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黄山汤口温泉

相关tags:


黄山温泉喷流不绝,似琼浆玉液,清澈如镜,与黄山的奇松、怪石、云海并称为黄山四绝。
黄山温泉位于皖南歙县以北黄山风景区黄山宾馆右侧逍遥溪边,风景秀丽的紫云峰下。源头石壁上有古人“天下名泉”、“飘然欲仙”等题刻。黄山温泉古称汤泉、汤池。因冬夏常温,四时如汤而得名。古书记载:“黄山旧名黟山,东峰下有朱砂泉,可点茗。”
黄山温泉位于悬崖之下,泉甘且冽。关于黄山汤泉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据《周书异记·神仙传》云,轩辕黄帝问道于广成子,受胎息于容成子,吐纳而谷神不死。获灵丹而浮丘翁,遂思超溟渤,游蓬莱。乃告浮丘翁曰:“愿抠衣躬侍修炼。”浮丘翁曰:“择贤而师,学必精奥;栖隐胜地,业则易成。炼金为丹,必假于山水,山秀水正,其药乃灵。江南黟山,据得其中,云凝碧汉,气冠群山,神仙止焉。地无荤辛,境绝腥腐,古本灵药,三冬不调,名花异果,四季皆有。山高木茂,可为炭以成药,进泉直泻,状如飞布。下有灵泉,香美清温,冬夏无变,若能斋心洁己,沐浴其中,饮之灌肠,万病皆愈矣。”黄帝遂命驾。与容成子、浮丘翁同游此山。
因为黄帝在此炼丹修真,于是历代文人墨客曾沐浴黄山汤泉,留下了许多赞美诗篇。宋代曹泾有诗《黄山汤泉》曰:“山与红尘远。人凝碧落游。振衣新浴罢,彻底自风流。”明朝地理学家徐霞客在万历四十四年(公元 1616 年)二月初三的《游黄山日记》中如此记叙:“汤泉在隔溪,遂俱解衣赴汤池。池前临溪,后依壁,三面石甃,上环石如桥。汤深三尺,时凝寒未解,而汤气郁然,水泡池底汩汩起,气本香冽  ”清代桐城派散文家刘大櫆在《游黄山记》中详细描绘了汤池温泉:“泉自朱砂峰而来,洼为小池,荫以丰岩,深不逾二尺,而泉自沙底汩汩起。池北冷泉出石罅,两水相和,得不炽。凌冬冷泉涸,则水愈温。池之东隅有隙以流,其恶水随浴而净。而朱砂泉其气清芬,故天下多温泉,而黄山为之冠云。”
此外,“一泓碧玉暖如许,半日熏风坐未央”、“五岳若与黄山并,犹欠灵砂一道泉”等赞美汤泉的诗句举不胜举。其中,明末文士吴士权赋咏其沐浴温泉的感受,可谓维妙维肖:“朝霞浴之如沐丹砂,夜月浴之如涤冰壶,炎曦浴之如沃帝浆,凉飚浴之如蒸肠谷,饱浴之忽饥,醉浴之忽醒,郁浴之忽舒,昏浴之回丹开朗  ”有文献稽考,最早开发利用黄山温泉始于唐代,大历年间歙州刺史薛邕患时疫,浴之痊廖,于是立庐舍,设盆杆,以病人浴者多愈,自此,温泉名声大振;被誉为“灵泉”。
传扬黄山温泉久旱不涸,霆雨不溢,四时如汤。其实,这与其地质成因有关。黄山温泉属于构造泉,分布在黄山花岗岩体和围岩的接触带附近,泉水自花岗岩体的破裂带溢出。黄山温泉水温常年保持在 42℃左右,流量每昼夜约 400 吨上下,黄山的水温、流量均较稳定。黄山的年气温变化幅度为 28 ℃,而温泉水温变化幅度仅 0.5℃;黄山年降雨量的变化幅度为 840 厘米,而泉水水量的变化幅度仅昼夜 26 吨之差。可见其流量虽与降雨有同步起伏,但无暴涨暴跌现象。所以,黄山温泉久旱不涸,霆雨不溢。
黄山温泉属碳酸型的温泉水,矿化度约 0.08 克/升,PH 值为 7—8,SiO2含量为 45 毫克/升。水中的碳酸氢根离子和钙离子偏高,含有一定量的氧气和二氧化碳。水温高,水质洁,饮可健身,浴可消疾。所以人们都乐于去涤污去尘,祛病爽旯黄山温泉,是黄山接待的中心。如今在温泉出露的 10 多处均建立了温泉浴室和温泉游泳池等设施,游客旅途或登山疲劳,入浴池浸泡片刻,便会疲劳全消,心身轻快。
黄山集天下名山之大成,兼具泰岱之雄伟,华岳之险峻,峨嵋之清秀,匡庐之飞瀑,衡山之烟云,石林之精巧,夙有“天下山景之王”、“黄山归来不着岳”之赞辞。黄山的山景以雄、险、奇、幻为特色。黄山松破石而生,依势而长,与山石相应成趣,无不动情、无不入画。黄山石形天工造化,拟人拗物,拟兽拟禽,维妙维肖,乖巧逗趣。黄山四时云雾缭绕,人行其中,时而穿云破雾,时而云开日出,犹如梦游世外仙山。
黄山的温泉与奇松、怪石、云海组成黄山一方立体、动态的画,非画家所能描绘;又是一首无字、无声的诗,非诗人所能言达。黄山诸景的天然配置,形成强烈的时空韵律感和节奏感,组合为一曲雄壮的大自然生命乐章,构成黄山统一而和谐的整体美。
顺带一提的是,黄山还有一个能发出响声的奇泉——鸣弦泉。白色飞泉
似匹练拂岩而泻,作响,宛如美妙动听的琴瑟之音。前人有诗云:“山空滴沥如下注,转觉飘洒若风雨,却按工商仔细听,二十五弦俱不住。”鸣弦泉的形成,由于泉水穿过中空的岩石,水石相击而发出清亮悦耳的声音,
当你饱餐黄山秀色,神浴汤口温泉之时,一定得去听听鸣弦泉美妙的泉音— —那是大自然在歌唱。

