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狂
Posted
篇首语:人生处万类,知识最为贤。本文为你选取作文楚狂四篇,希望能帮到你。
本文目录
楚狂
“读书未成先学剑,学剑不成又读书。”
这不是李白。
书与剑,从始至终就被他紧紧抓牢。“少长江汉,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十五观奇书”,并“好剑术”。这两者也是贪恋这样一位高士,从未离开。
金庸明白这道理,所以他有本书叫《书剑恩仇录》,里面的陈家洛,唱得就是李白的《侠客行》。“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后来,金庸又写了一本书,也叫《侠客行》,开篇就引用全诗当作题记。
“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这个侠字,在大约公元七零六年,李白刚刚五岁,从碎叶城到昌隆的漫长征程中,怕已打下了伏笔。他还懵懂,但这道理金庸却懂,侠客一直都与征程相伴。所以《雪山飞狐》里,他引“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崎岖不易行”的大漠到雪山上,胡一刀与苗人凤走来走去,大地和山川都已经动摇,但他们的骏马,却还是向前。
果然,李白二十六岁的时候,“仗剑去国”,在祖国的东部“漫游”。江陵、武昌、长沙、岳阳、洞庭湖上,两湖踏遍,又继续向东。这一走,就是十六年。这十六年没有长安,只有寻仙访友。“清风朗月不用一钱买,玉山自倒非人推。”古时的人在某个意义上,有一种贪心的“天真”。他们有着长生之梦,却也清净。李白此时寻仙访友的高雅之事,反倒可称为不能免俗。金庸同样明白理解李白这一点的凡俗,虽然他还未入朝野,未见朝臣,但是这想超出九万里的逍遥,早就在了。所以金庸写的人物大都要归隐江湖,《笑傲江湖》的刘正风,昭告天下金盆洗手,走要走得郑重,走得干干净净。但可惜走得干净的不是刘正风,刘大侠留下了曲子,有一本书等着令狐冲弹奏。另一段历史里的杨过倒走得干净,金庸就引李白的《三五七言》:“秋风清,秋月明。”全书终章。
长安始终还是迷恋着李白的,抑或是李白迷恋着长安。李白在当了隐士的同年,被引荐去了长安。“奋其智能,愿为辅弼。”这也是李白。天宝初年的玄宗,腐朽昏庸,纵情声色,若是真有不老长生酒倒或许能让他耳目一新,可惜李白是个想要悬壶济世的翰林。满怀期望而来,却只能失望而去。“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三声长叹,自比管仲乐毅,“开国何茫然”!这问怕也是萧峰的疑惑。辽国大宋势不两立,契丹的血脉流淌着华夏的礼义。他是众人心中的乔帮主,他也是为辽国征战的南院大王。南京城外、城内,何去何从?他选择了死亡,好比谭嗣同。若说金庸在写到第五十回,写到萧峰教单于折箭之时,没有想到谭嗣同,我是决计不信的。他们死得壮烈,侠之大者,为国为民。这一章回里,南京城上,是李白的《战城南》。“去年战。……今年战。洗兵条支海上波。放马天山雪中草。万里长征战。三军尽衰老。……匈奴以杀戮为耕作。……汉家还有烽火燃。”此时的萧峰,正是李白之于长安。
但生活从不是这么简单。“遥望长安日,不见长安人。长安宫阙九重天,此地曾经为近臣。一朝复一朝,发白心不改。”李白离开了长安,也未离开长安。其剑所指之处,即长安。他怒吼:“君失臣兮龙为鱼,权归臣兮虎变鼠。”他的愤怒一如他的喜悦一样坦率,直接,好似火山一样不加掩饰。“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这是他在东鲁与梁园的漫游,极端富有侵略性,他的双足在冲击着这片土地。这是他从不惑之年到天命之年的转换。确切的说他从未改变。尽管失意,但仍然不羁;尽管愤懑,但仍然激昂。笔走龙蛇。张翠山困居冰火岛,与金毛狮王谢逊拼死一搏,金庸配得是“飘风骤雨惊飒飒,落花飞雪何茫茫。起来向壁不停手,一行数字大如斗。恍恍如闻鬼神惊,时时只见龙蛇走。左盘右蹙如惊雷,状同楚汉相攻战。”这就是李白的情绪,大如斗,大如牛,永远的侠客。“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君子一言,重于九鼎。这五个字写多少遍,都不能称之为冗余,应有一本正气长歌,通篇只有这五个字。
李白晚年,参加李璘兵变,败;参加永王幕府,败;六十一岁时,听闻李光弼起兵,欲投身行伍,身染疾病,未能成行。此时,离他的去世只有一年。在人生的最后一段岁月里,他写下《扶风豪士歌》,“扶长剑,一扬眉,清水白石何离离;脱吾帽,向君笑;引君酒,为君吟。张良未逐赤松去,桥边黄石知我心。”何足道哉!何足道哉!胜败之事何足道哉!心仍有无穷之志,光明磊落。金庸把这段话放到《倚天屠龙记》的第一回,是何足道说的,后面又跟了三句“世间苦无知音,纵活千载,亦复何益?”李白这一生,大起大落几回,好一番波澜壮阔,活得肆意潇洒,傲气得不加掩饰,不羁得甚是坦荡,真真正正配上了“狂”之一字。然这样的狂人,终究亦是寻得知音,除开杜甫,至少金庸也是。自在一世,知己二三,人生如此,足矣。
“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这笑,是五岳踏尽的豪情,是驰骋天地的肆意。笑得是万千尘世皆在脚下,笑得是功名利禄均为云烟。庐山之上,穹庐之下,我本一介布衣,天地何惧哉!这笑,就是侠。
楚狂接舆和他的高三
你或许正要经历高三,正在经历高三或经历过高三吧!高三学生你见过吗?
