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难题——读《商鞅变法》有感
Posted
篇首语:过去并不等于未来,一定会有辉煌的一天,相信自己!本文为你选取作文道德难题——读《商鞅变法》有感四篇,希望能帮到你。
本文目录
道德难题——读《商鞅变法》有感
古人云:“民无信不立!”今天,我读了《商鞅变法》这个故事,更深切感受到了其中的道理。
《商鞅变法》是一个发生在战国时期秦国的故事。战国时期,烽火连天,战乱不休,当时秦国十分落后荒废。刚上任的秦孝公胸怀大志,一心想改变秦国落后的面貌,便招贤纳士。商鞅听到这个消息,来到秦国,说服了秦孝公推行变法。要变法就必须先获得老百姓的信任。商鞅便在南门外立起一根木头,谁把这根木头扛到北门,便可以获得十两黄金。十两黄金可是个不小的数目,只要扛一根木头?谁信呢?商鞅见没有人去扛木头,便把赏金加到了五十两黄金。“重赏之下必有勇夫”,一位大汉站了出来,扛起木头就走,商鞅也信守诺言,给了他五十两黄金。百姓纷纷认为商鞅可信,便协助他治国,秦国就渐渐富强起来。商鞅的诚信也为后来的“秦王扫六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诚信这个问题在生活中无处不在,虽然只是个简单的是非问题,但实践起来却很难。我们常会遇到类似的道德难题,“玩”还是“不玩”,“给”还是“不给”,“扶”还是“不扶”……
玩还是不玩?我从小就特别爱玩网玩游戏,但爸爸妈妈只允许我在周末玩。小时候,我严格要求自己,一直恪守规定,绝不触碰底线。记得有一次,妈妈去外地培训,爸爸也不在,外婆来我家陪我。我早早就做完了作业,外婆就让我玩会儿电脑。我心中牢记与爸爸妈妈的约定,拒绝了外婆的提议。外婆对我刮目相看,说我是个诚信的孩子。渐渐地,我长大了,上了初中,我却越来越不自觉,时常失信,常常偷玩手机、电脑,生活中充斥着谎言……在道德难题面前,我放弃了诚信,选择了欺骗。在这紧要关头,我可不能被网络游戏冲昏了头脑,遮蔽了双眼!
“给”还是“不给”?有一次,我和爸爸妈妈上街,遇到了一位乞讨的老人。老人衣衫褴褛,白发苍苍,眼里噙着泪水。他凑到我身边,摇晃着破旧的罐子,说:“孩子,行行好吧!我已经好多天没吃东西了……”老师和父母常常教育我们要做一个有爱之人,于是我便把兜里的所有零花钱一骨脑投到了罐子里。老人投来感谢的目光,连连道谢。那一刻,我体会到了“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快乐!可是没两天,在同一个地方,我又遇到了那个老人,嘴里依然说着那一番话。在“给”还是“不给”之间,我不禁犹豫了,他是不是电视上所说的专业乞讨?是不是在利用我们的同情与善心?是不是在品尝着不劳而获的甜头?他有手有脚,完全可以自食其力的呀?此时的我迷茫了。在道德难题面前,我选择了友善,他却用欺骗回报了我。
扶还是不扶?前一段时间,有几则新闻传得沸沸扬扬,讲的是年轻人或小朋友在路上扶起了被车撞摔倒受伤的老人后,反而被老人诬陷成肇事者……“做好事反被诬陷”,引起轩然大波,舆论一片哗然。湖北武汉,88岁的李大爷在离家不到100米的菜场口摔倒后无人帮扶,最终因鼻血堵塞呼吸道窒息死亡。就在同一天,上海,一名拄着拐棍的老人不慎摔倒,血流满面。尽管路人甚多,但始终没有一个人愿意上前搀扶。10分钟后,由于路人报警,两位民警迅速赶到,对老人实施救助。老人在摔倒后因无人敢扶而死亡的事例频繁出现。老人们不诚信的行为,正在慢慢毁掉大家的价值观。人们都在感叹现在道德滑坡、世风日下。在道德难题面前,老人们选择了失信。当然让人感动的一幕也还是有的,去年的福州街头,一位老大爷骑电动车不慎摔倒,正当人们仍在纠结“扶,还是不扶”时,老人被两双稚嫩的小手缓缓搀起。在道德难题面前,他们勇敢地选择了“扶”,放弃了“不扶”。他们搀起的不仅仅是那摔伤的老人,更是人心,是民族道德良知的回归!
