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注
相关tags:
[外文]:interlinear notes
夹在正文中间的注解。夹注是书籍、文章的一种注解形式。注解形式一般分为三类:排印于文章末尾的称为“篇末注”,排印于书本当页地脚的称为“面末注”(或称为“脚注”),排印于正文中间的称为“夹注”。中国古书多用夹注。夹注的形式随着印刷业的发展,也有变化。古人刻书竖排,夹注多双行并夹于正文中间,称为“双行夹注”。夹注字形比正文细小。随着标点符号的普遍使用,以及横排印刷的流行,夹注在使用“夹注号”(如各种形式的括号)的情况下,字形可同正文一般大,但为了便于区别正文与注文,注文多变换字体。横排印刷一般不用双行夹注,多用夹注号标明夹注文字。
夹注的内容是随着“注解”涵义的延伸而不断扩大的。《周礼·天官冢宰第一》疏:“注者,于经之下,自注己意,使经义可申,故云注也。”“注”之古义为解释“经义”之意。夹注内容其初也只限于注疏“经义”,后来发展为包括标明读音、训诂文字、辨别语词、分析章句、考证名物、推求义理、校勘异文,以及注明出处等等内容。甚至连资料性的附录也都可以杂于注文之中。由此可知,随着出版事业的发展,不仅夹注的形式在不断变化,夹注内容也在不断扩展。但是夹注的宗旨是不变的,即为了方便读者,使之更全面更深刻更准确地理解正文。