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谈论你还没读过的书
Posted
篇首语: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宜自勉,岁月不待人。本文为你选取作文如何谈论你还没读过的书四篇,希望能帮到你。
本文目录
如何谈论你还没读过的书
如果篇幅不是那么有限,我实在很想在自己办的读书杂志里开个专栏,广邀各方名家轮流谈一本他们从来没有读过的经典,比如说让一位教文学的大教授承认他其实从未看过《红楼梦》,一个自认是“看不见的手”底下玩偶的经济学家坦白交代,他根本没有读过亚当·斯密的只言片语。这个灵感来自“英国钱锺书”大卫·洛奇(David Lodge)的某本小说(我只能说“某本”,因为我从未看过任何一本他的小说)。他在书里设计了一个游戏,叫“羞辱”,玩法是让一群知识分子在饭桌上趁着酒意轮流忏悔,说出自己没有读过的经典,谁说出来的名字愈经典谁就愈无耻,谁愈是无耻谁就赢了。听说那场游戏的最后冠军是个承认自己没看过《哈姆雷特》的英国文学教授。我又听说,美国学术圈子里真有很多人在玩这个游戏,听说。
去年横扫法国知识界的畅销书《如何谈论你还没读过的书》,终于在万众期待的盛况下译成英文了。直到执笔这一刻,我还没收到这本书,但是我绝对可以向各位读者保证,我一定会把它由头读到尾的。什么书都可以不看,这本书不行,因为只要读了它,以后别的书就大可束之高阁,我就能够专心一意地写书话骗稿费了。然而,这真是一本实用的指南吗?虽然它的名字取得就像个指南,虽然这就是它大受欢迎广获好评的原因,但没有真正看过它,你能确定它是本怎样的书吗?
成长,就是一个不断发现自己被欺骗的残酷醒觉历程。想当年,我也有过纯情的日子,曾经十分羡慕法国人民的文化素质高,不只电影晓得安排主角去法兰西学院听列维——施特劳斯讲课,就连福柯最深奥难懂的《词与物》也成了地铁里人手一册的畅销书。直到上了大学,有学长传授“书皮学”(book cover studies),我才恍然大悟,法国人有可能是世界上最懂得在知识上伪装、在文化上炫耀的一帮家伙。
学长说:“你知道他们为什么要在地铁里看《词与物》吗?当然不是因为它好看得像侦探小说一样,叫人爱不释卷。重点在于要让别人看见自己正在读福柯的新书,正如穿衣服必须穿名牌,读书也得读名著。只不过呢,穿名牌衣服要低调,牌子不可轻易外露,读名著则要高扬,封面一定得让人见得到。”或问:“既然如此,又为什么一定要拿本福柯的新著,何不干脆捧读福楼拜或者黑格尔?”学长又说:“笨蛋!潮流呀!都什么年头了,还看黑格尔,一来那些知识美少女会嫌你老套,二来那些没知识的美少女则根本不知道谁是黑格尔。至于福楼拜,人家可是法国的曹雪芹,你在地铁读《红楼梦》岂不表明你以前的教育不完整,多没文化呀!”
我又接着问:“我见过一些英国人会用特制的皮套套住封面,不让别人知道自己正在看什么,这是不是因为英国人比较踏实低调?”学长嘿嘿一声冷笑:“低调?那是因为他们不想让别人发现自己正在看一本格调很低的书。你以为那些小羊皮套里藏的是什么?说不定是本三流通俗爱情小说,更说不定是个超淫贱黄书呢。难得他们看得血脉贲张,还要装出一脸严肃绅士状。所以说,英国人比法国人更无耻。”
“以貌取人”,英文的说法叫作“凭封面判断一本书”,无论中西,都不是值得鼓励的行为。但是人非圣贤,有谁不好美貌呢?再说,要是不从封面判断书的好坏,不凭封面去吸引客人在书海之中拿起一本书,封面又有何用处?在古登堡印刷术发明之后很长一段的日子里,洋书是没有封面的,甚至不装订,就是一堆纸零零散散地送到书店去。那时候书还不多,顾客上门都早有目标,知道有什么新书出版,也知道自己要什么。客人们挑好了书,再选封面材料,或者牛皮,或者羊皮,连上头印的字款也随自己喜好,叫书店师傅替你完成装书的最后手续,结果就是你的私家藏书了。那是买书不靠封面的年代,如今每日推出市面的新书数以千计,还有哪家书店能够担起这种手工作坊的细活?还有谁能不“凭封面判断一本书”呢?书皮最出人意料的副作用,就是催生了“书皮学”。以貌取书只不过是这门学问的幼稚园阶段,它真正的内涵是让人单靠书皮就“读懂”了一本书。“书皮学”本是大学时代我们拿来嘲笑人的话。一个家伙平日看起来是个博览群书的鸿儒,谈什么书他都能侃上两句,似乎无所不观。但一再追问,却又顾左右而言他,从一本书扯到另一本书,表面上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实则绝不深入,永远在表象上徘徊。遇上这种人,我们就称赞他“精通书皮学”。
“书皮学”所以可能,是因为现代出版业提供了充分的条件,总是想尽办法让读者不用真个儿看书。例如封面,一定会用最简明扼要的文字介绍,一定会有夸张的名人推介以及书评精句,至于作者介绍更是绝不可少(假如附上作者玉照,你还能对这本书产生最直观的实感)。若是学术书籍,那么书皮学的依据就更丰富了,比如索引和参考书目,内行人只消翻它一翻,便能知道作者的功力,感受这本书的虚实。一部自称卓有创见的《文心雕龙》注释竟然只列了十来项参考书,连人家说过的东西都看得不多,你说它能多有创见呢?一本陶渊明论要是附有日文书目,这就说明作者对日本汉学的研究成果不至于一无所知了。懂得这种种窍门,懂得从封底的有限讯息由小观大见微知著,“书皮学”的门径就算是开了。今天治“书皮学”又比我们当年幸福得多,全拜互联网的诞生。就拿“亚马逊”来说吧,上头起码有一半的书可以让人饱览封面封底。看完这最表层的“书皮”,你还可以翻看目录,要是在目录遇上有趣的关键词,你更能键入那个词,搜索有它出现的页数,速读几页。原来是吸引人买书的技术,落在“书皮学”行家手中,就成了“读通”一本书的利器了。