你肯定要说:“废话!没吃过猪肉,还没见过猪跑吗?”那么,你肯定不会忘记高三的学生们,他们有着一种混合了屠夫及待宰羔羊一般的气质。
我正在经历着高三,高三学生的每个眼神、每句话我都不会忘记。我们现在被“上大学”“长大成人”这些概念给弄得神魂颠倒,甚至在我们眼里,十岁就已经长大,十三岁就是成人,十三岁看十八岁,十八岁要老了,而所有三十岁的人,就离迟暮不远了。
现在是语文课,请允许我稍稍走神一下,我能感觉到教室某个角落的另一场天马行空,不用看我就知道那来自楚狂接舆同学。
楚狂接舆真名叫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一看见他就联想到一句诗:“我本楚狂人,风歌笑孔丘。”楚狂真的挺狂,一年四季弱不禁风的身上就披了件薄薄的长袖衫,身子好比北山上的老松树,让人暗地要为他捏一把汗。他架了副圆圆的眼镜,说话有时陕得要命,有时又咿咿呀呀地拖着声音,慢得无边无际。他是个复读生,因为身体或其他不知名的原因,他最终特立独行地留在了我们这群“毛头孩子”中,既孤独又聒噪,既清高又随和。
我第一次注意到楚狂接舆是在某年某月某日的语文课上。老师那次问了什么问题现在已记不太清楚了,只记得楚狂“呼啦”一声站起来,眼都不眨地背完了屈原的《山鬼》。林语堂先生说过,一个会用典的好作家对素质高的读者来说是一种享受(我好像有点不太自谦了),所以你要明白我当时的感觉,对,就是这样,尤其是我绝对背不出《山鬼》。
从那以后,我便常常竖起一只耳朵,留心过滤楚狂同学周围的声音。
历史课,老师讲到某朝的动荡,他会自发自觉地替老师补充,扩展,讲的大都是野史,什么顺治为何出家啦,四大美女谁身材最好啊,等等。他的声音是极具穿透力的,时而尖锐时而狰狞,一下子便带你穿越,回到那一阵阵唐风宋雨里去。相比之下,台上的老师多半要自叹弗如了。兴起之时,他还会大声地唱起歌来(唱歌是他的人生爱好之一)。众多事件荟萃一下,得出的结论就是,我每次转头去看他们那边,都会看到兴奋得手舞足蹈的楚狂,以及咧着嘴,皱着眉,痛苦地忍受着他的前后左右。
他的眼睛其实很亮,但总是喜欢眯着,这样,缩在那件衬衫里的他就显得有点儿“猥琐”了。不过一般情况下,他眯眼都是为了思索生活的真谛,为了发现美的痕迹。于是,每当发现他眯眼时,我便心笃意定地等着他嘴里冒出的下一首诗,下一段传奇。瞧,他又张嘴了,他一边倒垃圾一边唱:“垃圾垃圾,我要清除你……”
他上课就像逛公园,今天高兴了就来,不高兴就不来。几乎所有的老师都对他很头疼,唯独语文老师例外,因为楚狂节节语文课都是必到的,而他的到来会给课堂增色不少。
他讲话总也没个“刹车”的,表情也一样。高三生活当然和“题海”紧紧相连,若某君今日顶着黑眼圈来校还宣称:“昨日NBA真精彩。”或是某君上课犯困:“唉!都怪我昨日玩电脑太迟。”那么,说这些话的人一定会遭到楚狂的白眼,顺路还奉上他独家的“呵呵”冷笑数声。我私下以为,这种欲盖弥彰的小伎俩对于经历丰富的楚狂来说实在太小儿科,以致他都不屑再念一两首诗来进行讽刺打击了。
楚狂很放纵,但绝非没有实力。上次他去参加某个奥赛,既不准备,也不训练,最后竞拿回了一个“省级三等奖”。我很关心地向周围打听:“怎么样?要是他提前准备了,有没有希望拿个‘省一’?”
