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陀
相关tags:
沙陀名词解释:
西突厥部落之一。处月别种。居临大碛(今巴里坤一带),故名。一说“沙陀”乃译音,非译意,与沙碛无干,乃射脾俟斤沙陀那速所统部落。唐永徽元年(650)西突厥阿史那贺鲁反,处月部分裂为二:朱邪氏叛附贺鲁,沙陀那速附唐。三年置沙陀州,拜沙陀那速为刺史。龙朔初其酋沙陀金山从薛仁贵讨漠北铁勒,拜墨离军讨击使。长安二年(702)进为金满州都督,累封张掖郡公。子沙陀辅国先天初避吐蕃内徙。开元二年(714)复领金满都督,累封永寿郡王。子沙陀骨咄支拜回纥副都护,从肃宗平安禄山。拜特进、骁卫上将军。子沙陀尽忠累迁金吾卫大将军、酒泉县公。贞元间,沙陀投附吐蕃,共陷北庭。吐蕃徙其部甘州,拜沙陀尽忠为军大论。及回鹘取凉州,吐蕃疑沙陀。沙陀尽忠率部转战投唐,途中死。朱邪执宜率2700人诣灵州降。范希朝以朱邪执宜为阴山府兵马使,沙陀忠弟沙陀葛勒阿波率700人抵振武,授左武卫大将军兼阴山府都督。其后朱邪执宜以功封阴山府都督、代北行营招抚使,死。沙陀赤心(实为朱邪赤心)拜朔州刺史、代北军使。其后裔赐姓李,至李克用率沙陀军逐鹿中原,创建后唐王朝。
沙陀族在唐太宗时期出现在中国历史之上,当时是突厥的一个小部落处月,后来在高宗时期帮助唐朝制止突厥叛乱有为,跟随薛仁贵从征铁勒有功,紧紧跟随着大唐的脚步,在金满一代扎住脚跟。后来因为安史之乱,吐蕃乘势起
在晚唐與五代初期,大部人都看好擁有絕對優勢的後梁政權,看衰與其長期對峙的晉國沙陀集團。尤其是在他們的首領李克用死後,認為黃河以北的趨勢已基本確定。但在年輕的少主李存勖繼位後,晉軍很快在柏鄉之戰中大獲全
沙陀族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北方少数民族。他们杀进中原,在中原连续建立了后唐、后晋、后汉三个朝代。这三个朝代,给中原百姓造成的危害其实是很大的。因为君王不思进取,家族内部互相残杀,让这三个王朝都成为短命王
故事背景:唐末农民起义军的领袖黄巢,采取独特作战方式,横行十年之久,几度攻克长安。当时黄巢在关中附近拥有百万部队,能出战的将士多达几十万,一个新的王朝眼看就要建立,沉重打击了腐朽不堪的唐王朝统治。虽然
后唐建立者李存勖虽然信李,但他不是李唐宗室。甚至于连汉人都不是,他是沙陀人。这个沙陀族乃是突厥人的分支,所以又被称为沙陀突厥。沙陀部本属吐蕃,安史之乱后,唐朝对各地掌控力减低,外族多有侵扰,归附的少数
五代十国中国历史上的五代十国时期,在北方中原地区曾经出现过后唐、后晋、后汉三个短暂王朝,属于「”五代”范畴。在史书中,这三个王朝被称为「”沙陀三王朝”,其原因是这三个王朝的建立者是沙陀人。根据《新唐书
...约卒于北宋乾德二年(964年),五代太原(今山西太原)人,沙陀族,后晋第二个皇帝。石重贵本为后晋高祖石敬瑭的侄儿。其父石敬儒早逝,石敬瑭遂将他收为己子。石重贵少时谨言慎行,质朴纯厚,善好驰马射箭,颇有沙陀祖辈...
后唐庄宗李存勗(汉语拼音:HoutangZhuangzongLiCunxu;英语:EmperorZhuangzongofLaterTangDynasty;886~926),后唐王朝的开国皇帝。沙陀
(后汉高祖刘知远) 刘知远(895~948),五代十国时期后汉开国皇帝,后汉高祖。沙陀部人。居住太原。称帝后改名为刘暠。幼时不好嬉戏,个性厚重寡言。及长,面有特象,为时人所咋异。雄武过人,勇猛善战,
大同在隋开皇年间,为防止突厥进攻,在今内蒙古乌拉特前旗建大同城,意为“天下大同”。唐末,随沙陀人内徙,大同遂侨置于此,自此,大同之名沿用不改。大同在历史上一直是北方中国的中心城市,素有“三代京华,两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