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塘
相关tags:
海塘名词解释:(1)亦称“捍海塘”、“捍海堰”、“陡墙式海堤”。沿海岸与河口以块石或条石等砌筑成陡墙形式的挡潮、防浪的堤。是中国东南沿海地带的重要屏障。从长江南岸江苏常熟到上海沿海一带称“江南海塘”;浙江钱塘江口及杭州湾两岸,北至上海金山卫,南至曹娥江口称“浙江海塘”或“钱塘江海塘”。始建于汉代,历经唐、宋、元、明、清,屡经增修、扩展、改筑,塘址因海岸的涨坍而时有移动。(2)隋开皇中修筑的工程。故址在今江苏连云港东云台山麓。(3)一名“常丰堰”,唐大历中淮南节度使判官李承主持兴筑的工程。故址在今江苏盐城、东台的串场河东岸。即范公堤中段的前身。
宋、元海塘的初步发展。从五代、两宋到元朝,苏、沪、浙的海塘,有了初步发展。天宝三年(公元910年),吴越王钱镠〔liu流〕在杭州候潮门外和通江门外,用“石囤木桩法”构筑海塘。这种方法,编竹为笼,将石块
宋、元海塘的初步发展。从五代、两宋到元朝,苏、沪、浙的海塘,有了初步发展。天宝三年(公元910年),吴越王钱镠〔liu流〕在杭州候潮门外和通江门外,用“石囤木桩法”构筑海塘。这种方法,编竹为笼,将石块
明海塘的进一步发展。钱塘江口水面广阔,从南岸到北岸达几百里。由于中间屹立着一些岛屿,形成三条水道,叫作南大门、中小门和北大门。坎山-赭山间为南大门,赭山-河庄山间为中小门,河庄山到北岸为北大门。13世
明海塘的进一步发展。钱塘江口水面广阔,从南岸到北岸达几百里。由于中间屹立着一些岛屿,形成三条水道,叫作南大门、中小门和北大门。坎山-赭山间为南大门,赭山-河庄山间为中小门,河庄山到北岸为北大门。13世
清朝的新鱼鳞石塘。清代大部分时间,钱塘江涌潮的主溜,仍然对着海宁、海盐、平湖等浙西沿海,所以这一带仍是海塘工程的重点。清前期,先后用了半个多世纪的时间,耗费700—800万两纹银,将这里的大多数海塘,
清朝的新鱼鳞石塘。清代大部分时间,钱塘江涌潮的主溜,仍然对着海宁、海盐、平湖等浙西沿海,所以这一带仍是海塘工程的重点。清前期,先后用了半个多世纪的时间,耗费700—800万两纹银,将这里的大多数海塘,
祝桥镇名称由来据史志记载,以南宋乾道八年(1172年)内捍海塘修筑为标志,祝桥镇境域渐次成陆,百姓逐渐移居。明嘉靖年间,乔镗为防倭寇入侵,于内捍海塘东侧督工开挖御寇河,河上架竹为桥,今“祝桥”之名即取
祝桥镇名称由来据史志记载,以南宋乾道八年(1172年)内捍海塘修筑为标志,祝桥镇境域渐次成陆,百姓逐渐移居。明嘉靖年间,乔镗为防倭寇入侵,于内捍海塘东侧督工开挖御寇河,河上架竹为桥,今“祝桥”之名即取
泗门镇秦以前,全境为浅海。汉晋时,大湖门山北麓逐渐淤涨成陆。至今,海岸线离大湖门山已有10公里,且海涂每年还在淤涨,由南而北,历代修筑的海塘有10余条。自唐至清,境域一直分属余姚县东山乡、开原乡。光绪
泗门镇秦以前,全境为浅海。汉晋时,大湖门山北麓逐渐淤涨成陆。至今,海岸线离大湖门山已有10公里,且海涂每年还在淤涨,由南而北,历代修筑的海塘有10余条。自唐至清,境域一直分属余姚县东山乡、开原乡。光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