玩与不玩?给与不给?扶与不扶?面对这三个难题,难道我们心中就不会燃起对诚信、对友善、对道义的追求?
相关参考
公元前263年,荀子访秦。荀子游访各国的目的是为了传播儒教,也是为了领略各国的风土人情。然而这次访秦后,荀子从此开始畏惧秦国。他畏惧的什么呢?秦国井井有条的制度。秦国的关塞,险要无比;秦国的资源,用之不竭...
高尔基曾经说过:“人类最不道德处,是不诚实与怯懦。”所以人一定要诚信,诚信对待别人,诚信对待自己。中华民族历来便以诚信作为优良的传统美德,诚信之人,往往拥有人格的魅力。曾记否,曾子杀猪,商鞅变法?杀猪...
...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于历史长河中,我们应继往开来。商鞅变法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改革创新事件。公元前39年,秦孝公召群臣进宫商议变法之事。一些人认为:“法古无过,循礼无邪。”要因循守旧,因此他们反对改革变法...
...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于历史长河中,我们应继往开来。商鞅变法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改革创新事件。公元前39年,秦孝公召群臣进宫商议变法之事。一些人认为:“法古无过,循礼无邪。”要因循守旧,因此他们反对改革变法...
...己立法反而使自己受害。泛指自做自受。【成语故事】:商鞅变法,首先取消了贵族的特权,规定重新按军功大小给予爵位。贵族由此失去了无功受禄的特权,对商独十分不满,但商鞅有秦孝公支持。贵族虽怀恨在心,仍然毫无...
...那么成功就是专属“信”的那扇门。二千多年前,秦国人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变法,商鞅为了在百姓面前树立威信,于是在南门立下一块木头,告诉众人说:“凡是能将这块木头背到北门去的赏赐十金。”众人以为商鞅是在开...
...《战国七雄》,这一讲讲的是“变法强秦”,主要说的是商鞅在秦国推行变法的事情,他推行变法的手段非常严苛,甚至使用暴力,轻罪重罚,“步过六尺者有罪,弃灰于道者被罚”,也就是说走路时步长超过六尺就有罪,将灰...
立木为信:大丈夫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出处】《史记·商鞅列传》。【释义】商鞅为推行新法而取信于民的方法。比喻只有言出必行。【历史典故】战国七雄中,秦国在经济、军事等各方面都比中原各诸侯国落后。但自从秦孝...
...历史手册,就可以看见种种的这样的事情。尤其是他——商鞅。商鞅(约前395年—前338年),汉族,卫国人(今河南安阳内黄梁庄镇一带)。战国时期政治家、思想家,先秦法家代表人物。姬姓,卫氏。又称卫鞅、公孙鞅((卫...
...中原各诸侯国落后。但自从秦孝公继位后,他重用卫国人商鞅变法强国,使秦国一跃成为七国之中最强者。商鞅制定的法令已经完备,但还没有公布。他深知推行新法的困难,心想:只有做到言必行,行必果!才能推行新法。首...
...也。子曰“人无信,无以立”尝有齐公纳贤,一诺千金。商鞅为变法,曰孰可持此木梁于会之城门,得千金也。众人神色狐疑,面面相觑,无人上前揭榜。至日中,忽闻喧闹声。盖一大汉携梁于门也,眸光犀锐。叫曰“吾持此于...
...认定的方向,就会一直走下去。在奴隶社会末期的战国,商鞅开始了全面的变法,让窝在西边一角的秦国加快了步伐,最终并吞了天下,也让历史之轮拐上新的道路。秦国是让商鞅加速的弯道,商鞅的变法是让秦国在弯道加速的...
...们穿越时空,回到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战国时期,秦国的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变法。当时处于战争频繁,人心惶惶之际,为了树立威信,推进改革,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门处立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并当众许下诺言,谁能把这...
...金轻”。自古驱民在诚信,一言为重百金轻。今人未可非商鞅,商鞅能令政必行。王安石在这首诗中,盛赞商鞅善于以“信诚”去征服民心,而使有令必行。诗中的“一言为重百金轻”,指的是一个十分感人的故事。公元前356年...
...不出中彩带给他的喜悦。”可以感受到父亲正面临着一个道德难题,可最后把车还给库伯,父亲这样做对吗?当然对啦!父亲打电话通知对方,领走的是中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