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江头

Posted

篇首语:休言女子非英物,夜夜龙泉壁上鸣。本文为你选取作文哀江头四篇,希望能帮到你。

本文目录

1、哀江头(1)

哀江头

唐肃宗至德元年(756)秋天,杜甫离开鄜州去投奔刚即位的唐肃宗,不巧,被安史叛军抓获,带到沦陷了的长安。旧地重来,触景伤怀,诗人的内心是十分痛苦的。第二年春天,诗人沿长安城东南的曲江行走,感慨万千,哀恸欲绝,《哀江头》就是当时心情的真实记录。

全诗分为三部分。

前四句是第一部分,写长安沦陷后的曲江景象。曲江原是长安有名的游览胜地,经过开元年间疏凿修建,亭台楼阁参差,奇花异卉争芳,一到春天,彩幄翠帱,匝于堤岸,鲜车健马,比肩击毂,真是说不尽的烟柳繁华、富贵风流。但这已经成为历史了,往日的繁华象梦一样过去了。现在呢,“少陵野老吞声哭,春日潜行曲江曲”。一个泣咽声堵的老人,偷偷行走在曲江的角落里,这就是曲江今日的“游人”!第一句有几层意思:行人少,一层;行人哭,二层;哭又不敢大放悲声,只能吞声而哭,三层。第二句既交代时间、地点,又写出诗人情态:在春日游览胜地不敢公然行走,却要“潜行”,而且是在冷僻无人的角落里潜行,这是何等的不幸!重复用一个“曲”字,给人一种纡曲难伸、愁肠百结的感觉。两句诗,写出了曲江的萧条和气氛的恐怖,写出了诗人忧思惶恐、压抑沉痛的心理,含蕴无穷,不愧是文章圣手!

“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写诗人曲江所见。“千门”,极言宫殿之多,说明昔日的繁华。而着一“锁”字,便把昔日的繁华与今日的萧条冷落并摆在一起,巧妙地构成了今昔对比,看似信手拈来,却极见匠心。“细柳新蒲”,景物是很美的。岸上是依依袅袅的柳丝,水中是抽芽返青的新蒲。“为谁绿”三字陡然一转,以乐景反衬哀恸,一是说江山换了主人,二是说没有游人,无限伤心,无限凄凉,大有使人肝肠寸断的笔力。

“忆昔霓旌下南苑”至“一笑正坠双飞翼”是第二部分,回忆安史之乱以前春到曲江的繁华景象。这里用“忆昔”二字一转,引出了一节极繁华热闹的文字。“忆昔霓旌下南苑,苑中万物生颜色”,先总写一笔。南苑即曲江之南的芙蓉苑。唐玄宗开元二十年(732),自大明宫筑复道夹城,直抵曲江芙蓉苑。玄宗和后妃公主经常通过夹城去曲江游赏。“苑中万物生颜色”一句,写出御驾游苑的豪华奢侈,明珠宝器映照得花木生辉。

然后具体描写唐明皇与杨贵妃游苑的情景。“同辇随君”,事出《汉书·外戚传》。汉成帝游于后宫,曾想与班婕妤同辇载。班婕妤拒绝说:“观古图画,圣贤之君,皆有名臣在侧,三代末主,乃有嬖女。今欲同辇,得无近似之乎?”汉成帝想做而没有做的事,唐明皇做出来了;被班婕妤拒绝了的事,杨贵妃正干得自鸣得意。这就清楚地说明,唐玄宗不是“贤君”,而是“末主”。笔墨之外,有深意存焉。下面又通过写“才人”来写杨贵妃。“才人”是宫中的女官,她们戎装侍卫,身骑以黄金为嚼口笼头的白马,射猎禽兽。侍从豪华如此,那“昭阳殿里第一人”的妃子、那拥有大唐江山的帝王该是何等景象啊!才人们仰射高空,正好射中比翼双飞的鸟。可惜,这精湛的技艺不是去用来维护天下的太平和国家的统一,却仅仅是为了博得杨贵妃的粲然“一笑”。这些帝王后妃们哪里想得到,这种放纵的生活,却正是他们亲手种下的祸乱根苗!

