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安路

Posted

篇首语: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本文为你选取作文曹安路四篇,希望能帮到你。

本文目录

1、曹安路(1)

曹安路

这条路,一头连着上海最大的工人新村——曹杨新村,另一头连着上海的西大门——安亭,所以叫曹安路,是这座城市最长的路之一。时过境迁,几番改建,如今它不再通往曹杨新村,曹安路这个名字却保留了下来。


母亲的嫁妆是从这条路送走的。那是1981年的秋天,当时母亲还在安徽一家县级医院当医生。外公外婆执意要她先回上海,从上海的家中出嫁。外公说,嫁的是上海姑娘,不是安徽姑娘。一辆十吨的解放牌卡车披红挂彩,装得满满当当:樟木箱、梳妆台、衣橱、骆驼绒毛毯、红绸绿绸被子、描着“喜”的痰盂、蝴蝶牌缝纫机、凤凰牌自行车……外公外婆几乎倾其所有。他们要女儿嫁得风光,以后不受欺负。


卡车沿着曹安路一路开到安亭,过了江苏省界,停在一条小河边。父亲带了四五条船来迎接,如同梁山好汉。彼时,那个叫陆家的小镇,还是个名副其实的水乡。父亲身穿一套灰色西装,胸前别着塑料花,喜气洋洋,大声指挥着接亲的队伍。婚礼在小镇引发了小小的轰动,老街上长大的孩子,娶回了上海新娘。镇上的姑娘们成群结队地赶来瞧热闹,磨尖了眼,看看上海新娘子都有些啥嫁妆。


父亲母亲此前并没有见过面,只在信里交换过照片,抒发过各自的怀才不遇,结尾是:致以革命的敬礼。父亲是镇上中学的老师,这是母亲在众多追求者中选择了父亲的主要原因。母亲的偶像是苏联电影《乡村女教师》中的华尔瓦拉·瓦西里耶夫娜,她梦想进入复旦大学中文系,毕业后当一名瓦西里耶夫娜式的女教师。那一年在她插队的淮北农村,保送复旦大学“工农兵大学生”的资格在最后一刻被让给了别人,而她只能上一所当地的卫生学校。公社领导劝她“服从组织安排”,母亲哭红了眼睛,答应了。不答应又能怎样。几年后恢复高考,母亲一边值夜班一边复习,饿了啃窝头,用酒精灯煮山芋糊糊吃,每天睡两三个小时。考前一个月,急性肝炎发作,病危电报发到上海,向来严峻的外公流泪了。


在送亲的队伍里,唯一见过父亲的是我的舅舅。婚礼前两个月,舅舅受外公外婆之托,来小镇“侦查”过。他倒了两趟车到安亭,父亲划着船来迎接。两人接上头,小船穿过芦苇丛,滑向爷爷家的小院。一顿大酒,舅舅沉沉睡去。第二天,父亲安排拖拉机送舅舅去县城火车站,又给他买了回上海的软座车票。在打给安徽的电话里,舅舅把胸脯拍得震天响:阿姐,这个男人没问题!


小时候,去上海是件大事。母亲提前好几天就高兴,父亲则一直忙着张罗行李。编织袋里塞满了青鱼干、咸鸭蛋、酒酿、乡下人做的糕团,一只鱼篓里爬着甲鱼或大闸蟹,菜篮上静静地卧着一只鸡。我们走到小镇北边的汽车站,等待过路开往安亭的班车,四十分钟一班,很挤,车厢里弥漫着一股人肉的酸臭。到了安亭再换一部叫作“北安线”的公交,沿着曹安路开进上海市区。印象中,这条路一直在修,坑坑洼洼,漫天尘土,一车人在无休止的颠簸中昏昏欲睡,路边是连片的农田和灰蒙蒙的厂房。黄渡、封浜、江桥、真如……这些熟悉的地名一闪而过。窗外骑自行车的人越来越多,当看到曹杨新村密密麻麻的新公房,我就晓得,到上海了。之前的道路仿佛都不能算是上海。


90年的某一天,父亲不知从哪里看到的消息,他神秘兮兮地告诉我,武宁路上开了家肯德基。后来知道,这是上海第二家肯德基(第一家在外滩和平饭店)。当时我上小学三年级,哪知道什么“啃的鸡”,只晓得爸妈要带我去吃外国鸡了。


