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

相关tags:

改革开放名词解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一项基本方针,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基本路线的有机组成部分,记载于我国1993年宪法修正案之中。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的根本任务是大力发展生产力,改革开放则是实现这一任务的必由之路。社会主义社会是经常变化和发展的社会,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政治制度,较之剥削阶级的社会制度要优越得多。在社会主义社会中,由于建立了社会主义公有制,实行按劳分配,消除了生产的无政府状态,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基本上是相适应的,为生产力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但是,作为历史上的新生事物,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不可避免地存在某些不完善的方面和环节,同生产力的发展还会出现某些不相适应的情况。因此,在社会主义社会中仍然会出现生产关系的某些具体形式和生产力发展的矛盾;在社会主义上层建筑方面,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政权和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同社会主义经济也是相适应的。这是基本方面。但是社会主义上层建筑不可能一经建立起来,就达到完善的地步,它还不可避免地存在着旧社会遗留下来的痕迹和剥削阶级的腐朽作风的影响。这又是和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相矛盾的。因此,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存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而且,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原先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方面,也会变得不相适应起来。我国原有的政治、经济体制,基本上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和社会主义改造时期建立起来的,权力过分集中。由于“左”的思想影响,由于对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认识需要有一个过程,这种体制长期严重地束缚了生产力和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但在社会主义社会中,这些矛盾的性质、表现形式和解决方式都与以往阶级社会根本不同。在社会主义社会的初级阶段,社会的基本矛盾主要表现为经济、政治和文化等方面体制与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矛盾,不是根本制度问题。因此,这种矛盾可以通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解决,即通过工人阶级领导的国家政权有计划、有步骤地对不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生产关系和不适应经济基础要求的上层建筑的某些方面、环节,自觉地进行调节和变革,以推动社会主义社会不断向前发展。这种解决方式就是社会主义改革。因而,社会主义改革的性质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前提下,改革和完善各项具体制度。而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更快地发展社会生产力,充分地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改革和开放紧密相连,改革包括开放,开放也是改革。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实行对外开放,是我国长期不变的基本国策,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要条件。对外开放,从地域上讲,是向世界所有国家开放,对所有类型的国家开放,包括对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开放以及对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的开放,也包括对社会主义国家的开放。从内容上讲,包括经济关系,如引进资金、设备、技术、管理经验等,也包括引进其他国家的一切智力、文化科学发展的最新优秀成果,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方面的开放。对外开放是现代化大生产和商品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资本主义进入机器大工业阶段以后,社会化生产日益扩大,随着世界市场的开拓和国际经济技术联系的加强,在世界各国之间形成了紧密的经济联系,致使任何一个国家不论其社会制度如何,都不可能在封闭状态下迅速发展自己的经济。实行对外开放,扩大对外经济贸易和技术交流,成为世界各国实现现代化的普遍规律。因此,对外开放是世界历史发展的趋势,也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要求。历史经验表明,闭关自守是中国长期处于停滞和落后状态的一个重要原因。新中国成立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我国仍然没有摆脱封闭、半封闭状态。经验表明,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能成功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为了迅速发展生产力,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必须在坚持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坚定不移地实行对外开放。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中央、国务院总结国内外的经验,把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确立了对外开放的政策,并把它作为一项长期的国策。其主要内容是:①引进国外商品,以弥补本国扩大再生产过程中商品的结构缺口;同时,向国外输出本国的商品和劳务;②引进外国的先进技术,以弥补国内技术水平和技术力量的欠缺,同时也有选择地向国外输出自己的专有技术和先进技术;③同国外进行资金交流,在大力引进国外资金的过程中也有计划地向海外投资;④同国外进行政治思想、文化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对外开放既要反对闭关自守、盲目排外的思想,也要反对崇洋媚外、一切依赖外国的态度。应当正确对待外国的物质文明成果和精神文明成果,有选择地引进那些适用于我国的先进科学技术,学习具有普遍适用性的经济管理经验,批判地吸收资本主义文化中的积极成果,借鉴那些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各国的建设经验。中国自1979年确定对外开放方针以来,先后迈出了四大步:第一步,1980年对广东、福建两省实行特殊政策,并建立了深圳等4个经济特区;第二步,1984年开放天津、上海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并在上述城市内先后设立了12个吸引外资企业的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三步,1985年至1988年,先后开辟了长江三角洲等沿海经济开发区等,设立了海南省,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发区——内地”的逐步推进开放格局;进入90年代,中国又相继开放了一系列边境城市、内地沿江城市以及中部地区城市,形成全方位、多角度的开放格局。

10多年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的一切成就,社会生产力的稳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明显改善和提高,都是和坚持改革开放分不开的。实践证明,改革开放的总方针是完全正确的,改革是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的根本动力,对外开放是实现我国现代化的必要条件,是全党和全国人民将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

朝鲜反对中国改革开放的原因,朝鲜为什么改革开放

金正日确实反对过中国改革开放,这个故事要从20世纪80年代说起,1983年金正日来中国访问,邓小平向他介绍中国的改革开放,金正日看后只问了一个问题:“如果美国再侵略朝鲜,中国会否继续出兵?”邓小平回答:&ldqu...

改革排头兵(习近平话改革:当好全国改革开放排头兵)

央视网消息:“继续当好全国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为全国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作出更大贡献。”习近平在上海虽然只工作了7个月,但是他时刻念兹在兹的一件大事,就是如何使上海持续保持“改革开放排头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