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香的奶奶
Posted
篇首语:春蚕到死丝方尽,人至期颐亦不休。一息尚存须努力,留作青年好范畴。本文为你选取作文烧香的奶奶四篇,希望能帮到你。
本文目录
烧香的奶奶
那日,我陪奶奶去烧香。
奶奶早已八十高龄,却时不时往庙里跑,我对奶奶这种做法感到很奇怪。
直到那个中午。
奶奶又要去烧香了,因为路途较远,还要走山路,我坚持要跟着去,怕出什么意外,奶奶答应了。
与奶奶同行的还有奶奶的妹妹,也很老了,我暗自庆幸我跟来了。
走了好长的路,终于到山脚下了,此时正当正午,我早已累得汗如雨下,可奶奶还依旧精神抖擞地走着,乐此不疲,可见奶奶以前走的路之多。
向上走,这山路可真陡啊!崎岖不平,奶奶也一步一个坑的走着,脸上布满了细密的汗珠,可仍然走着。
终于到了庙里,哇!一个个佛像栩栩如生,如来佛祖、观音菩萨、十八罗汉……脸上充满了威严。
奶奶走到一座无名氏佛像前,跪了下去,口中喃喃的念叨着,我却只听懂了大致内容:“希望我儿健康,希望三个孙儿读书成绩好,考上好的大学……”我惊呆了,原来奶奶每次去烧香,全都是为了我们,山高水长、长途跋涉、不远千里,全都是为了我们,我流下了感动的泪水。
啊!我的奶奶……
相关参考
...。我的奶奶快六十大寿了,身体硬朗。有一个特点----爱烧香拜佛。爸爸妈妈无奈,只好由着她。我家的东北角有一所小房子,那是奶奶年轻时住的,现在搬新家了,但奶奶一直对这所房子念念不忘。就在小房子里摆上财神爷,...
...一个传统,在农历二十九的晚上,各家要到村里的青龙宫烧香磕头,祈求一年大吉大利。听奶奶说,我小的时候身体不好,她经常到青龙宫去烧香许愿,祈求龙王保佑,可以说,我与青龙宫有特殊的缘份。因此,奶奶特别重视这...
第一篇:《南岳烧香记》南岳烧香记有感于今年运气特别差——一、仍坚持不跑不送,但求原地不动(一介布衣,仍有岗位、职业优劣之区别,混上半个公仆,就更上一层楼了),结果却颇似满朝荐充军,哭诉千万别去山塘驿,...
我的姨父是个生意人,他特别喜欢烧香许愿。大年三十晚上,我们都在他家里看电视,新年的钟声一响,他就叫大家去烧香,我们都跟着去了。我们来到吉祥路边上的一个寺庙里,一看,烧香的人还真多。前面的人刚刚把蜡烛点...
...下学,给我洗脚、铺床睡觉。我还记得,她带我去云龙山烧香拜佛,看着她那虔诚的样子,我尽管不知道她究竟在做什么,可也学她的模样跪在旁边。有一天,我看见奶奶在洗菜,便端个小板凳坐在她旁边捡菜叶子。奶奶问我:...
...99座寺庙,云烟袅袅,成千上万的旅客到此地来都是为了烧香拜佛,祈求平安。沿着一路的风景,我们上了山,琪琪的奶奶说是要先烧香,于是,我们去了最近的大雄宝殿。奶
农历三月初六是清明节,我们准备回老家烧香,去的人有爷爷、奶奶、弟弟、我。诗人杜牧写了清明,其中一句是这样写的: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果然,清明节那天就下了一场不算太大的雨,这对应了“清明时节...
...天天早上奶奶要拿着一串佛珠,嘴里还念叨个不停。还要烧香,又是跪又是磕头,搞得房间里一塌糊涂。还买什么供果,供糖之类的放在菩萨眼前,让菩萨“吃”完了我们再吃,说啥吃了好,人智慧。我决定要用科学事实的方法...
...了鞭炮,吃了早饭,我和妈妈、奶奶跟邻居一起去寺庙里烧香、拜佛。到了寺庙,里面的和尚看见那些快燃光的蜡烛在烛台上就把它拿掉,还有香炉里已灭了的香也拿掉,扔进火炉里烧了。奶奶拿出香和蜡烛,我拿出打火机把蜡...
...亮的嘴巴。每到初一的时候,她就不让我们在她身边,她烧香拜佛去了。她在佛像前坐好,双手合并,用心的念经,可认真了!她一念就念几个小时,我想看电视都看不了,也不得说话,我心里可烦了,真拿她老人家没办法。我...
...阵鞭炮声吵醒,起床后,我和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去栖霞寺烧香。不一会儿,我们就来到了栖霞寺。这时,我闻到了一股烟味儿,我知道,前面就是烧香的地方了。于是,我赶紧跑了过去。我先将烛炬点燃
正月初五是财神爷的“生日”。我们一家去烧香。一大早我们先来到中天竺,每年我们都要来这里,人不是太多,但香火也很旺,我们烧好香还吃了热气腾腾的八宝粥和豆腐干便慢慢走到灵隐寺。那里可是人山人海,外地的、本...
放假的时候,我和奶奶去庙里烧香,庙里墙壁上的二十四孝图引起了我的注意,我不禁一幅一幅认真阅读起来,原来古人早就用实际行动向后人传播做人的道理,上到帝王将相,下到普通的黎民百姓,都向我们展现了中华民族孝...
...够喜欢。有关奶奶的作文400字篇1每年的清明,家家都要烧香祭祖。满山的扫墓人川流不息,各安闲坟前叩拜,焚香燃烛,祭祀先人,祈福后人。在我们家,俗称“请公公”、“拜太太”。“请公公”时,要放一碟盐和一碟米;
...够喜欢。有关奶奶的作文400字篇1每年的清明,家家都要烧香祭祖。满山的扫墓人川流不息,各安闲坟前叩拜,焚香燃烛,祭祀先人,祈福后人。在我们家,俗称“请公公”、“拜太太”。“请公公”时,要放一碟盐和一碟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