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街印象
Posted
篇首语:荣誉和财富,若没有聪明才智,是很不牢靠的财产。本文为你选取作文老街印象四篇,希望能帮到你。
本文目录
老街印象
木板屋靠南是土戏台,靠北是一条土公路,虽说是一条不宽的土路,但是,上东下西,走南闯北的大小车辆很是不少。我们这里俗称为上控巴蜀,下接荆湘,上到西南的四川、重庆、西藏,下连东南沿海的大城市,这是承西启东的咽喉之要塞。
靠西与木板屋比邻的是一栋大瓦房,后面是一个与正屋后面同沿的长拖沿,只是在东边山墙上搭着一个草棚偏搭子。
这栋房屋的夫妻俩,结婚几十年就是没有生育个一男半女,所以,把他老大的儿子、女儿过继给了他们。刚过继过来时,女儿还是蛮听话,可儿子已经有十多岁了,与这二爹、二妈相处得不是很融洽。经常闹家庭矛盾,有时甚至还动打势。
没有办法,就只得把儿子分出来过日子。分给他两间拖沿,外带这个草棚偏搭屋。
这比邻的两栋房子之间,有一个较宽的通道,经常是饮食服务部大卡车拖煤的必经之地,但也是我们小时候伙伴们经常在一起玩耍的地方。
从通道一直往北,就直抵服务部工作间,这是一个倒厢房,房子较大,厢房靠西边是用六根木柱撑起的一个瓦棚子,棚内设有和煤的一个长方形坑,坑东过道,紧挨过道旁是煤火灶铲煤、添柴、通风的灶口,大大小小一共有四、五个口。
我们一些小伙伴聚在这儿,不外乎就是玩家家、跳房子、捉迷藏。玩累了,放眼四望到处都是迷人的风景。
通道西边,一道竹栅栏一只延伸到木瓦棚旁,再折向西紧靠一座大包坟,栅栏内种有各种各样的蔬菜,间或有几株李子树、梨子树。
木瓦棚内过道继续往北走不一段后,右转有一条小路通往厕所,厕所缝中一分为二,厕所门都开在二面山墙正中央,东是男厕所,西是女厕所。沿着厕所墙边往西走不过大约一百多米就到了女厕所的山墙,墙旁边有一条水沟,水沟里满是流水,水沟两边长满了一些杂草,杂草嫩绿嫩绿,间或着一些野花,黄的、白的、粉红的,五彩缤纷、姹紫嫣红。花瓣上有许多蜜蜂、蝴蝶、蜻蜓,还有不少其它昆虫,天上飞的,地上爬的,水里游的,什么都有,一派欣欣然。
厕所边的水沟旁,有一条直路。北连公路,南通丹水河岸边。站在这条路上,往西望,一眼望不到边的是稻田,走过这栋厕所,往东望是一大片水稻、玉米长势喜人。
稻田里的稻子都已经成熟了,一派丰收在望的景象:像铺了一地的金子。一个个稻穗鼓着大肚皮,涨得要破裂似的,一阵风吹来,便掀起一阵阵金色的波浪。牛角似得包谷裂开了嘴,高粱笑弯了腰,梨树上长满了黄亮亮的果实,满枝头压弯了腰,橘子顶着绿叶,像挂在树上的小灯笼一般。不远处有几位农民在收割稻谷,脸上露出了甜甜的笑容。
远处,我还能够隐隐约约地看到一些农民伯伯忙碌的身影。他们若隐若现的在稻田之间不停地穿梭着,还不时地飘来一阵阵欢快的笑声。
这笑声穿透阳光,穿透空气飘向远方,在山谷间激荡开来。
记得有一次也是在这块稻田里,我们拿着手套和锋利的镰刀,从布满青苔和杂草的田埂小路上走到了这片稻田的最里面进行收割。
吴嘎二婆婆来教我们收割水稻,她说:“收割水稻其实很简单,用戴着手套的左手握住水稻,拿着镰刀的右手只要用力割水稻的底部就行了。对于我们来说可以四株一起割,但你们还不大熟悉,也没有较大的力气,所以只要半株半株地割就可以了。”我按照二婆婆说的做,在割的过程中,我听见了“咯,咯,咯”的声音,这就是镰刀割稻子发出来的,一株割完了,地上会有余下的根来,它是空心的。有的时候,我的手没抓紧,会有一根稻子被折断,谷穗被人们踩踏,幸好有二婆婆的教导,我才愈来愈熟练,动作也变得到位起来。
我们把割下的水稻,一把一把交叉的成堆放好,等用板桶板谷的爷爷、奶奶、大婶、大妈们再来钣下禾苗上的谷粒。
一会儿,他们把远处那片收拾结束后,就来到了我们这里。
板桶四方,各站着一个人,从板桶旁握起一手稻穗,使劲地往桶内木板面上使劲地板,只听见沉闷的“通——通——通——”巨响,瞬间穗上的谷粒刷刷吁吁的脱落在了板桶内,一看已经有半桶了,有几个老伯挑着箩筐,满满的金黄谷子,担在了他们肩上,只听见那肩上的柏木扁担,凤凰展翅似得,上下晃动,发出“吱嘎——吱嘎——”的声音,那声音随着挑担的人悠长缠绵,就像是人们在劳作间,谱就的一首欢乐动听的歌儿,使大伙儿爱听、喜欢听,百听不厌。
田野的上空,也引来了不少看热闹的喜鹊,它们在空中不停地盘旋着,叽叽喳喳地叫个不停,好像在庆祝这田野丰收的喜悦!
