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大学
相关tags:
东北大学名词解释:①中国以冶金类系科为主,兼设文、理、管理类系科的高等学校。属冶金工业部。校址在辽宁省沈阳市文化路。前身为1923年张作霖在沈阳创办的东北大学下设的工学院。张学良曾任校长,刘仙洲、梁思成等曾在校任教。九一八事变后,工学院迁西安。1937年与西迁的北洋工学院、北平大学工学院及焦作工学院合并,在城固县成立西北工学院。1948年,东北大学工学院恢复建制,迁北平。1949年3月迁返沈阳。以此为基础成立沈阳工学院,吉林工业专门学校、安东科学院部分师生并入。1950年初东北大学(解放区创办)地质系、焦作工学院冶金系调入。1950年8月,与鞍山工业专门学校专门部、抚顺矿山工业专门学校专门部合并,改名东北工学院。1952年院系调整时,化工、地质、物理、数学等系调出,哈尔滨工业大学采冶系、大连工学院电机系调入。1956年,建筑系调出。1993年3月改现名。至1993年,设有研究生院、成人教育学院、机械工程学院及辽阳分校、秦皇岛分校,采矿、矿物工程、钢铁冶金、有色金属冶金、材料科学与工程、金属压力加工、热能工程、机械制造工艺及设备、真空技术及设备、机械设计与制造、机械电子工程、塑性工程学、流体传动及控制、应用地球科学、自动控制、计算机科学与工程、数学、物理、力学、化学、社会科学、管理工程、体育、外语24个系(部),表面加工技术、矿山工程、钢铁冶金、自动化、金属材料等21个研究所及软件中心和自动化研究中心。冶金部继续教育中心亦设于该院。有15个专科专业,49个本科专业,42个有权授予硕士学位的学科、专业,20个有权授予博士学位的学科、专业。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钢铁冶金、采矿工程为全国重点学科。1993年有教职工4299人,其中教师1742人。在校专科生3503人,本科生8557人,研究生1275人。建院至1992年,共培养本科毕业生8.8万余人,研究生3200人,培训在职干部5000余人,并为8个国家培养100余名留学生。轧制技术及连轧机自动化实验室为国家重点实验室。主要科研成果有“钒钛磁铁矿高炉冶炼新工艺”、“小方坯连铸技术”、“微分对策及定性极值原理的研究”等。图书馆藏书124万余册。出版刊物《东北大学学报》。②中国近代高等学校,1923年张作霖在沈阳创办。初只设文法、理工两科。1924年8月扩充为文、法、理工三科。1928年3月增设师范部。同年8月,张学良出任校长,聘知名学者梁思成、刘仙洲、黄季刚、梁漱溟、吴蕴瑞等到校任教。次年1月改科为院,分设文、理、法、工、教育5个学院。九一八事变后,分别内迁北平、西安、四川三台等地。1937年5月改名国立东北大学。1946年迁返沈阳原址复校。沈阳解放前夕,又迁至北平。1948年底沈阳解放,其农学院并入哈尔滨东北农学院。次年3月,工学院教师40余人、学生200余人由北平返回沈阳,4月,以此为基础成立沈阳工学院。大学本身于1949年夏由长春东北大学(后改为东北师范大学)接管。③1946年3月东北解放区在本溪创办的第一所综合大学。前身为1945年在梅河口成立的东北公学。校长张学思。旨在培养建设新中国、新东北的政治、经济、文化、艺术、教育、实业、医学等专门人才。分设预科和医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教育、文艺(后分出)5个学院。1949年夏迁长春。先后接收原国民党统治区的吉林大学、东北大学、长春大学、长白师范学院的人员和设备。1950年3月改名东北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