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奶的老故事
Posted
篇首语:人之所以有一张嘴,而有两只耳朵,原因是听的要比说的多一倍。本文为你选取作文奶奶的老故事四篇,希望能帮到你。
本文目录
奶奶的老故事
这篇文章是记录了奶奶的真实经历,她是个普通而质朴的农村妇女,更是一个激励我奋斗努力的坚强老人:
在十九世纪五十年代,她出生在还极其封建的落后村庄里,自从她懂事起,她的奶奶就没给过她好脸色。那时,她就紧攥拳头,下定决心将来要比男孩子有出息。
家里穷,没火炉。冬天,她的手冻烂了,就攥着拳头拿笔写字。不由得,她想到董存瑞、邱少云、江姐这些让她每看一次就每哭一场的英雄人物的传奇事迹。比起那,这点苦算什么?她想,如果自己身处战火中,到万不得已的时候她也会像先烈一样选择为革命英勇牺牲。
她那个时代,作业不用老师布置,而是自己想写多少写多少,然后到第二天,由老师在黑板上板书写作业的排名名单,而她,稳坐榜单的顶点,唯有一次,她的疏忽大意,让别人趁机偷巧,夺取第一。午夜里、凌晨里,她就如同铆在了木板凳上,写完了整整一本子反正面密密麻麻的字。第二天,第一把交椅就又是她的了。她的成绩几乎次次满分。表彰大会上,校长说:“只要有一个考上初中的,就是苗**!”(注:苗**是她的名字。且那时的中学少,考上学生的不多,难度堪比现在的大学)
再后来她就转到了城里的学校,她的父亲按照实情把她对老师嘉奖了一遍。然而,在县城学校第一次测试中却得语文77分、数学68分的成绩,这个数字,现在她也记得。她哭了,脸烧的滚烫,很耻辱。刚接到试卷的一刹那,世界变模糊了,眼里的泪珠摇摇滚滚落下,红色的数字灼伤了她的心。试卷难道不是一样的?她认真仔细地分析了自己和城里学生的差别,往后便更勤奋了。第二次考试,她心怀忐忑,反复检查了试卷。最终得到了第一。
她的父亲是师范毕业的资深高级中学老教师,曾经带过的班级里学生有50人,考上大学的就49人之多。他很严厉,对他的女儿更是如此:她上学时间每周末回家一次,周六,要坐每天的一班公交车回家探望,那天,她睡着晚起了,错过公交车。不知道该怎么办,她就去学校找父亲。当时她的父亲就从学校高5、6米的窑子上抛下一块砖头,砖头落在她脚边,碎了。她被吓哭了。耳边充斥着父亲的谩骂:缺心眼,没脑子,没出息,说到不做到,说话不顶个屁用。当时,她并没有怪父亲的严厉和无情,只是害怕与自责。从来都在自己身上找问题,这是她的一大优点。晚上,她迷迷糊糊的打瞌,硬是不敢睡着,生怕又因晚了点而错过周日的班车。之后她宁可早到也绝不迟到,变成一个严格守时的人……
三年的文化大革命,打破了她的求学梦。那时,家里富起来了,有十余亩地,什么大领导把她们家归纳为地主家境,土地被充公。也就是此,落了个成份不好,那些比对学习的渴望比她低千百倍的所谓“农民”家学生却有了机会,而她止步于初中,去为公社干活出力。
晚上,她自己独自坐在水井沿上撕心裂肺的哭泣、纠结,她不是没想过一死了之,但想到因为退学的事自己的妈妈本来就为她了很难过,如果她在懦弱地选择了死亡,妈妈岂不是更加心痛?她打消了这念头,选择了为自己坚强……
她告诉自己,哪怕是苦力,也要是自己挣的工分最多,无论什么事,都要做到最好!家里没排车,她就帮别人推车,搭把手,帮别家干完活后借来使用,忙完后,没人了,天也黑了,她是13、14岁的女孩子啊,黑沉沉的浓夜,窸窣生伴着聪鸣,她难道就不会害怕?可她克服了心理上的恐惧。土壤很潮湿,排车上盛装一堆堆稻草,非常重。轱辘陷进地里,当她推推拉拉走出地里时,说是衣服能拧出汗水来都不为过。
一次干完活,天晚了,她忘了除掉锄头上的黏土,急急忙忙便回家了。回到家里被父亲批评了一顿,她积极的承认错误,保证没有下次。正要进房门时,怎么也没想到父亲会拎着锄头狠狠地抡过去,一口气差点没上来,喘不过气。趴在地上挣扎了半个多小时,起不了身,呼吸时也是钻心的痛。足足在炕上躺了个把月。防止忘记事情,她把自己所要干的活编成顺口溜。但也正是因为她的父亲,她变得更优秀了……
在公社,她捆绑烟叶,又快又好,认真仔细,办事干脆利索。被大家推荐去学习,好当技务员,然而,他们的公社组长来了个“特别照顾”,把自个的亲戚推荐上去,她失去了这辈子最后的转折点。夜深时,她总光着脚丫去偷父亲的书,蜷跪在被窝里用洋油灯照明来验算数学题。但是同她一起住的还有个饶舌多事的老太太,那老太太总是故意去揭穿她,大喊大叫,告状于她的妈妈,她母亲也因为嫌浪费羊油和她不睡觉影响公社干活而生气反对。她只好偷偷地攒钱,买一个手电筒,继续沉醉在丰富多彩的学习探索世界里,过着每天早起晚睡的日子……
她的故事三天三夜也讲不完。现在,她老了,成为了我的好奶奶。直到现在,每天还写日记,用电脑查资料,操办家事,真正的活到老学到老。真心感激她、敬佩她。家人都说:如果,我有奶奶一半的坚持、毅力、认真、好学,考上北大、清华都不成问题。
为了培养我,她抄写下十几本的教育书,而且她的事情被我的很多老师所熟知,成为了许多老师的“偶像”。前段时间,爸爸妈妈没有时间,在我为不能上初学发愁的时候,谁也想不到,她一个年过六甲的老人来回跑腿为我办好入学手续,无法想象。她却说,我是她的全部精神寄托,是希望……
相关参考
...不停地用肉手去抚摩这个对于我来说很大的“床”,爷爷奶奶笑呵呵地就把我抱到老藤椅上,让我坐在他们结实的大
奶奶是我家的老“宝贝”。你可能在想:奶奶为什么是老“宝贝”呢?那就接着往下看吧!奶奶喜欢唱歌,她常常歌唱生活,有事没事总喜欢唱上两句。奶奶还是个特别勤劳的人。记得小时候,我们家有一片菜地。每次爷爷把我...
