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了解的孟子

Posted

篇首语:前方无绝路,希望在转角。本文为你选取作文我所了解的孟子四篇,希望能帮到你。

本文目录

1、我所了解的孟子(1)

2、读孟子有感(2)

3、孟母再迁(3)

4、风流人物故事──男人孟轲(4)

我所了解的孟子

从小到大,我们的课本都会有孟子的文章,所以,我对孟子并不会陌生,我所了解的孟子是一位充满智慧很有风度的学者。

孟子是博爱的。

孟子的仁政和非攻思想处处都体现着他忧国忧民的仁心。他四方游说诸侯施行仁政。在那战乱纷飞的年代,充斥着暴力,流行着吞并,肆虐着攻伐,这位儒家学派的 “亚圣”要从法家的血腥中抢得一丝仁爱的地位,何其不易。但是他为天下万民,仍不屑努力与八方诸侯,无奈天下分久必合,孟子最终放弃了。他站在泰山之巅,俯视天下万民,有的穷困潦倒饿死街头;有的为谋生存骨肉分离……仰不足以养父母,俯不足以蓄妻子,他万念俱灰,为何他的眼中长含泪水,因为他爱老百姓爱得深沉。游说不遂他便退以著书,终成《孟子》。

孟子十分讲原则。

孟子为人很讲原则。即:“生而有不用也,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无论何时,哪怕是生死关头也要讲求原则,决不做苟且偷生之事。他大义凛然,四心伴身:他遇人知恻隐;遇错明羞恶;遇贤懂恭敬;遇事辨是非。面队万钟的丰厚条件,他毅然咏颂出: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和加焉!他一生两袖清风,不求宫室之美;不爱妻妾之奉;不需所识穷乏者得我。他从始至终都保持着人皆有之的“本心”,使他成为了正人君子的典范。

孟子作为亚圣,真的将仁爱的种子播撒如万民的心中,普济了天下。

孟子朴素的一生充满了失望,无奈,贫困。但他志向远大,却壮志未酬。真正做到了:贫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不失为一位学术,政治教育大家。

这就是我所了解的孟子,伟大,充满了智慧,不管时代如何发展,孟子的思想永远不会落伍。

读孟子有感

在了解孟子以前,我都觉得孟子跟孔子是同一朝代的,可是,这本书刚开始看,就打破了我原先的想法.其实孟子是在孔子去世后很久,才出生的.小时候,孟子就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他很崇拜孔圣人,十几岁的时候,他还去到鲁国,想找孔圣人的门第来教自己,可是,孔子的徒弟差不多都已经逝世了,于是,孟子找到了司徒牛,这时,司徒牛也已经是个驼背老人了.司徒牛原是子思老师(孔子的学生)最重视的学生,不过,一场疾病导致了他不敢见人,因为他的背上莫名其妙地长出了一个"小山丘",于是他隐居与树林里,谁也没见过他,但是孟子找到了他,司徒牛听了孟子的讲述,决定收他为徒,三年后,司徒牛让孟子离开了那里,劝他去更加开阔的地方展示才华.

孟子泪别老师后,回家兴学育才,凭借着他的本领,孟子成了有名的老师.

公元前347年秋,孟子带着几个门徒去了齐国.起先,他受到了齐威王的欢迎,齐威王知道他是一个人才,但孟子齐国不被重用,因为他坚持的是仁政思想,而齐威王却行霸道,他想要把整个天下拒为己有,这下,孟子又拿出了最令我佩服的"武器"--口才,他说话滔滔不绝,又因为他学士渊博,知道的东西很多,随口就能说出大道理来,就是利用他的口才,孟子成功说服齐威王行仁政,他给齐威王讲了很多道理,搬出了他脑海里积蓄的知识,要是我是齐威王,都会听得晕头转向呢!

78岁时,孟子决定辞了官衔,回家安享晚年,他知道自己时间不多了,他觉得再怎么,也得绿叶归根,于是,在众人的挽留下,孟子热泪盈眶地回了家,在齐国,他整整呆了35年.

85岁,古稀之年,孟子带着邹国百姓的叹息声,徒弟的哭声,去世了.

