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
相关tags:
人名词解释:地球上生命有机体发展的最高形式;在劳动基础上形成的社会化的高级动物;社会历史活动的主体。人在自然界永恒发展的一定阶段上出现,由古猿进化而来。身体垂直,用两条后肢行走,借助语言并在大脑的生理基础上形成的第二信号系统等人特有的特征,是通过劳动在从猿变成人的过程中形成的。人区别于动物的最根本的特征是劳动。人通过劳动把自然物制成工具,利用它改造自然物,使之服务于人的目的。劳动的目的决定着人的活动方式和方法。人们为了劳动而在生产过程中结成一定的社会关系,劳动使人逐渐成为社会的动物。人在劳动中逐渐形成的抽象思维能力,是人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最重要的心理学特征。语言在劳动过程中形成并在人类历史发展中被固定下来。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形式。凭借思维来认识自然规律,是人通过劳动改造自然、支配自然的必要前提。人是历史活动的主体,是自然界的改造者和人类社会的创造者。人和社会同时产生,人的活动贯穿在社会的各个方面。社会历史规律是贯穿于人的活动中并通过人的活动实现的客观的必然联系。人在改造自然、改造社会中不断地改造着自己。人是全部社会生产行为的基础和主体。社会历史的发展、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变化,决定着人的历史变化。人作为社会活动的主体的地位和作用,是在人的历史发展中实现的。随着生产力发展,人才逐渐从自然界分离出来,逐渐发挥出作为历史活动主体的作用。在私有制社会中,人的主体作用是通过曲折的形式实现的。只有到了共产主义社会,人才能真正成为社会和自然的主人,充分自觉地发挥出历史主体的作用。人对自身本质的认识一直是哲学史上探讨的重要问题之一。在中国古代,《尚书·泰誓》中已提到人在宇宙中的地位,说“惟人万物之灵”。春秋战国时的哲学家如墨子、荀子等,已看到人之所以能超过动物,在于他有能力利用自然来满足自身的需要。孟子、荀子、告子等还讨论了人性善恶问题。在欧洲,古希腊唯物主义哲学把人、自然和社会看成是一个统一的实体,认为人是宇宙的一部分,人身上包含着宇宙的全部要素。德谟克里特用原子论说明人的物质性,指出人的灵魂也由原子构成。亚里士多德认为“人是政治的动物”。中世纪基督教神学把人看作上帝的创造物,并从“原罪”中引出人性。在近代,以法国唯物主义为代表的自然主义的人性论,把人看成是一种具有更高感觉能力的动物,认为人的本质就在于人自身,即人的自然本性。近代资产阶级理性主义人性论,把人从感觉实体上升为思维实体,认为人的本质是理性,而理性也就是自由。黑格尔已看到“人因自己的工具而具有支配外部自然界的力量”,劳动是人的本质。在近现代西方各种有关人的学说中,德国叔本华强调意志,尼采强调生命力的竞争,法国的柏格森强调直觉,美国的杜威强调使用工具的活动,丹麦的克尔恺郭尔强调人在选择活动中的自决,德国的海德格尔强调对恐惧和生存终结的体验。这些学说往往离开具体的历史条件,离开特定的社会关系去认识人的本质,割裂了人的自然性和社会性,都难以对人的本质作出正确的说明。历史唯物主义在历史上第一次正确地揭示了人的本质,创立了关于人的科学理论。历史唯物主义从一定的历史条件和社会关系出发来说明人的本质,并把这种方法作为观察人的本质问题的基本原则。它认为任何现实的人都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马克思说名词解释:“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60页)由于现实中的人有着不同的物质利益,具有不同的要求、思想和感情,因而他们的本质不同。在阶级社会中,具有对抗性质的生产关系表现为互相对立的阶级关系,作为这种关系承担者的个人,便具有阶级性,但他们之间在某些方面仍具有共同的人性,即某种人类的共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