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市

相关tags:

信阳市: 信阳市位于河南省南部,在大别山、桐柏山衔接处的京广线上,北临淮河,南依大别山,是河南省最南部的一个城市,人称河南省的南大门。全市面积222平方公里,有汉、回、满、壮、蒙、朝鲜、彝、苗等15个民族,全市人口28.7万,是信阳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信阳简称“申”。申是西周时的诸候国。公元前827年,周宣王封申伯侯于此地,为古申国。春秋战国之时,申国被楚所灭,地入楚邑。秦统一中国后,此地属南阳郡义阳乡,乡名同时用作郡县名。信阳正式用名是在北宋初年,当时宋太宗名叫赵光义,他忌讳“义”字,又“信”与“义”意思相近,故更地名“义阳”为“信阳”。1949年4月1日信阳解放,始置市。
大别山和桐柏山横亘在豫鄂边境,在逶迤叠嶂的崇山峻岭中,自然形成三个险要的隘口:东为九里关、西为平靖关,中为武胜关,也称“三关”。因三关和信阳互为首尾,南北呼应、古代又属义阳,所以得名“义阳三关”。远眺“三关”,使人有“苍茫云海间”的感觉。两侧高山峻岭,层层叠叠,头尾相衔,逶蜒不断,势如筑起了一道千里屏障。由于“三关”地当南北要冲,南襟全楚、北屏中原,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所以有“自古南北争衡、三关为必争要隘”,“一夫当关,万夫莫进”之说。
信阳处于北亚热带向暖带过渡地区,雨量充沛、气候宜人、年平均气温
15度。市四周为浅山丘陵,市区坐落于盆地中,呈条带状。淮河流经市北部,其支流浉河自西向东,穿过市区入信阳县,再经罗山县东注入淮河。优越的地理位置使信阳山青水绿,景色宜人。全国四大避暑胜地之一的鸡公山,是国家级重点风景区,山上林木葱茏,怪石林立,山谷中有飞溅的瀑布和翠绿的青竹。山间林中有300多座风格各异的中外别墅错落点缀,有“建筑博览会”之称。位于市西南8公里处的南湾湖,方圆百里、百鸟栖息,周围群山环抱,湖光山色,是省级重点风景区。信阳市境内还有众多名胜古迹,如贤隐寺、文庙大成殿、存有旧石器、新石器文化的南山嘴、三里店、羊山遗址、何景明墓等。
位于市北30公里的楚王城,相传为楚武王北伐灭申的屯兵处,以它重要的历史价值闻名于世。1957年春,在城址西南一里许发掘一处震惊中外的大型战国墓,出土的编钟现存北京故宫博物院。编钟是我国古代的重要乐器,此处出土的编钟共13枚,由大至小,井然有序,骈列为一架。这套编钟虽在地下埋藏已经2000多年,不仅没有伤痕,连细小的腐蚀锈片也找不到。它的发现对研究楚国文化有着重要作用。用出土编钟录制的《东方红》乐曲、随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遨游太空。
信阳地区土壤肥沃,稻香鱼肥。信阳毛尖茶驰名中外,是全国十大名茶之一。信阳红麻在国内外也颇有声誉。矿产资源主要有铜、萤石、珍珠岩、铁砂、云母等。尤其是珍珠岩、膨润土、沸石等非金属矿,储量之大、质量之佳,均居全国首位。

信阳市、县(Xinyang Shi、Xian)的由来

位于东经114.0°,北纬32.1°,在河南省南部,桐柏山东麓。西汉置钟武县。曹魏时置义阳县,义阳,原是西汉时期平氏县的乡名,因以为名,宋太祖赵光义,讳“义”字,古代“信”与“义”意近,改名“信阳”。

信阳市、县(Xinyang Shi、Xian)的由来

位于东经114.0°,北纬32.1°,在河南省南部,桐柏山东麓。西汉置钟武县。曹魏时置义阳县,义阳,原是西汉时期平氏县的乡名,因以为名,宋太祖赵光义,讳“义”字,古代“信”与“义”意近,改名“信阳”。

河南省信阳市潢川的历史沿革

潢川古为光国。《光州志·点校本》记载:“黄帝之子二十五人,为姓一十有二,其结姓分国,见之于古籍者,一曰光。”《国名纪》云:“《春秋图》有光国,今光州是也。”《禹贡》载:“为扬州之域,三代因之,春秋时为

河南省信阳市潢川的历史沿革

潢川古为光国。《光州志·点校本》记载:“黄帝之子二十五人,为姓一十有二,其结姓分国,见之于古籍者,一曰光。”《国名纪》云:“《春秋图》有光国,今光州是也。”《禹贡》载:“为扬州之域,三代因之,春秋时为

河南省信阳市浉河区的历史沿革

浉河区1998年8月设立,因浉河贯境而过而得名,浉河区西周时属申国,故也称“申城”。春秋属楚,秦汉置南阳郡义阳乡址,三国魏文帝时称仁顺城,后为义阳县治;晋初,为义阳县治,晋惠帝时,义阳郡县同城;南北朝

河南省信阳市浉河区的历史沿革

浉河区1998年8月设立,因浉河贯境而过而得名,浉河区西周时属申国,故也称“申城”。春秋属楚,秦汉置南阳郡义阳乡址,三国魏文帝时称仁顺城,后为义阳县治;晋初,为义阳县治,晋惠帝时,义阳郡县同城;南北朝

河南省信阳市罗山县的历史沿革

西周:区域在周宣王之前属谢国,周宣王之后属申国。春秋、战国:区域属楚国。秦:未置县,区域属衡山郡。汉:置鄳县,属江夏郡。三国、晋:同汉制。南北朝:宋孝建三年(456年)分鄳县地增置宝城县,同属义阳郡。

河南省信阳市固始县的历史沿革

固始县名称来由固始县境域古为先秦蓼国核心地区,蓼国故都在今固始城区东北蓼城岗,故固始有“蓼城”、“蓼都”之称,本县简称“蓼”。东汉建武二年(26年),光武帝刘秀封李通为固始侯(“坚固通始”),固始侯封

河南省信阳市罗山县的历史沿革

西周:区域在周宣王之前属谢国,周宣王之后属申国。春秋、战国:区域属楚国。秦:未置县,区域属衡山郡。汉:置鄳县,属江夏郡。三国、晋:同汉制。南北朝:宋孝建三年(456年)分鄳县地增置宝城县,同属义阳郡。

河南省信阳市固始县的历史沿革

固始县名称来由固始县境域古为先秦蓼国核心地区,蓼国故都在今固始城区东北蓼城岗,故固始有“蓼城”、“蓼都”之称,本县简称“蓼”。东汉建武二年(26年),光武帝刘秀封李通为固始侯(“坚固通始”),固始侯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