...能够帮助到大家。旧棉衣、针线篓、陶瓷脸盆……是爷爷奶奶的老物件;连环画、收音机、D唱片……是爸爸妈妈的老物件;运动鞋、玩具熊、泛黄的照片、奖状……渐渐地也成为我记忆中的老物件。老物件背后也有故事,有滋...
谁和我提到大溇村,我总会想起奶奶家的那幢老屋子。小时候,我经常去我奶奶家,奶奶家就在大溇村的一幢破旧不堪的老屋子里,在哪里,前前后后几十户人家,大家各自串门没有一户人家不沉浸在快乐之中的,因此,我有了...
...很小,很土的小山村。都住着汉族唯有一位举目无亲的老奶奶是藏族,但我们村里的人并没有冷落她,而是格外照顾她,帮助她。老奶奶家境贫寒,身体也不好,有一次,她握着拐杖到大伯家的小药店去买药,大伯特意少收她一...
坐在门前,耳畔传来的依旧是奶奶那喋喋不休的声音,不厌其烦地讲述着早已说过多次的老故事。奶奶已是花甲之年,无情的岁月在她的面颊上刻下了一道又一道的痕迹。从小到大,每每见到奶奶,她的脸上总是挂着笑容,遇事...
一天傍晚,天灰沉沉的,眼看就要下雨了。我和奶奶一起到楼下去收衣服。突然,看到奶奶养的三只鸡还在外面溜达,我连忙去赶,想把它们赶回窝里去。可它们却置之不理,不肯进窝。“怎么回事?”我百思不得其解,便去问...
...村里好多有趣的事情伴随着我的成长。记得有一次我看到奶奶家的老母鸡坐在鸡窝里,不一会儿就“咯、咯、咯”的叫了起来,我一看鸡窝里生下了一个蛋,于是乎我也有模有样的学着鸡的样子,一屁股做了下去。。。。。。遭...
...人家,他们家有一个大儿子和一个小儿子,大儿子……”奶奶的声音柔和地流入我的大脑,伴我入睡。我的奶奶,小时候没有上过学,但却练了一肚子的好口才。每当我入睡时,奶奶就绘声绘色地讲不同的故事,有时是尖声尖气...
...我们这儿的特产,几乎家家户户都会做。要说做盐豆,我奶奶是小村里的高手。一进腊月,左邻右舍的都会把家里的豆子和各种佐料端进我的家里和奶奶一起做,她们先把鼓鼓的黄豆粒挑选出来,洗干净,浸泡一夜,上锅煮,熟...
...是一个聪明、勇敢的孩子张嘎的故事。少年张嘎亲眼目睹奶奶为掩护八路军撤退而被日寇杀害,连最敬爱的老钟叔也被敌人抓走了。为了给奶奶报仇,张嘎参加了八路军,当上一名小侦察员。他配合侦察排长罗金保执行任务,表...
...整整齐齐的队伍,他们都随着音乐走着舞步。第一排的老奶奶们显然都是些!闭着眼睛都会跳呢!这时,我看到了最后一排的边上是一位老奶奶,她还不是很会跳,不太跟的上,一看就是个,但是,她依然跟着前面的人学。只见...
...其实放下也是一种智慧。苏格拉底的故事让我想到了我的奶奶——农村的老妇人。奶奶喜欢一个人坐在院门前,面对远山即将落下的夕阳,剥着豆,不时的笑着。很多次看着奶奶笑我都很纳闷。于是我问了奶奶:“
...老物件了。这杆称是原来是我太祖母卖菜用的。小的时候奶奶经常给我讲太祖母的故事。渐渐的太祖母与这杆称的影像在我脑海中立体了起来。她矮矮的瘦瘦的,微微的有点驼背,显得人更矮小了。每天早晨她手拿一把秤杆,肩...
...末剩下的余粮勉强过冬,可没想到的是和叶子相依为命的奶奶得了风寒,仅有的那点钱花光了。没怎么出过家门的叶子决定出去干活挣钱,一定要治好奶奶。自从爸爸妈妈走后奶奶就是她唯一的精神支柱,奶奶就是叶子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