出殡这天,雪更大,风更狂,连天地山川都为一颗巨星的滑落而哭泣,各地百姓都赶到孟子的家乡,披麻戴孝,在风雪的呼啸下把孟子送向天堂......

其实,就算是圣人,我也觉得他会有错的地方,孟子也不例外,因为,孟子总是说,孔子说的都是对的,然而,孟子的功勋远大与他犯下的错误,他谦虚,他好学,他还有一副好口才......

看了我这篇读后感,你应该对孟子不只是孟母三迁的印象了吧!

孟母再迁

孟子是我国古代的大思想家,可这是后来的事,就在孟子小的时候还有一段不平常的经历。

孟子小的时候,父亲早亡,他和母亲一起居住在坟地附近,在那里天天都能听到做丧葬之事的哭声,日久天长,孟子学会了丧葬和哭坟。母亲想这里不适合孩子居住,就决定搬家。他家第二次搬到了市场附近,这里每天都能听到做买卖和屠户杀猪的声音,久而久之,孟子又学会了做买卖和屠杀之类的东西。孟母想,这里不是我所要的环境,她决定再搬一次家。这回她把家搬到了学宫附近,每月初一这一天,官员进入文庙,行礼跪拜,孟子见了,都一一记住。孟母想:“这里才是适合孩子居住的地方。”母子俩就在这里定居下来了。

孟子再长大一些的时候,孟母就让他上了学。孟子上学后学习特别刻苦,学习成绩突飞猛进。可是好景不长,孟子认识了几个学习不好的坏学生,一天,那几个坏学生对孟子说:“我带你去一个特别好玩的地方”。孟子因为好奇,听信了他们的话,就随他们一起去了。一进网吧,孟子就被好玩的游戏吸引住了,立刻就玩了起来,这一玩,就玩上了瘾,一天没去上课。

时间长了,孟子的学习成绩一落千丈。有一天,老师讲起山海关的课,这时孟子正在想玩游戏里的第五关,老师问他的时候,他只听出来一个“关”字,他就脱口说:“左转三圈,右转三圈就过了第五关了……”惹得全班同学哄堂大笑。

孟母知道了这件事,就到学校围着学校走了一圈,一看有网吧、游戏厅、歌厅、饭店、小商小贩等,把学校都包围了。为了孩子能有一个好的学习环境,孟母无奈,只好再一次搬家了。但愿这回孟母能找到一个有利于孩子学习的好地方居住。

风流人物故事──男人孟轲

两千年前,太史公司马迁读《孟子》,至梁惠王问“何以利吾国,遂废书而叹。老先生所叹者,是以为利乃乱之始也。两千年后,我读《孟子》,也不禁废书而叹。我所叹者,是前贤亚圣孟子身上的那股咄咄逼人的英武之气和沛然淋漓的阳刚之气。人说:大哉孔子!我则想说:英哉孟子!天地间一伟丈夫,真男人也。

读《论语》与读《孟子》,感受迥然有别。前者循循善诱,吉光片羽,如雨露之养,时风之化,是典型的温柔敦厚的儒雅风范;而后者口若悬河,滔滔汩汩,其势不可当,“其锋不可犯(苏洵),雄辩无碍,一泻千里。孔子更多的时候是教育自己的三千弟子,故心平气和,大言炎炎,诲人不倦,在人们眼里是一个“至圣先师、蔼然仁者。孟子更多的是向不可一世的君王陈说自己的为政之道,故尔常常踔厉风发、意态亢昂,有时甚至带有火气,言辞犀利,显露出十足的刚直不阿、磊落恢弘的大思想家的个性,有一种睥睨王者的人格风范和精神气度。尽管在礼崩乐坏的春秋战国时代,诸侯为争霸天下,莫不纷纷采取功利主义的攻伐之术,以为孟子的“仁政治国方略“迂远而阔于事情,也即见效太慢而不肯采纳,但在孟子义正辞严的强大思想攻势下,不能不一时心悦诚服。而孟子并不为了让君王接受自己的政见而屈尊阿附,他无意于取媚讨欢,弄个一官半职干干。他不仅没有丝毫的奴颜媚骨,反而常常直刺君王的痛处,陷这些愚不可及的家伙们于尴尬难堪的境地,不得不“王顾左右而言他。每读书至这样的段落,便情不自禁再三嗟叹:孟子孟子,何其智勇!孔老夫子曾批评他的学生子路过于勇,而他的嫡传弟子孟轲,其勇较之于子路则更胜一筹。儒家提倡温良恭俭让、仁义礼智信,不讲勇,但是,勇,实在该是男人的本色啊!