我们下了北安线,走不多远就到了。我依然记得那人潮汹涌的景象,每个柜台前都排着长长的队。母亲撇撇嘴说,像不要钞票的一样。


我们点了个套餐,二十块不到,里面有两块鸡(现在想想就是吮指原味鸡吧)、半根玉米、一份色拉、一份土豆泥、一包薯条、一个小圆面包。当时爸妈的月工资也就一百多。他们撕了一点鸡肉,两块鸡就都归我了。我狼吞虎咽地啃完,真香啊,好像从来没吃过这么好吃的东西。父亲老实惠地讲了一句:“下次只买鸡肉就可以了,其他什么家里都可以做的。就吃鸡,吃鸡最划算!”一直到了外婆家,我还沉浸在巨大的兴奋中,见人就嚷嚷:“今朝吃过肯德基了!”


后来,每次路过这家店,我都盼着父母再带我吃一次,只买鸡肉,不要土豆泥和色拉。我拉着母亲的手叫:“妈妈快看,肯德基!”她望向别处:“哦哦,吃过的呀。”就这样把我敷衍过去了。


每年的春节都在上海过,这是母亲嫁给父亲时提的条件。过完年要回去了,照例又是大包小包,凯司令的水果蛋糕、三阳盛的芝麻核桃粉、王家沙的糕团,还有整包的大白兔奶糖,都是在小镇买不到的东西。母亲一边整理一边唉声叹气,没劲啊没劲,年过完了。外婆指着母亲的鼻子骂,哭彻乌拉(哭哭啼啼)做啥,又不是回安徽插队落户,哪天想家了再来嘛。骂着骂着,自己流下泪来。


有一天我得知,流过小镇的这条吴淞江,原来就是苏州河上游,有一种很奇怪的感觉,仿佛和上海的距离一下子拉近了。我在这一头,外公外婆在那一头。我在上游打水仗,他们在下游倒马桶。


小镇上陆陆续续来了一些上海人,都是知青,差不多年纪,多少有点文化,来自云南、贵州、安徽、黑龙江等“广阔天地”。因为政策的原因回不了上海,于是想尽办法,要么调动工作,要么找个小镇上的人结婚,最终殊途同归,落脚在这个上海边上的小镇。当然,也带来了我的小伙伴们。


对于小镇上的知青子女,曹安路是我们共同的记忆,回上海的路就这么一条。我犹豫着该写“回上海”还是“去上海”,就像我分不清哪里才是我的故乡。我们都坐北安线,都在一个叫陆家宅的地方下车,然后各自换公交去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家。因为小伙伴里有一个姓车的,大人们喜欢开玩笑叫我们“车匪路霸”。车匪的爷爷家在浦东。每次他从陆家镇出发,到陆家宅换车,再穿过浦西前往陆家嘴,单程六个小时。有时我气愤地想,肯定是“车匪路霸”这个名字叫坏了,导致我们整个童年都在无休止地赶路坐车。


在镇上的小学和中学,每个年级都有一两个“上海来的老师”。确切地说,不是上海来的,而是想回上海去,回么回不去。他们用普通话讲课,用上海话骂人。镇上的小孩子,我的林弟、金花、乡妹同学们,个个会说两句“侬哪能噶戆额啦”(你怎么这么笨)、“侬只黄鱼脑子”(你这黄鱼脑子),都是老师上课骂人的话。我跟车匪认真地讨论过,为什么骂人笨要骂“黄鱼脑子”,而不是鲫鱼脑子或者胖头鱼脑子。


小镇素来富庶,据说三年自然灾害都没饿死人,正值八十年代末,乡镇企业和合资企业蓬勃发展,小镇居民更多了份底气。家长们下班后忙着吃老酒打麻将,小孩的读书便听天由命,读得好就读,读不下去也没什么,大不了去镇上几家中日合资制衣厂上班,工资不比当老师低。