“哈哈哈……没有。咦,你怎么关心起他来了?”瞧,四周同学给我的回答就是这样。楚狂正孤独地被“另眼相待”,我不得不承认他的小聪明,但也不得不否认他的大智慧。他仍旧是每天嬉皮笑脸,吊儿郎当,我默默地叹了一口气,又低下头,做起了眼前的作业。
我不懂,这世界上的高三,每天会发生多少像楚狂接舆这样的悲喜剧。当然,他自己也许不认为当中有悲剧,他认为自己在“玩弄”着生活。可或许,生活也在加倍地“玩弄”着他。
大家偶尔也拿他寻开心:“哎,我说你明年再复读怎么办啊!”
此刻,他脸上就会显出一种潇洒的、目空一切的表现:“你们这群‘鄙人’!”
鄙,文言词语,意为目光短浅。
谁是鄙人呢?谁嗤之以鼻呢?大概天知道。
开他玩笑多了,他倒也不会生气,就是笑,那笑跟泪儿似的流了满脸。这时,我又在他身上看到了另一个人的影子-一孔乙己。
2009年高考过后,众人纷纷议论的一个焦点就是:“甲骨文”考生竟以428分的超低分数被录至四川大学某学院,破格。
是需要这样的“破格”来振兴所谓国学呢,还是在这个容易被同化的社会宣传个性呢?他这种人,或许天生就是要和某些东西作对的。
面对可能随之拥来的千千万万个楚狂接舆,谁给他们破格呢?世界这所大学,破格得过来吗?
我垂下了头,莫名的悲哀牢牢攫住了我的心。
不远处,楚狂接舆又唱起了歌。
作文后记不知道历史上的楚狂接舆是不是一个有点疯疯癫癫,喜欢和孔夫子搞怪,也喜欢讲野史,喜欢自由自在的人,反正我笑下的“他”大致如此。
他就像一群兵马俑中唯一有表情的那一个,可能很生动,可能很有趣,但是有几个人敢说,当这样一具兵马俑冲你龇牙咧嘴的时候,你不会被吓到?
你看,他博言,能背《山鬼》,可是,他讲的又都是“野史”。他随性随意,对他人感受仿佛不屑一顾,哪像只大我们一岁的人?这是不是“童真”?你再想想,能有几个人“想唱就唱”,连倒个垃圾都唱得那么开心?他自编自导,自娱自乐。我在旁看着,和众人一起笑着。
写完文章后,我不自觉地又换了种眼光看他,觉得笔下的人物是如此可爱,忍不住笑了。这时,楚狂接舆走过来:“我给你欣赏一个很可爱的东西。”我挺佩服地想,他居然知道我在想一个可爱的东西……他把一片绿叶横在手掌上伸到我面前,上面蠕动着一只肥肥的虫子….我没有尖叫,更没有吓晕,他着实失望。我兴致勃勃地俯下头打量虫子“很可爱”。
我把后半句话咽回了肚子,我想说:“很像你。”
真的,虫子挺可恶,也挺可爱,关键在于你用什么心情、什么眼光,去打量这个在嫩绿嫩绿的叶子上执著蠕动的家伙。
古风·春夜会友听志骋怀
荒径枯松琥珀色,溪白风紧暮气哀。路人匆匆竞疾走,丽色无人张胆怀。
羌管悠悠何人吹,花弦铮铮心欲摧。卿来之时可携月,但见东天升紫帷。
望来处,神采高:
襟袂一振静萋草,风尘尽落聒噪寒。麻衣宽解不佩玉,
儒宗浩然腾紫烟。听君叙愁绪,闻语长寂寥:
春来三月东风惊,花朝即至少人行。乡野鄙夫惜色颜,披发放锄向市井。
楚狂歌罢儿童笑,痴人疯语如蚊嘤:
君不见纷灯彩火夜不眠,豪奢金门拥万钱。
衣锦怀玉等雕鞍,书藏万卷檀笔闲。锦衣虽着心不羁,随流放荡风月集。
徒作风流恶作雅,好耍金筹驱骄鸡。武陵年少寡情义,红袖泪颜飞笙歌。
不知聚散为谁泣,空唱凄惨将奈何。对月竟忘问何事,罔然何谓人世间。
只道山花梦方好,只道秋叶又一年。欲把忧思寄酒客,应者绮丽言者昏。
唯我涕下哭王风,可怜谁肯和阳春!
