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诵读比赛
Posted
篇首语: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本文为你选取作文古诗文诵读比赛四篇,希望能帮到你。
本文目录
古诗文诵读比赛
星期五的下午,我们新区小学举行了第十三届古诗文诵读比赛。第一个上场的就是我们班,我们兴冲冲的迫不及待地走上台。老师让我们排好队,我站在第二排,我看见台下有很多人在看着我们,我很高兴,一点也不害怕。我们在背诵之前先齐声读了一段话,接着就开始背诵了。当我们背了四首诗的时候,女生跳了一段舞,然后我们又接着背诵了起来。我们背诵诗的时候,声音很洪亮,背完之后台下响起一阵热烈的掌声。
古诗文诵读比赛真的很有意思。
经典诗文诵读展演
今天,我们期待已久的诗文诵读比赛终于要开始了,为了这一天,我们可是排练了很久呢!我们在教室里化了妆,休息了一会儿,就拿着凳子,排着队伍,到操场上等着比赛开始了。不一会儿,比赛就开始了,前面这些班级都是低年级的,他们表演的节目充满了天真童趣,丝毫不比我们的节目差。
我的心里就打起鼓来,这回恐怕得不到好名次了。我们的节目是排在第五个,我不免有些紧张。于是,我又深呼吸又自我安慰,总算是把自己平静下来了。我准确无误地把自己的动作、台词表演了出来,同学们和妈妈也没有出错,我心里的大石头终于落了地。表演结束后,我发现那些节目都不比我们的节目逊色,又不安起来,我只好在心里对自己说:“虽然他们表演得好,可我们表演得也不错呀!我们会拿到好名次的。”开始宣布获奖名单了,当我听见第三、二名的名单中都没有我们班时,心中一惊,以为我们班没有名次了,心里好失望。但在第一名的名单中听到了我们班,顿时欣喜若狂,恨不得能飞上天了!
因为我们班得第一名的次数并不多,这一次得了第一名,我们的劳动终于没有白费。这次比赛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付出得越多,收获得就越多。
背诗比赛
今天是星期天,我跟妈妈说,我们一起来读课外书。妈妈同意了,于是我们一起诵读了《唐诗三百首》。
我和妈妈进行诵读比赛,一人诵读一首,进行古诗的接龙。还挺有意思的,就这样我们将熟悉的古诗一一诵读了一遍。妈妈说光诵读会背的古诗是不行的,还要多背不熟悉,只有多学不知道的,才会知道更多,懂得更多。我问:“怎样才会背得更多呢?”妈妈说:“当然是比赛!”“比赛,怎么比呢?是和妈妈比吗?”我好奇地问。妈妈说:“不和我比,和你自己比。”“和我自己比,那怎么比呢?”我更加好奇了。妈妈说:“和时间比,看看你二十分钟能背多少诗?”“有意思。”我决定挑战。我拿来《唐诗三百诗》,内容就在上面,我自己选,无论是哪首诗都行,只要是自己没背过的。妈妈是裁判,规定的时间是15:10分——15:30分。
比赛开始了,我快速翻开古诗书,先一翻翻到了《绝句》,这是一首杜甫的诗。第一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背着背着,我觉得有点难,就又翻了一页,翻到了又一首杜甫的诗《八阵图》: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很快,我就将它背下来了。我不仅会背,还会说意思呢。心理美滋滋的。抬头看看时间:15:20,我要赶紧抓紧时间,又继续往后翻,翻到了白居易的《池上》: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我轻松地背下了这首有趣的诗。这时时间:15:24分。我一边翻,一边看,看到了柳宗元的《江雪》,贾岛珠《寻隐者不遇》、《题诗后》,李贺的《马诗》,李商隐的《登乐游原》,杨炯的《从军行》,和我背过的《从军行》不一样,原来同一个诗名,内容却不相同,有意思。
时间在一分一秒地过去了,当我看到贾岛的《剑客》时,我想:我要抓紧时间把它背下来,刚背了:“十年磨一剑,霜刃末曾试。”这一句时,时间到了。回头看看,我背会了两首半诗,其实,我还可以多背一到两首。只是我在背下了两首诗时,有点得意忘形。接下来走马观花,看了许多诗,却一首也没背下来,直到看到《剑客》,时间却来不及了。
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抓紧时间,踏踏实实地做起来,才会成功。
我与古诗文诵读
从小,我就对古诗文有着浓厚的兴趣。自从学校开展了国学经典诵读活动以来,我更是如鱼得水,一有空就捧起古诗文书籍如饥似渴地读着。现在,我不仅可以诵读百余篇经典古诗文作品,还能够尝试着自己译文了。
我最初选择诵读的是《大学》,它的开篇“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至今令我难忘。初读时深感生疏,拗口,晦涩难懂,也提不起兴致,但后来对照着注释与译文细细品位,却渐渐地读懂了其中的内涵,也品出了不少人生的道理,从此便喜欢上了诵读古诗文。
有了诵读《大学》的基础,我又选择了《论语》来诵读。起初,我满以为这《论语》与《大学》相仿,一定是泱泱几千字的长篇大论,但当我打开《论语》,开始诵读其开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时,刹那间,我震惊矣。如此短小精炼的文字,却包涵了这么博大精深的道理!从此,我对古诗文诵读的兴趣就如一石激起千层浪,一发而不可收了。
后来,我发现班里许多同学也开始读《论语》了。有一次,同学们在一起交流,有的说:“我已经读到‘里仁第四’了!”“我读到‘子罕第九’了!”“我……”后来,他们问起一直沉默不语的我,见我没有立刻发话,有个同学就说:“她一定还没有读过吧?”我一听便怒火中烧,刚想严辞反驳,突然想起了孔圣人名著《论语》开篇中的:“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是啊,别人不知道我的才华,我也不恼怒,不怨恨,这不就说明我是个君子吗?于是我缓和平静的解释道:“我读到了‘阳货第十七’,背到了‘八佾第三’,自译到‘雍也第六’了。”我温和的态度和惊人的诵读成绩立刻赢得了大家的赞叹,同学们与我讨论起诵读的心得与收获,一时间,小小的教室里沸腾起来,诵读交流之声不绝于耳。
现在,我已经开始诵读洪应明的《菜根谭》了。中华几千年古典文化精髓博大精深,古诗文诵读就是一种最简洁有效的学习方式。诵读这些流传至今,经久不衰的中华国学经典著作,对我学习语文和做人处事方面的陶冶与启迪是无比深远的。我热爱国学经典诵读活动。
相关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