只有那些上海知青们,自己回不了上海,便一心一意地指望子女回去,而且得是堂堂正正地考回去。不靠天不靠地不靠政策,靠自己,争一口气。他们在子女的教育上倾注了全部的心血,手段简单粗暴。知青家的男孩,三天两头因为读书问题吃生活(挨打)。澡堂里,我和车匪嘲笑着彼此身上的乌青,“竹笋烤肉好吃伐?”“别提了,这回是男女混合双打。”礼拜六礼拜天,当街上的林弟和村里的乡妹四处游荡之际,我们被关在家里写作文、做奥数、读英语。特别是英语,让父母们忧心忡忡。他们交流着内心的焦虑:上海的小学三年级就开始上英文课了,这乡下地方得等到初一。真是愁死人。


知青家的小孩从小会讲三种语言:上课说普通话,下课说本地话,回家说上海话。父母细心地纠正他们的发音,“以后回去让人当阿乡”。有一次,车匪在家吃饭时漏了句本地话,他爹放下筷子,隔着饭桌就是一记耳光。


叫你不记得自己是上海人。


车匪的伯伯,早年在华亭路倒卖牛仔裤,是上海第一批“万元户”。他出手阔绰,压岁钱一给就是一千。车匪不声不响抽掉两张,剩下八百上交爸妈。两张钞票叠成小块,塞在鞋垫底下,像情报一样带回了小镇。


那是个两分钱一粒玻璃弹子、一毛五分一根橘子棒冰、五毛一盒划炮的年代,两百块无疑是一笔巨款。我俩甚至不知道怎样去破开这两张折痕累累、气味浓烈的大钞。买东西无疑是件可疑的事情,爸妈再缺心眼也不会让孩子拿着自己一个月的工资上街,何况镇上的大人们好像都认识,简直处处是眼线。我俩商量了半天,最后坐车去了邻近的小镇(花桥,今天的11号线终点),咕咚咕咚喝光了两瓶正广和汽水。喝得太急,不停地打嗝。车匪擦擦嘴,露出满足的笑容,再要两瓶吧?


从此每天放学,车匪飞一般奔出校门,我跟在他屁股后面跑,像个快乐的狗腿子。学校附近有个废弃的工地,翻过一堵矮墙,一堆水泥管里藏着车匪的秘密。车匪叫我背转过身,然后从其中某一根里掏出两块钱。我俩跑去街机房买七个铜板(三毛一个),车匪四个,我三个。街头霸王、三国、合金弹头……玩上一个小时,赶紧跑回家,再晚就得挨打了。


印象中,两百块几乎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概念,我算过,足够打上三个月的街机。一个傍晚,我俩又来到工地,眼前一块空旷,水泥管一夜间被搬得干干净净。车匪呆在那里,哇的一声蹲在地上哭。我也跟着哭。这真是无比忧伤的一天。


初二时,车匪转学了,他伯伯帮他联系了上海的一所私立中学。一个月后,班上每个同学都收到了车匪的信。内容大同小异,无非是吹嘘自己在新学校怎么厉害,怎么受欢迎,并督促大家回信,说不许忘了他。只有我知道,车匪的信是写给黄潇潇的。他暗恋了黄潇潇三年,一直到离开都没勇气开口。于是他写了五十四封信,拉上所有人做幌子,只为一个人的回信。


中考后,又有几个小伙伴回到了上海,剩下的把希望寄托在高考。那几年,在县城最好的高中,年级前十名里,总有两三个知青家小孩,他们的目标是复旦交大。虽然作为同一级别的高校,本省的南京大学分数要低得多。他们没有选择,考回上海是他们与生俱来的使命。


为了提高一本率,校长在填志愿前动员大家“避开一线城市”,“天女散花”。本地的孩子老实,年年都有不少去了佳木斯石河子。知青们恨恨地骂,校长不是东西,仍坚持要求孩子填上海的学校。到了放榜的时候,照例有十几个南大和三四个复旦交大。这些考上复旦交大的,基本都是知青家的孩子,是父辈们口口相传的骄傲。天女散花?去他妈的!