不知怎么回事,一提起文人书生,就是一副文弱、寒酸、迂阔的窝囊相,让人“不足观,不大瞧得起。然而,在文人老祖宗孟子身上能寻出半点窝囊的影子吗?他若知道后世文人把自身形象糟蹋成那种样子,肯定会怒发冲冠,大骂子孙不肖的。孟子实在是为后辈文人树立了刚直英武的楷模。男人的形象不只让剑客游侠武装专美,文人亦男人也。《孟子》中记载,一次,孟子要去朝见齐王,齐王正好派人对孟子说:“寡人本应去拜访你,但不巧感冒了,怕风吹,如果你能来朝,我可以接见你。孟子一听这话,反而不想去了,于是回答说:“刚好我也病了,不能上朝见王。第二天,孟子却到东郭大夫家吊丧。公孙丑说:“你昨天托辞有病,今天却去吊丧,这样不太好吧?孟子理直气壮地说:“昨天病了,可今天好了,为什么不能去吊丧?以臣子的身份公然与君王较劲,没有一身的正气、骨气、胆气是不行的。孟子曾引一位勇士的话说道:“彼,丈夫也;我,丈夫也;吾何畏彼哉?用今天的话说,就是:都是男人,谁怕谁呀!又有一次,孟子离开齐国,在昼邑歇宿。一个人想替齐王挽留孟子,便大模大样端坐着跟孟子说话,孟子不理他,趴在几上装睡,那人很不高兴,孟子就坦率地教训他:对一个年长的老头子应该懂得礼数!在孟子看来,一些峨冠博带的君王,只不过是贪财、好色的草包蠢货,或者是率兽食人的独夫民贼,哪里值得老百姓仰望尊敬?!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英雄气概,溢于言表。孔子制定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纲常礼数,孟子并未昏愚地全盘接受,他提出:民为贵,君为轻。他遗世独立,傲岸宏达,凛然不可侵犯,完全不把一些平庸的君王放在眼里。

相对于孔子的“君子学说,孟子给中国传统文化人格增添了一个意义深远的概念:大丈夫。“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丈夫者,男子汉也;大者,巍巍乎崇高也,“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一怒而天下惧并非真正的大丈夫,蛮勇斗狠、奸诈残忍、蝇营狗苟、见利忘义之徒更难望大丈夫项背。真正的大丈夫是光明磊落的人,是意志坚定的人,是富有仁德的人,是胸怀宽广的人。大丈夫人格的获得,孟子有一秘诀:善养浩然之气。何谓“浩然之气?他说这种“气“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这是一种崇高刚强的正气,一种不可势压利诱的骨气,一种超迈雄放的豪气,一种无所畏惧的勇气,一种宏毅坚定的志气。孟子这一特点,是他的精神导师孔子所不及的。宋代理学家朱熹说:“孟子有些英气。近人林语堂说:“我们读孟子,可使顽夫廉,懦夫有立志。

孟子尝云: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这种苦心孤诣的教诲,一直使得后代文人们进退有据。不管身在魏阙,还是远处江湖,都不应失去了做人的立身根本,培养浩然正气。孟子身上那种有棱角、有个性的哲人风采、英俊气度、男人本色,成为一条汲之不尽的文化源泉,更行更远还生。

一年级:繁星雨夜

相关参考

我所了解的孔子和孟子初中作文

宋代开国宰相赵普曾经标榜说,自己是用半部《论语》治天下。可见古人对论语的推崇之极。这部曾被古人誉为治国之本的《论语》,对我们现代人来说,还具有什么实际意义吗?──题记《论语·卫灵公》中记载,孔子的学生...

我所了解的孔子和孟子的作文

宋代kai国宰相赵普曾经标榜说,自己是用半部《论语》治天下。可见古人对论语的推崇之极。这部曾被古人誉为治国之本的《论语》,对我们现代人来说,还具有什么实际意义吗?──题记《论语·卫灵公》中记载,孔子的学生...

