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

相关tags:

太极名词解释:语出《易·系辞上》:“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这里的“太极”实即派生万物的本原。北宋周敦颐继承这一思想,兼采道家之说,著有《太极图说》,提出:“无极而太极”、“太极本无极。”认为“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邵雍《心学》则提出:“心为太极”,“太极不动,性也。”南宋朱熹将周敦颐的思想进一步发展成“总天地万物之理,便是太极”的理学观点。陆九渊认为,“太极”即是“心体”,“太极”即在心中;太极之外之上,不存在“无极”。北宋张载则以“气”释“太极”,《正蒙》有“一物而两体,其太极之谓也”,“一物两体,气也”的说法,否定了“太极”的虚空性质。明王廷相更把“太极”看作“天地未判之前,太始浑沌清虚之气”(《太极辨》)。近代孙中山则以西方物理学之假说“以太”来解释“太极”:“元始之时,太极(此用以译西名以太也)动而生电子,电子凝而成元素,元素合而成物质,物质聚而成地球,此46世界进化之第一时期也。”(《孙文学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