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震惊调查:30年1000余高考状元下场悲惨

Posted

篇首语:木尺虽短,能量千丈。本文为你选取作文中科院震惊调查:30年1000余高考状元下场悲惨四篇,希望能帮到你。

本文目录

1、中科院震惊调查:30年1000余高考状元下场悲惨(1)

中科院震惊调查:30年1000余高考状元下场悲惨

中科院震惊调查:30年1000余高考状元下场悲惨

一、高考状元有用吗

请看中央教科院的调查结果:

“我们调查了恢复高考以来的3300名高考状元,没有一位成为行业领袖”(见《上海教育》2011年12A期第34页)。

不仅如此,他们还有另一个调查结果:

这说明了什么?

事实二:不知科学家的工作属不属于一个行业?如果属于,那就意味着:高考状元们也没成为一流科学家。

事实四:科学家的成就与学校教育有一定关系——“一定关系”是多大的关系?强正相关、弱正相关、不同层次的科学家正相关程度不同?我们都知道,爱因斯坦读书的时候成绩并不怎么样,而且这样的例子还不少。

综合结论:中央教科院院长袁振国教授认为:“创新根本不是靠教育出来的。”请注意:此中的“教育”是指“中国自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到2011年6月的教育”。

这几十年的教育怎么了?为什么培养不出创新型人才?

上海市浦东区教育发展研究院程红兵先生说:“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这一阶段的教育有重大失误,就是没有给学生自由发展的空间……这一阶段的教育就是以填充式教育为基本特征的,由于巨大的就业压力,导致巨大的升学压力,学生要不遗余力地把所有的时间用于升学准备,所以学生在校学习时间全部由教师负责填满,学生在家时间比如双休日,则基本由家长负责填满,这个原因不仅是教育造成的,更主要的是社会造成的。”

可见全社会联手放出来的应试教育魔鬼是扼杀创新型人才的重犯!

二、30年1000余高考状元的悲惨下场

中国相关机构对中国从1977年到2006年30年间1000多位“高考状元”进行了跟踪调查,调查结果显示,这么多曾经让人惊羡的高考状元,却没有一位成为顶尖人才。他们如今都过着平凡的日子,职业成就远低于社会预期。

笔者分析了其中的原因。

首先,他们成为高考头名,只是应试教育会作题的“状元”而已,只能说明他们的学习能力、记忆能力、学习计划性较强,但是在动手操作能力还是创新能力方面没有得到多少反映。也就是说,高考只是有限度地反映了学生学习应试能力,而应试能力不能衡量一个人在其他方面的发展能力。

其次,高考状元们喜欢在学习知识中追求完美无缺,追求无所疏漏,在考试中过分看重分数,使思维处在了僵化的神经质般的模式上。这种思维反映到将来的工作上,他们也只是过分看重僵死的书本知识的死记硬背,而又视学习现成知识为一种享受,而对其它则看得比较淡漠,而这种思维严重影响到了他们在事业上的发展。

第三,许多高考状元们对来自上方的指令,往往能够苛刻地按要求完成,而在完成任务时往往缺乏自己独到的见解。这种思维是对来自应试教育做现成试题而又想获得完美答案的一种重复。

第四,高考状元们只是在应试上取得了暂时的成功,而他们却又往往以这一次成功引以为一生的骄傲。过分地回顾过去,却丧失了以后为更高远目标努力的动力。

第五,高考状元们的家庭背景往往不太理想。他们在学习上心无旁骛,梦想摆脱某种困境。一旦实现理想,却又陷入了没有目标的窘境,而在就业上却又得不到家庭和社会的更为理想的指导,结果好多人也就听天由命。

三、我们的反思:一所学校看得见的是校园,看不见的是共同的价值观和师生的行为方式

着名的科学家钱学森常说,他在科学上之所以取得如此的成就,得益于小时候不仅学习科学,也学习艺术,培养了全面的素质,因而思路开阔。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学习和工作期间,钱学森除了参加美国物理学会、美国航空学会和美国力学学会之外,还参加了美国艺术与科学协会。他曾多次感慨:“在我对一件工作遇到困难而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往往是夫人蒋英的歌声使我豁然开朗,得到启示。”“我们当时搞火箭时萌生的一些想法,就是在和艺术家们交谈时产生的。”

是的,科学和艺术是永远连在一起的,诚如钱老说的“这些艺术里所包含的诗情画意和对人生的深刻的理解,丰富了人们对世界的认识,学会了艺术的广阔思维方法。或者说,正因为受到这些艺术方面的熏陶,所以才能够避免死心眼,避免机械唯物论,想问题能够更宽一点、活一点”。

几位成功的学习者还有一个共性:平时最喜欢的事都是读书。读书使人智慧。在美国加州一所小学的图书馆里,我曾看到这样一幅标语:你读得越多,知道得就越多;你知道越多,就会变得越聪明;你越聪明,你表达思想的时候,你的声音就越有力。我始终认为,读书是养心的智慧。种桃,种李,种春风;养花、养草、养心灵。学校是文化场所,如果能培养孩子读书的好习惯,那将会让孩子受用终身。

