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牍

相关tags:

简牍名词解释:战国以后广泛使用的书写材料。单个的竹片叫“简”(或称牒),单个的木片叫版,1尺长的长方形版叫牍,也叫尺牍。比较狭的版也叫木简。又小又薄的版叫“札”。将“简”编连而成的整体叫“策”或“编”,将版牍捆在一起的叫函。制作竹简要先用火烤去汁液,以防虫蛀。烤制过程称为“杀青”或“汗青”。后来汗青成了史册的代称。从西汉起视用途不同而对简的长度作了一些规定,如最大的简长24寸(汉尺),是抄写易经等重要著作的,即中国古代说的“典”。河南汲县、甘肃武威出土的《仪礼》等著作便是24寸长的简。皇帝封诸侯王的简长2尺,一般的著作用1尺长的简。考古发掘出土的汉简多长23~27厘米。制版多用柳树、杨树等比较软的木材。在通常情况下,著书立说,传抄经书典籍用竹简,因此简册成为书籍的代称,版牍多用于公文、信札之类。一般只在简的一面写文字,而且只写一行,1枚简多的写有100多字,少的仅有几个字。编连简的绳子叫“编”,多用麻绳,也有用丝的称丝编,熟牛皮绳的叫韦编。依简的长短,编捆的道数也不同,一般编上、下两道,也有上、中、下三道,个别长简还有用五道的。存放编连成策的简,往往以最后一枚竹简为轴心,将有字的一面向里,卷成捆状,把首简卷在最外面(现在书籍封面上印书名即由此演变而来),然后放在用布帛做的套子里,这种包书的套称“帙”,也叫“书衣”。因此后来“卷帙”也泛指书籍。简牍上的字大多用墨书写,也有用朱笔书写的。新中国成立前后,多次有简牍出土,最早的是战国时期的,如1965年湖北江陵出土有楚简,内容似为论述《祭仪》,从已出土的简牍看,内容十分丰富,有经书、子书、历谱、公文、律令、帐簿、遗策等。东晋末年由于纸的推广使用,简牍逐渐被代替。0045-1.

什么是简帛

  简帛是简牍帛书的泛称:以竹、木材料为书写载体的称简牍,以缣帛等丝织品为书写载体的称帛书,竹木简牍的使用尤为广泛。在纸张作为书写材料被发明及普遍使用之前,古代中国的书写载体主要是甲骨、金石及简帛。金

普通人写字就不能是书法吗

居延汉简指的是什么居延汉简,是指甘肃北部的额济纳河流域之古「”居延”地区,所挖掘出土的汉代简牍。这些简牍均是日常实用的文书,所以书写时也会更加随意自如,就不像碑刻那般端庄严谨,这也更能体现出书写者的性

秦简

  秦简,中国战国时代秦国和秦代所遗留下来的简牍。在战国和秦代,简是主要的书写材料,但是秦简的实物直到20世纪70年代才第一次发现。1975年底,考古工作者在湖北云梦睡虎地(秦代属安陆县)发掘战国末年

汉简

  汉简,中国两汉时代遗留下来的简牍。早在北周时代就有人在居延地区发现过汉竹简书,北宋人也曾在今甘肃等地获得过东汉简。  1906年,匈牙利人M.A.斯坦因在新疆民丰县北部的尼雅遗址发现了少量汉简。次

楼兰古国消失的悲惨原因

原标题:楼兰古国消失的悲惨原因曾经是商旅们往来停留补充给养的楼兰古城,怎么会突然消失呢?除了政治上的原因,自然环境的异常变化,可能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在楼兰出土的汉文简牍中,有不少关于用水紧张、水源缺乏

佉卢文里的楼兰和尼雅古国

虽然楼兰和尼雅等小国最终归属了汉朝,但是他们在经济和文化上与希腊和印度世界的关系更为紧密。根据出土的佉卢文简牍,我们可以窥探塔里木盆地周边的楼兰国和尼雅国。精密的绿洲农业今天的尼雅遗址纪念碑在经济上,

纸的用途,纸的历史,纸的故事简短急!!!

宣纸纸是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四大发明之一,它与指南针,火药,印刷术一起,给我国古代文化的繁荣提供了物质技术的基础。纸的发明结束了古代简牍繁复的历史,大大地促进了文化的传播与发展。在上古时代,祖先主要依靠

荆州出土四千余枚楚简 与《史记》记载有出入

新京报记者从国家文物局获悉,「”考古中国”重大研究项目近期获得重要进展,发现了湖北荆州龙会河北岸墓地等4项重要考古成果。其中,荆州一市发现了324枚战国楚简和4546枚西汉简牍。此次公布的考古成果均发

清明节烧百亿、千亿纸钱,地府会通货膨胀吗

清明节祭祖烧纸钱的习俗,其实起源很晚,烧纸钱首先要有纸,造纸术是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中国最早的纸出现于西汉时期,东汉蔡伦改良了造纸术,但是,一直到三国时期,书写材料仍然是简牍,因为在纸张刚刚被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