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郑板桥

Posted

篇首语:知识为进步之母,而进步又为富强之源泉。本文为你选取作文走进郑板桥四篇,希望能帮到你。

本文目录

1、走进郑板桥(1)

走进郑板桥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大家知道这是谁的诗吗?没错,就是郑板桥。

说起郑板桥,那真可谓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呀。

你呢,你对他了解多少呢?我对他可谓是“熟识”,下面让我来为大家介绍一下他吧:

郑板桥生于1693年,1765年逝世。清代官吏、书画家、文学家。名燮,字克柔,汉族,江苏兴化人。一生主要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扬州八怪”之一。其诗、书、画均旷世独立,,世称“三绝”,擅画兰、竹、石、松、菊等植物,其中画竹已五十余年,成就最为突出。着有《板桥全集》。

说到郑板桥,就不得不提他的画,说到他的画就不得不提他画的竹。

郑板桥画竹,“神似坡公,多不乱,少不疏,脱尽时习,秀劲绝伦”。《清代学者像传》他一生的三分之二岁月都在为竹传神写影,他曾有诗写道:“四十年来画竹枝,日间挥写夜间思,冗繁削尽留清瘦,画到生时是熟时”。少年时,屋旁有一片竹,他于是在窗上糊上白纸,白天的日光和夜晚的月色将竹影投射到窗纸上,他觉得零乱的竹影就是天然图画。后来他说:“凡吾画竹,无所师承,多得于纸窗粉壁日光月影中耳”。

他通过观察和艺术创作的实践,提炼出“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的理论。“眼中之竹”是自然实景,是对自然的观察和从中体验画意;“胸中之竹”是艺术创作时的构思;“手中之竹”是艺术创作的实现。他把主观与客观、现象与想象、真实与艺术有机地融为一体,创造了师承自然,而又高于自然的境界。在《题画竹》中,他总结自己的画竹之法:故板桥画竹,不特为竹写神,亦为竹写生,瘦劲孤高,是其神也;豪迈凌云,是其生也;依于石而不囿于石,是其节也;落于色相而不滞于梗概,是其品也。他的《墨竹图》,嫩竹老竹,泼墨有香有淡,11枝竹,新、老、前、后,层次清楚,既互相交叉,又各自独立,极富立体感,是一幅优秀的作品。

郑板桥最令人敬佩的还是他在临终时给儿子的遗嘱。

郑板桥老年得子,可他深知“爱子必以其通”。临终前,他把儿子叫到床前,不是给儿子许多金银财宝,而是叫儿子蒸馒头给他吃。手下人出面求情:“少爷不会做馒头,还是让厨师代劳吧。”而郑板桥固执地坚持要儿子自己动手。儿子只得向厨师请教,终于蒸出一锅馒头。当他把馒头送到父亲床前,老人已经与世长辞了,床前只留下一张遗嘱:“淌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情自己干,靠天靠地靠祖宗,不算是好汉!”

这个故事发人深省。一个古人,对子女的教育如此有远见,就是在临终前想到的也是教育孩子如何自强自立,立足社会……而我们现在一些做父母的是怎么想的?

当前,有不少家长认为“再苦也不能苦孩子”,“理由”是自己这一代受过很多的苦,不能再让孩子受苦了,现在又只有一个孩子,怎能忍心孩子受委屈、遭挫折、泡苦水呢?因此,一味对孩子的呵护、溺爱,就连一些穿衣、穿裤、洗衣以至收书包等孩子们力所能及的事情,家长也要大包大揽,生怕孩子受累。这种“鸡蛋壳装汤——撒不开手”的做法,从表面看来,似乎是在关心着孩子,实际则是贻害了孩子,使孩子养成好逸恶劳的坏习惯,产生过分依赖心理,从小不爱劳动,连独立生存的起码能力都没有,哪有什么好处可言?

家长们须知道,孩子终究有一天要长大,要脱离父母自己去奋斗、去生存。如果不从小磨炼他们的意志,锻炼他们的能力,当他们长大了离开父母时,面对挫折势必手足无措。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得好,溺爱是父母送给孩子“最可怕的礼物”,是可以杀死孩子的“毒药”。

在西方一些发达国家中,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与我们截然不同。他们凡事都让孩子自己动手去做,孩子也从不依赖父母。即使是总统的孩子上大学,也要靠打工供自己读书,不这样将被世人笑话。而我们的孩子却把依赖老人当作一种美事,认为这是天经地义的事。

从清代着名书画家郑板桥这个教子故事中,使我们领悟到一个道理:只有培养孩子从小认识劳动的价值,着力培养自食其力,艰苦奋斗,富有开拓精神,才有益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我认为郑板桥吩咐儿子亲手做的那锅馒头及其那一派金玉遗言,远比金钱的遗产珍贵得多。

这就是郑板桥,一个画家,一个出色的父亲。

相关参考

关于追求的话题作文

...感触感染到生命的契机,我的心中涌起一种情感,想起了郑板桥笔下“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的竹,何等坚强的意志?它坚持不懈的追求怎能让我无动于衷呢?追求是一种情感,是对未来夸姣的希翼!“山重水复疑...

