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街印象

Posted

篇首语:人老心不老,身穷志不穷。本文为你选取作文老街印象四篇,希望能帮到你。

本文目录

1、老街印象(1)

老街印象

木板、木架房屋对面的右斜下,与农副产品收购站比邻的是一栋小瓦房,开干不大,进深很长。这是当时大队唯一的缝纫加工店,房屋后面是一个草棚子,圈养着几头生猪,棚子上面大窟小眼,四面通风亮格,看来是既挡不住风,又遮不住雨,草棚后面则是一长排建筑风格别异,灰砖斗墙,可以与现在江浙一带保留下来的建筑样式相媲美。当然,这是后话,这里,就不再费口舌,一一表述。

缝纫店右边紧靠山墙的是一栋新做不久的大瓦房。四面有沿,四面都有间沟排水。

由于缝纫店,是老街独一无二,人们去做新衣服,缝补衣裤补丁,招个匾、安条拉链的地方。独家经营,生意自然红火,进进出出的人们络绎不绝。

因为我家住的房屋正好与缝纫店面对面,中间只隔一个大晒坝、一条当面横穿的公路,所以,平常无事经常光顾缝纫店,一不是做新衣服,二不是缝补衣裤,而是觉得那里好玩。喜欢观看缝纫老师傅给做新衣服的人,用一根塑料皮尺左量右量、上量下量,并用个小软皮记事本逐一记下来。还喜欢听那缝纫机转动时,发出的声响,更喜欢那些师傅,一边工作还一边说说笑话,讲讲故事。

店内人不是很多,两个上了岁数的老师傅,剩下的是两个年轻人,一男一女。这一男一女估计是两位师傅带的学徒吧!

一个冬日少有的暖阳天气里。只见一位中年妇女抱着一件看上去是夹套的棉袄来到缝纫店,只见屋内缝纫机上清一色的黑、蓝、灰色的布条在沉闷的冬日里更加显眼。她走了过去,说要裹个边,里面的拉链全坏了,缝纫师傅拿起来看了看,不慌不忙的说:

“这已经不能够修了,粘上去的张力不足,用几次就坏了。”

想着要拆开她的棉袄还是很心痛,她情不自禁的说:

“这么好的衣服要拆了。”

缝纫师傅看出她的心事,说道:

“你不想换没有关系,我的配件有的是,免费给你粘。”

说完从抽屉拿出一袋配件来,看师傅一说免费来,她倒不好意思,连忙说:

“那就换吧。”

决定换拉链后,师傅给她推荐了两类都是2元一副的,后因为没有相近的颜色,又继续寻找,好不容易在一堆剪裁过的破布头中找到和她衣服近似的颜色,师傅说:

“这是铜拉链,最少5元”

“没有想到这还真贵,原来以为一两块钱就能够修好的。”她说道。

师傅立即拿出几种不同的类型比较,告诉她这5块是名副其实的。

他们讨价还价了一会,都感觉到耳朵被冻得生痛起来,毕竟是四九的天气,师傅们赶快戴着棉布帽子,那位中年妇女迅速从脖子上取下围巾,把整个头包的严严实实地,一边包,一边感慨地说:

“你们做生意还真不容易。”

话音刚落,师傅马上接着说:

“我这呀,就是风值钱。”

师傅此言一出,她也不好意思再还价,也就应允了。事情也就办完了,她走了。

我站在旁边,看着师傅做,故事也就有了新的情节。

紧接着,他们就忙开了。

一位师傅在教那个年轻小伙子如何挽住线头,告诉他恰好紧贴最后的针脚处打成一个结,用来约束住先前所有的线路。这里面有特别的手法,用针穿过结挽住,有点像扎一朵花,却要紧凑得多。稍微一松线头就会远离针脚,整个先前的针脚变得松松垮垮。线头要是打不紧散开,先前的缝纫也就毁脱了。

打结后余下的线,虽然针线有剪子,但他不用剪子,而是腮帮贴上去咬掉,似乎口齿的分寸感要比剪刀更可靠。这本是一件完全自然的事,用剪刀倒显得生硬。脸腮偎凑上手中的针线活,温柔又着力,咬断线头的一刹,腮帮有点鼓起来,脸腮发红,先前打的结被脸腮偎贴得平展紧实了。师傅看那后生打完结后,显出一丝温柔的情态.:

“咬断的线头濡着轻微的口水,也不会起毛松散。”

我想这大概就是放着剪子不用的道理。

刹那间,屋内缝纫机都转动起来了,发出“嘎达嘎达”的声响,他们忙碌之中,还时不时讲几句笑话或者说个故事,来调剂一下店内的活跃气氛。

那位头发花白的老师傅,呱拉呱拉就讲开了:

“一位新上任的知县是山东人,因为要挂帐子,他对师爷说:

‘你给我去买两根竹竿来。’

师爷把山东腔的‘竹竿’听成了‘猪肝’,连忙答应着,急急地跑到肉店去,对店主说:‘新来的县太爷要买两个猪肝,你是明白人,心里该有数吧!’

