吆喝

Posted

篇首语:丈夫清万里,谁能扫一室?本文为你选取作文吆喝四篇,希望能帮到你。

本文目录

1、吆喝(1)

吆喝

一位二十年代在北京作寓公的英国诗人奥斯伯特. 斯提维尔写过一篇《北京的声与色》,把当时走街串巷的小贩用以招徕顾客而做出的种种音响形容成街头管弦乐队,并还分别列举了哪是管乐、弦乐和打击乐器。他特别喜欢听串街的理发师(“剃头的”) 手里那把钳形铁铉。用铁板从中间一抽,就会呲啦一声发出带点颤巍的金属声响,认为很像西洋乐师们用的定音叉。此外,布贩子手里的拨啷鼓和珠宝玉石收购商打的小鼓,也都给他以快感。当然还有磨剪子磨刀的吹的长号。他惊奇的是,每一乐器,各代表一种行当。而坐在家里的主妇一听,就准知道街上过的什么商贩。最近北京人民广播电台还广播了阿隆 · 阿甫夏洛穆夫以北京胡同音响为主题的交响诗,很有味道。


囿于语言的隔阂,洋人只能欣赏器乐。其实,更值得一提的是声乐部分--就是北京街头各种商贩的叫卖。


听过相声《卖布头》或《改行》的,都不免会佩服当年那些叫卖者的本事。得气力足,嗓子脆,口齿伶俐,咬字清楚,还要会现编词儿,脑子快,能随机应变。


我小时候,一年四季不论刮风下雨,胡同里从早到晚叫卖声没个停。


大清早过卖早点的:大米粥呀,油炸果(鬼)的。然后是卖青菜和卖花儿的,讲究把挑子上的货品一样不漏地都唱出来,用一副好嗓子招徕顾客。白天就更热闹了,就像把百货商店和修理行业都拆开来,一样样地在你门前展销。到了夜晚的叫卖声也十分精彩。


“馄饨喂--开锅!”这是特别给开夜车的或赌家们备下的夜宵,就像南方的汤圆。在北京,都说“剃头的挑子,一头热。”其实,馄饨挑子也一样。一头儿是一串小抽屉,里头放着各种半制成的原料:皮儿、馅儿和佐料儿,另一头是一口汤锅。火门一打,锅里的水就沸腾起来。馄饨不但当面煮,还讲究现吃现包。讲究皮要薄,馅儿要大 。


从吆喝来说,我更喜欢卖硬面饽饽的:声音厚实,词儿朴素,就一声“硬面--饽饽”,光宣布卖的是什么,一点也不吹嘘什么。


可夜晚过的,并不都是卖吃食的,还有唱话匣子的。大冷天,背了一具沉甸甸的留声机和半箱唱片。唱的多半是京剧或大鼓。我也听过一张不说不唱的叫“洋人哈哈笑”,一张片子从头笑到尾。我心想,多累人啊!我最讨厌胜利公司那个商标了:一只狗蹲坐在大喇叭前头,支棱着耳朵在听唱片。那简直是骂人 。


那时夜里还经常过敲小钹的盲人 ,大概那也属于打击乐吧。“ 算灵卦!”我心想:“怎么不先替你自己算算!”还有过乞丐。至今我还记得一个乞丐叫得多么凄厉动人。他几乎全部用颤音。先挑高了嗓子喊“行好的--老爷--太(哎)太”,过好一会儿,(好像饿得接不上气儿啦。)才接下去用低音喊:“有那剩饭--剩菜--赏我点儿吃吧!”


四季叫卖的货色自然都不同 。春天一到 ,卖大小金鱼儿的就该出来了,我对卖蛤蟆骨朵儿(未成形的幼蛙)最有好感,一是我买得起,花上一个制钱,就往碗里捞上十来只;二是玩够了还能吞下去。我一直奇怪它们怎么没在我肚子里变成青蛙!一到夏天,西瓜和碎冰制成的雪花酪就上市了。秋天该卖“树熟的秋海棠”了。卖柿子的吆喝有简繁两种。简的只一声“喝了蜜的大柿子”。其实满够了。可那时小贩都想卖弄一下嗓门儿,所以有的卖柿子的不但词儿编得热闹,还卖弄一通唱腔。最起码也得像歌剧里那种半说半唱的道白。一到冬天,“葫芦儿--刚蘸得”就出场了。那时,北京比现下冷多了。我上学时鼻涕眼泪总冻成冰。只要兜里还有个制钱,一听“ 烤白薯哇真热乎”,就非买上一块不可。一路上既可以把那烫手的白薯揣在袖筒里取暖,到学校还可以拿出来大嚼一通。


叫卖实际上就是一种口头广告,所以也得变着法儿吸引顾客。比如卖一种用秫秸秆制成的玩具,就吆喝:“小玩艺儿赛活的。”有的吆喝告诉你制作的过程,如城厢里常卖的一种近似烧卖的吃食,就介绍得十分全面:“蒸而又炸呀,油儿又白搭。面的包儿来,西葫芦的馅儿啊,蒸而又炸。”也有简单些的,如“卤煮喂,炸豆腐哟”。有的借甲物形容乙物,如“栗子味儿的白薯”或“萝卜赛过梨”。“葫芦儿--冰塔儿”既简洁又生动,两个字就把葫芦(不管是山楂、荸荠还是山药豆的)形容得晶莹可人。卖山里红(山楂)的靠戏剧性来吸引人,“就剩两挂啦”。其实,他身上挂满了那用绳串起的紫红色果子 。


