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科

相关tags:

十三科名词解释:中国画术语。中国画的分科,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分为六门;北宋《宣和画谱》分为十门;南宋邓椿《画继》分为八类。元代汤垕(hòu音厚)《画鉴》说名词解释:“世俗立画家十三科,山水打头,界画打底。”明代陶宗仪《辍耕录》所载“画家十三科”是名词解释:“佛菩萨相、玉帝君王道相、金刚鬼神罗汉圣僧、风云龙虎、宿世人物、全境山林、花竹翎毛、野骡走兽、人间动用、界画楼台、一切傍生、耕种机织、雕青嵌绿。”

佛教 三科拣境什么意思

即天台宗论观心之境,于圆顿止观十境中之第一种阴入界境,拣五阴、十二入、十八界等三科之境而指示观境。其拣境之次第,先拣舍十八界与十二入,而取五阴;继于五阴中拣舍色、受、想、行等前四阴,而取第五识阴。又于

佛教 三科拣境什么意思

即天台宗论观心之境,于圆顿止观十境中之第一种阴入界境,拣五阴、十二入、十八界等三科之境而指示观境。其拣境之次第,先拣舍十八界与十二入,而取五阴;继于五阴中拣舍色、受、想、行等前四阴,而取第五识阴。又于

佛教 蕴界什么意思

 (术语)五蕴与十八界也。更加十二处谓之三科。俱舍论颂疏一曰:「三科蕴界训谈。」

佛教 蕴界什么意思

 (术语)五蕴与十八界也。更加十二处谓之三科。俱舍论颂疏一曰:「三科蕴界训谈。」

佛教 三科什么意思

一切诸法分为蕴、处、界三类,称为三科。蕴处界又作阴入界、阴界入。即:(一)五蕴,又作五阴、五众、五聚。指色、受、想、行、识。(二)十二处,又作十二入。指眼、耳、鼻、舌、身、意、色、声、香、味、触、法。

佛教 三科什么意思

一切诸法分为蕴、处、界三类,称为三科。蕴处界又作阴入界、阴界入。即:(一)五蕴,又作五阴、五众、五聚。指色、受、想、行、识。(二)十二处,又作十二入。指眼、耳、鼻、舌、身、意、色、声、香、味、触、法。

佛教 三科拣境什么意思

 (术语)天台以为观心之境,于五阴,十二入,十八界之三科中,舍入与界而取五阴。于五阴中舍色,受,想,行,之前四者而取第五识。于识中舍见行,发得二种能招报之心,而取正对外境所分别之心。为外观之境。

佛教 三科拣境什么意思

 (术语)天台以为观心之境,于五阴,十二入,十八界之三科中,舍入与界而取五阴。于五阴中舍色,受,想,行,之前四者而取第五识。于识中舍见行,发得二种能招报之心,而取正对外境所分别之心。为外观之境。

佛教 处什么意思

梵语āyatana,巴利语同。音译阿耶怛那。处,旧译为入。为心、心所生长门之义。心王、心所以处为所依,缘处而生长,若离处,则不得生长。一切诸法分为五蕴、十二处、十八界等三科,其中六根、六境合为十二处。

佛教 处什么意思

梵语āyatana,巴利语同。音译阿耶怛那。处,旧译为入。为心、心所生长门之义。心王、心所以处为所依,缘处而生长,若离处,则不得生长。一切诸法分为五蕴、十二处、十八界等三科,其中六根、六境合为十二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