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国

相关tags:

张国名词解释:【生卒】:1823—1860
清末将领。
原名嘉祥,字殿臣。广东高要(今肇庆)人。曾入农民起义军。道光末投清,改名。从剿太平军于广西、湖南。1853年(清咸丰三年)至江南,围攻天京(今南京)。
次年夏陷安徽太平府,升副将。多次进攻雨花台。1855年2月挫太平军于上方桥,晋总兵。次年4月率兵勇2400人渡江,助江北清军夺取浦口、江浦。6月由漂水回援江南大营,败退。奉命帮办江南大营军务。
1857年夏占句容,擢湖南提督。败太平军于高资。
年底与和春攻陷镇江。
次年克秣陵关,进抵雨花台,筑长围以困天京。
10月,渡江援江北清军,占扬州、仪征。不久调江南提督。
1859年与太平军在天京外激战,受挫。次年4月底兵败于淳化镇,5月上旬复败于小水关,大营溃,退守丹阳。
5月19日其所统残兵又大败于丹阳城外,他在逃跑中落水淹死。

张国焘分裂行为惹群情激愤

 俄界会议之前,党中央对张国焘的分裂行为一再忍让,但张国焘一直没能悬崖勒马,反而是和党离得越来越远,所以,当他的问题被提到俄界会议之上的时候,以毛泽东为首,包括王稼祥、等人都对此非常气愤,但

1938年张国焘出走后毛泽东等人持何态度

张国焘一家合影(资料图)本文原载于《文史参考》2011年9月下,原题为:“妻子杨子烈在张国焘脱党离开延安后”1938年4月,时任陕甘宁边区政府主席的张国焘利用祭黄帝陵的机会离开延安,脱离他亲自参与缔造

张国焘曾宣布“开除”和“通缉”中共四大领袖

1937年12月,中共中央在延安召开政治局会议。图为出席会议的部分人员合影。左起:张闻天、康生、周恩来、凯丰、王明、毛泽东、任弼时、张国焘编者按:《党史博览》发表文章《张国焘与他要“开除”的中共四大领

1935年张国焘另立“中央”图谋怎样被打破

1937年12月,中共中央在延安召开政治局会议。图为出席会议的部分人员合影。左起:张闻天、康生、周恩来、凯丰、王明、毛泽东、任弼时、张国焘编者按:《党史博览》发表文章《张国焘与他要“开除”的中共四大领

有始无终张国焘

1949年解放前夕,张国焘已经是国民党委员,这位堂堂五四运动的学生领袖、tg创始人之一、红四方面军的统帅、屠杀红军数千人、自号“中国的列宁”的大枭雄,此刻蹲在果党和蒋公这条风雨飘摇的破船上感慨颇多。但

红军长征途中,张国焘为何执意南下

   83年前的今天,1935年9月8日,张国焘在阿坝致电中革军委,坚持“乘势南下”的主张。指出:“只有大举南进,消灭川敌残部,才是真正的进攻路线。”红军指战员忍受饥饿、

长征时张国焘与毛泽东“两个中央”的激烈交锋

张国焘与毛泽东本文摘自《张国焘的这一生》,少华著,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编者按:1935年6月红四方面军与中央红军在四川懋功地区会师后,为了统一指挥两大方面军作战,中共中央召开了著名的“两河口会议”,会议

1935,毛泽东断拒让张国焘任总书记内幕

  1.拒绝让出总书记职位  1935年6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四川懋功北部的两河口召开会议。两河口会议通过了北上决议,将攻打松潘的任务交给四方面军。但是,张国焘处处表现出迟缓。  松潘守敌人数不

张国焘南下方针的不可行性 毛泽东北上战略的合理性

 俄界会议上,中央就张国焘的“奉行南下”和毛泽东的“坚持北上”再次进行了激烈的讨论,以期确立一个统一的战略,而当时也确实做到了。党中央在俄界会议中充分分析了张国焘南下方针的不可行性以及毛泽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