郑板桥教子作文

郑板桥教子作文在学习、工作乃至糊口中,许多人都有过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都不目生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惟感情、传递知识信息。仍是对作文一筹莫展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郑板桥教子作文,...

郑板桥教子作文

郑板桥教子作文在学习、工作乃至糊口中,许多人都有过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都不目生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惟感情、传递知识信息。仍是对作文一筹莫展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郑板桥教子作文,...

参观郑板桥故居

我知道清朝有一位画竹子的高手叫郑板桥,今天我终于有机会去参观他的故居。他的房子看起来很古老,里面的桌椅、床铺古色古香,十分精致。院子里有一个水池,旁边有形态各异的假山,周围长满了青翠的竹子。郑板桥画得...

郑板桥爱子

郑板桥(1693——1765)是清朝“扬州八怪”之一。他在山东潍县当县官时,儿子小宝留在兴化乡下的郑墨弟弟家。小宝6岁时上学了。为了教育儿子,郑板桥专门给他的弟弟郑墨写了一封信,信中写道:“余五十二岁...

郑板桥的用心

郑板桥的确是个大方之家。他得知其堂弟之子“欲养鸟解闷”,心中早有主意,明知少年不应玩物丧志,应抓紧时光努力学习,但碍于亲戚脸面,不好直接批评,故“思索再三”,说“养鸟莫如种树,种树能引、来众鸟栖身”。...

郑板桥帮助落魄画师作文素材

有一次,郑板桥在街上闲逛,由于本身好作画,所以他也非常高兴愿意到画店里去参观一下。当他进入一家小画店时,竟发现店里挂着自己的一幅画正在出售,对此,他感到十分希奇,由于自己的画从来都没在这家店里卖过。很...

我眼中的郑板桥

...学的语文诗歌中的其中一首——《竹石》,作者是郑燮(郑板桥)。既然今天此文章的主人公就是郑燮,那就先简单介绍下他。郑燮,字克柔,号板桥,是江苏人,清代书画家、文学家、“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的一生特别的...

郑板桥

君有奇才我不贫。类别:友谊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知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类别:志向

材料作文精选范文

材料作文:清代画家郑板桥老年得子,却不溺爱。他病危时,要求尝一尝儿子亲手做得慢头。儿子不会做,郑板桥救命他请教厨师。儿子将馒头做好时,郑板桥已经咽气了。他只留下了一张纸条,上面写道:“淌自己的汗,吃自...

2009高考上海同题作文:板桥大叔的启示

...着自己,赚取点击率。早在清朝,同样“叛逆”的怪大叔郑板桥看来实在高明厉害的多,自创“板桥体”,号称“不可无一,不可有二”。在我看来,郑板桥大叔的高明之处在于,他虽然是叛逆不羁,执意坚持自我的个性,但是...

难得糊涂成语故事意思典故出处拼音造句

...造句人生在世,~近义词糊涂难得反义词糊涂一世歇后语郑板桥的横批成语英译hardtocomebymuddle成语故事清朝乾隆年间,画家郑板桥中了进士,做了山东范县县令。寡妇朱月姣告状说魏善人欺侮她,魏善人说她借了银子想赖帐。郑...

板桥

每个人心里都有一座板桥,许多故事便尘封在它不朽的痕迹里。每当我旅途驻足时,蓦然望见板桥就那么静穆真切地横在逝波上,板桥是陌生的不知姓名的某处人家,便不禁怅然泪下,勾起心灵深处对老屋的记忆。我不知道什么...

经营人心

...假,对顾客也怠慢起来,生意日渐冷落。一日,书画名家郑板桥来店进餐,李沙庚惊喜万分,恭请题写店名。郑板桥挥毫题定“李沙庚点心店”六字,墨宝苍劲有力,引来众人观看,但还是无人进餐。原来“心”字少写了一点,...

精选优秀高考作文素材

1、个性大书法郑板桥的书法造诣很深,独树一帜,很有风格,但在成名前他曾用了几十年的时间去揣摩、探索前代书法名家的字帖。功夫用得很深,虽无甚突破,仍练笔不止,以至睡觉时竟入神地在妻子的背上写来写去。其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