“明眸皓齿今何在”以下八句是第三部分,写诗人在曲江头产生的感慨。分为两层。第一层(“明眸皓齿今何在”至“去住彼此无消息”)直承第二部分,感叹唐玄宗和杨贵妃的悲剧。“明眸皓齿”照应“一笑正坠双飞翼”的“笑”字,把杨贵妃“笑”时的情态补足,生动而自然。“今何在”三字照应第一部分“细柳新蒲为谁绿”一句,把“为谁”二字说得更具体,感情极为沉痛。“血污游魂”点出了杨贵妃遭变横死。长安失陷,身为游魂亦“归不得”,他们自作自受,结局何等凄惨!杨贵妃埋葬在渭水之滨的马嵬,唐玄宗却经由剑阁深入山路崎岖的蜀道,死生异路,彼此音容渺茫。昔日芙蓉苑里仰射比翼鸟,今日马嵬坡前生死两离分,诗人运用这鲜明而又巧妙的对照,指出了他们佚乐无度与大祸临头的因果关系,写得惊心动魄。第二层(“人生有情泪沾臆”至“欲往城南望城北”)总括全篇,写诗人对世事沧桑变化的感慨。前两句是说,人是有感情的,触景伤怀,泪洒胸襟;大自然是无情的,它不随人世的变化而变化,花自开谢水自流,永无尽期。这是以无情反衬有情,而更见情深。最后两句,用行为动作描写来体现他感慨的深沉和思绪的迷惘烦乱。“黄昏胡骑尘满城”一句,把高压恐怖的气氛推向顶点,使开头的“吞声哭”、“潜行”有了着落。黄昏来临,为防备人民的反抗,叛军纷纷出动,以致尘土飞扬,笼罩了整个长安城。本来就忧愤交迫的诗人,这时就更加心如火焚,他想回到长安城南的住处,却反而走向了城北。心烦意乱竟到了不辨南北的程度,充分而形象地揭示诗人内心的巨大哀恸。

在这首诗里,诗人流露的感情是深沉的,也是复杂的。当他表达出真诚的爱国激情的时候,也流露出对 蒙难君王的伤悼之情。这是李唐盛世的挽歌,也是国势衰微的悲歌。全篇表现的,是对国破家亡的深哀巨恸。

“哀”字是这首诗的核心。开篇第一句“少陵野老吞声哭”,就创造出了强烈的艺术氛围,后面写春日潜行是哀,睹物伤怀还是哀,最后,不辨南北更是极度哀伤的表现。“哀”字笼罩全篇,沉郁顿挫,意境深邈。

诗的结构,从时间上说,是从眼前翻到回忆,又从回忆回到现实。从感情上说,首先写哀,触类伤情,无事不哀;哀极而乐,回忆李、杨极度佚乐的腐朽生活;又乐极生悲,把亡国的哀恸推向高潮。这不仅写出“乐”与“哀”的因果关系,也造成了强烈的对比效果,以乐衬哀,今昔对照,更好地突出诗人难以抑止的哀愁,造成结构上的波折跌宕,纡曲有致。文笔则发敛抑扬,极开阖变化之妙,“其词气如百金战马,注坡蓦涧,如履平地,得诗人之遗法”(见魏庆之《诗人玉屑》卷十四)。

相关参考

李之仪《卜算子·我住长江头》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译文我住在长江源头,君住在长江之尾。天天想念你总是见不到你,却共同饮着长江之水。悠悠不尽的江水...

岁月无情

...宇宙,弱者夹缝生存。于懵懵懂懂,霁月光风之时,我和江头成为了好朋友。那个时候我们学校人与人之间关系都很好,一个班上的所有学生几乎都是朋友,大家团结一心来对抗别的班级。三四年级,在电子设备还没有普及到当...

刘长卿《重送裴郎中贬吉州》赏析

原文重送裴郎中贬吉州①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同作逐臣君更远,青山万里一孤舟。[1]作品翻译猿猴啼叫,送行的人已散尽,落日挂在了江头。我独自伤心,而水也自顾自的流。同是被贬的臣子,而你却走得更远。...

