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理学
相关tags:
伦理学名词解释:又称“道德哲学”。对人类道德生活进行系统思考和研究的学科。英文ethics源于古希腊文ethikos(意为习俗、风尚等);19世纪末,中国启蒙思想家(如严复)借用日本的译法,将此词译为“伦理学”。
中国古代的伦理思想与认识论学说、世界观理论以及政治思想融为一体。但这仅仅是学科形态的不同,从哲学的精神、旨趣的立场去看,中国古代伦理思想同样是对人类道德生活的系统思考和研究,同样是道德哲学,并且以反映中华民族生活历史的独特理论贡献成为人类思想理论宝库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反映西周政治、文化生活的文献《尚书》、《周易》、《周礼》等记载了大量的伦理思想。以后又产生了《论语》、《孟子》、《易传》、《荀子》、《大学》、《中庸》等著作,形成以孔子、孟子为代表的儒家伦理思想。与此同时,还出现了以墨子为代表的墨家伦理思想,以老子、庄子为代表的道家伦理思想,以商鞅、韩非为代表的法家伦理思想,等等,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局面。秦汉时期,董仲舒继承发展“孔子之术”,创立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神学伦理思想体系,从此儒家伦理思想成为中国封建统治思想的正统。儒家伦理思想以“义利之说”为“第一义”,以维护封建身份等级制度为目的,在两千多年的中国封建社会里居于统治地位,是中国古代伦理思想发展的主流。同时,道家的伦理思想和佛教、道教的伦理思想也具有重大的影响。儒、佛、道相互对立又相互吸收,推进了中国古代伦理思想的丰富和发展。1840年以后,中国资产阶级思想家在西方近代伦理思想的影响下,主张自由、平等、博爱。他们怀着“自强保种”的强烈意愿,大多以西方的进化论学说以及唯意志论为思想武器、结合中国传统伦理思想的精华,提出天下为公、天下大同等政治伦理思想。他们还大力抨击封建礼教,积极传播西方近现代伦理思想,并且结合中国社会道德生活的实际,在建立现代学科形态的伦理学方面作出了可贵的探索。五四运动以后,中国早期共产主义者运用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批判封建道德及其伦理纲常。在中国共产党人所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得以发展,并且已经成为中国社会的主导伦理思想。中国伦理思想史上主要探讨的问题有名词解释:关于“天道”与“人道”的关系;关于道德的本质、人性的善恶、道德评价的根据;关于道德的最高原则和规范;关于人的道德品质、道德心理、道德修养和道德境界;关于道德认识和道德实践的关系;关于人生意义和道德理想的关系,等等。
在古代埃及和古代印度,伦理思想和宗教生活密切结合,并遵从宗教戒律的要求,主要探讨人的精神生活和人生意义问题。它们与中国传统伦理思想和西方伦理思想构成世界伦理学的三种不同体系。
在西方,古希腊荷马时代的文献中就记载了一些朴素的伦理思想,成为西方伦理思想的源头。约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对古希腊城邦社会的道德生活进行了系统的思考和研究,探讨德性与幸福。后由其弟子或后裔整理、编辑成《尼各马可伦理学》(EthikaNikomakheia)、《大伦理学》(Ethikamegala)和《优台谟伦理学》(EthikaEudemeia)。一般认为,西方伦理学自此而成为哲学中的一门独立的分支学科。在古希腊罗马时期,主要探讨人的道德生活与自然法则的关系,以及个人的道德品质和道德行为的问题,并形成幸福论和禁欲论两种基本对立的伦理学说。中世纪以来,西方的伦理学成为基督教神学的一个部分。基督教伦理学把道德理解为服从上帝的意志和献身于上帝的荣耀,把恶的根源归于“原罪”,强调爱的伦理,推行禁欲主义的生活方式。至近代,资产阶级的伦理思想家把现实利益作为道德的基础,以自由和平等为伦理原则,反对禁欲主义,提倡个人主义,并形成功利主义伦理学和以康德为代表的道义论伦理学两大主要流派。至此,西方伦理学主流回到了世俗的理性传统。但是,和古希腊伦理学相比,伦理学的理论形态有了根本变化。古希腊伦理学可以称为美德或德性伦理学,近代功利主义和道义论伦理学可以称为规范伦理学。德性论主要是针对人的道德品质而言的道德理论,规范论则主要是针对行为的道德性质而言的道德理论;德性论主要侧重对于整个的人进行道德上的评价,而规范论主要侧重对于行为进行道德的评价。对于德性论来说,道德的基本问题是名词解释:应当做一个什么样的人?对于规范论来说,道德的基本问题是名词解释:应当做什么以及应当怎样做?20世纪以来,道德问题为西方各种哲学流派所关注,提出和创立了名目繁多的伦理学说。其中,在20世纪初至中期,由于现代科学主义思潮和逻辑经验主义的巨大影响,西方伦理学高度关注伦理学作为一门学科的知识合法性问题,出现了盛极一时的“元伦理学”(meta-ethics)思潮。元伦理学从18世纪英国哲学家休谟提出的“不能从‘是’(tobe)中推导出‘应当’(oughttobe)”的著名命题(亦被称为“休谟命题”)入手,对美德伦理学和规范伦理学能否成为科学提出质疑,主张伦理学研究应当转向道德语言、语词、句法、命题等问题的逻辑分析,以成为一种具有严格逻辑分析基础的真正理论性的伦理学科学知识。元伦理学的出现,客观上促进了伦理学的知识化和理论化进步,但却在根本上远离了伦理学本身的学科宗旨和文化承诺。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伦理学又向其知识传统复归名词解释:以美国伦理学家罗尔斯为代表的规范伦理学和以麦金太尔为代表的美德伦理学重新成为伦理学的主流。与此同时,由于当代人类社会在经济发展、生态环境、科技应用以及生命形式等方面遭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伦理学开始积极地面向各个具体的生活实践领域,逐渐形成了门类众多的应用伦理学学科,如经济伦理、生态(环境)伦理、科技伦理、生命伦理、网络(计算机)伦理等等,成为当代伦理学发展的一种新趋势、新特点。
马克思主义伦理学是科学的道德理论。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诞生以后,才有可能科学地说明和论证社会道德生活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马克思主义伦理学揭示出道德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道德的原则和规范来自一定社会关系和物质生活条件,决定于一定的社会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和人们的社会存在;道德在一定的社会经济关系及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相联系的合力作用下,不断地发展和变化。马克思主义伦理学还揭示了道德的发生、发展和变化的客观规律性,阐述了共产主义道德的产生、发展和本质,它的特征和社会作用,以及道德教育和道德修养的原则、途径和方法等,使道德现象和道德问题的研究获得了科学的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