我如愿考回了上海,母亲还在小镇的医院上班。外婆年事已高,外公身体不太好,每个周末,母亲还得奔波在曹安路上。周五晚上来,周一早晨走。四点不到就起床,赶头班车,八点前必须到医院。一个冬天的早晨,我执意要送她。走出家门,寒风刺骨,街道黑暗冷清。穿过小马路,一盏昏暗的路灯下,头班车在终点站静静地停着。母亲上车了,是唯一的乘客。她隔着车窗做手势,催我赶紧回家。我摇摇头,一直看着她,看她的眼里怎样溢出泪水,又怎样把脸深埋在掌中。车开了,一阵轰鸣,载着母亲消失在街角。


我也依旧往返于小镇和上海,只是次数渐渐地少了。从“北安线”到“陆安线”,到“6号旅游专线”,再到地铁11号线。最初四个多小时的车程,现在不到两小时。窗外始终是巨大的施工现场,你方唱罢我登场。农田大片大片地抛荒,然后楼盘像野草一样疯长。


小镇也变了模样,昔日的国二厂(国营第二粮厂)旧址建起了均价7000的楼盘,“水产大队”成了高档别墅区,南圩、邵村、夏驾桥……这些地名一个接一个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现代化的厂房、热闹的卖场、大规模的物流中心。小镇甚至划出一大块农田,铲去庄稼,植上草坪,建了一个巨大的“生态公园”。大地擦掉了那些名字,像抹去曾经的记忆。


“上海来的老师”都到了退休的年龄。他们差不多同时来,又几乎同时消失在校园中。学校招来大批东北老师。孩子们讲着东北风味的英语,没人听得懂上海话。


退休后的知青们陆续回到了上海,要么跟父母挤在老房子里,要么用毕生积蓄为子女承担首付,自己占一个小小的房间。他们说,这叫叶落归根。终于回到朝思暮想的地方,却发现自己不过是个陌生人。买菜、看病、出行……一切都得重新适应。身体大不如前,身边没什么朋友,城市的高速发展更让他们无所适从。儿时记忆中的上海,注定是回不去了。他们偶尔聚会,念叨着从前的日子,“还是小地方舒服”。只有几个知青留在了小镇,他们自嘲,“乡下人当惯了”。而像我父母这样的,知青与本地人结合的家庭,要么两地分居,要么两处奔波。


昔日小镇的同学们,四分之一在县城当公务员,四分之一在外企,四分之一做生意,还有四分之一在家呆着,收收房租,打打麻将,日子过得滋润惬意。仿佛一夜间,小镇涌来无数年轻的打工者,老街上放着《小苹果》,震耳欲聋。老人们上街买东西,都得学着说一点费劲的普通话。他们佝偻着背,嘟嘟囔囔,拐进等待拆迁的老屋。


又一次初中同学聚会,席间觥筹交错,交换着各种真真假假的消息:谁的工厂接了一笔大单,谁家的地被征用了,谁吃了官司,谁找了个有钱的老头,谁离了第二次婚。当年一位内向拘谨的女同学,嫁了阳澄湖蟹农的儿子,摇身成了蟹舫的老板娘。她端着红酒杯,熟练地向老同学们敬酒,仰起脖子一饮而尽,转身又给自己斟满。这一杯是敬我的,班长,下次聚会来我家船上办吧,我做东。


黄潇潇向我打听车匪的消息。我说不清楚,很久没见了。人这么小,而上海这么大。童年的玩伴就像童年的玩具,等想起来的时候,早就找不着了。


当晚得赶回上海。黄潇潇开车送我去安亭,这是我和车匪破开百元大钞痛饮的地方,二十年前。这个温柔腼腆的少年,默默地喜欢,默默地告别,然后在一个熟悉又陌生的城市一封接一封地写信,那该是多寂寞。把心事抄上五十四遍,却不过是“你好吗”,“不要忘了我”。


坐在末班的11号线上,车厢空空荡荡,像喝干的汽水瓶。我是瓶底的一粒砂。


套上耳机,音量调到最大,听一个男人嘶吼:


至少有十年,我不曾流泪


至少十首歌,给我安慰


我对自己说,不要矫情,不要矫情。泪水无声地滑过我的脸。


我认出了窗外的曹安路,灯火通明,像老情人的晚妆。

相关参考

我的二舅父-优秀作文

...四舅母三位老人。因处于中秋节假期,由西安绕城高速长安路出口下来后,电视塔南面的长安路上车队拥挤,一派节日喜气热闹景象,与“911”这个日子形成强烈反差,因此自己不禁会心一笑;车行至韦曲塬上时,手机震动提示...