君愿闻,俱相倾:时人好求金满堂,我独弃置作敝屣。金缕华衣不适体,
功遂名就岂称意。灵龟曳尾藏污塘,愚鳖仰首眠庙堂。三径居隐非吾心,
五柳可怜沽名勤。圣贤之人应无名,世间正道曰人情。何须日夜思所求,
何须畏途悲冷清。若许登阶应帝王,愿将饿殍皆足饷。寒衣朱门虽不齐,
合案笑骂可推殇。若许匣刀走四海,愿教寇蟊休张狂。吟啸激扬北冥水,
弹剑长喧惊咸阳。若许常吟清平调,愿知风雨和苍黄。大器不用心无违,
渴饮石泉又何妨!终呼羊角极太清,鸪鸠且笑枝头鸣。
吱叽复吱叽,杂唱如麻入我耳。不绝如波风,愈烈乎争骚。
不愠反笑居松云,梁父谓我君子魂。云影幽幽冥府来,冷月孤光银蛇开。
但坐檐下清辉中,斜影零丁不可待。幽兰自赏少人问,所问陶然皆雅人。
逢君此处若一道,但敞愁心聊相倾。独恨荒郊无清酒,难为君卿换豪情!
相关参考
...会惊恐地逃避,把头埋在自己熟悉的安逸世界。如长沮、楚狂在世道崩溃时躲入山林去过往日的生活,如曹操在江面铁锁连船营造陆地的假象,如张爱玲在风云变幻之际偏居一隅写小资的倾城之恋……在变幻无常的世事中只有熟...
...子行。齐人归女乐,季桓子受之,三日不朝,孔子行。”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孔子下,欲与之言,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长沮、
...陷入困厄而不屈,遭遇讥讽而不坠,坐尽冷板凳而不悔。楚狂接舆的讽刺,长沮桀溺的嘲弄,墨家高人的排挤,都不曾使他动摇。“君子之任也,行其义也。道
...陷于困厄而不屈,遭遇讥讽而不坠,坐尽冷板凳而不悔。楚狂接舆的讽谏,长沮桀溺的嘲弄,墨家高人的排挤,都
...陷于困厄而不屈,遭遇讥讽而不坠,坐尽冷板凳而不悔。楚狂接舆的讽谏,长沮桀溺的嘲弄,墨家高人的排挤,都不
...陷于困厄而不屈,遭遇讥讽而不坠,坐尽冷板凳而不悔。楚狂接舆的讽谏,长沮桀溺的嘲弄,墨家高人的排挤,都不曾使他动摇。“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他就是这样,明知世道艰难,不可能实现自己...
...陷于困厄而不屈,遭遇讥讽而不坠,坐尽冷板凳而不悔。楚狂接舆的讽谏,长沮桀溺的嘲弄,墨家高人的排挤,都不曾使他动摇。“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陷于困厄而不屈,遭遇讥讽而不坠,坐尽冷板凳而不悔。楚狂接舆的讽谏,长沮桀溺的嘲弄,墨家高人的排挤,都不曾使他动摇。“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他就是
...陷于国厄二不屑,遭遇讥讽而不坠,坐尽冷板凳而不悔。楚狂接舆的讽刺,长沮桀溺的嘲弄,朝中大臣的排挤,都不曾使他动摇。“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陷于困厄而不屈,遭遇讥讽而不坠,坐尽冷板凳而不悔。楚狂接舆的讽谏,长沮桀溺的嘲弄,墨家高人的排挤,都不曾使他动摇。“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
...在我看来,他更是一位“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逐梦者。楚狂接舆的讽谏,长沮桀溺的嘲弄,墨家高人的排挤,都不曾使他动摇。“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他就是这样,明知世道艰难,不可能实现自己...
...陷于困厄而不屈,遭遇讥讽而不坠,坐尽冷板凳而不悔。楚狂接舆的讽谏,长沮桀溺的嘲弄,墨家高人的排挤,都不曾使他动摇。“君子之仕也
...人陆通,字接舆,见时局动荡,便佯狂不仕,被时人称为楚狂。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分)()A.诗的一、二句中运用叠词“遥遥”、“望望”,笔锋轻快、流畅,诗人的兴奋喜悦的情感尽显其中。B.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