捻军

相关tags:

捻军名词解释:太平天国农民战争时期北方的农民起义军。原称捻子或捻党。起源于清朝初年,是长期活动在安徽、河南、山东西部和江苏北部一带的民间秘密组织。主要成员是农民和其他劳苦群众,往往以数十人或数百人为一捻(皖北方言称一部、一股、一支为“一捻”),“自号为捻,不相统一”,进行抗粮、抗差、打富济贫等反对封建剥削和压迫的活动。太平天国的建立和胜利发展,给捻子以极大鼓舞。据河南的《巩县志》记载:“粤西洪秀全建太平天国,江南亳、颍、寿三州,山东曹县等处土寇(捻众)蜂起,首领张乐行、龚瞎子(得树)……等望风附降,长驱河南,所向侵暴。”1853—1854年间(咸丰三年至四年),太平天国北伐军和北伐援军先后经过皖北、豫东,捻子纷纷起义响应。安徽泗县、灵壁、宿州,山东兖州、沂州、曹州等地群众也相继而起,势力逐渐壮大。1855年7、8月间,张乐行在雉河集(今安徽涡阳)召集各地捻子首领会盟,被推为盟主,建国号“大汉”。张乐行称“大汉永王”(一作“大汉明命王”),制定《行军条例》19条,组成捻军,建立黄旗、红旗、蓝旗、白旗、黑旗军制。各旗人数或多或少,没有定数。雉河集会盟标志着捻军由分散趋于统一,战斗力大大提高。他们以雉河集为中心,南至庐州(今合肥),东到洪泽湖,北迄徐州,西达河南归德,形成一个半径达600里的主要活动区域。但是,它缺乏严格的军事训练,没有一定的军饷和供给制度,不能克服原有的分散性等弱点,限制了它的进一步发展。1857年,捻军渡淮河南征,与太平军李秀成、陈玉成部会师于安徽霍丘及正阳关等地,并接受太平天国领导,蓄长发,受印信,使用太平军旗帜,张乐行被封为“征北主将”,五旗将领亦各有封号。但他们“听封而不听调”,不出境远征,并保有自己独立的组织和领导系统。1858年6月张乐行等部北上占领安徽怀远、临淮和凤阳等地,不久相继陷落。1860年淮北捻军3万人在张宗禹等率领下,攻占苏北重镇清江浦(今淮阴)。是年加封张乐行为“沃王”。1861年3月,龚得树率军配合太平军西征武汉,牺牲于途中。9月,安庆失守,张乐行率军北归颍上。1863年(同治二年),以僧格林沁为首的清军攻陷雉河集,张乐行被捕殉难。1864年天京陷落,标志太平天国革命失败。由张宗禹、任化邦率领的捻军与太平军余部赖文光联合坚持斗争,推赖为首领,改用新的流动战术,易步为骑,使捻军建成一支拥有10万人的骑兵武装力量。1865年5月,在山东曹州(今菏泽)全歼清主力军僧格林沁马队,旋又击败湘军和淮军,声势复振。次年秋,捻军在河南许州(今许昌)分为东西两部。以张宗禹和张禹爵为首的一军赴西北,联络抗清回众,为西捻军;以赖文光和任化邦为首留守中原,继续抗清,为东捻军。东捻军在鄂、豫、皖、鲁之间转战数千里,1867年被李鸿章的淮军包围,主力军覆没,任化邦战死于江苏赣榆。1868年初赖文光部覆没于扬州,赖文光被执就义。1868年8月,张宗禹败亡山东高唐徒骇河。捻军作为太平军在长江北岸的有力同盟军,坚持斗争18年,驰骋于江淮之间与大河上下,促成了西北回民起义的爆发,有力地配合太平天国和北方各地的人民起义,沉重地打击了清朝封建势力。

捻军大败清朝精锐的蒙古骑兵 高楼寨战役

高楼寨之战发生于1865年四月,当时捻军在山东菏泽高楼寨与僧格林沁部展开了一场十分激烈的伏击战。高楼寨之战背景十分复杂,早在1852年11月,在太平天国革命的影响下,各地捻军都纷纷宣起起义的浪潮。几年之后1855年秋季...

尹隆河之战,淮军独掌大局的关键之战

同治六年(1867年)2月,东捻军与湘勇淮军主力在湖北京山尹隆河激战,捻军先胜后败,未能打通入蜀通道,变成无根据地的捻匪流寇,灭亡已是时间问题,此战史称尹隆河之战。此战颇多戏剧性,捻军先胜后败,源于淮

僧格林沁之死是晚清军事的转折点

同治四年(1865年)五月,僧格林沁被捻军诱至山东曹州,身陷重围,虽冒死突围未成功,被一捻军士兵诛杀在麦田。享年55岁,他的死让大清朝廷震动。僧格林沁一死,八旗武装没有了能够真正担当的主帅,终于步绿营

李鸿章简历李鸿章的功与过是什么 全面评价李鸿章

【李鸿章简历】李鸿章的功与过是什么全面评价李鸿章  李鸿章的功与过  李鸿章扬名于镇压太平天国、捻军等农民起义,咸丰年间的太平天国破坏了江苏地区固有的资本经济萌芽。捻军为匪,重于劫掠破坏轻于民生建设。

慈禧太后与恭亲王的权力之争 重修圆明园丑闻

...为宫。无奈圆明园被英法侵略军焚毁时,正值太平天国和捻军等农民起义军风起云涌之际,清廷统治岌岌可危,当然顾不得重修这座废园。但几年之后,太平天国和捻军刚被镇压下去,便渐起修园之声,引起清廷内部的激烈争论...

赖文光

  赖文光(拼音:làiwénguāng),(1827~1868),中国太平天国将领,捻军统帅。广西人。1851年(咸丰元年)参加金田起义。1852年,在天王洪秀全左右担任文职。1856年转任武职,曾

张乐行

  张乐行(汉语拼音:ZhangLexing;1810-1863),清末捻军首领,安徽亳州涡阳县张老家村人。曾贩运私盐,为人宽厚,重义气,乐善好施,远近闻名,被举为捻头。1852年他与龚德树等人在张老

11月28日

  1847年(道光二十七年)清廷下令将畏惧捻军镇压不力的崇恩、王笃、徐经、王懿德、英桂、岳龄交部议处,将山东按察使徐思庄革职。  1899年(光绪二十五年)清廷命毓贤即刻查明各种会党名目,并严行禁止

同治年间都发生了哪些叛乱

同治年间正是清朝下坡路的重要时期,在这段时间发生了太多的国内动乱,其中有名的就有捻军、回民等等,这里要说的是来自于陕西甘肃地区的回民叛乱,在当时因为生活压力巨大,再加上长期以来回民受到的不公正的待遇,

僧格林沁的个人品质

抛开胜败的因素不谈,僧格林沁的个人品质还是有不少值得称道的方面。僧格林沁办事急切认真。在山东时,有一天一个地方官请他吃饭,刚刚入座,忽然外面人声鼎沸。僧格林沁命人打探,获悉:“某某村子,因为捻军前来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