再说那本《如何谈论你还没读过的书》,据知作者皮埃尔·巴雅是个有功底的教授,写作的态度很认真,而且这本书也不是真正的指南,其实它的真正目的是考察“不读书但又要谈书”的现象和历史。巴雅发现文化史上有一大串搞过书皮学的家伙,其中更不乏歌德这等级数的名人。问题是为什么他们要去谈一些他们根本没看过的书,甚至批评它们呢?这是不是种文化圈的社交技巧呢?还有许多作家学者喜欢公开表示自己从未读过某本书,同时还保证以后也绝对不会碰它,然而又能洋洋洒洒数千言地陈述自己不看它的理由。这是种最理直气壮最坦白的“书皮学”,据说巴雅也有他的分析。这本《如何谈论你还没读过的书》我连见都没见过,又怎么知道它的内容梗概呢?这就叫作“书皮学”了,你上网查查就懂了。
相关参考
...今,甲骨文、书帛、竹简、印刷品,现在好像又发明了我没读过的电子书、会说话的书等,书籍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而又曲折的岁月,它已经成为人类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历史经验的总结,更是社会...
亲爱的爸爸:在远方的你,过得好吗?我想你了……你还记得吗?有一次,和你在网上聊天,出现在荧幕上的两个词如强大的磁场立刻吸引了我的眼球。“腊竹”“真气”,当时我想都没想就大笑起来,因为这是我从未见过的字眼...
...开会的地方,三面墙都是书架,满满都是书和CD,都是你没读过的书,没听过的音乐,屋子里总是烟雾弥漫,每个学长都抽烟,他也抽,你最喜欢看他把香烟抽得很短很短,一副很爱惜的样子,可是你不喜欢他捡别人的烟头来抽...
...过很多书,因为,我看书时,很多有哲理的故事及一些我没读过的名言警句,让我不仅在书写划下来,还在笔记中写了出来。那些美妙的语言,让我这个语文老师自行惭愧。巴尔蒙特说“为了看看阳光,我来到世上”,
...我的卧室里,有一个大大的书柜,里面摆满了我读过的和没读过的各种书籍,《伊索寓言》、《中国古代神话故事》、《数学的奥秘》等等等等,从古到今、从自然到科学,方方面面,在这里我要给大家介绍一本我最喜欢的书《...
你的气质里,藏着你读过的书文/若蝶1今年暑假,我坐上火车独自去云南旅游,半路上,对面的座位新上来一位旅客。这是位气质优雅的女性,她身上有一种深沉到骨子里的书卷气,让接触到她的人如沐春风。上车后不久,我注...
有人感恩父母亲情,有人感恩师恩浩荡,而我却不由得想起书对我的恩情。从书中我学会了许多,就举以下例子吧。《海底两万里》是假期中老师要求阅读的一本书。那时时间仓促,本想随便读读就交差,但是我一读开头,就迫...
作者:谧娘1在大学刚毕业,又穷又忙又迷茫的日子里,读书陪我度过了最艰难的时光。那时候,每天上班,事情大大小小,时间满满当当,我焦躁,又觉得来不及思考。下了班,一个人坐着公交车穿过这个城市的万家灯火,疲...
文/若蝶1今年暑假,我坐上火车独自去云南旅游,半路上,对面的座位新上来一位旅客。这是位气质优雅的女性,她身上有一种深沉到骨子里的书卷气,让接触到她的人如沐春风。上车后不久,我注意到她从包里翻出一本书,认...
...俩同年,但瑜儿却早就退学进城里打工去了。周围的人常谈论他俩,尽是说瑜儿怎么怎么好,辉儿怎么怎么没用的或,至于问为什么,大
朋友,当一个人欺骗你无数次后,你还愿意帮助他吗?当一个人把你当作赚钱工具后,你还会向他伸出援助之手吗?不,不会。可我读过的书《水孩子》中的汤姆却作到了这一点。英国北方一个大城市里,住着一个扫烟囱的小男...
大家都知道昆虫学家法布尔吧!读过《昆虫记》吗?没读过的快去买一本来读一读吧,《昆虫记》又是一本文学书,又是一本科技术,读起来饶有兴趣。《昆虫记》里的昆虫像是一个个魔法师,都有着七十二变的本领,《昆虫记...
我从小到现在为止,读过很多本书。我读过第一本书是一本古诗总集,相信大家对这本古诗总集并不陌生,这本古诗总集叫《唐诗三百首》。也许这本书大家都读过,但这本书对我却是珍宝,我对这本书是像对弟弟妹妹一样爱护...
我读过许多系列的书,但是,我最喜欢的还是一个系列,他的名字叫—“怪同学”。这册书里,我最喜欢的是《变来变去的怪同学》了。这本小说非常好看,也非常好笑。主人公有很多,像:“白T、王小怪、王小卦……书的开...
...大本,人民文学出版社。之前也知道这是一部名著,但是没读过,见了这么厚厚的书,有点发怯。但是罗曼罗兰写得,而且是傅雷翻译的,想想书的质量应该很高,于是开始读。读了百十页,真的觉得不愧是经典名著呀,很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