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笔记
Posted
篇首语:人还是要乐观,心碎了就对自己说,碎碎平安。本文为你选取作文阅读笔记四篇,希望能帮到你。
本文目录
阅读笔记
2012年2月26日星期日
书籍就像一把钥匙,带领我们走进知识的大殿堂。今天,我看了使我感动至深的一章叫做———《感动千万人——彭彩金》。
彭彩金出生30多天便被养父母抱养。两间破旧的瓦房,三分菜地就是养父母家的全部家当。养母疾病缠身,无法工作,仅靠养父帮人修锁挣点钱,不幸的是养父在家门前跌倒以致瘫痪,9岁的小彩金成了家中的支柱,每天5点多钟起床读英语、做早饭、把饭端到两老面前,学习上加倍努力,养父母想把小彩金送回生父母家,小彩金却说:“你们把我抚养大的,现在比生父母更需要我”。
看了这篇文章以后,我感到自己是多么幸福,又是多么惭愧啊!和小彩金比起来,我幸福多了,有父母的呵护、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记得那一次,妈妈精心准备了一桌饭菜,我看了看,不对我胃口,我就不吃,走到小卖部买零食吃,辜负了妈妈的一番心意,想起来真是不应该!
看了彭彩金的故事以后,我也要像小彩金一样做一个孝顺父母、珍惜时间、勤奋学习、节约省朴的好少年。
相关参考
...》是闻名作家冰心的一部代表作。小编在此顿了寄小读者阅读笔记,供大家参阅,但愿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成!《寄小读者》读书笔记葛雅平读完《寄小读者》,里面的良多章节让我十分打动。我深切地感触感染到爱就是糊...
关于《阅读的力量》读书笔记1读完克拉生教授所著的《阅读的力量》,我有四点感受。第一、教师要做个读书人。正如书中所言,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的率先垂范胜过任何说教。在现实生活中,很多教师是不大读书的,...
本书是一本阅读指南,是一本指导人们如何阅读的名作,曾是美国畅销书的榜首。本书提出了阅读的四个层次,分别是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和主题阅读。基础阅读基本上读完小学五年纪就可以达到的层次,可惜的是太...
名著阅读读书笔记范文1作为传统文化的先祖,孟子于中国的影响是达数千年之长远,我辈中人自然难以三言两语以揽括,虽然我的认识只是管锥之见,但孟子本人的思想、精神和气魄却如穿透万里晴空的红日,我即使局限于视...
课外阅读读书笔记范文1《乌塔》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一个叫乌塔的14岁小女孩独自游历了欧洲。他花了三个月的时间来准备资料和当地警察局的电话。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乌塔的独立、自主和勇敢。这是一个“90”后的孩子所不能做...
个人阅读读书笔记1很早就知道三毛,对她却不了解,看这本书也是因为寝室正好有,闲来无事打发时间用,但是却没想到能让我有那么多的惊喜,也让我第一次有了一个喜欢的作者——三毛。我一直相信从一个人的文字中可以...
阅读《城南旧事》读书笔记范文1童年是树,树上有我们永恒的记忆,童年是水,虽纯洁却匆匆流去,童年是山,沉默不语却花样繁华!《城南旧事》倾注了那林海音的忧愁、欢乐,对于她来说,最值得回忆的,不是她在新家的...
2011年10月25日星期二“沐浴书香,其乐融融”每个星期的阅读课都让我们遨游在知识的海洋里,如痴如醉地看着,多么快乐啊!然而,今天,我看了2010~8四月下总第469期的《读者》,看了里面的一篇值得人们深思的——《月熊,...
书名:《复活》作者:(俄)列夫托尔斯泰阅读时间:4月12日4月15日好词:过失,错误,地位,正当,荒谬,享乐,断定,执行,戒律,憎恶,卑鄙,固然,间隔,停顿,时期,肮脏,差距,心惊肉跳,花天酒地。佳句:(1)...
阅读金锁记读书笔记1张爱玲是一代才女,她的人生早熟、奇特、充满传奇色彩,她的性格聪慧、执着、特立独行、不受束缚,她对周围的事物有着敏感、深刻、独到的认识,她的作品凄幽、秾艳、苍凉,充满了人性的主题。《...
教师阅读师德师风读书笔记1自从走上岗位后,深感责任重大,不仅要教好书还要在各方面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在开展师德师风的学习活动中,我更深深的感到,一个具有良好师德师风的教师会对受教育者产生多么大的春雨润...
小学生阅读笔记作文1今天。我读了一篇小短文,名字叫做《滴水穿石》,读了这篇小短文我感慨良多。短文主要讲了一个大石头对在一滴一滴滴下的水珠说大话,说自己坚硬无比,什么都不如它,更不能在它身上找出一丝被击...
阅读《狼图腾》读书笔记范文1有一些书是你非常感兴趣,自始自终都兴致勃勃,手不释卷;有一些书是你刚开始看的时候非常感兴趣,越看越无趣,而最终放下,还有一些书是刚开始无太大兴致,抱着试一试的态度,但后来竟...
阅读海的女儿读书笔记范文1我看了《海的女儿》,里面的内容是小美人鱼就下了一个正在过16岁生日的王子。看见英俊潇洒的王子,小美人鱼喜欢上了他。小美人鱼找到了巫婆说:“我想要一双人类的腿。”巫婆说:“那你拿什...
这个学期,老师叫我们每天读4篇课外阅读,不过多久,我们就把课外阅读,读完了。一共有7篇,每一篇都有我最喜欢的。第1篇,我最喜欢的是《一日的春光》是冰心写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该文写于1936年,在写作此文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