新的学期新的开始叙事作文

...三年级的小学生了。这个学年,我们学校三年级都换到延安路校区上课了,所以这次的开学典礼不一样哦!今天一大早,我背着书包高高兴兴地来到了延安路校区。这个学校位于东坡路,有前、后两个校门,我一进校门,就感到...

小区“一剪红”

说起曹安叔叔,我们小区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曹叔叔有着不高不矮的个子,大大的眼睛,乌黑浓密的头发,他高高的鼻梁上架着一副时尚的方框眼镜,真像中国版的哈利·波特。不过,他擅长的不是魔法而是理发。在曹叔...

慢慢骑行路

...有像汽车博览公园那样清静幽美的公园……来到墨玉路和曹安公路相交的十字路口时,我一下子不知道了路。在想不

同济大学2009年招生简章

...中四平路校区学校地址为四平路号,嘉定校区学校地址为曹安公路00号,沪北校区学校地址为中山北路号。二、招生计划同济大学00年招生计划总数0名,其中本科0名,专科00名。分省分专业招生计划、选考科目以及其他要求由各...

看马戏

每次爸爸开车经过延安路高架都可以看到一个很大的圆球,爸爸说,那是上海马戏团,里面有很多动物表演,我听了心里直痒痒。爸爸对我说,等我放暑假了,就带我到马戏团去看马戏。我等啊等啊,终于等到了这一天!星期日...

参观博物馆

有一次,我去参加小记者活动,偶然听说安路有博物。我简直不敢相信。我听说那里1992年主题是:博物馆与环境。2012年的主题是:处于变化世界中的博物馆:新挑战,新启示。于是,今天,我和张吴迪,吴阿姨一起去博物馆转了...

喂食

在靠近延安路的一片延中绿地是所有的延中绿地中最有趣的一片之一,使我去了以后流连忘返。在那里有一片湖,里面有数不胜数的鲫鱼,有的是又大又红的,有的是五颜六色的,还有的鱼肚子特别的鼓,游起来也是如此缓慢,...

夜晚的杭州

...配在一起,仿佛像小女孩正在音乐下跳舞。焕然一新的延安路上,明亮的商店、五光十色的霓虹灯把繁华的延安路装点得更美丽。吴山上的城隍阁金碧辉煌,光彩夺目一闪一闪的点点灯光在角楼和城墙上闪烁、就像一颗颗明亮的...

街道市容办年度工作汇报

...显。(1)加强对驻地院校建筑工地监管工作(2)完善水安路沿线沟沿地带建筑垃圾禁倒防范设施——补栽隔离桩180余根,固定

跟着爸爸看外滩老建筑

...,爸爸带我漫步外滩。从苏州河南岸的外滩源一直走到延安路的华尔道夫饭店。爸爸告诉我,外滩见证了上海开埠以后被英国殖民者殖民的历史,外滩的这些老建筑都是英国人建造的。英式风格的历史建筑一字排开,漫步其中可...

十二岁的靖松

上海市高安路第一小学六年级学生邮靖松,最近被中国福利会儿童计算机中心开发部推选为经理。他年方十二岁,是我国目前年纪最小的经理。靖松还在四年级时,学校教计算机的老师就发现他聪明好学,成绩优良,就送他到区...

合肥共达职业技术学院怎么样

...备案的省属民办普通高等学校。学院位于合肥市庐阳区六安路269号(合肥工业大学北校区),校园占地162亩,现有校舍建筑面积53000余平方米。花园式校园草木葱郁、花团锦簇,环境优雅。古迹娘娘池绿柳倒映、碧波荡漾;教学...

街头卖艺的小男孩

那一次妈妈带我到延安路去吃肯德基,吃完后走出店门就看见门口围着许多人,我好奇地往中间一看,不由地倒抽了一口冷气,只见两个骨瘦如柴,大约六七岁的小男孩光着上半身正在卖艺。一个小男孩半趴在地上,两手正在紧...

小学运动会作文700字集合

...兴上学去了。今天不用背书包去学校,由于今天是我们延安路小学运动会。姜老师带着我们去兰二中操常我们排着整洁的步队,每个班前面都有一个同学举着班级的牌子,邻着我们向前走。到了操场,我们就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