店主是个聪明人,一听就懂了,马上割了两个猪肝,另外奉送了一副猪耳朵。离开肉铺后,师爷心想:“老爷叫我买的是猪肝,这猪耳朵当然是我的了……”于是便将猎耳包好,塞进口袋里。回到县衙,向知县禀道:

‘回禀太爷,猪肝买来了!’

知县见师爷买回的是猪肝,生气道:

‘你的耳朵哪里去了!’

师爷一听,吓得面如土色,慌忙答道:

‘耳……耳朵……在此……在我……我的口袋里!’”

……

缝纫店内充满了欢声笑语,一天,就这样不知不觉地过去了。

相关参考

老街印象

老街临街的左边,有一排一百多米长的土墙房子,住着五户人家,三户姓向、一户姓吕,其中还有一户是当时公社的卫生院所在地。房子高近十米,分上下两层,每个住户在二楼均有一个木板铺成的一米五左右的走廊,临街都有...

老街印象

我家的住地,是丹水老街最为繁华,最为热闹的地方。那时,我们全家正好从一个破草房子,搬进了这个新家。大三间的土木结构,外带一个偏房,后面还有与正房相衔接的拖沿。人口不多,也算得上在当地住房,是中上等的。...

老街印象

...渐渐亮了,河沟里的雾气,不断升腾着,升腾着。弥漫在老街周围,盖住了山峦,铺满了田野,连走在路上的人们,都能感觉到空气湿漉漉的。附近的村民,早已赶到了公社所在地。公社革委会的主任,第一赶到现场,但等他披...

老街印象

生活在这条老街,天天都有新鲜事发生,只要你腿勤,四处走动走动,都可以寻找到乐趣。这向氏三兄弟住家旁边,有一家私人诊所。平时,谁有个头疼脑热,刀伤腿抽筋都要到这家诊所去就诊治疗。这是一位年近七旬的老者,...

老街印象

...原名叫陈锦鸿,是一个裁缝铺的手艺人,80多年前,他和老街上的向府一位姑娘结婚,才将陈姓更改为以后这个向府道。但是向府,家境不是很好。岳父岳母常年生病,上无片瓦下无立锥之地。向府春:来到向府,并没有任何怨...

老街印象

在这一排一百多米长的土墙房子对面,有一栋小土房子,房子东头山墙跟前是一株柚子树,隐隐闻到了有一丝淡淡的清香,环顾四周探寻芳踪,在柚子树下土操场上发现了一粒形似茉莉花的花蕾,捡起来闻闻,乃是最地道的柚子...

老街印象

崔大宫、胡思云一觉醒来,已是黎明,他们放眼望去,原野就像一位腼腆的少女,悄悄的来临,她轻轻一挥手,大地便春意盎然,生气勃勃。瞧,大地复苏,莺歌燕舞,小动物们睡完懒觉来迎接这美妙的世界,小草从土里探出头...

老街印象

公社邮电局正对面,是一栋有近几百年历史的,老式空斗砖木架房屋建筑。四合院,中间还有一个偌大的天井,一到下雨时,房屋四面的瓦沟的雨水哗哗地流进了这个天井,有时雨大时,水疏通不急,天井里积满水,形成了四四...

老街印象

这个偌大的水泥晒场,被周围的房子包在了中间,东边是这栋古宅,南边紧靠缝纫店、一家农户人家,并排还有一栋粮食职工宿舍,西边是四四方方的屋顶的大土瓦房,北边是粮管所较集中的大型仓库。这家农户与粮食职工宿舍...

老街印象

鱼汤喝够了,饭也吃饱了。出得这家主人的大门,已是明月当空。我们仨伙伴从泥巴土路,走到了狭窄的公路上,身子折向西,一起向西边方向奔去。公路两旁,碗口粗的槐树,长得正旺,月光从叶缝间筛下星星点点的光斑,可...

老街印象

大队部门前是一个水塘,平时没有水。只是到了雨季,夏天暴雨时积满水。天气晴朗的时候,阳光透过房舍,投下万千银针,在晨风中,微波荡漾,泛起斑斑点点的金光。我们趴在水塘边沿,用细嫩的小手去捉小蝌蚪,然后把捉...

老街印象

至今还记得老中医向爷爷家旁边,是一个木制加工厂。木制加工厂的师傅,那时还不到四十岁,正当壮年。你看他,身材魁梧,国字脸,浓浓的一道剑眉向上挑着,堆成地搁在那对明亮的大眼睛上,厚厚的嘴唇,说起话来磁性很...

老街印象

在我们这个“飞鸟不落脚,蚂蚁不下蛋”的穷乡僻壤,能够享受到“湖北省歌舞剧团”来这儿演出。那可是一个天大的喜讯。消息不胫而走,大家奔走相告,一传十,十传百。霎时间,在方圆几十公里的地儿就被全传遍了。省歌...

老街印象

我家坐南朝北,饮食服务部坐西朝东,在服务部东面,是当地生产队的一个保管室,房屋坐东朝西,三栋房屋之间正好形成了一个撮箕口。这里既是生产队出场晒粮食的场所,又是服务部南来北往汽车的停车场,也是我们伙伴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