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那年高考

Posted

篇首语:好汉做事干到底,好马登程跑到头。本文为你选取作文忆那年高考四篇,希望能帮到你。

本文目录

1、忆那年高考(1)

忆那年高考

看着日历上的六月七号,全国的高考日,我的记忆却一下子拉回了曾经。那是1977年的12月9日,是国家恢复高考后四川和重庆开考的第一天。这是一场“知识改变命运”的一个华彩乐章,它将永远载入了史册。

当时,我正在一所厂子弟中学承担保高考的物理教学任务。我所在的这个厂就是地处嘉陵江北岸的猫儿石的四川省重庆造纸厂,学校就是厂子弟中学,当时叫四川省重庆造纸厂东方红中学。

子弟中学地处厂区的一个半坡上,校舍是一排穿梪平房,是腾出的职工住宅。文革武斗期间,屋顶被掀,墙破壁残,一片瓦砾,1969年才修整出来。于是,两三家人的卧室打通后作为极不规范的小方形教室,狭条形的厨房作为教师的小办公室,实验室和图书馆等就只能是一种奢望了。大为缩水的篮球场是在半坡挖出一小块平地建成的,平地的一边编上铁丝网,以减少篮球滚到坡下的次数。

子弟中学的教师一部分来自厂内的工人(其实是1971—1972年回城的知青),另一部分是学校原有的和调入的教师。恰遇这一届书记和校长宽容、公正、善解人意,也是厂里的职工。教师的文化程度,除4位中年老师是西师、西农和重庆师专毕业的以外,其他年轻教师大多在28—32岁左右,以高中毕业为主,也有高一、高二(文革中断了学业)和中师文化程度的,平均学历最多高中毕业。学生来源以本厂子女为主,也有少量邻厂重庆铁铸管厂的子女,还有更少量的农村子女。

学历低的教师与单一的相当差的生源就是在这极其简陋甚至破烂的校园中教书和读书的。

这一年10月21日,当听到恢复高考的广播新闻后,全校师生心中一片沸腾,读书的热潮很快席卷整个校园,又漫延到整个厂区和整个猫儿石。在这之前令人头痛的“读书无用”的言行一下子被冲击得无影无踪。

从此后,一间间教室人满为患。特别是到了晚上,一间容纳40来人的教室,挤满了七八十人,过道、末排后面和头排前面都插进了厂里职工、往届学生和知青,甚至窗户上也爬满了人。学习的热情空前高涨,这种感人的景观真是百年难遇。

子弟中学的教师以平均高中文化的水平来教高中,在人们看来,当然不如具有大学文化水平的教师教高中。但在这所独特的学校并不是这样。在过去的时代,一个人能否接受高等教育,主要取决于他的家庭出身,其次是政治面貌,最后才是学习成绩。阶级路线的长期贯彻,文革对教育的中断,使千百万优秀青年未受到应该受到的高等教育。因此,子弟中学的教师从未因学历不高而自认为不如人。勤奋、好学、敬业、认真、踏实、“打破沙锅问到底”,是他们的共同特点;而更主要的是,他们的素质适合教书,是教书的材料。他们虽然只有高中文化,但他们能把高中的知识深入浅出地让学生绝大部分地消化、吸收。而有的学校和有的老师,虽然文化程度高一些,但他们深入浅出的能力可能差一点,因而所教的高中知识不能让学生绝大部分地消化、吸收。

正是由于子弟中学的老师具有深入浅出、自己懂也能让学生懂的能力,所以在1977—1979年的3年高考中,这所子弟中学每年都创下佳绩:高考升学率6%—10%(当时高考平均升学率3%左右),在江北区拔得头筹,真可谓“草窝里飞出金凤凰”。

但是从1980年开始,子弟中学的高考升学率逐年下降,其原因是1978年开始实施重点中学制度,该校初中1978届及以后各届的初中毕业生中的佼佼者大多入读了一、三、八等高中。如若不然,这所子弟中学的高考升学率还有可能较长时间地保持较高的水平。这好像成了一个传统,因为在1973年初中统考中,该校的成绩即为江北区第一流(未统计名次),且全区第一名的学生即在该校,这名学生现在重庆造纸工业研究设计院。

教师们做出了辉煌业绩之后,才开始接受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的大学本、专科师范教育。但这时重点高中吸走了子弟中学更多的优秀初中毕业生。这样,教高中就没有了挑战性、竞争性和与重点高中的可比性。于是,从80年代中前期开始,子弟中学的一些教师就陆续离开了这个令人留恋的“草窝”。

数年前,这所厂子弟中学与重庆天原化工厂子弟中学合并,连同两厂的子弟小学一起,组成了已转为公办的江北区猫儿石实验学校(小学和初中)。由于时代的原因,这所学校恐怕不容易再现昔日的辉煌。

但离开和留在这所学校或调到其他学校的老师,则大多数事业有成。有的在科研院所、重点大学和大学作研究员、教授和处长;有的在市、区重点中学任校长、副校长和高级教师;有的在人大机关任办公室主任;有的在市委、市府作到副厅级和参事;有的在企业当了企业家和高管。而在那3届考入大学的学生中,有的在美、日等国家当了研究员和教授;有的在科技机构当了副主任和高级工程师;有的在机关和大学作到厅级和管理人员;有的在医院和学校作了主任医师和高级教师;有的办了企业,有的作了高管。

2007年夏天,厂子弟中学的部分老师有一个聚会。会上,巴蜀中学校长、原子弟中学英语老师说:“当年厂子弟中学的这个教师团队不亚于全市任何重点中学的教师。”这个话,他之前在一些教育工作会议上说过几次。我与其他几位调出子弟中学的原同事均有此看法。以如此简陋甚至破烂的环境,以如此原始的条件,以极少的资源,以低下的学历,以单一和相当差的生源,做出了当年的上佳成绩,这在全市也是罕见的,投入产出比是非常高的。

而今,那年的高考已过去多年,老师们尽管大多已两鬓染霜,但只要提起那年高考,大家都是激动不已。但愿今年的高考,学子们都能好好打胜这场战吧!