有的小贩吆喝起来声音细而高,有的低而深沉。我怕听那种忽高忽低的,也许由于小时人家告诉我卖荷叶糕的是“ 拍花子的” 拐卖儿童的,我特别害怕。他先尖声尖气地喊一声“一包糖来”,然后放低至少八度,来一声“荷叶糕”。这么叫法的还有个卖荞麦皮的。有一回他在我身后“哟”了一声,把我吓了个马趴。等我站起身来,他才用深厚的男低音唱出“荞麦皮耶”。


特别出色的是那种合辙押韵的吆喝。我在小说《邓山东》里写的那个卖炸食的确有其人,至于他替学生挨打,那纯是我瞎编的。有个卖萝卜的这么吆喝:“又不糠来又不辣,两捆萝卜一个大。”“大”就是一个铜板。甚至有的乞丐也油嘴滑舌地编起快板:“老太太(那个)真行好,给个饽饽吃不了。东屋里瞧(那么)西屋里看,没有饽饽赏碗饭。”


现在北京城倒还剩一种吆喝,就是“冰棍儿--三分啦”。语气间像是五分的减成三分了。其实就是三分一根儿。可见这种带戏剧性的叫卖艺术并没失传。


选自《北京城杂忆》

相关参考

关于吆喝的作文100字 吆喝作文600字

篇一:《关于紫禁城的作文100字》关于紫禁城的作文100字紫禁城当做皇帝的代称了。因此,自古中国皇宫即称“紫禁城”。唐朝诗人王维就有“芙蓉阙下令千宫,紫禁朱樱出上栏”的诗句,即是佐证。皇帝同“紫”字结下不解之...

幽默的吆喝声-小学记叙文作文550字

炎炎夏日,街边小贩的吆喝声不绝于耳,可能他们的穿着比较破旧,让你不屑于顾,可又有谁想过,他们愿意这样子吗?小贩的辛苦你体会得到吗?平日里,大家肯定都有听过小贩们的吆喝声吧!一个个小贩扯嗓门大喊着,把脸都憋...

吆喝的变迁

...一天下来,足把县城绕了几十趟,要问是做什么的,且听吆喝声声:“烤红薯,甜又香,小孩吃了有营养,老人吃了保健康,科学研究要——推——广——”揭开炉盖,诱人的香就憋不住逃了出来,引得老少妇孺纷纷驻足,递上...

吆喝声来了

几乎每一个早晨,都可以在睡眼朦胧之中听见窗外传来的吆喝——“收剪刀、报纸、收音机……”原本只是极简单的几个词的拼凑,因那充满泥土气息的嗓子一吆喝,似乎便有了悠长的韵味。有时也会早些出门,一出社区,便能...

小区里的吆喝声

小区里的吆喝声南京市长阳小学四年级(3)班田上清这是一个骄阳似火的夏天中午,太阳把树叶都晒卷了,树上蝉鸣声震耳欲聋,人走在路上都感觉要中暑。可我看见一个收破烂的一边在小区里骑着三轮车,一边大声喊着:“...

吆喝

“磨-剪子哩,镪-菜刀~”一个熟悉但又陌生的调子在耳边响起了,声音似乎略显沙哑,但这足以令我惊讶。我寻声望去,只见一位高个儿老汉端坐在路边的石阶上。撩起的裤脚下透出黝黑粗糙的腿,腿不太粗但看起来强壮有力。...

初中宿舍日记

...有烦人的噪音,有欢乐的歌声令我不能忘怀的是那独特的吆喝和打鼾声。早上,宿舍热闹非凡,不用上街,就可以听见那商贩般流利的吆喝声,还以为是上帝的恶作剧,惩罚我这睡懒觉的人,要不然不会那样“动听”。“卖饽饽...

爱在那声声吆喝里

窗外,雨正淅淅沥沥的下着。我正埋头拼命地赶着作业,无暇顾及那雨中的美景。“破铜烂铁哦,旧冰箱旧彩电,塑料瓶有没有的卖吗?”声音急促而疲惫。“哎呀,谁啊!吵死了!”我不耐烦地摔了作业。“有的卖吗?”固执...

我的吆喝,母亲的泪

有一种奋斗是为了显赫,有一种拼博士为了富贵,而有一种肯干是为了生存。如同我和母亲的地毯摊生活,没有服务于人的崇高出发点,而只是你为了我们的生活和我的学费。没有赫的家世和打扮的贵妇人般的妈妈,没有从小的...

路灯下的身影作文1000字

...尖叫着,不响彻云霄引人侧目就不会停下来。他,并没有吆喝,也许是他没时间吆喝,也许是他没兴趣吆喝,又或者也许是他不善于吆喝,谁知道呢,反正,他没有吆喝,一直没有

卖书

...无人问津,这使我很着急。妈妈对我说:“你看别人都在吆喝,宣传呢,你也吆喝吆喝吧,这样更能引起路人的注意。”我摇摇头,我可没有勇气在这么多人面前大声吆喝。

俗世奇人

俗世奇人“磨剪刀嘞——戗菜刀喽——”这样的吆喝声抑扬顿挫,高亢悠长,在中国南北各地用不同的方言不知吆喝了多少年。不知你是否听过这样的吆喝声,看见过这样走街串巷的磨刀人?也许这样的记忆,已经一点又一点,...

我陪妈妈逛市场作文400字

...大早,去郊区二十里河赶集。我们还没到市场,就听到了吆喝声。“厂家直销,精美双面沙发垫,五块钱一条,五块钱一条嘞”。走进市场内,呵,可真热闹非凡呀!各种吆喝声纷纷传入我的耳朵中,“纯手工制作糕点,买一斤...

不经历风雨怎能作文

小时候,在家玩耍时,听到卖糖葫芦的吆喝声,就缠着妈妈买着吃。有时候还偷偷地随着卖糖葫芦的走街串巷。不是馋那糖葫芦,而是馋那动听的吆喝声。常常来我家门口叫卖的是个老北京,一家子都是卖糖葫芦的。据他讲,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