无法沟通,我们至亲的亲人已经无法讲出他们的心愿和需求,我们只好一意孤行。而本来只需要一点点起码的医学常识,事情并不复杂。
我想起我抓着父亲的手,他像山泉一样凉。我命令弟弟说:爸爸冷,快拿毯子!现在才知道,他其实并不冷,只是因为循环的血液量锐减,皮肤才变得又湿又冷。而此时在他的感觉中,他的身体正在变轻,渐渐地漂浮、飞升……这时哪怕是一条丝巾,都会让他感觉到无法忍受的重压,更何况一条毯子!
我想起直到父亲咽气,医生才拔下了连接在他身体上的所有的管子,输气管、输液管、心电图仪……同时我们觉得他几天几夜没进水进食,总是试图做些哪怕是完全徒劳的尝试。母亲清早送来现榨的西瓜汁,装在有刻度的婴儿奶瓶里,我们姐弟每天都在交流着爸爸今天到底喝了多少水。
现在才知道,他其实并不饿。那时候,他已从病痛中解脱出来,天很蓝风很轻,树很绿花很艳,鸟在鸣水在流,就像艺术、宗教中描述的那样……这时,哪怕给病人输注一点点葡萄糖,都会抵消那种异常的欣快感,都会在他美丽的归途上,横出刀枪棍棒。
父亲是个沉默寡言的人,在最后谵妄状态中,却忽然变得喋喋不休,而且是满口的家乡话。我担心他离我而去,我想喊住他,他毫不理会。现在才知道,那个时辰,他与外界的交流少了,心灵深处的活动却异常活跃,也许青春,也许童趣,好戏正在一幕幕地上演。我怎可无端打断他,将他拖回惨痛现实?
我应该做的,只是静静地守着他,千万千万不要走开。临终者昏迷再深,也会有片刻的清醒,大概就是民间传说的回光返照吧,这时候,他必要找他最牵肠挂肚的人,不能让他失望而去。
我还记得父亲此生表达的最后愿望,是要拔去他鼻子上的氧气管。可是我们两个不孝子女是怎样地违拗了他的意愿啊,我和弟弟一人一边强按住他的手,直到他的手彻底绵软。
现在才知道,对于临终者,最大的仁慈和人道是避免不适当的、创伤性的治疗。不分青红皂白地“不惜一切代价”抢救,是多么的愚蠢和残忍!
父亲走了。医生下了定论,护士过来作了最后的处理。一旁看热闹的病人和家属说:儿子、女儿都在,快哭,快喊几声嘛。可不知为什么,我竟然一点也哭喊不出来,弟弟也执拗地沉默着。现在才知道,听觉是人最后消失的感觉,爸爸没有听到我们的哭泣,不知道他是高兴还是难过?
生和死都是自然现象,这我明白。只是现在才知道,自然竟然把生命的最后时光安排得这样有人情味,这样合理,这样好,这样的——自然而然,是人自作聪明的横加干涉,死亡的过程才变得痛苦而又漫长。
一天上午。我突然发现我对面的同事泪流满面,一个0多岁的男人的失态让我诧异。忙问他怎么了,他告诉我看了上面的文章想起了他母亲临终前情形,他说就像上文描述的那样,觉得母亲冷了给她穿保暖的衣服,盖厚厚的被子,觉得母亲几天没有进食,不停给她输液,他母亲想回家,可他坚持让她住在医院。他自认为尽了孝心,可是没想到给她带来莫大的痛苦。
人总是要死的,带着轻松、美丽踏进另一个世界,一定会走得更好。
现在,我读到了这篇文章。我要保留着它直到最后的时光,如果有可能,我要求我的孩子照此办理,任我的灵魂作最后的欣快飞翔。
相关参考
...感叹,周瑜虽因诸葛亮屡遭失败,但是人生得一良知,在有生之年幸遇一位对手,岂非不是一件幸事吗.拥有对手,能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
...感叹,周瑜虽因诸葛亮屡遭失败,但是人生得一良知,在有生之年幸遇一位对手,岂非不是一件幸事吗.拥有对手,能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
...感叹,周瑜虽因诸葛亮屡遭失败,但是人生得一知己,在有生之年幸遇一位对手,难道不是一件幸事吗/拥有对手,能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可以进一步窥探不一样的人生。失败者与成功者其实是一对双胞胎,两者是相互依存...
...起心肌梗塞而住进哈森急救中心,最终死在了手术台上。临终前他留下了一句发人深省的话:"你的身躯很肥大,但你需要的仅仅是一颗心脏!"人长大的过程,似乎是一个"收集"的过程,背着一行囊,一路走,一路...
...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卑鄙庸俗而羞愧;临终之际,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解放全人类而斗争。”这段话选自《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句活深深地印在我的...
...,她总是在书中娓娓道来,告诫女子自尊自强方能快乐。一个人靠的是自己,尤其是女子,稍一闪失,就堕入深渊,永世不能翻身。年年是不幸的,身患重病,爱人离弃,受尽折磨;她又是幸运的,有人帮她支付大额医疗费用,...
...在挫折和困难面前,他以惊人的毅力过关迈坎,终成长为一个坚强的共产主义战士。保尔的一生非常坎坷,他十几岁驰骋沙场,英勇杀敌,身负重伤却仍顽强地生存下来,当病魔缠身时他却仍忘我地工作,这是何等的毅力啊!其...
你好,奶茶先生。再见——C中的安陌穿梭在A校的人群里,眼睛扫过陌生的的脸孔。嘿,看到了。“明轩,这里”一起嬉闹了一会儿。终于注意到了旁边的人。“安陌?”“易汀?”差不多同时出口的名字,真巧。易汀是安陌...
...开头每个人的青春都是珍贵的,珍贵到独一无二。青春的过程就像毛毛虫破茧成蝶的过程,虽然疼痛,但却美丽。在青春的这一路上我们会遇见很多人,很多事,有的会教会你忍耐,有的会教会你坚强,而有的会教会你成长。当...
...国情所深深感染。此诗是陆游爱国诗中又一名篇,是陆游临终前作的最后一首诗,也是对儿子的殷切嘱托。每次读到这句“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我不禁浮想联翩:一位白发苍苍的耄耋老人吃力地抬起枯槁的手,...
...会的进一步发展,人类对理想和激情的追求更加迫切。在有生之年,希望可以为人类的解放,而去努力奋斗。当活着的时候应该把每一天都安排的满满的,因
...你自己。“既生瑜,何生亮”,这是《三国演义》中周瑜临终时的感慨,这是历史上“一山难容二虎”的一个典型事例。很多人都害怕遇到一个和自己旗鼓相当的对手。但是换言之,当你读懂
...你自己。“既生瑜,何生亮”,这是《三国演义》中周瑜临终时的感慨,这是历史上“一山难容二虎”的一个典型事例。很多人都害怕遇到一个和自己旗鼓相当的对手。但是换言之,当你读懂你的对手时,发现他
读书是一个奇妙的过程,这个过程会出现很多的味道,每当读到不同的书,就会有不同的滋味,就像打翻了调味瓶一样,心中涌出各种不同的滋味。每当我读到《卖火柴的小女孩》,看到她为了生活在大年夜这天夜里,冻死在大...
...像菊花一样坚强,可还没有看上一眼,母亲就已去世了,临终前还想着她生病的儿子和未成年的女儿。这是一个扣人心弦的故事。孩子的残疾,从开始就让读者为他的命运而担忧。母亲在临死前,都要带孩子到北海去看菊花。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