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迹
相关tags:
笔迹名词解释:亦称“字迹”。手写文字的外观形态。笔迹具有人各不同、相对稳定的重要特性,是人的书写习惯的外在表现。
人的书写活动是在书写器官——臂、肘、腕、指及视觉器官的自律性协调下完成的。而书写器官和视觉器官的自律活动是在大脑皮层书写运动中枢支配下实现的。人从开始习字时起,经过长时间模仿、练习,各书写器官在大脑皮层有意识控制下,多次配合,逐渐在大脑皮层形成条件反射。一系列条件反射在反复不断中逐渐形成稳定的联系,书写器官从有意识的强制协调渐变为下意识的自律性协调,从而减轻了大脑的疲劳强度。这是大脑皮层固有的自我保护机制。这种大脑皮层中一系列固定联系的条件反射,即称为“动力定型”,它的外在表现就是个人书写习惯的固定与形成。这一习惯表现为字迹形状、大小、基本写法和运笔规律,以及压力、速度的个性特点,同时也使语言思维习惯或障碍自然流露。在大脑皮层书写动力定型的形成过程中,每个人的心理素质(记忆、注意、感知、想象、思维、气质以及性格等)和生理素质(视觉、大脑反应、书写器官发育形态、内分泌特点等),以及环境因素(家庭、教师、同学等)综合发生作用。由于这些内、外因素的不同组合,就形成了动力定型的个性特征,外在表现为笔迹的不同。动力定型形成之后,具有很强的稳定性,在相当长期内不会发生重大变化;因而人的书写习惯及所表现的笔迹特征具有稳定性。这种稳定性是相对的,随着人年龄的增长逐渐发生变化;在改变书写条件或故意伪装时也会产生变化;但这种变化也不是绝对的,变化中仍会寓存着书写人的固有习惯,从而被人识别。笔迹是文件检验中笔迹鉴定的物质基础,而笔迹鉴定是认定文字书写人的重要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