相关参考

忆,毕业那年作文1000字

忆,毕业那年作文1000字——吹掉书柜上尘封的灰尘,一张泛黄的毕业照映入我的眼帘······母校,一个令人怀恋的字眼。她是孕育了才子的温暖摇篮;她是让希望成长的富饶沃土。回忆起我们第一次迈入学校的大门时,一切...

忆,匆匆那年

“如果再见不能红着眼,是否还能红着脸,就像那年匆匆刻下永远一起那样美丽的谣言……”当王菲空灵的嗓音在昏暗的影厅响起之时,随着影片的落幕,给人一种恍如隔世的错落感。轻轻拭去眼角不知何时流下的泪渍,一股不...

大佬们的高考故事_励志故事

...举动,因为在他的报考志愿表上赫然写着:北京大学。当那年的高考成绩出来以后,马云也算创造了个小奇迹,他的数学成绩是1分。心灰意冷的马云和他一个表弟一起去宾馆应聘服务生,结果因为长得有点儿歪瓜裂枣的意思,...

...时间河流里的书签。我的回忆就从飘着秋叶的秋季开始。那年9月,我与你一起背着小书包,踏入小学的门槛;那年那年,我们笑过,笑容挂在脸上下曾失去,我们曾为一起努力解答出一道数学难题而拍手叫好;为摆脱一个语文...

忆,那年的时光

又是一年清明,大家都是一副忙忙碌碌的样子,我却好生无聊。清明时节的到来,总会让我在不自觉中慢慢忆起爷爷那张和蔼可亲的面容,想起爷爷老是悠悠地叫着我的小名,乐呵呵地笑以前,爷爷总会笑眯眯地望着我,那双布...

忆高考离别有感

每每被工作压得喘不过气来时,我都会想起那个时刻。题记天下无不散的宴席。进大学校园的前一天,汽车站门口,一回头他们都来了。“不要轻易相信谁”“切莫被表象迷惑,千万别再像个傻瓜”“你呀就是太善良,以后没我...

2009高考浙江同题作文:忆四季

昨夜雨疏风骤,梦到我回到老家那所房子,白砖黑瓦,大堂里有燕子筑巢,黑色的鸟儿不时欢悦地迅疾掠过,阳光很明媚。“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那所房子,远离喧嚣,远离尘世,在深山之中,尽管破墙败瓦,却留下...

2010年全国卷高考满分作文:犹忆书香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淡淡的树影,隔着轻帘,若隐若现;“碧玉小家女,来嫁汝南王。莲花乱脸色,荷花杂衣香”,江南水乡,采莲歌女,绕过长桥,浅笑顾盼;“被酒莫惊春睡重,读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

忆往昔事

当时那年,孩提岁月。敲下了挂冠,戴上了皮夹。皮夹啊,皮夹。受得了罪,躲不过时间。当是那日,乌云风涌。空无一人,独座教室。背后眼光,宛若昨日。当时那年,岁月静好。童言无忌,怒了容颜。墙外细柳,随风而飞。...

忆往事

...的,感动的,悲伤的,不胜枚举。回忆往事,我最感动是那年冬天的那件事情了。那年冬天,天格外冷,我正坐在屋里望着窗外飘着的大雪发愣,街道上的人特别少,只有偶尔几个人路过,也是用包巾或皮帽子包住头,双手插兜...

小忆初中生活作文

...在。而属于我们的那些日子,也已飞得太远,回不来了。那年夏天,一群幸福的孩子从四面八方相聚在一起,共同演绎了一个长达三年的美丽童话。由于缘分,我们在那段美丽中相遇,相识,到相知。在那些日子里,一切美的不...

忆童年趣事小学作文

我五岁半那年,帮爸爸擦鞋子,得到的不是表扬,而是一整天不理我的惩罚。那年春天,我刚从幼儿园回来,就急急忙忙地想把老师布置的功课完成(功课内收留:帮大人做一件事)。我头脑中立即浮现出擦鞋子这个设法主意。...

那年,儿子高考

儿子即将面临的高考来了,我的工作内容也不自然的加大,每天除了繁忙的公务,下班后,也开始辅导儿子高考的复习。高考前,儿子的班主任对他们多次反复讲:高考是决定你们命运与前途的人生大事,请大家不要当儿戏,世...

那年夏天,我们高考毕业

那年夏天高考后,我们在夕阳下毕业,然后转身离别。(一)不是所有的梦都来得及实现那个兵荒马乱的夏天,那年黑色的六月高考,那么近这么远,仿似昨日的一场烟花梦,又仿佛遥远的一段故事。原来,转了身,就再也回不去...

那年高考

那年高考文/鲁先圣192年的7月6日,母亲早早起来做好了早饭,因为这是一个特殊的日子,我和弟弟要去县城的县一中考点参加高考了。那一年,我们村参加高考的共三个人,我考文科,弟弟和同村的另一个同学鲁伟考理科。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