我所了解的孔子和孟子初三作文

在遥远的东方,屹立着一位贤者,他就是孔子。他是一位历史的巨人,一位文化的巨人,一位思惟的巨人。他的一言一行影响了世界200年。他是一位好学的学者。“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他的这一句古训感染了其后所有的学者。...

我所了解的孔子和孟子作文400字

五千年的风霜雨露,造就了积厚流光的传统文化;五千年的阴晴圆缺,铸就了五千年的传统精神;五千年的日出日落,酿造了博大精深的传统美德。积厚流光的华夏文明因孔孟思惟而灿烂。孔孟的思惟、孔孟的学风、孔孟的精神对...

我所了解的孔子和孟子作文600字

今天是礼拜天,我在家里读《中华传统美德格言》这本书,我读了以后,觉得受益非浅。特别是孔子“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这句格言,对我的教育意义最大。这个格言后面还有一个感人的故事,说的是:范仲淹是北宋时大文学家...

我所了解的孔子和孟子600字作文

今天是礼拜天,我在家里读《中华传统美德格言》这本书,我读了以后,觉得受益非浅。特别是孔子“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这句格言,对我的教育意义最大。这个格言后面还有一个感人的故事,说的是:范仲淹是北宋时大文学家...

初三九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作文:我所了解的孔子和孟子1500字

初三九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作文:我所了解的孔子和孟子1500字这个故事发生在很多年以前,你别看小熊现在笨笨的,可那时的小熊比小狗跑得还快呢,想知道它为什么现在没有小狗跑得快了吗?那就让我给你讲一个“欲速则...

我所了解的孔子和孟子-1200字人教版九年级下册五单元作文

宋代开国宰相赵普曾经标榜说,自己是用半部《论语》治天下。可见古人对论语的推崇之极。这部曾被古人誉为治国之本的《论语》,对我们现代人来说,还具有什么实际意义吗?──题记《论语·卫灵公》中记载,孔子的学生子...

九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作文:我所了解的孔子和孟子600字

今天是星期天,我在家里读《中华传统美德格言》这本书,我读了以后,觉得受益非浅。特别是孔子“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这句格言,对我的教育意义最大。这个格言后面还有一个感人的故事,说的是:范仲淹是北宋时大文学家...

初三九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作文:我所了解的孔子和孟子1200字

宋代开国宰相赵普曾经标榜说,自己是用半部《论语》治天下。可见古人对论语的推崇之极。这部曾被古人誉为治国之本的《论语》,对我们现代人来说,还具有什么实际意义吗?──题记《论语·卫灵公》中记载,孔子的学生...

我眼中的孟子作文800字

...们尊称为“亚圣”。他的思惟一直被人们学习。他的《鱼我所欲也》可谓是家喻户晓,人人耳熟能详。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我眼中的孟子作文00字,欢迎阅读。篇一:我眼中的孟子孟子,一位先秦大家,他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一...

孟子教会我们放弃

九年级我们学习了《鱼我所欲也》这篇文章。从中我们也懂得了许多道理,。人生有很多十字路口,要有选择,所以便也会有所放弃。“鱼,我所欲也;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鱼而取熊掌也”没错,当我们面对两样...

鱼我所欲也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正如孟子所说。生活是场游戏,我们作为其中的一个角色,会遇到许多需要抉择的事情。而我们要做出对自己最有利的选择。往往在我们想做一件事情的时候,...

我所了解的北京100 我所了解的北京

篇一:《喜欢北京的100个理由》喜欢北京的100个理由今年,是我到北京的第十年。早些年,常有朋友问:以后你会回湖南吗?我都毫不犹豫的回答:当然。随后再补充一句:我觉得北京没有归宿感。说着没有归宿感的我,一待就...

初三九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作文:风流人物故事──男人孟轲1500字

...乱之始也。两千年后,我读《孟子》,也不禁废书而叹。我所叹者,是前贤亚圣孟子身上的那股咄咄逼人的英武之气和沛然淋漓的阳刚之气。人说:大哉孔子!我则想说:英哉孟子!天地间一伟丈夫,真男人也。读《论语》与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