琵琶行

浔阳江头,歌女拨弦泣身世。冷月江边,骚人吟诗诉谪情。——题记自从离京,生活恬然自安,直到今夜……秋风清,秋月明,浔阳江头两岸的枫叶和荻花,诠释着秋天的萧瑟,天地间一片肃杀。我本来江边送客,客人将要离去...

美丽蒙山是我乡

清晓的江头,白雾蒙蒙;是江南的天气,雨儿来了——我只知道有蔚蓝的海,却原来还有碧绿的江。这是我的父母之乡!”冰心奶奶笔下,她的故乡——福建福州是那么朦胧,在这里,我似乎看到了她故乡那细雨连绵的景象。但...

考试的喜怒哀惧

喜怒哀惧是人内心的四种基本心态,没想到考试能给我带来喜、怒、哀、惧吧!喜成绩出来了!英语满分100分的卷子我竟然考了99分!哈哈,这次有好戏了。老师表扬不说,还可以得到爸爸妈妈的夸奖和奖品呢!想起我考试前的...

唐庚《春日郊外》赏析

...看欲倒垂杨。莺边日暖如人语②,草际风来作药香。疑此江头有佳句,为君寻取却茫茫。注释①未省:还没知道。②莺边日暖如人语:这句为倒装句,原序为“日边莺暖语如人”。[1] 天气暖和,黄莺骄吟,其声如人亲切交谈。...

生荣死哀成语故事意思典故出处拼音造句

成语典故生荣死哀成语拼音shēnɡrónɡsǐāi成语解释活着受人尊敬,死了使人哀痛。用以赞誉受人崇敬的死者。成语故事或出处《论语·子张》:“其生也荣,其死也哀。”三国魏·曹植《王仲宣诔》:“人谁不没,达士徇名,生...

我的喜﹑怒﹑哀﹑乐

...件组成了我。今日,我在此给你们讲讲关于我的喜﹑怒﹑哀﹑乐,吧。镜头一:喜今天,我开开心心的走在路上,嘴里唱着“小红帽”,你知道为什么吗?因为我的试卷考了99分。我走到了家门口,给妈妈说了,妈妈还夸我了,...

我的喜、怒、哀、乐

...让我给大家介绍一下《小学语文学习》带给我的喜、怒、哀、乐吧!喜里面的作文每篇都是好作文,而且写得有声有色,什么一颗洁白如玉的牙齿,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这些句子写得实在是太好了,让从不喜欢作文的我像...

袁宏道《感事》阅读练习及答案

...这首明诗,完成小题。感事袁宏道湘山晴色远微微,尽日江头独醉归。不见两关传露布①,尚闻三殿未垂衣②。边筹③自古无中下,朝论于今有是非。日暮平沙秋草乱,一双白鸟避人飞。[注]①露布,传递军事捷报的帛制旗子。...

哀·呆

...回之说,她希望自己有来生,可是……她嘴边绽放出一个哀伤的笑容,我能忘却今生的一切么……她觉得活着好累好累,她不想和别人一同欢笑,她忘不了那一抹撕心裂肺的伤痛。渺雪不敢直视天空,

...虚幻,人生如梦随风散。惜世态之炎凉,闻人生之百态,哀吾生之须臾。——题记罪恶的灵魂,背负着硝烟的战场,大地的宁静此刻已不再安详。人们变得如此迷茫,我们的祈祷,生命是那么的渺小,无处逃跑,备受思想的煎熬...

我们班的“喜、怒、哀、乐”四大将

我们班有“喜、怒、哀、乐”四大将,他们的性格相关甚远,而且各有各的特点。他们到底有怎样的特点呢?就听我下面的详细介绍吧。我们班的“怒”将可称是众所周知。他可是一只昔日的猛虎呀!拿起鞋子打人,把桌子踢飞...

初一的生活是一个新的转折,老师也是不同的。科学“马老”是我最喜欢的,他曾对我说过,我有前途。这句话让我为之一振,老师还挺幽默。经过一次次测验,成绩在稳步上升,我十分怀疑自己,对科学一窍不通,成绩却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