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风地动仪
相关tags:
中国古代观测地震的仪器,是东汉张衡于132年创制的。这台仪器制成以后,放置在洛阳的灵台,同浑象、浑仪、圭表、刻漏等天文仪器一起,供观测之用。后约到4世纪初,在动乱中失落。
《后汉书·张衡传》记载了候风地动仪制造的情况及其形状、构造和功能特征。该仪器系青铜铸造,整体造型宛若汉代的酒樽。仪体圆形鼓腹,直径八尺(汉建初尺,1尺=0.2368米),下附圈足,上面有可以启闭的圆盖,通高约一丈一尺五寸。在仪器体外围按八方附设八条垂龙,龙口中各衔铜丸,地上并设八个张口铜蟾蜍,与龙头上下对应。龙头下部仪器表面雕刻四灵图案,象征二十八宿,八龙方位下书刻卦文(乾、坎、艮、震、巽、离、坤、兑),以示八方。圈足的上部刻有山阜之形,表示地的平面。
候风地动仪是利用惯性原理,在仪器内底部中央,立有一根都柱,即倒立惯性震摆。围绕都柱设有八条滑道。滑道上面,装有八组“牙机”,即传动杠杆,其外端呈曲尺形,穿有枢轴,通出仪器外面与龙头上颌接合。遇有地震,都柱即倾入滑道,推动牙机,使龙头上颌张开,铜丸即落入蟾蜍口中,发出声响,用以报警。
候风地动仪的灵敏度很高,最低可测地震烈度为三度左右(据十二度地震烈度表)的地震。据记载,候风地动仪曾接收到震中在陇西、而洛阳人未曾感觉到的地震情况(见中国著名大地震)。
近百年来,由于地震学的发展,张衡的这项发明引起了地震学界的重视和研究。日本的服部一三,英国地震学家米尔恩 (J.Milne)和日本地震学家萩原尊礼等都曾先后进行过研究。中国王振铎经过对历史资料的整理和研究,并总结了一些地震学家的研究成果,于1959年又将张衡的候风地动仪重新复原(见图),陈列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内。
![](https://img.69jie.com/20220921/865f222664f2469b963e79e735b49388.jpg)
说起张衡,相信不少人听说过,发明地震仪的第一人。张衡是南阳西鄂人,小时候家里比较穷,想吃一顿饱饭都是难事,这样的艰苦生活并没有磨灭他对生活的斗志,反而让他刻苦好学,奋发向上,从小就博览群书,为他后期的...
说起张衡,相信不少人听说过,发明地震仪的第一人。张衡是南阳西鄂人,小时候家里比较穷,想吃一顿饱饭都是难事,这样的艰苦生活并没有磨灭他对生活的斗志,反而让他刻苦好学,奋发向上,从小就博览群书,为他后期的...
张衡的贡献一个是天文学,一个是地震学,一个是文学。在天文学上,张衡首先写下了世界天文学史上的理论名著——《灵宪》,从理论上阐述了天地的形成、结构和日月星辰的运动及本质,提出了不少科学的见解。在《灵宪》...
汉章帝在位的时候,东汉的政治比较稳定。到汉章帝一死,继承皇位的汉和帝才十岁,窦太后临朝执政,让她的哥哥窦宪掌握了朝政大权,东汉王朝就开始走下坡路了。在这个时期,出了一位著名的科学家张衡。张衡是南阳人,...
...如蔡伦改进了造纸术成为中国四大发明之一,张衡发明了地动仪、浑天仪等。
...如蔡伦改进了造纸术成为中国四大发明之一,张衡发明了地动仪、浑天仪等。
...推向高峰并开创郑学,科技上蔡伦改进造纸术,张衡发明地动仪和浑天仪,军事上迫使北匈奴西迁,佛教在此期间经白马寺传入中国。东汉豪强地主势力扩张并形成门阀士族,匈奴、羌族、氐族等民族内迁,北匈奴西迁后鲜卑人...
...推向高峰并开创郑学,科技上蔡伦改进造纸术,张衡发明地动仪和浑天仪,军事上迫使北匈奴西迁,佛教在此期间经白马寺传入中国。东汉豪强地主势力扩张并形成门阀士族,匈奴、羌族、氐族等民族内迁,北匈奴西迁后鲜卑人...
张衡发明了:浑天仪、地动仪、瑞轮荚、指南车、计里鼓车、独飞木雕、地形图。1、浑天仪浑天仪,是浑仪和浑象的总称。浑仪是测量天体球面坐标的一种仪器,而浑象是古代用来演示天象的仪表。浑仪和浑象是反映浑天说的...
张衡发明了:浑天仪、地动仪、瑞轮荚、指南车、计里鼓车、独飞木雕、地形图。1、浑天仪浑天仪,是浑仪和浑象的总称。浑仪是测量天体球面坐标的一种仪器,而浑象是古代用来演示天象的仪表。浑仪和浑象是反映浑天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