最后,还是想说那几句老话:应试教育,虽然可以生产出一流的技术人才,却无从培养出真正的科学精神,无法造就创造未来的天才。知识不如能力,能力不如品质。当学生离开学校时,带走的不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对理想的追求。学校要让孩子天性有展现的空间,智慧有表达的机会,美德在学习中扎根,梦想在勤奋中实现。一所学校看得见的是校园,看不见的是共同的价值观和师生的行为方式。学校文化是一只看不见的手,培养学生从情感开始而不是从知识开始。

相关参考

科大讯飞刘庆峰:坚守梦想的语音拓荒者,18年创造出1000亿市值

...。从大学生到创业者刘庆峰从小就喜欢数学,聪慧过人,高考时以优异的成绩被中科大电子工程系录取。在人才济济的中科大,刘庆峰依然难掩光芒,数理方程、力学、电磁场、光学等课程成绩都是全系第一,并且当上了班长。...

状元经验:一路狂奔闯清华

...经验:一路狂奔闯清华   作者简介:陈宁,2009年海南高考理科状元,高考成绩:综合分900分,其中语文74分,数学30分,英语12分,物理42分,化学77分,生物24分。现就读:清华大学电子系。状元求学路   不知不觉间,时间...

俞敏洪:考了状元不等于人生的成功

俞敏洪:考了状元不等于人生的成功——全国高考状元盛典暨新东方优能中学高分学员颁奖典礼演讲实录在一定时期内的高分对孩子很重要从今年年初开始,国家就在讨论高考(微博)教学的改革方案,探讨如何把素质教育融入...

2013年甘肃高考理科状元李言674分

高考频道快讯:李言以高考总分674分夺得甘肃2013年高考理科状元,学校:西北师大附中。稍后,阳光高考门户将为广大考生整理高考状元经验分享。

2014年江西省高考理科状元:张子琦698分

据最新消息:高考今日放榜,江西的各批次录取分数线都已公布,同时,2014年江西省高考理科状元也已揭晓,抚州市广昌县第一中学张子琦以698分夺得江西省2014年高考理科状元。与“2014年江西省高考理科状元:张子琦698分”相...

未来的我

...家。这时,我刚从美国留学回来,一下飞机,便火速赶往中科院,来到我的实验室,马上扑入实验,研究发明世界上最先进的JL-100飞行器。我研究的JL-100飞行器时速可达12万公里,比现在的汽车快1000多倍。这个飞行器一器多用,...

河北2013年高考理科状元孟令航 高考总分703分

高考频道快讯:2013年6月23日,备受考生和家长关注的高考成绩出炉了,河北省高考理科状元桂冠由衡水中学455班的孟令航以703分(不含加分)的优异成绩夺得。孟令航在介绍自己的学习经验时说,就是将高考看作与出题者的“博弈...

高考百日誓师大会方案

 一、时间:XXXX年X月XX日上午8:30,距高考100天。二、场地:操场。三、横幅:XXXX届决战高考百日冲刺誓师大会。标语:A、十年磨剑争分夺秒砺志凌绝顶。B、百日竞渡你追我赶破浪展雄风。四、与会人员:校全体领导、高三全...

湖北2013年高考理科状元贺维艺 高考总分689分

理科状元名叫贺维艺,考出了689分的高分。“这个成绩是在我考完之后估分的范围内”,长相斯文白静的他告诉记者,问及平日学习方法,小伙子很坚定地表示,只要一步步跟着老师来就可以,自己平时不做课外练习。

陕西2017年高考文理科状元背后的故事

陕西2017年高考文理科状元背后的故事2017年6月24日,陕西省招办发布了2017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陕西省各批次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同时向考生公布了高考成绩。来自西安高新一中的郑书豪以总分719分取得理科第一名,向远方同学...

2013年云南高考理科状元张宗慕雨 高考总分714分

高考频道快讯:备受期待的云南省高考文理科第一名揭晓,均出自云南师大附中。其中,理科第一名叫张宗慕雨,实考分为714(不含20分加分)。

2015年安徽高考作文:蝴蝶翅膀颜色

...生活,让同学们领略科技的魅力,过一把尖端科技的瘾,中科院某研究所推出了公众开放日系列科普活动。活动期间,科研人员特地设计了一个有趣的实验,让同学们亲手操作扫描式电子显微镜,观察蝴蝶的翅膀。通过这台可以...

2013年辽宁高考理科状元张殿炎:高考总分709分

辽宁2013年高考理科状元张殿炎高考总分709分姓名:张殿炎总分:709分(699+10)学校:本溪市高级中学报考学校: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习心得:多整理、多梳理喜欢读的书:柯南的漫画、福尔摩斯探案集“终于可以上清华了...

2023年的我想象作文

...家。这时,我刚从美国留学回来,一下飞机,便火速赶往中科院,来到我的实验室,马上扑入实验,研究发明世界上最进步前辈的JL-100飞行器。我研究的JL-100飞行器时速可达12万公里,比现在的汽车快1000多倍。这个飞行器一器多...

2015年高考甘肃省兰州一中2015届高三年级9月月考作文题

...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公布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55.6%的受访者坦言,在向外界谈及个人生活时,经常采用“哭穷”表达法。有很多人更是“逢人必哭”——“穷死了,生活悲惨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