相关参考
老街临街的左边,有一排一百多米长的土墙房子,住着五户人家,三户姓向、一户姓吕,其中还有一户是当时公社的卫生院所在地。房子高近十米,分上下两层,每个住户在二楼均有一个木板铺成的一米五左右的走廊,临街都有...
我家的住地,是丹水老街最为繁华,最为热闹的地方。那时,我们全家正好从一个破草房子,搬进了这个新家。大三间的土木结构,外带一个偏房,后面还有与正房相衔接的拖沿。人口不多,也算得上在当地住房,是中上等的。...
...渐渐亮了,河沟里的雾气,不断升腾着,升腾着。弥漫在老街周围,盖住了山峦,铺满了田野,连走在路上的人们,都能感觉到空气湿漉漉的。附近的村民,早已赶到了公社所在地。公社革委会的主任,第一赶到现场,但等他披...
生活在这条老街,天天都有新鲜事发生,只要你腿勤,四处走动走动,都可以寻找到乐趣。这向氏三兄弟住家旁边,有一家私人诊所。平时,谁有个头疼脑热,刀伤腿抽筋都要到这家诊所去就诊治疗。这是一位年近七旬的老者,...
...大瓦房。四面有沿,四面都有间沟排水。由于缝纫店,是老街独一
...原名叫陈锦鸿,是一个裁缝铺的手艺人,80多年前,他和老街上的向府一位姑娘结婚,才将陈姓更改为以后这个向府道。但是向府,家境不是很好。岳父岳母常年生病,上无片瓦下无立锥之地。向府春:来到向府,并没有任何怨...
在这一排一百多米长的土墙房子对面,有一栋小土房子,房子东头山墙跟前是一株柚子树,隐隐闻到了有一丝淡淡的清香,环顾四周探寻芳踪,在柚子树下土操场上发现了一粒形似茉莉花的花蕾,捡起来闻闻,乃是最地道的柚子...
崔大宫、胡思云一觉醒来,已是黎明,他们放眼望去,原野就像一位腼腆的少女,悄悄的来临,她轻轻一挥手,大地便春意盎然,生气勃勃。瞧,大地复苏,莺歌燕舞,小动物们睡完懒觉来迎接这美妙的世界,小草从土里探出头...
公社邮电局正对面,是一栋有近几百年历史的,老式空斗砖木架房屋建筑。四合院,中间还有一个偌大的天井,一到下雨时,房屋四面的瓦沟的雨水哗哗地流进了这个天井,有时雨大时,水疏通不急,天井里积满水,形成了四四...
这个偌大的水泥晒场,被周围的房子包在了中间,东边是这栋古宅,南边紧靠缝纫店、一家农户人家,并排还有一栋粮食职工宿舍,西边是四四方方的屋顶的大土瓦房,北边是粮管所较集中的大型仓库。这家农户与粮食职工宿舍...
鱼汤喝够了,饭也吃饱了。出得这家主人的大门,已是明月当空。我们仨伙伴从泥巴土路,走到了狭窄的公路上,身子折向西,一起向西边方向奔去。公路两旁,碗口粗的槐树,长得正旺,月光从叶缝间筛下星星点点的光斑,可...
大队部门前是一个水塘,平时没有水。只是到了雨季,夏天暴雨时积满水。天气晴朗的时候,阳光透过房舍,投下万千银针,在晨风中,微波荡漾,泛起斑斑点点的金光。我们趴在水塘边沿,用细嫩的小手去捉小蝌蚪,然后把捉...
至今还记得老中医向爷爷家旁边,是一个木制加工厂。木制加工厂的师傅,那时还不到四十岁,正当壮年。你看他,身材魁梧,国字脸,浓浓的一道剑眉向上挑着,堆成地搁在那对明亮的大眼睛上,厚厚的嘴唇,说起话来磁性很...
在我们这个“飞鸟不落脚,蚂蚁不下蛋”的穷乡僻壤,能够享受到“湖北省歌舞剧团”来这儿演出。那可是一个天大的喜讯。消息不胫而走,大家奔走相告,一传十,十传百。霎时间,在方圆几十公里的地儿就被全传遍了。省歌...
我家坐南朝北,饮食服务部坐西朝东,在服务部东面,是当地生产队的一个保管室,房屋坐东朝西,三栋房屋之间正好形成了一个撮箕口。这里既是生产队出场晒粮食的场所,又是服务部南来北往汽车的停车场,也是我们伙伴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