黄山市黄山区汤口镇的历史沿革

秦置歙县,镇境历代隶属歙县。唐及五代,镇境属歙县孝悌乡玉泉里民国初年沿袭清制,后设区、乡、镇。清代,镇境属歙县十三都五图。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推行保甲制镇境属歙。县第四区(区驻地岩寺)。民国二

黄山市黄山区汤口镇的历史沿革

秦置歙县,镇境历代隶属歙县。唐及五代,镇境属歙县孝悌乡玉泉里民国初年沿袭清制,后设区、乡、镇。清代,镇境属歙县十三都五图。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推行保甲制镇境属歙。县第四区(区驻地岩寺)。民国二

黄山三瀑

黄山三瀑。位于安徽省境内的黄山,以怪石、奇松、云海、温泉为其“四绝”,加上湖、瀑、溪、潭,争奇斗艳,使得黄山成为,“震旦国中第一奇山”,而扬名天下。黄山,秦朝时称黔山,唐朝天宝年间始改今名。传说轩辕黄

黄山三瀑

黄山三瀑。位于安徽省境内的黄山,以怪石、奇松、云海、温泉为其“四绝”,加上湖、瀑、溪、潭,争奇斗艳,使得黄山成为,“震旦国中第一奇山”,而扬名天下。黄山,秦朝时称黔山,唐朝天宝年间始改今名。传说轩辕黄

认识中国 五岳为什么少黄山?

  黄山位于安徽省南部,是我国十大风景名胜之一。黄山集奇松、怪石、云海、温泉于一体,号称“黄山四绝”。  黄山有气势磅礴、雄奇灵秀的奇峰72座,其中天都、莲  花、光明顶三大主峰海拔均在1800米以上

认识中国 安徽黄山

   黄山位于长江下游、安徽省的南部,是我国著名的风景旅游胜地。黄山,千峰竞秀,万壑流云,尤以松、石、云、泉闻名于天下,被誉为中华大地上的“黄山奇观”。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

安徽黄山市黄山区新华乡的历史沿革

唐永泰(765年)前,乡域系泾县地。唐大历间(766~779年),析泾县西南龙门三乡复置太平县,始属之。明朝时期,太平县分桂城、长寿、泾阳、龙门等9乡,乡境时分属龙门,泾阳二乡。宋、元并同。民国十七年

安徽黄山市黄山区新华乡的历史沿革

唐永泰(765年)前,乡域系泾县地。唐大历间(766~779年),析泾县西南龙门三乡复置太平县,始属之。明朝时期,太平县分桂城、长寿、泾阳、龙门等9乡,乡境时分属龙门,泾阳二乡。宋、元并同。民国十七年

安徽黄山市黄山区三口镇的历史沿革

三口镇前身为三口乡,古属太平县道泰乡。宋太平兴国元年,乡下设里,境内属道泰乡二图,沿之民国初年不变。民国十七年(1928年),太平县划分5个自治区,置区公所,二区设三口。1949年4月28日,太平县人

安徽黄山市黄山区三口镇的历史沿革

三口镇前身为三口乡,古属太平县道泰乡。宋太平兴国元年,乡下设里,境内属道泰乡二图,沿之民国初年不变。民国十七年(1928年),太平县划分5个自治区,置区公所,二区设三口。1949年4月28日,太平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